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4]
社会工作基本原理与实务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11年12月
指定用书:《社会工作概论》,王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1版。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区管理(专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共6个学分,计划在第二学期开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工作的内容,掌握社会工作各领域的方法、原则和技巧,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一般要求先修公共基础课程,对社会学有一定了解。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概念、领域、起源与发展,社会工作的功能、价值、理论,社会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儿童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扶贫社会工作等理论与实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针对社会工作各领域的基本工作方法,培养并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媒体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建议选用文字教材及其配套的录像教材、IP课件等。其中文字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媒体,包含所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教材。录像教材、IP课件是强化媒体,主要是分层次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强化与补充。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包括:
1.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和钻研大纲与教材。自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社会工作概论》教材的相关章节,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自学者应深入学习各章的内容,掌握基本原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内涵。同时,要注意各章之间的相互关联,掌握社区工作的课程体系。系统学习和重点深入相结合,自学者应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学习,掌握各个领域具体社区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以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社会工作基本原理和实务》课程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对有关理论或概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运用理论分析、反思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自学者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学时间。
2.面授助学
社会助学者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要正确处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者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素养。
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本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广泛;自学考试命题的题型多样、覆盖面广。社会助学者应根据这门课程和考试命题的特点,指导自学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把重点问题和一般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四、课程考核要求的层次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懂得所学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办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按章节)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工作的领域、中国社会工作的演进、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掌握社会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的特点,社会工作的发展中《伊丽莎白济贫法》,德国的汉堡制和埃尔伯副制,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英美的姆林组织运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二)社会工作的实施领域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一)欧美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国社会工作的演进
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的学科
(二)社会工作的学科特性
(三)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特点
(二)济贫法、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等欧美社会工作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领会:社会工作的特点,社会工作的发展中《伊丽莎白济贫法》,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副制,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掌握社会工作者扮演的社会角色,掌握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和组织模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
(二)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社会工作功能的含义和类型
(二)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
(三)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一)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二)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和社会功能
(二)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和组织模式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社会工作者的概念。
(二)领会: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和社会功能。
(三)应用:社会工作者助人过程;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价值观的特殊内容和形式,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影响,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基础,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掌握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基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一)价值观
(二)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三)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挑战
(一)外部的挑战
(二)价值体系内部的矛盾
第三节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一)中国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
(二)中国社会工作价值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一)社会工作专门职业的价值
(二)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三)中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基础
(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挑战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二)领会: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基础。
(三)应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挑战。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和发展,掌握社会工作的类型和几大理论流派,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来源与学科渊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和发展
(一)理论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与流派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流派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流派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二)领会:心理分析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女权主义理论、增权理论。
第五章 微观社会工作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小组社会工作的内涵、小组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小组社会工作的技巧和过程。掌握个案工作的基本内涵、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模式、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和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
(一)社会个案工作的概述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程
(三)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与模式
(四)社会个案工作的形式
(五)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小组工作
(一)社会小组工作的概述
(二)社会小组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三)社会小组工作的理论模式
(四)社会小组工作的技巧
(五)社会小组工作的过程
三、重点与难点
(一)个案工作的理论与模式
(二)个案工作的技术与过程
(三)小组工作的理论模式和发展过程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个案工作的定义发展,个案工作的本质,小组工作的特点和功能。
(二)领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程,功能学派,心理社会学派,问题解决学派,行为修正学派,小组工作的理论模式和发展过程。
(三)应用:个案工作的技术和过程。
第六章 宏观社会工作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行政工作的定义、社会行政工作的内容、社会行政工作的实施机构和工作方式。掌握社区工作的含义、社区工作实施的理论模式、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概述
(二)社区工作的原理与技术
第二节社会行政工作
(一)社会行政工作的概述
(二)社会行政工作的内容
(三)社会行政工作的实施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区工作的目标、原则、理论模式、基本方法。
(二)社会行政工作的内容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社区工作的含义和发展历程,社会行政的含义和功能。
(二)领会:社区工作的目标、原则、理论模式,社会行政工作的内容。
(三)应用: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工作教育的体系和发展、社会工作的实习与督导;掌握社会工作研究的八个基本步骤和五种主要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工作教育
(一)社会工作教育的地位
(二)社会工作教育体系
(三)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
(一)社会工作实习的含义与特征
(二)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
(三)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过程
(四)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第三节社会工作研究
(一)社会工作研究概述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步骤
(三)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
(四)社会工作研究的组织
三、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工作的实习与督导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步骤和主要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社会工作教育的体系和发展。
(二)领会:社会工作的实习与督导。
(三)应用:社会工作研究的八个基本步骤和五种主要方法。
第八章 儿童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目标、政策与机构体系。理解儿童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儿童社会工作的传统社会工作方法和特殊的实务方法,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有一般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实务领域和特殊儿童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方法
(三)儿童社会工作重要的实务领域
第三节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指导思想与政策体系
(二)工作机构
(三)局限与发展
三、重点与难点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游戏治疗
(三)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家庭寄养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儿童社会工作的含义、内容和发展历程。
(二)领会:儿童社会工作的游戏治疗。
(三)应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家庭寄养。
第九章 老年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组织体系与服务内容。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掌握对老年人进行照顾的两种主要方式:机构照顾与社区照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四)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
(四)老年社会工作重要的实务领域
第三节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老年工作的政策
(二)老年工作机构与服务内容
(三)中国老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老年工作今后发展的思考
三、重点与难点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老龄化的含义,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领会:影响老年社会巩固中的主要因素。
(三)应用:老年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
第十章 妇女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和局限。理解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和内容;掌握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与实务领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
(四)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第三节中国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与特点
(二)中国妇女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机构
(三)中国妇女工作的局限与新的发展
三、重点与难点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
(二)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二)领会: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
(三)应用: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与发展。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内涵、特点和功能;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和重要的实务领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的含义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含义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
(三)家庭社会工作重要的实务领域
第三节中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指导思想
(二)中国家庭服务的内容与发展
三、重点与难点
(一)家庭社会工作理论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领会:家庭社会工作理论。
(三)应用:家庭治疗法,家庭维系服务。
第十二章 矫治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与实施机构。理解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功能和基本内容;掌握矫治社会工作的两种基本方法:机构矫治和社区矫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矫治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矫治社会工作的功能
(三)矫治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四)矫治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矫治社会工作的方法
第三节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政策与特点
(二)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与实施机构
(三)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局限与新的发展
三、重点与难点
(一)中国的矫治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与实施机构
(二)矫治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领会:矫治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中国的矫治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与实施机构。
(三)应用:矫治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
第十三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机构服务与服务内容。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涵、服务对象和基本内容;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
(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
(五)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第三节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指导思想与政策
(二)机构服务与服务内容
(三)中国残疾人工作的局限
(四)世界发达国家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新发展趋势
三、重点与难点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二)领会: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
(三)应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第十四章 医疗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医疗社会工作的含义和内容;理解医疗社会工作在医疗体系、家庭医护和社区卫生体系中的功能;掌握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与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医疗社会工作概述
(一)医疗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医疗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医疗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医疗社会工作在医疗体系中的作用
(二)医疗社会工作在家庭医护中的作用
(三)医疗社会工作在社区卫生体系中的作用
第三节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与过程
(一)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
(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
三、重点与难点
(一)医疗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医疗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领会:医疗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应用: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第十五章 扶贫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贫困治理工作的一般经验与实务知识。理解贫困的含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国际上贫困的测量方法;理解对贫困的几种理论和我国贫困想象进行了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贫困的含义及其测量
(一)贫困的含义
(二)贫困的测量
第二节贫困的理论解释与现实分析
(一)关于贫困现象的几种理论
(二)中国贫困的现状及原因
第三节扶贫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
(一)贫困治理的理念与实践的创新
(二)国家政策与制度建设在反贫困中的运用
(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反贫困中的运用
(四)社会工作参与扶贫项目的角色与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一)贫困理论和分类
(二)国家政策与制度建设在反贫困中的运用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贫困的测量方法。
(二)领会:贫困理论和分类。
(三)应用:国家政策与制度建设在反贫困中的运用。
第三部分 考核方式与试题类型
-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由平时作业成绩和学习过程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80%,学生要独立完成4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社会工作各领域的基本工作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成绩由辅导教师按完成的质量进行确定。学习过程考核占20%,包括参加集体讨论或撰写学习心得等,要求提交小组讨论笔记或学习心得2份。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参加过程学习的情况给出学习过程考核成绩。
终结性考核,即书面考试,占总成绩的60%。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 题型列举
1.单项选择题:
在罗斯曼1979年提出的社区工作三大模式中,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社区模式的是( )。C
A.社会计划模式 B.社会行动模式
C.地区发展模式 D.政策实务模式
2.判断正误题:在助人方式上,社会工作常常直接为案主作决定。( )错
3.简答题:简述社会工作的特点。
参考答案:助人自助;尊重人,信任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重视运用社会环境资源。(简答题要求答出要点即可。)
4.论述题:试述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参考答案:(1)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从价值观念上尊重老年人,努力理解和接纳老年人;工作细致、周到、有耐心,并多鼓励老年人;协助老年人自立、自决;与老年人建立相互依赖的、有目的的良好情感关系。(2)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老年社会协助;老年社会服务;老年家庭关系处理;老年心理辅导;老年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论述题要求有一定展开论述。)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