[01652]
卫生检验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教育考试院
2012年7月
自学用书:《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牛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卫生检验》是预防医学和检验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为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预防、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检测手段。
《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教材内容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中临床检验占五分之二,职业卫生检验占五分之三。临床检验涵盖了血液检验、体液和排泄物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三部分;职业卫生检验包含了生物样本检验、职业有害因素现场测定、实验室检测等内容。全书注重检验方法的实际应用,在阐明理论基础的同时对方法学进行评价,也强调了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为自学者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平台。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使自学自考者可以基本掌握临床检验的基本内容、职业有害因素的测定和职业有害因素导致不良健康效应的检测等,以适应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机构、卫生监管机构和厂矿企业卫生机构工作的需要。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预防医学和检验学研究和监督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可靠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篇临床检验
-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 红细胞检测
- 血红蛋白检测
- 红细胞比积检测
- 红细胞参数平均值计算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 白细胞检测
- 血栓与止血检测
- 血细胞分析仪及临床应用
- 考核要求:
(一)红细胞检测
- 识记:检测原理
- 理解:红细胞计数方法,方法学评价
- 应用:临床意义和病理变化
- 血红蛋白检测
- 识记: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
- 理解:方法学评价
- 应用:血标本误差
- 红细胞比积检测
- 识记:测定方法及原理
- 理解:方法学评价
- 红细胞参数平均值计算
- 识记:红细胞平均容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原理;参考值。
- 理解:方法学评价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
- 识记: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细胞参数
- 理解:方法学评价
- 应用:网织红细胞计数影响因素
(六)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 识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方法
- 理解:方法学评价
- 应用:测定影响因素
(七)白细胞检测
- 识记:白细胞计数方法;白细胞分类
- 理解:血涂片的制作与染色
- 应用: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八)血栓与止血检测
- 识记: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测定、血块收缩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原理和参考值
- 理解:方法学评价
- 应用:临床意义
(九)血细胞分析仪及临床应用
- 识记: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 理解:血细胞分析仪的类型和质控
- 体液与排泄物的检测
-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体液及排泄物检测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尿液检测
(二)粪便检验
(三)其他体液检测
三、考核要求:
(一)尿液检测
- 识记:尿液标本的收集、保存、处理,尿液的理学检测、化学检测、沉渣检测原理
- 理解:尿液的理学检测、化学检测、沉渣检测方法
- 应用:尿液的理学检测、化学检测、沉渣检测临床应用
(二)粪便检验
- 识记:粪便标本的收集和检验后处理,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测、隐血检查的原理。
- 理解: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测、隐血检查的检测方法
- 应用:临床意义
(三)其他体液检测
- 识记:脑脊液检查、浆膜腔积液检查、前列腺液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测的标本收集和检查方法原理
- 理解:各项检查内容
- 应用:临床意义
- 临床生物化学检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原理,方法学,操作步骤,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肝功能检测
(二)肾功能检测
(三)心肌损伤标记物的检查
(四)酶类测定
- 考核要求:
(一)肝功能检测
- 识记:血清总蛋白检测,血清白蛋白检测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血清前白蛋白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测定,血浆总胆汁酸测定,血浆氨测定原理、参考值
- 理解:各检查方法的操作步骤
- 应用:各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
(二)肾功能检测
- 识记:血清尿素测定,血清肌酐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血清尿酸测定的原理、参考值。
- 理解:各检查方法的操作步骤
- 应用:各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
(三)心肌损伤标记物的检查
- 识记:心肌酶谱,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原理、参考值。
- 理解:各检查方法的操作步骤
- 应用:各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
(四)酶类测定
- 识记:血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测定,门冬氨酸转氨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血清淀粉酶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 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血清5 ‘-核苷酸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测定,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α-羟丁酸脱氨酶测定的原理、参考值
- 理解:各检查方法的操作步骤
- 应用:各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
- 临床检验的质量标准
本章不要求
第二篇 职业卫生检验
第一章 职业人群生物样品检验概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物样品检验的基本原理、样品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结果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
(一)生物样品检验的意义
(二)生物样品的收集和储存
(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四)质量控制
(五)生物样品检验结果评价
三、考核要求:
(一)生物样品检验的意义
- 识记:生物样品检验的内容,特点,
- 理解:生物样品检验的生物学基础
- 应用:生物样品检验在职业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二)生物样品的收集和贮存
- 识记:生物样品收集和贮存的原则
- 理解:生物样品收集和贮存
(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 识记:生物样品预处理原则
- 理解: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
(四)质量控制
- 识记:采样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 理解: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 应用:制定分析方法的程序
(五)生物样品检验结果评价
- 识记:数据的处理与结果报告
- 理解:检验结果的评价,参比值及非职业接触水平的建立
第二章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概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意义、有害物质在空气中存在状态与样品特征、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的方法、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表示方法和计算、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测定的质量保证。
二、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场所空气中样本检测的意义
(二)有害物质在空气中存在状态与样品特征
(三)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四)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的方法
(五)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表示方法和计算
(六)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测定的质量保证。
三、考核要求:
(一)工作场所空气中样本检测的意义
- 识记: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间的意义
- 理解:工作场所空气监测的类型及其采样要求
(二)有害物质在空气中存在状态与样品特征
- 识记:工作场所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
- 理解: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特征
(三)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 识记:采样前准备
- 理解:空气样本采集方法
- 应用:采样效率
(四)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的方法
- 识记: 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免疫分析技术、快速测定法等中的各种方法的概念
- 理解: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免疫分析技术、快速测定法等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
(五)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表示方法和计算
- 识记:
- 理解:单个采样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短时间与长时间采样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计算
(六)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测定的质量保证。
- 识记:分析测定的各个概念
- 理解:检测前准备,采样时的质量控制,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
- 应用:计算
第三章 常见职业有害因素的测定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工作场所中可能出现的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如:金属、有害气体、有机化合物、粉尘、物理有害物质等。
二、考核知识点
(一)金属与类金属
(二)有害气体
(三)常见烃类化合物
(四)苯及苯系物
(五)芳香族硝基和氨基化合物
(六)有机磷农药
(七)粉尘
(八)物理学有害物质
三、考核要求:
(一)金属与类金属
- 识记: 各种金属及类金属每种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意义
- 理解: 各种金属和类金属的理化特征,接触机会和代谢
- 应用: 各种检测方法的采样、运输和保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分析步骤。
(二)有害气体
- 识记:各种气体测定的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意义
- 理解:各种气体理化特征,接触机会和代谢
- 应用: 各种检测方法的采样、运输和保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分析步骤。
(三)常见烃类化合物
- 识记:常见烃类化合物测定的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意义
- 理解:
- 应用:各种检测方法的采样、运输和保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分析步骤。
- 苯及苯系物
- 识记:苯、甲苯、二甲苯测定的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意义
- 理解:各苯、甲苯、二甲苯理化特征,接触机会和代谢
- 应用: 各种检测方法的采样、运输和保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分析步骤。
(五)芳香族硝基和氨基化合物
- 识记: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测定的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意义
- 理解: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理化特征,接触机会和代谢
- 应用: 各种检测方法的采样、运输和保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分析步骤。
- 有机磷农药
- 识记: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意义
- 理解:有机磷农药的理化特征,接触机会和代谢
- 应用: 各种检测方法的采样、运输和保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分析步骤。
- 粉尘
- 识记:粉尘测定的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意义
- 理解:粉尘理化特征,接触机会和代谢
- 应用: 各种检测方法的采样、运输和保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分析步骤。
(八)物理学有害物质
- 识记:物理有害因素的特点、类型;各种物理有害因素测定的原理
- 理解:
- 应用: 各种检测方法的采样、运输和保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分析步骤。
第四章 部分职业卫生特殊检查
本章不要求
题型举例(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单选题(每题2分,5题,共10分)
- 属于血液检测用的抗凝剂是:
- 乙二胺四乙酸盐
- 2,4-二硝基苯肼
- 乙酸
- 乙醇
参考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20空,共20分)
- 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主要有,和真空采血法。
参考答案:静脉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5题,共20分)
- 血液抗凝:
参考答案: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称为血液抗凝。
四、简答题((每题6分,5题,共30分))
- 简述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
参考答案:红细胞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解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氯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最大吸收波长在540nm,最小吸收谷为504nm。特定标准条件下,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1cm,因此根据标本的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的浓度。
五、论述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 试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1. 血浆因素:病理情况下血浆纤维蛋白原货球蛋白增多,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彼此粘连聚集成团块而与血液接触的总面积缩小,受到血浆的阻力减弱,而是血沉加快;而白蛋白、糖蛋白等可使血沉减慢;胆固醇使血沉加快,卵磷脂使血沉减慢。
- 红细胞因素:严重贫血的红细胞总面积减少血沉加快,红细胞增多血沉减慢;红细胞的直径愈大,厚度愈小血沉愈快。
- 血沉管的位置:血沉管垂直时红细胞受阻逆力最大。血沉管倾斜时红细胞多沿一侧下降,而血浆沿另一侧上升,致使血沉加快。
- 血标本:抗凝剂的浓度要准确,血与抗凝剂的比例为4:1。抽血要在30s内完成,避免产生凝块使血沉减慢。
- 温度:血沉测定温度:18°C到25°C,温度高使血沉加快,温度低使血沉减慢。
- 测定时限:一般室温下不超过2h,4°C冰箱不超过4h。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