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自考14287唐宋诗词专题考试大纲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考试大纲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升本)
专业代码:050101

课程名称:唐宋诗词专题

课程代码:(14287)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制定
2024 年 3 月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唐宋诗词专题》是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能力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唐宋诗词专题》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理论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主干课程,更是高等教育阶段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课程。研讨唐诗宋词,不仅是学习一门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借此提高学习者的艺术素质、人文素质和文化素质,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文明的学习者、研究者、传承者与弘扬者。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
(1)熟悉唐宋诗人、词人的生平事迹,了解唐宋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
(2)掌握唐宋诗词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掌握唐宋著名诗人、词人的理论主张、作品内容、作品特色、历史贡献;
(3)理解唐宋诗词之美,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感受能力,能够简要分析名家名篇的艺术特色;
(4)理解唐宋诗词的文化意蕴,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对国家、民族和传统文化的热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贞观诗坛

一、课程内容
(一)六朝余韵
1.“宫体诗”基本概念
2.隋朝初年的文风
3.贞观诗坛宫廷诗人的诗歌创作
(二)王绩:隐士的清歌
1.王绩生平介绍
2.王绩诗歌的主要内容
3.王绩诗歌的艺术成就
二、自学要求
1.了解隋朝文风的过渡性地位。
2.了解贞观诗坛宫廷诗人的诗歌主要特点。
3.掌握“宫体诗”的基本概念。
4.掌握王绩诗歌的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宫体诗”概念。
2.领会:王绩诗歌的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二章 诗潮乍起

一、课程内容
(一)初唐四杰
1.“初唐四杰”的概念及其时代背景
2.“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二)刘希夷、张若虚:青春的歌唱
1.刘希夷的诗歌创作
2.《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内容及其价值指向
(三)陈子昂:风雅气象
1.陈子昂的生平经历
2.陈子昂诗歌内容及特色
(四)宫廷文人与律诗体制的完成
1.上官仪的诗歌创作
2.“文章四友”的诗歌创作
3.沈佺期、宋之问对诗歌发展所作贡献
二、自学要求
1.了解“初唐四杰”的时代背景。
2.了解“文章四友”的诗歌创作。
3.掌握“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的诗歌特色及其意义。
4.掌握《白头吟》《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
5.重点掌握上官仪的诗歌特色。
6.重点掌握沈佺期、宋之问在律诗定型中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初唐四杰
1.识记: “初唐四杰”的内涵。
2.领会: “初唐四杰”的诗歌特色及其意义。
(二)刘希夷、张若虚:青春的歌唱
1.识记:刘希夷、张若虚的代表作品及著名评价。
2.领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意蕴。
(三)陈子昂:风雅气象
1.识记: “风骨”的内涵。
2.领会: 陈子昂诗歌内容及其特色。
3.综合运用:论述陈子昂的诗学主张及其价值。
(四)宫廷文人与律诗体制的完成
1.识记: “上官体”的内涵。
2.领会:“沈宋”对律诗之贡献。

第三章 孟浩然:干求、隐逸与山水田园的吟唱

一、课程内容
(一)在干求与隐逸间徘徊
1. 孟浩然的生平及其所处的盛唐社会
2. 孟浩然的代表性诗歌
(二)在清幽与旷达的心境中吟唱山水田园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2.孟浩然对山水诗发展所作的贡献
二、自学要求
1.了解盛唐来临的历史条件。
2.理解孟浩然徘徊于干求与隐逸间对其诗歌之影响。
3.重点掌握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王维、孟浩然的字号、诗集名及其诗坛雅称。
2.领会: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诗佛”王维

一、课程内容
(一)感时思报国的豪情壮志
1. 王维生平
2. 王维诗歌分期
3. 王维诗境的变化
(二)山水清音与田园牧歌
1.王维的生活心态与创作态度
2.“静”“闲”“淡”的诗歌表现
3.疏狂、郁闷的变调
(二)禅理与诗情的融通
1.王维与禅佛的关系
2.王维诗歌对禅理的表达
二、自学要求
1.了解王维生平及其与佛学之关系。
2.理解王维的生活态度与创作心态。
3.重点掌握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王维字号及“诗佛”称号;(2)“盛唐气象”的内涵。
2.领会:(1)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3.简单运用:鉴赏王维诗歌。

第五章 边塞强音

一、课程内容
(一)高适:直抒胸臆与气骨爽朗
1.高适生平
2.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
3.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岑参:以瑰奇昂扬的笔触描绘异域风光
1.岑参生平
2.岑参诗歌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3.岑参边塞诗描写塞外奇异风光的时代意义
(三)雄浑高亢的时代合唱
1.王昌龄诗歌的内容分类及艺术特色
2.李颀的诗歌创作
3.王之涣的诗歌创作
二、自学要求
1.了解高适、岑参、李颀、王之涣的生平经历。
2.理解边塞诗兴起的历史原因。
3.重点掌握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4.掌握边塞诗的内涵及其主要艺术特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高适:直抒胸臆与气骨爽朗
1.识记:高适字号。
2.领会:高适边塞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岑参:以瑰奇昂扬的笔触描绘异域风光
1.识记:岑参字号及其诗集名称。
2.领会:岑参边塞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雄浑高亢的时代合唱
1.识记:(1)王昌龄的字号及诗坛雅号;(2)“旗亭赌胜”的胜出者。
2.领会:王昌龄绝句的审美特质。

第六章 李白:以情感观照现实的“诗仙”

一、课程内容
(一)青春·酒·李白
1.李白的生平
2.李白的人物形象
3.李白“青春”的主要表现
(二)深情的浪漫与执著的理想
1.李白的诗歌分期及其阶段特色
2.李白诗歌的自我表现意识
3.李白诗歌的怀古情结
4.酒、仙、梦在李白诗歌中的表现及其意义
(三)美在生命自然
1.李白对“清真”自然之美的推崇
2.李白的创作主张
3.李白“清真”诗风的主要表现
4.李白承上启下的文化、文学意义
二、自学要求
1.了解李白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理解李白不同阶段的诗歌特色及其成因。
3.掌握李白的创作主张。
4.重点掌握李白“清真”诗风的主要表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李白字号;(2)李白的创作主张。
2.领会:(1)李白诗歌的主要题材;(2)李白“清真”诗风的主要表现。
3.简单运用:鉴赏李白诗歌。

第七章 杜甫:扎根于主流文化深处的“诗圣”

一、课程内容
(一)“文章憎命达”
1.杜甫生平
2.杜甫不同阶段的代表作
(二)“诗圣”与“诗史”
1.“诗圣”“诗史”称呼的历史演变及其定型
2.“诗圣”的内涵
3.“诗史”的主要表现及其代表性作品
(三)“沉郁顿挫”之美
1.“沉郁顿挫”的出处及其内涵
2.“沉郁”的基本特征
3.“沉郁顿挫”的语言表现
4.善于以议论入诗
5.杜甫诗歌的不同体裁及其地位
二、自学要求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家世。
2.理解“诗圣”“诗史”的内涵。
3.重点掌握“沉郁顿挫”的内涵及其诗歌表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杜甫字号。
2.领会:(1)“诗圣”“诗史”的内涵;(2)杜甫的“沉郁顿挫”诗风。
3.综合运用:(1)鉴赏杜甫诗歌;(2)比较李杜异同。

第八章 刘长卿、韦应物:从“立象以尽意”到“境生于象外”

一、课程内容
(一)刘长卿:在清气与工秀中营造淡远幽微的意境
1.刘长卿的生平
2.刘长卿“纯粹”诗境的表现及其产生背景
3.刘长卿诗歌的主要内容
4.刘长卿诗歌的主要特色
(二)韦应物:“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1.韦应物的生平
2.韦应物五言诗的突出特点
3.韦应物在大历诗坛中的独特风格
(三)“大历十才子”、李益
1.“大历十才子”的具体人物
2.“大历十才子”的诗歌特点
3.李益的诗歌创作
4.中唐前期诗坛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二、自学要求
1.了解刘长卿、韦应物的生平及中唐前期的时代背景。
2.了解“大历十才子”的诗歌特点。
3.了解李益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的异同。
4.掌握刘长卿诗歌的艺术特色。
5.掌握韦应物五言诗的突出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刘长卿:在清气与工秀中营造淡远幽微的意境
1.识记: 刘长卿字号及其代表作。
2.领会:刘长卿诗歌的主要特色。
(二)韦应物:“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1.识记:韦应物字号及其代表作。
2.领会:韦应物的五言诗特点及其在大历诗坛中的独特风格。
(三)“大历十才子”、李益
1.识记:“大历十才子”所涉人物。
2.领会:“大历十才子”的诗歌特点。

第九章 韩孟诗派

一、课程内容
(一)韩愈:宗李学杜,以文为诗
1. 韩愈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2. 韩愈对李白、杜甫的推崇与学习
3.“以文为诗”“以赋为诗”“以议论为诗”
4.“以文为诗”的主要体现
5.后世对韩愈诗歌的评价
(二)孟郊、贾岛:“不平之鸣”与苦吟
1.孟郊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2.孟郊的诗歌风格及其主要内容
3.贾岛生平及其诗歌内容、艺术特色
4.孟郊、贾岛的诗歌异同
二、自学要求
1.了解韩愈、孟郊、贾岛的生平。
2.理解韩愈的诗歌主张。
3.重点掌握韩愈“以文为诗”的主要表现。
4.重点掌握孟郊、贾岛诗歌的异同。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韩孟诗派”的内涵;(2)“郊寒岛瘦”的内涵;(3)“以文为诗”的内涵。
2.领会:(1)韩愈诗歌的艺术特点;(2)孟郊、贾岛的诗歌异同;(3)韩孟诗派的主要风格特点。
3.简单运用:鉴赏韩愈诗歌。

第十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一、课程内容
(一)元结、顾况: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1.元结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主张
2.元结的诗歌创作
3.元结诗歌的主要贡献
4.顾况诗歌的主要内容及形式特点
(二)“一吟悲一事”:讽喻诗的主旨
1.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分类
2.“新乐府”的内涵及其特点
3.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及新乐府运动
4.白居易的讽喻诗的主要内容
5.讽喻诗的突出特点
(三)白居易的其他诗歌
1.《长恨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2.《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3.闲适诗的创作
(四)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加者
1.元稹生平及其诗歌的主要内容
2.张籍生平及其乐府诗的主要特点
3.王建、李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二、自学要求
1.了解白居易、元稹的字号及其所生活的时代状况。
2.重点掌握“新乐府运动”的概念。
3.重点掌握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
4.重点掌握白居易讽喻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新乐府;(2)新乐府运动;(3)白居易诗歌的分类。
2.领会:(1)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2)白居易讽喻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3.综合运用:论述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发生、发展及其理论主张、诗史意义。

第十一章 刘禹锡的怀古诗与柳宗元的山水诗

一、课程内容
(一)刘禹锡的怀古诗:在自然与人事的比照中透显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1.刘禹锡生平及其代表作
2.刘禹锡诗歌在中唐诗坛的特殊地位
3.刘禹锡怀古诗的内容及风格
(二)柳宗元的山水诗:情意与自然的融合
1.柳宗元生平及其思想
2.柳宗元诗歌的基本特征
3.山水诗的发展与演变
二、自学要求
1.了解刘禹锡、柳宗元生平及其思想。
2.了解山水诗的发展演变历程。
3.掌握刘禹锡诗歌在中唐诗坛的特殊地位。
4.重点掌握刘禹锡怀古诗的内容及风格。
5.掌握柳宗元诗歌的基本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刘禹锡的怀古诗:在自然与人事的比照中透显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1.识记:刘禹锡字号及雅称。
2.领会:(1)刘禹锡诗歌在中唐诗坛的特殊地位;(2)刘禹锡怀古诗的内容及风格。
(二)柳宗元的山水诗:情意与自然的融合
1.识记:柳宗元字号及“永贞革新”事件大略。
2.领会:柳宗元诗歌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 李贺:对生命悲剧意识的吟唱

一、课程内容
(一)由盛世不复、壮志不遂、时光不再、生命不永整合而成的生命悲剧意识
1.李贺生平
2.李贺诗歌的主要内容
3.悲剧意识
(二)以通感的艺术手法创造瑰丽、冷艳、瘦硬、奇崛的诗境
1.前人对李贺诗歌艺术特点的评价
2.李贺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3.“长吉体”
二、自学要求
1.了解李贺生平。
2.理解李贺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3.重点掌握李贺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艺术特点。
4.重点掌握“长吉体”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李贺字号;(2)“长吉体”概念。
2.领会:(1)李贺诗歌的主要内容;(2)李贺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3.简单运用:鉴赏李贺分诗歌。

第十三章 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一、课程内容
(一)杜牧:在“雄姿英发”与“伤春”、“伤别”之间
1.杜牧生平
2.杜牧咏史诗的主要内容
3.杜牧咏怀诗的文化意蕴
4.杜牧写景抒怀、纪行咏物诗的主要内容及风格
(二)李商隐:以心象熔铸物象
1.李商隐生平
2.李商隐咏史诗的主要内容
3.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风格
二、自学要求
1.了解杜牧、李商隐生平及其所处时代。
2.理解杜牧咏怀诗的文化意蕴。
3.掌握杜牧咏史诗的主要内容。
4.掌握李商隐咏史诗的主要内容。
5.重点掌握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风格。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杜牧:在“雄姿英发”与“伤春”、“伤别”之间
1.识记:杜牧字号及其诗集名称。
2.领会:(1)杜牧咏史诗的主要内容;(2)杜牧写景抒怀、纪行咏物诗的主要内容及风格。
(二)李商隐:以心象熔铸物象
1.识记:李商隐字号及其诗集名称。
2.领会:(1)李商隐咏史诗的主要内容;(2)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风格。
3.简单运用:鉴赏李商隐部分诗歌。

第十四章 许浑、郑谷:在悲愤沉郁中写照晚唐的山水意绪

一、课程内容
1.许浑生平
2.许浑诗歌的艺术特点
3.郑谷生平
4.郑谷诗歌的艺术特点
二、自学要求
1.了解许浑、郑谷生平。
2.了解许浑、郑谷诗歌的艺术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许浑、郑谷字号及其相关诗坛称号。

第十五章 晚唐的现实主义诗歌

一、课程内容
(一)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1.皮日休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陆龟蒙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3.罗隐生平及其诗歌特点
(二)聂夷中、杜荀鹤
1.聂夷中生平及其诗歌内容
2.杜荀鹤生平及其诗歌特色
二、自学要求
1.了解皮日休、陆龟蒙、罗隐、聂夷、杜荀鹤的生平。
2.了解皮日休、陆龟蒙、罗隐、聂夷、杜荀鹤的诗歌内容及其主要特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皮日休文集名称;(2)陆龟蒙诗文集名称;(3)罗隐文集名称。

第十六章 晚唐五代词概说

一、课程内容
(一)词的兴起与敦煌曲子词
1.“词”的概念
2.“词牌”的概念
3.曲子词的主要内容
(二)中唐词人概说
1.唐代较早词家及其创作
2.白居易、刘禹锡的词作
(三)温庭筠与花间词
1.温庭筠生平及“温李”“温韦”称号
2.温庭筠词的主要内容
3.温庭筠词的风格特色
4.《花间集》与花间派词人
5.韦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四)南唐词概说
1.冯延巳的诗歌创作
2.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主要内容
3.李煜的词史贡献
4.李璟《摊破浣溪沙》
二、自学要求
1.了解曲子词的主要内容。
2.了解温庭筠、韦庄、李煜生平。
3.理解温庭筠词的主要内容及风格特色。
4.掌握“词”“词牌”的概念。
5.重点掌握《花间集》与花间派词人。
6.重点掌握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主要内容。
7.重点掌握李煜的词史贡献。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词”“词牌”的概念;(2)《花间集》
与花间派词人;(3)“温李”与“温韦”。
2.领会:(1)温庭筠词的主要内容及风格特色;(2)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主要内容;(3)李煜的词史贡献。
3.简单运用:举例分析李煜词与此前词人之作的不同。

第十七章 柳永:以生命填词

一、课程内容
(一)执著“世俗”、否弃功名利禄的生命情调
1.柳永生平
2.柳永的人生选择
(二)新的题材与新的情感
1.描绘城市状况及生活情景
2.表现爱情、艳情、歌姬生活及与歌姬之交往
3.抒写男子的思念之情
4.描绘歌姬情感世界,并寄予深切同情
5.感慨生平、自叙身世
6.否弃功名利禄、重视自身生命、以个体感性生活抵抗与取代正统价值观念
(三)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1.大量创制新词调,大量改制,发展慢词
2.善于铺叙,表现手法多样
3.俗雅兼具,慢词与小令兼善,风格多样
二、自学要求
1.了解柳永生平。
2.理解柳永的人生选择,及对其填词之影响。
3.重点掌握柳永词的新题材、新情感。
4.重点掌握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柳永字号;(2)《乐章集》;(3)慢词。
2.领会:(1)柳永词的新题材、新情感;(2)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3.综合运用:结合教材内容,鉴赏、分析柳永词作。

第十八章 晏殊、晏几道:对生存的深情体味与彩云易散的伤感

一、课程内容
(一)晏殊的词:对生存的深情体味
1.晏殊生平
2.晏殊词的主要内容
3.晏殊词的文化意蕴
4.晏殊词的艺术特点及其优劣
(二)晏几道词:彩云易散的怀旧心态
1.晏几道的生平
2.晏几道词的主要内容
3.晏几道词的艺术手法
二、自学要求
1.了解晏殊、晏几道的生平。
2.理解晏殊词的文化意蕴。
3.重点掌握晏殊词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4.重点掌握晏几道词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二晏”;(2)《珠玉词》;(3)《小山词》。
2.领会:(1)晏殊词的主要内容;(2)晏殊词的艺术
特点;(3)晏几道词的主要内容;(4)晏几道词的艺术手法。

第十九章 范仲淹、欧阳修、张先等宋初其他词人

一、课程内容
(一)范仲淹词:在边塞诗与豪放词之间
1.范仲淹生平
2.范仲淹改革词风的表现
(二)欧阳修的词:由浮艳走向疏隽
1.欧阳修生平
2.欧阳修词的评价分歧
3.欧阳修词的主要内容
4.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三)张先词:写“心中人,眼中泪,意中人”
1.张先生平
2.“张三影”的命名
3.张先词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4.宋祁的词创作
二、自学要求
1.了解范仲淹、欧阳修、张先的生平。
2.掌握“张三影”的命名。
3.掌握范仲淹、欧阳修、张先词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张三影”;(2)范仲淹、欧阳修、张先字号及其词集名。
2.领会:范仲淹、欧阳修、张先词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第二十章 苏轼:为词立法

一、课程内容
(一)苏轼词的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信”
1.苏轼生平
2.北宋前期词的发展演变
3.苏轼词在题材上的主要特点
(二)苏轼对词的雅化
1.宋代的社会风尚
2.宋词“主情”
3.苏轼使词雅化的三种方式
(三)时代之情的歌唱者
1.关于苏词豪放与婉约的争论
2.苏轼在词风上的贡献
3.苏轼对词艺的贡献
二、自学要求
1.了解苏轼生平。
2.理解宋代的社会风尚及“主情”潮流。
3.理解关于苏词豪放与婉约的争论。
4.掌握苏轼词在题材上的主要特点。
5.重点掌握苏轼使词雅化的三种方式。
6.重点掌握苏轼对词风、词艺的贡献。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苏轼字号及其词集名称;(2)豪放词。
2.领会:(1)苏轼词在题材上的主要特点;(2)苏轼使词雅化的三种方式;(3)苏轼对词风、词艺的贡献。
3.综合运用:结合苏轼使词雅化的三种方式,及其对词风、词艺的贡献,鉴赏苏轼词作。

第二十一章 秦观:在抒写“情”与“愁”中建构婉约词风

一、课程内容
(一)“词心”中的“情”与“愁”
1.秦观生平
2.秦观词“情”“愁”的三个表现方面
(二)“专主情致”、“能以韵胜”的婉约词风
1.善于抒情,深沉雅致,情韵兼胜,自然流畅
2.善于营造凄迷忧伤、沉郁苍凉意境,词境深远不尽
3.少用典故,清丽自然,柔和妩媚且规范,情胜于辞
二、自学要求
1.了解秦观生平。
2.理解秦观仕途蹭蹬对其词风之影响。
3.重点掌握秦观词“情”“愁”的三个表现方面。
4.重点掌握秦观“专主情致”、“能以韵胜”的婉约词风。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秦观字号;(2)《淮海居士长短句》。
2.领会:(1)秦观词主要内容;(2)秦观的婉约词风。

第二十二章 贺铸:阳刚之壮美与阴柔之优美的融合

一、课程内容
(一)述志怀古的题材与清旷雄健的诗风
1.贺铸生平
2.述志怀古题材的主要情感
3.登临怀古之作的题材开拓
(二)歌情咏物的题材与深情绵邈的词风
1.贺铸歌情咏物词的主要内容
2.贺铸词的艺术特征
二、自学要求
1.了解贺铸生平。
2.理解贺铸词的不同题材与不同风格。
3.重点掌握贺铸词的主要内容。
4.重点掌握贺铸词的艺术风格。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贺铸字号;(2)贺铸词集名。
2.领会:(1)贺铸词的主要内容;(2)贺铸词的艺术风格。

第二十三章 周邦彦:集前人之长建立词的创作程式

一、课程内容
(一)爱情、艳情与身世之感
1.周邦彦生平
2.周邦彦词的主要内容
(二)以“富艳精工”的艺术特色“结北开南”
1.化用前人诗词以表现更新、更丰富的情感
2.章法结构严谨而又富于变化
3.善于铺叙和勾勒
4.情景交融
二、自学要求
1.了解周邦彦生平。
2.掌握周邦彦词的主要内容。
3.重点掌握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周邦彦字号;(2)词集名。
2.领会:(1)周邦彦词的主要内容;(2)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

第二十四章 “苏门六君子”与北宋后期的其他词人

一、课程内容
(一)“苏门六君子”的词创作
1.“苏门六君子”
2.黄庭坚生平及其词作
3.晁补之生平及其词作
4.张耒生平及其词作
5.陈师道、李廌的词作
(二)北宋后期的其他词人
1.毛滂
2.李之仪
3.王诜、晁端礼、万俟咏
二、自学要求
1.了解“苏门六君子”的词创作。
2.了解毛滂、李之仪等人的词作。
3.掌握“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所指人物。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苏门四学士”;(2)“苏门六君子”。

第二十五章 李清照:在“当行本色”中展现闺情、爱情、别情和国破家亡之情

一、课程内容
(一)在抒写闺情、爱情中展现个性之美
1.李清照生平
2.李清照词的前后分期及主要特点
3.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内容
(二)国破家亡与女性的悲情
1. 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的关切
2. 国破家亡的沉痛
3.求索精神与豪放风格
(三)在婉约词风中展示清真自然的心灵
1.李清照对词的认识及其理论主张
2.李清照词在内容上的突破
3.李清照词的艺术风貌
二、自学要求
1.了解李清照生平。
2.理解李清照生平对其词作内容及风格的影响。
3.掌握李清照对词的认识及其理论主张。
4.重点掌握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及艺术风貌。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李清照字号及词集名;(3)词“别是一家”。
2.领会:(1)内容突破;(2)艺术风貌。
3.简单运用:论述李清照不同阶段的词作内容及其风格。

第二十六章 南宋前期的词人

一、课程内容
(一)叶梦得、朱敦儒、岳飞、“四名臣”等人的词
1.叶梦得词的主要内容与主要风格
2.朱敦儒词的主要内容及前后期特征
3.岳飞《满江红》
4.“四名臣”的概念及李光、李纲的词
(二)张元幹、张孝祥、陆游等人的词
1.张元幹词的爱国热情
2.张孝祥词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3.陆游词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自学要求
1.了解南宋前期词人的生平及所处环境。
2.掌握岳飞《满江红》的内容。
3.掌握陆游词的主要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岳飞、陆游字号;(2)《满江红》
2.领会:陆游词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七章 辛弃疾:以爱国热情铸就伟词

一、课程内容
(一)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
1.辛弃疾的生平
2.辛弃疾的政治头脑与军事才能
(二)“辛稼轩,词中之龙也”
1.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投降派的憎恶
2.借古人遭际抒写内心不平,表达有国难复的悲慨
3.借古喻今,抒写豪情壮志
4.勉励友人
5.抒写闺情、农村生活
(三)“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的豪放词风
1.一扫词境尖新旧论,创造出雄奇廓大的意境
2.奇伟壮观、特立不凡形象的塑造
3.以吊古伤今、登高怀远、运用典故来营造廓大词境
4.长于比兴寄托
5.缠绵悱恻的情调
(四)辛派词人
1.陈亮词的题材与风格
2.刘过生平与词作
二、自学要求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军事政治才能。
2.了解陈亮、刘过词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3.重点掌握辛弃疾词的主要内容。
4.重点掌握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辛弃疾字号;(2)《稼轩长短句》。
2.领会:(1)辛弃疾词的主要内容;(2)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3.简单运用:鉴赏辛弃疾词。

第二十八章 姜夔:以“清空”的词境建构词史上的地位

一、课程内容
(一)国事之忧、身世之感、情思之困与物华之美
1.姜夔生平
2.姜夔词的主要内容
(二)“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清空”词境
1.创造清丽幽深的意境,表现清雅之美
2.运用比喻、联想,融通景物与心境,营造清空意境
3.用字炼句十分讲究
4.结构、音律的特色
二、自学要求
1.了解姜夔生平。
2.掌握姜夔词的主要内容。
3.重点掌握姜夔词的艺术风格。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姜夔字号;(2)《白石词》。
2.领会:(1)姜夔词的主要内容;(2)姜夔词的艺术风格。

第二十九章 南宋后期的其他词人

一、课程内容
(一)吴文英:在亦真亦幻中营造朦胧的词境
1.吴文英生平
2.吴文英词的主要内容
3.吴文英词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
(二)史达祖、刘克庄、戴复古等
1.史达祖词的主要内容
2.高观国词作
3.刘克庄词的主要内容
4.戴复古词的主要内容
(三)周密、王沂孙、蒋捷等
1.周密词的主要内容
2.张炎词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3.王沂孙词的主要内容及艺术风格
4.刘辰翁词的主要内容
5.蒋捷词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要求
1.了解张炎、蒋捷等人生平及其词作主要内容。
2.掌握吴文英词的主要内容及艺术风格。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吴文英、张炎、蒋捷的字号及词集名;
(2)蒋捷《虞美人·听雨》
2.领会:吴文英词的主要内容及艺术风格。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Ⅰ)、领会(Ⅱ)、简单运用(Ⅲ)和综合运用(Ⅳ)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这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四个能力层次的含义分别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唐宋诗词的主要知识点,如人物字号、作品名称、流派概念、流派特点、代表性人物、重要理论主张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选择。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全面领悟和理解唐宋诗词相关诗人、诗作、流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正确解释和说明重要作家的作品内容、艺术风格、理论主张、文学史地位等。
简单运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掌握的唐宋诗词
知识,分析鉴赏代表性诗人的代表性作品,得出正确的判断或结论,并能运用学科术语加以表述。
综合运用(Ⅳ):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唐宋诗词的知识内容,分析和解决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中所存在的一些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

相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制定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及其作用

《唐宋诗词专题》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课程的特点,进一步明确课程内容、规定课程考试标准,并使考核要求具体化的文件,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课程命题、以及编写教材和自学辅导书的依据。

二、自学要求

(1)根据指定参考书,尽可能多地阅读唐宋诗词;
(2)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唐诗宋词,背诵重要篇目,并能进行赏析;
(3)掌握主要作家的生平、代表性篇目、诗词风格和艺术特点;
(4)掌握唐诗、宋词的重要流派,对各个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较为熟悉;
(5)深入了解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各民族关系等历史背景,注意其与文学发展、文学特点之间的关系;;
(6)深入理解唐诗宋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善于分析其中的文化意蕴。

三、自学方法指导

(1)结合课程大纲,认真研读教材;
(2)认真梳理唐宋诗词发展脉络,勾勒其发展框架;
(3)全面整理考核要求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4)充分运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相关鉴赏书籍;
(5)结合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以较为深入地熟悉相关篇目的创作背景、篇章大意等。

四、应考指导

(1)紧密围绕课程大纲,尤其是考核要求,详细梳理相关知识,认清唐诗宋词发展演变的脉络,具有“史”的意识,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识记、背诵相关知识点。
(2)背诵知名作家、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以便在分析、鉴赏相关诗词时,能够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深入阐释与论述。
(3)以点带面,分清主次,在重点研读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勾连其他人物及流派。

五、助学建议

(1)参考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唐宋文学部分,以全面了解唐宋文学,从而认清唐宋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2)参考相关历史书籍、相关人物传记,以全面了解唐宋诗词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分析、领会其艺术特色、文化意蕴奠定基础。

六、命题考试的规定

(1)本课程命题考试的范围为本大纲各章所列考核知识点规定的内容。命题应注意到试题的覆盖面,重点考察著名作家、或其创作具有特殊意义的诗人词人的相关知识。
(2)合理安排反映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在一份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约为:识记占 35%,领会占 45%,简单运用或综合运用占 20%。
(3)合理安排难度结构,做到难易适中。试题难易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 25%,较易占 40%,较难占 25%,难占 10%。
(4)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诗歌鉴赏题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