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二)
课程代码:10765
(2011年10月修订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机械基础(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级技校相关专业衔接方案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内容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辅导考试,较系统地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 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解静力学公理,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 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掌握构件的强度计算。
- 了解金属材料性能、铁碳合金的基本知识、钢的热处理及常用钢铁材料性能。
- 了解常用机构的类型,理解常用机构的特点,掌握常用机构的应用。
- 了解机械传动的类型﹑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应用。
- 了解轮系的概念和分类,理解轮系的特点,掌握轮系的应用。
- 了解轴系零部件的类型、特点、应用场合。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机械基础(二)》课程机械类和近机械类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综合了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本课程联系了日常生活、实际生产中的具体事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构件的静力分析基础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静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静力学各个公理的内涵,理解物体受力分析及表示方法,较熟练地应用构件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力及其基本性质(重点)
识记:力、力系、二力杆、刚体、约束的类型及约束反力等概念。
理解:平衡力系、等效力系、力的基本性质、力系的平衡条件。
应用: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利用平衡条件计算。
(二)力矩和力偶(重点)
识记:力矩﹑力偶﹑力偶矩。
理解:力矩的性质、合力矩定理、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及平衡条件。
应用:平面力偶系及其合成的计算。
(三)平面力系(重点)
识记:力的投影与分解。
理解:合力投影定理、力的平移定理等概念。
应用:利用平面力系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第二章 构件的基本变形及强度计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构件的基本形式,理解杆件基本变形的特点,熟练利用强度条件进行构件的强度校核及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重点)
识记:内力、应力、截面法的概念。
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杆件受力特点、胡克定律和变形特点。
应用:画轴力图、内力和应力的计算及强度计算。
(二)剪切与挤压(重点)
识记:剪力、切应力、挤压力、挤压应概念。
理解:剪切与挤压变形形式和特点。
应用;剪切与挤压变形的强度计算。
(三)圆轴扭转(重点)
识记:轴、外力偶矩、扭矩、扭矩图、极惯性矩、抗扭截面系数概念。
理解:扭转变形形式和特点。
应用;画扭矩图,扭转变形的强度计算。
(四)平面弯曲梁(重点)
识记:弯曲、平面弯曲、梁、梁的类型、剪力、弯矩、纯弯曲变形等概念。
理解:弯曲变形形式和特点。
应用:剪力和弯矩的计算,弯矩图画法,弯曲变形的强度计算。
(五)应力分布规律(一般)
识记:纯弯曲梁、中性层、中性轴的概念。
理解:应力分布规律。
- 机械工程材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有关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钢铁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工艺之间的关系,了解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特性﹑分类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金属材料的性能(重点)
识记:金属材料使用性能及分类、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冲击韧度、脆性材料的概念。
理解: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等性能指标。
(二)铁碳合金(次重点)
识记:铁碳合金及分类的概念。
理解: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及含义,
(三)常用钢的热处理(重点)
识记:热处理等概念。
理解:常用的钢的热处理方法及作用。
(四)工业常用铁碳材料(重点)
识记:钢的分类和对应的牌号;碳素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铸铁的性能及牌号。
理解:常存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五)有色金属(一般)
识记:常见有色金属牌号及性能。
(六)非金属材料(一般)
识记:塑料、橡胶、复合材料、陶瓷的性能及应用。
第四章 常用机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用机构的类型,理解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的结构类型,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次重点)
识记:机器、机构等概念。
理解:机器的特征与构成。
(二)平面连杆机构(重点)
识记:运动副、曲柄、连杆、连架杆等概念。
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类型和特点铰链四杆机构的判别、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其他形式四杆机构的结构及应用。
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
(三)凸轮机构(重点)
识记:凸轮机构的类。
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平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和运动参数,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四)间歇运动机构(次重点)
识记:间歇运动机构的概念。
理解:棘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及特点;槽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及特点。
第五章 机械传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机械传动类型和特点,理解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掌握机械传动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带转动(重点)
识记:带传动的类型和结构。
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打滑,滑动率,带传动的张紧的目的和方法、安装和维护。
(二) 链传动(一般)
识记:链传动的结构、特点,滚子链的结构和主要参数。
(三) 齿轮传动(重点)
识记:齿轮传动的类型,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变位齿轮的概念和根切现象,斜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基本参数、正确啮合条件,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形式和啮合特点,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齿轮的加工方法、失效形式及齿轮的材料。
理解:渐开线的形成和性质、渐开线齿轮传动特点、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递条件和重合度、标准中心距。
应用: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第六章 轮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轮系的分类,掌握轮系的特点和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
理解:转向关系的确定。
应用: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
识记:周转轮系的组成。
应用: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三)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次重点)
识记:混合轮系的组成。
应用: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第七章 轴系零部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轴系零部件的连接方式,理解轴系零部件的连接的特点,掌握轴系零部件的连接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键、销及其他连接(重点)
识记:键连接、销连接和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
理解:键连接、销连接和螺纹连接的特点。
应用:掌握键连接、销连接和螺纹连接的选用。
(二)轴(重点)
识记:轴的分类、组成和材料。
理解:轴的结构特点、轴的结构工艺性、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常用方法。
(二) 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次重点)
识记:轴承的种类,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及选择,滚动轴承的定位和固定方法。
(三)联轴器与离合器(一般)
识记: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机械基础》 万文艳 刘瑛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 、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目标总要求和各章理解的知识点。
应熟知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体会与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辅导时应注意指导考生加强本学科研究方法的训练,加强考生自学能力,观察和思维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辅导时以考试大纲为准,指定教材为基础,避免随意超纲。
辅导时协助考生理解知识点的能力层次,不可将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直接挂钩。
辅导是应突出重点,对学生要启发引导,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
辅导时应要求考生刻苦学习,钻研教材,独立思考, 勤于提问。
-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8学分,建议总学时144学时,
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
内 容 |
学 时 |
第 1 章 |
构件的静力分析基础 |
28 |
第 2 章 |
构件的基本变形及强度计算 |
28 |
第 3章 |
机械工程材料 |
16 |
第4章 |
常用机构 |
14 |
第 5 章 |
机械传动 |
18 |
第 6 章 |
轮系 |
12 |
第 7 章 |
轴系零部件 |
12 |
第8 章 |
练习题 |
16 |
合 计 |
144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20 %、”理解”为 45 %、”应用”为 35 %。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改错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综合计算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称为材料的()性能。
A.力学B.物理C.化学D.工艺
(二)多项选择题
铁碳合金组成的基本组织有( )。
A.铁素体B.奥氏体C.渗碳体D.珠光体 E. 莱氏体
(三)填空题
1.解除约束并从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为。
(四)判断改错题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称为材料的化学性能。( )
(五)名词解释题
1.急回特性
(六)简答题
1.什么是二力构件,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有哪些?
(七)综合计算题:
1.如图所示,试计算各杆横截面上的轴力,并画出轴力图。
略(见附件)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