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考试大纲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专科)
专业代码:570103K
课程名称: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课程代码:(00415)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制定
2024 年 3 月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是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开设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学习中外文学的普及性课程。中外文学浩如烟海,本课程采取导读的方式,使考生对中外文学既能鸟瞰全貌,又能选读作品。本课程以史为序,简要介绍文学的源流与发展,精选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注释解疑,讲解导读。对无法节选的长篇名著,叙述其梗概,使考生心存全局。本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1.本课程力求以蕴涵于文学名著名篇之中的文化内涵、人性之美给学习者以感染与熏陶,同时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2.对重要作家、名著名篇,从文学史的角度加以系统地开掘,从而使课程具有完整性、系统性。3.总体以历史进程为纵线,使学习者对文学以及文化发展有宏观的把握,同时撷取文学经典作品、文化思潮构成每讲内容。4.本课程精选了50余篇佳作(片段),体例上采取了中外名篇文学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形式,具有古今中外相互比较、相互联系的意识,注重考查学生对所选作品的阅读情况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了解中外文学史的发展线索,掌握中外优秀作家作品知识,理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思想艺术特色,深刻理解所选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和艺术特色。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在其他课程的基础上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自学考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课程,应当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优秀作家经典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艺术内涵,提高考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培养高尚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 中国文学部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这几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学习,掌握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通过作品的学习和领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深刻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学思潮与文学发展的内在关系。其次,了解文学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明确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创作的名家名作,认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产生的文化背景,掌握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的总体特点。再次,了解中国现当代时期的文学发展线索,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重点流派、作家、作品,深刻理解社会环境、文学思潮与文学发展的内在关系。最后,了解现当代与重要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明确具体作品的思想内蕴与艺术特长,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的切入角度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要求对所选作品的作者介绍、思想内容和艺术上的独特成就进行深入学习和把握,有关各类文体的产生、形成和特点也需学习和掌握。
(一)先秦文学概述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赋、比、兴是《诗经》所使用的创作方法。
2.《楚辞》:产生于战国末期的江汉流域。既是一部诗集的名称,又是一种诗歌体裁。其形式有明显特点。《橘颂》:选自《楚辞·九章》。《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橘颂》九篇。这九首诗并非屈原一时一地之作,乃是后人辑录之后,将其总题为《九章》。
3.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历史散文的代表作是《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出现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百家争鸣时期。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诸子散文的代表作是《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二)两汉文学概述
1.乐府:乐府与乐府诗。乐府四品。乐府名篇。乐府诗的地位。
2.《史记》与《汉书》:《史记》的体例、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汉书》的历史贡献和文学成就。
3.汉赋: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
(三)唐代文学
1.唐代文学繁荣的四个方面:作家作品多、文体齐全、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
2.唐代诗歌的四个分期:初唐诗歌(上官体、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诗歌(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派)、中唐诗歌(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李贺、刘禹锡、柳宗元)、晚唐诗歌(皮日休、杜荀鹤、李商隐、杜牧)。
3.唐代散文(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晚唐小品文)。
4.唐代传奇(《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柳毅传》)。
5.晚唐五代词(花间派与《花间集》、李煜和李璟的词)。
(四)宋代文学
1.宋代诗歌(宋初三大诗派、元白体、晚唐西昆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
2.宋词(柳永慢词、苏轼豪放词、李清照婉约词、姜夔格律派)。
3.宋代散文(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苏、“尚理”风格)。
4.宋代话本(话本的产生与四大分类)。
(五)元代文学概述
1.散曲(散曲的体裁、分类、元曲四大家、张可久《小山乐府》、乔吉《梦符散曲》、张养浩《云庄乐府》、马致远《东篱乐府》、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
2.杂剧(杂剧的产生、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3.南戏(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
(六)明代文学概述
1.明代诗文(宋濂、刘基和高启,《送东阳马生序》和《卖柑者言》,以“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明代后期出现了反“台阁体”的“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宗臣《报刘一丈书》、归有光《项脊轩志》、张岱《西湖七月半》)。
2.明代戏曲(徐渭《四声猿》,明代三大传奇有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无名氏《鸣凤记》,戏曲流派有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汤显祖《牡丹亭》)。
3.明代小说。主要形式有3类:(1)文言小说,以三灯丛话为代表,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觅灯闲话》;(2)白话短篇小说,也叫“拟话本”,代表作是冯梦龙的“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和凌漾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3)白话长篇小说共5类: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
(七)清代文学概述
1.清代诗歌。神韵说、性灵说、格调说。
2.清代词。清初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晚清四大词人王运鹏、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
3.清代散文。
桐城派。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橇、姚鼐。骈文八大家之一汪中。
4.清代小说。
清代小说代表清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文言小说的高峰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最成熟的古典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章回小说的高峰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浪漫主义小说是李汝珍的《镜花缘》。
5.清代戏剧。
大型历史剧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八)现当代文学部分
1.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五四文学革命兴起的背景及基本发展情况。主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的主要成员与不同的创作追求。
2.鲁迅
生平与创作道路。其三个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不同的创作心态和思想背景。散文诗集《野草》。其杂文创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郭沫若
生平与创作道路。《女神》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
4.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主要倡导者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主要理论主张和代表作品。同期其他较为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个体作家的文学活动:以戴望舒为代表,得名于《现代》杂志的“现代派”诗歌;以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论语派”散文;沈从文、丁玲等各具特色的创作追求。
5.茅盾
生平与创作道路。主要创作情况。其《蚀》三部曲及《农村三部曲》所包括的具体作品。长篇小说《子夜》。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
6.巴金
生平与创作道路。其小说创作的两大题材及创作情况。《家》的思想内容。
7.老舍
生平与创作道路。主要创作情况。《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的主要内容。
8.曹禺
生平与创作道路。《雷雨》《北京人》的创作主旨及它们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意义。
9.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主要文学思潮与创作追求。各类文学体裁创作的基本情况:“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文化寻根文学”“新写实派”的创作风格与代表作家、作品;“归来诗人”与“朦胧诗”的创作;散文与戏剧创作的一般情况。
10.当代台港文学
当代台湾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命题与代表作家、作品。当代香港文学两种根本不同的创作追求及代表作家、作品。
三、考核知识点
(一)《诗经》
(二)楚辞《橘颂》
(三)《论语》
(四)《孟子》
(五)《庄子》
(六)《史记》
(七)王羲之《兰亭集序》
(八)陶渊明《闲情赋》
(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十)李白诗二首
(十一)杜甫《秋兴八首》
(十二)白居易《长恨歌》
(十三)韩愈《进学解》
(十四)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十五)欧阳修《丰乐亭记》
(十六)苏轼词二首
(十七)李清照词二首
(十八)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十九)实甫《西厢记》(节选)
(二十)吴承恩《西游记》(节选)
(二十一)曹雪芹《红楼梦》(节选)
(二十二)鲁迅《过客》
(二十三)郭沫若《屈原》(节选)
(二十四)郁达夫《沉沦》(节选)
(二十五)老舍《月牙儿》(节选)
(二十六)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二十七)艾青《我爱这土地》
(二十八)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二十九)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
(三十)莫言《拇指铐》
四、考核要求
(一)《诗经》
1.识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305 篇作品。《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领会:《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应用:赋、比、兴、手法在具体作品的体现。
(二)诸子散文
1.识记:《论语》《墨子》为语录体散文、《孟子》《庄子》为议论文、《荀子》《韩非子》为说理散文。
2.领会: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3.简单应用:诸子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文学价值。
(三)历史散文
1.识记: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历史散文的“六体”。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尚书》。《左传》为编年体史书,以记事为主。《国语》《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春秋三传。
2.领会:《左传》思想内容和记事艺术的三个方面。《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3.简单应用:“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4.综合应用:《国语》与《春秋》的区别。
(四)《史记》
1.识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的五种体例(12 本纪、10 表、8 书、
30 世家、70 列传)。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领会: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含义。
3.简单应用:《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4.综合应用:理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所蕴涵的意义。
(五)王羲之《兰亭集序》
1.识记:王羲之的生平与创作。
2.领会:晋代诗坛的总体风格。
3.简单应用:《兰亭集序》的写作背景。
4.综合应用:理解王羲之所表达的生命观。
(六)陶渊明的田园诗
1.识记: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田园诗的含义。
2.领会:田园诗的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
(七)盛唐诗歌
1.识记:李白。杜甫。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2.领会:盛唐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盛唐气象。把握山水田园诗特点和边塞诗特点。
3.简单应用:简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八)中唐诗歌
1.识记:白居易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
2.领会:解释新乐府运动和韩孟诗派的含义。
3.简单应用:简析中唐诗歌的总体特点。
(九)晚唐诗歌
1.识记:有影响的诗人皮日休、杜荀鹤、李商隐、杜牧。
2.领会:概括晚唐诗歌特点。
3.简单应用:简析晚唐诗歌的爱情主题和艺术形式特点。
(十)古文运动和散文分类
1.识记: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的代表作。柳宗元所分的四类散文。
晚唐小品文的名家名作。
2.领会:解释名词“古文运动”。
3.简单应用:简析古文运动的影响。
(十一)晚唐五代词和“花间派”
1.识记:词。花间派。温庭筠、李煜、李璟、冯延巳。
2.领会:解释“词”和“花间派”。
3.简单应用:简析“花间词”艺术特点和温庭筠《金奁集》的艺术特点。
(十二)宋诗各流派
1.识记:王禹傅(白体)、林和靖(晚唐体)、杨亿(西昆体《西昆酬唱集》)、黄庭坚(江西诗派)。
2.领会:解释名词:白体、晚唐体、西昆体、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
3.简单应用:简析宋代诗歌发展的总体特点。
(十三)宋词的产生和婉约、豪放两大流派
1.识记:柳永、苏轼、李清照、姜夔。
2.领会:婉约派、豪放派、格律派。
3.简单应用:简析苏轼对宋词发展的历史贡献。
(十四)宋代散文及其特征
1.识记:欧阳修(《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曾巩。苏轼(《石钟山记》《前赤壁赋》)。
2.领会:概括宋代散文特点。
3.简单应用:简析欧阳修对宋代散文发展的历史贡献。
(十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腾王阁序》
1.识记:作者生平与创作。背诵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背诵《滕王阁序》并翻译第三自然段。
2.领会: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义。掌握《滕王阁序》最后一段所使用的典故。
3.简单应用:简析格律诗的特点。
4.综合应用:评价《滕王阁序》这篇骈体文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
(十六)《春江花月夜》
1.识记:背诵全诗。该诗是乐府诗,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吴中四士。
2.领会:归纳两大段段落大意。概括全诗的哲理主题。
3.简单应用:简析课文怎样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展开景物描写的。
4.综合应用:分析评价课文对月夜美景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
(十七)《陋室铭》
1.识记:背诵默写翻译全诗。
2.领会:“铭”的含义。概括主题。
3.简单应用:简析课文的艺术特点和言简意深的韵味。
(十八)《山居秋暝》
1.识记:背诵默写全诗。对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领会:掌握诗歌各句句意。
3.应用:简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诗中的“新”字和“秋”字的妙用。
4.综合应用:结合《山居秋暝》谈谈你对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理解。
(十九)《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
1.识记:《李太白全集》。浪漫主义风格。背诵这两首诗。
2.领会:划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段落并归纳大意。掌握《早发白帝城》各句句意。
3.简单应用:简析两篇作品的艺术手法。
4.综合应用:联系两篇作品分析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十)《秋兴八首(一)》《登高》
1.识记:《杜少陵集》。背诵两首诗。
2.领会:理解《秋兴八首》句意。概括《登高》段落层次大意。
3.简单应用:简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所蕴涵的深意。
(二十一)《长恨歌》
1.识记:《白氏长庆集》。翻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领会: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段落大意。
3.简单应用:简要分析《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二十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识记:无题的含义。背诵默写全诗。
2.领会:理解诗中比喻、用典、双关、对偶等修辞手法。
3.简单应用:简要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综合应用:结合这首诗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1.识记:作者生平与创作。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2.领会:理解词中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妙处。
3.简单应用:分析这两首词的艺术风格及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
(二十四)《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前赤壁赋》
1.识记:作者生平与创作。
2.领会:把握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词的特点。概括《前赤壁赋》的主题。
3.简单应用:简析《念奴娇·前赤壁赋》的艺术特点。
4.综合应用:比较分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前赤壁赋》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联系苏轼这两篇作品谈谈作者人生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二十五)《雨霖铃》(寒蝉凄切)
1.识记:生平与创作。背诵默写全词。《乐章集》。
2.领会:概括叙述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3.简单应用:简析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在婉约词中的地位。
(二十六)《声声慢》(寻寻觅觅)
1.识记:背诵默写全词。李清照的创作分期。
2.领会:概括这首词的哲理主题。
3.简单应用:简析《声声慢》(寻寻觅觅)的艺术特点。
4.综合应用:分析《声声慢》(寻寻觅觅)14 个叠字的独特价值
(二十七)《天净沙·秋思》《夜行船·秋思》
1.识记:《东篱乐府》。秋思之祖。背诵默写这两篇作品。
2.领会:概括这两篇作品的主题思想。
3.简单应用:简要分析这两篇作品的艺术特点。
4.综合应用:论述《天净沙·秋思》表现手法的高妙。
(二十八)《西厢记·长亭送别》
1.识记:故事的来源。划分段落层次。识别曲辞中的比喻、夸张、衬托、对仗、排比、重叠等修辞手法。
2.领会:归纳这一折戏的段落大意。情景交融手法的使用。
3.简单应用:简析这折戏的艺术特点。
4.综合应用:详细分析这折戏是怎样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崔莺莺这一艺术形象的。
(二十九)《牡丹亭·惊梦》
1.识记: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背诵默写《皂罗袍》。
2.领会:理解《牡丹亭·惊梦》的主要思想内容。
3.简单应用:简析《步步娇》中的“袅”“闲”“偷”“明如剪”“溜的圆”等词的作用。
4.综合应用:怎样理解这折戏的语言具有“婉丽妖冶,语动刺骨”的特点的;分析汤显祖的人生态度、文学观点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
(三十)五四文学革命
1.识记:五四文学革命开始的时间。《新青年》创刊的时间。《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的作者、发表时间与主要内容。《尝试集》的作者。
2.领会:五四文学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
(三十一)五四时期的主要文学社团
1.识记: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和语丝社的成立时间与主要刊物。周作人、叶绍钧、许地山、冰心、朱自清、郭沫若、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的代表作品。
2.领会: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不同的创作取向。解释名词: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诗派”、语丝社。
(三十二)鲁迅
1.识记:生卒年月及原名。三个小说集的名称。回忆散文集与散文诗集的名称。《狂人日记》发表的时间,它是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
2.领会:三个重要时期的主导心态与不同的创作面貌。
3.简单应用: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十三)郭沫若
1.识记:生卒年月。其早期思想明显受到泛神论影响。《女神》发表的时间。促成其思想转变的重要著作名称。其历史剧的代表作《屈原》。
2.领会:《女神》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
(三十四)茅盾
1.识记:原名。《蚀》三部曲完成的时间,包括的具体篇目。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林家铺子》与《春蚕》。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
2.领会:1932 年—1937 年间茅盾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作品。
(三十五)巴金
1.识记:其小说处女作完成的时间、地点及名称。《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分别包括的具体篇目。《家》《寒夜》的创作或出版时间
2.领会:《家》的主要情节结构。《寒夜》在巴金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三十六)老舍
1.识记:《骆驼祥子》发表的时间及刊物名称。《四世同堂》创作的时间及所含具体篇目。《月牙儿》的题材及散文诗的风韵。建国后老舍的代表作品——话剧《茶馆》。
2.领会:《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三十七)曹禺
1.识记:新中国成立前曹禺话剧的三部代表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雷雨》
《北京人》的创作或发表时间。
2.领会:《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意义。
3.简单应用:从《雷雨》到《北京人》,曹禺创作思想的变化。
(三十八)《背影》
1.识记:作者生卒年月,原名、字,重要文学作品。
2.领会:《背影》的主要内容及构思过程。
3.简单应用:简析作品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三十九)《再别康桥》
1.识记:作者生卒时间,所属文学团体,本诗创作时间,其他重要诗作及本诗中的名句。
2.领会:诗作的构思题旨。抒情线索。
3.简单应用:诗作对暗喻手法的巧妙应用。
4.综合应用:由《再别康桥》分析诗人高度的诗歌艺术技巧。
(四十)《子夜》(梗概)
1.识记:作品创作时间,作品的主要情节、重要人物。
2.领会:“子夜”的含义。
3.简单应用:简析作品中的吴荪甫形象。
(四十一)《雷雨》(梗概)
1.识记:作品写作、发表时间,刊物,地位,评价,人物。
2.领会:作品的主要内容。“雷雨”的含义。
3.简单应用:简析周朴园形象,繁漪形象。
4.综合应用:评价《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四十二)《大堰河——我的保姆》
1.识记:作者原名,“大叶荷”,主要诗作,本诗创作时间。
2.领会:本诗的主要内容。
3.简单应用:“大堰河”形象简析。本诗的艺术特色简析。
(四十三)《边城》(梗概)
1.识记:作者代表作品,本文创作时间,“湘西系列小说”。
2.领会:小说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意旨。
3.简单应用:小说的艺术特色简析。
4.综合应用:由《边城》看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风格。
(四十四)《茶馆》(梗概)
1.识记:发表时间,刊物。地位。评价。情节。重要人物。
2.领会:作品的主题。
3.简单应用: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物性格简析。
4.综合应用:分析《茶馆》整体上的艺术成就。
(四十五)《沉沦》
1.识记:本文发表时间,在作者作品中的地位。
2.领会:本文的创作主旨。
3.简单应用:本文的艺术成就简析。
4.综合应用:分析本文是如何实现作者创作主旨的。
(四十六)《月牙儿》
1.识记:作者老舍的代表集,写作时间。
2.领会:小说主旨和反映的社会现实。
3.简单应用:简析抒情思路,分析小说的艺术成就。
(四十七)《我是一条小河》
1.识记:作者冯志成名作、代表作。本文发表时间、刊物。
2.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
3.简单应用:分析诗歌中的意境美与情感基调是如何融合的。
(四十八)《我爱这土地》
1.识记:本诗发表的时间、刊物,诗中名句。
2.领会:全诗的抒情主旨。
3.简单应用:简析本诗的艺术韵味。
(四十九)《我的四个假想敌》
1.识记:作者艾青成名作、代表作。本文发表时间、刊物。
2.领会:散文揭示的深刻内涵
3.简单应用:散文的抒情简析。
4.综合应用:作品的艺术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十)《我与地坛》
1.识记:作者成名作、代表作。本文发表时间、刊物。
2.领会: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我和地坛的关系。
3.简单应用:理解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4.综合应用:分析作品的主要写作手法。
(五十一)《拇指铐》
1.识记:作者莫言成名作、代表作。在作者作品中的地位。
2 .领会:作品延伸的思想意蕴
3.简单应用:作品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表现出的真实性。
4.综合应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和高超的写作手法。
第二编 外国文学部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美及亚非文学的基本历史发展线索,了解各个文学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概况、文学思潮,深刻理解主要作家、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学史地位和文学成就。使学生了解所选作家的创作概况、文学成就及其思想艺术特征、文学史地位,深刻理解选读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对所选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二、课程内容
(一)古代外国文学
1.古代亚非文学
古代亚非文学的特点;古代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希伯来文学、印度文学概况,代表作家作品。
2.古代欧洲文学
古代希腊文学概况。古代希腊文学的分期及其文学成就;神话、史诗、戏剧的基本内容与代表作家作品。
古代罗马文学概况。三大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
(二)中古外国文学
1.中古亚非文学
日本文学:中古日本文学的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概况。“物语”文学与《源氏物语》。
印度文学:梵语古典文学与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多种方言文学。
阿拉伯文学:“悬诗”《古兰经》、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其他中古亚非文学名著。
2.中古欧洲文学
中古欧洲文学的四种形式: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与民谣、城市文学。但丁与《神曲》。
(三)近代欧洲文学
1.14 世纪—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文艺复兴运动。
意大利文学: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彼得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谈》。
法国文学: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蒙田的《随笔集》。
西班牙文学:“流浪汉小说”。维加的戏剧创作。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英国文学: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莫尔的《乌托邦》。斯宾塞的长诗《仙后》。
培根的《随笔集》。英国的戏剧成就:“大学才子派”。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
2.17 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代表作家莫里哀。英国 17 世纪文学与弥尔顿。
3.18 世纪启蒙文学启蒙运动。
英国文学: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斯威福特的《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汤姆·琼斯》。
法国文学:法国的四大哲理小说家。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
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卢梭返归自然的主张与他的小说创作。戏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
德国文学: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莱辛。“狂飙突进运动”。席勒的戏剧作品。歌德的创作。
4.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及其基本特征。
德国文学: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格林的童话。霍夫曼的小说。海涅的早期创作。
英国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早期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家“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后期浪漫主义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三诗人的重要作品。
法国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旗手雨果及其创作。
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作品。
美国文学:惠特曼的《草叶集》,霍桑的《红字》。
5.19 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特征。
法国文学: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地位。司汤达的创作。《红与黑》的思想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奠基地位。巴尔扎克的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与成就。《人间喜剧》介绍。梅里美与福楼拜的小说创作。“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英国文学:狄更斯的创作。《双城记》的思想意义。其他作家的重要作品。
俄国文学: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普希金的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果戈理的《死魂灵》。“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创作。冈察洛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的代表作品。托尔斯泰的创作及其伟大成就。
其他国家的文学: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美国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等。
(四)现代欧美文学
20 世纪现代欧美文学的新格局与新特征。
1.现实主义文学
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文学:高尔斯华绥与萧伯纳的创作。劳伦斯的创作及其思想意义。其他作家作品。
法国文学:罗曼·罗兰的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其他作家作品。
德国文学:托马斯·曼、布莱希特和茨威格的创作。
美国文学:20 世纪前期代表作家德莱塞与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品。辛克莱、刘易斯、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品。海明威的“战地小说”。《老人与海》。海明威的创作特征。其他作家作品。
前苏联文学:前苏联文学的特征。高尔基的创作。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思想主题。
其他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作品。
2.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产生的现实基础、思想与艺术特征。现代派文学的分期。前、后期主要流派。
前期主要流派简介;后期象征主义的基本特征与重要作家作品。艾略特《荒原》的思想主题。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与重要作家作品。卡夫卡的创作特征。《城堡》的思想意义。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与重要作家作品。乔伊斯的创作。《尤利西斯》的思想主题。后期现代派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作品。
(五)近现代亚非文学
1.日本文学:日本近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日本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川端康成的创作及其“新感觉派”风格。日本现代其他作家作品。
2.印度文学:泰戈尔在诗歌、小说、戏剧方面的成就及代表作。他的世界影响。其他印度作家作品。
3.阿拉伯和非洲较著名的作家作品。
三、考核知识点
(一)古代外国文学
1.识记:古代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文学及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年代。
《亡灵书》《吉尔伽美什》《旧约》《梨俱吠陀》《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五卷书》《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埃涅阿斯纪》产生的国家、体裁形式、文学史地位。《旧约》中文学性比较突出的作品。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古罗马三大诗人的代表作品。希腊神话中天神、太阳神、海神、智慧女神、美和爱之神的名字。希腊神话中英雄传说部分的几个著名的故事。
2.领会:古代亚非文学的特点。《旧约》的基本内容。《荷马史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解释名词:“梵语文学”“吠陀”《旧约》“奥林波斯神系”。
3.简单应用: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
(二)中古外国文学
1.识记:《万叶集》《源氏物语》《往世书》《沙恭达罗》《古兰经》《一千零一夜》
产生的国家、作者姓名,文学史地位。中古欧洲文学的四种形式以及代表作品。但丁《神曲》的三个部分,《新生》的主要内容。
2.领会:《神曲》的主题思想。解释名词:“物语文学”“俳句”“悬诗”《古兰经》“骑士文学”。
3.简单应用:中古亚非文学的三个板块。
(三)近代欧洲文学
1.识记:文艺复兴时期彼得拉克、薄伽丘、拉伯雷、蒙田、乔叟,古典主义时期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布瓦洛、弥尔顿;启蒙文学时期笛福、斯威福特、菲尔丁、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博马舍、歌德、席勒;浪漫主义文学时期格林、霍夫曼、拜伦、雪莱、济慈、惠特曼;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福楼拜、莫泊桑、狄更斯、夏洛蒂·勃朗特、哈代、普希金、果戈理、契诃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马克·吐温、易卜生、左拉的代表作品,所属国家,所处时代,文学史地位及其主要文学成就。
《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游历的四个神奇的幻想国。卢梭的社会思想在他小说中的体现。
歌德《浮士德》的创作时间。
2.领会:《十日谈》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19 世纪中后期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普希金的创作概况。解释名词:“三一律”“古典主义”“流浪汉小说”“狂飙突进运动”“湖畔派”“多余人”。
3.简单应用:鲁滨孙形象的典型意义。于连悲剧的典型意义。《双城记》的思想意义。
《死魂灵》的思想意义。
(四)现代欧美文学
1.识记:20 世纪现实主义作家萧伯纳、高尔斯华绥、托马斯·曼、德莱塞、杰克·伦敦、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艾特玛托夫、拉斯普京的代表作,所属国家,文学史地位与文学成就。高尔基的主要作品与文学成就。20 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分期,前后两期的主要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魔幻现实主义
的代表作家作品。
2.领会:劳伦斯的主要作品及创作特点。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思想主题。
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与创作特色。《荒原》的基本主题。卡夫卡创作的思想意义。《城堡》的思想主题。名词解释: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
3.简单应用:20 世纪欧美文学的新格局与新特征。现代派文学的现实基础、思想和艺术特征。《尤利西斯》的思想内容。
(五)近现代亚非文学
1.识记: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小林多喜二、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品。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泰戈尔的主要作品与文学成就。
(一)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节选)
1.识记:《伊利亚特》的取材,其中主要英雄人物,史诗的主干情节。
2.领会:《伊利亚特》的思想主题。
3.简单应用:《伊利亚特》语言体现的民间说唱文学的特点。
(二)《变形记》(节选)
1.识记:《变形记》的主题是人的异化。
2.领会:《变形记》的思想意义。
合应用:分析《伊利亚特》的艺术成就。
(三)《神曲》(节选)
1.识记:但丁的主要作品。
2.领会:《神曲》的思想意义,艺术特点。
3.简单应用:人物的形象分析。
(四)《哈姆莱特》(节选)
1.识记:莎士比亚创作的诗歌和剧本的数量。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分期。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主题、风格与代表作。
2.领会:《哈姆莱特》的思想主题。
3.简单应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历程。《哈姆莱特》中“独白”的艺术效果。
4.综合应用:分析哈姆莱特形象。
(五)《浮士德》(节选)
1.识记:歌德的主要作品。《浮士德》的题材来源与体裁形式。作品的两场“赌赛”。浮士德人生追求的五个阶段。魔鬼和浮士德的恋人的名字。
2.领会:《浮士德》的思想意义。
3.简单应用:《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4.综合应用:“浮士德精神”的内涵。
(六)《红与黑》(节选)
1.识记:《红与黑》的思想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奠基地位。
2.领会:作品思想主题。
3.简单应用:人物性格发展的塑造手法。
4.综合应用:分析作品的现实主义特征。
(七)《高老头》(节选)
1.识记:《人间喜剧》的创作年代与作品数量,其中的重要作品。
2.领会:《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高老头》的思想内容。
3.简单应用:高老头悲剧的典型意义。
4.综合应用: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主要艺术特点。
(八)《简•爱》(节选)
1.识记:作者的主要作品,时代。
2.领会:思想内容;人物性格。
3.简单应用:分析哥特式小说的风格
(九)《西风颂》
1.识记:名句“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领会:西风的象征意义。
3.简单应用:《西风颂》的结构特点。
(十)《巴黎圣母院》(节选)
1.识记:雨果在浪漫主义文坛的旗手地位。《克伦威尔》序言、《欧那尼》的文学史地位。雨果主要的长篇小说作品。《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敲钟人、宫廷卫队长的名字。
2.领会:《巴黎圣母院》的思想主题。爱斯梅拉达形象。
3.综合应用:《巴黎圣母院》如何运用了“美丑对照”的艺术手法。
(十一)《羊脂球》(节选)
1.识记: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数量。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及其代表作品。
2.简单应用:《羊脂球》的艺术特点。
(十二)普希金诗二首
1.识记:普希金的主要作品及风格。
2.领会:《致凯恩》《纪念碑》的思想主题。
3.简单应用:作者前后两个时期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
4.综合应用:致凯恩的艺术特色。
(十三)《爱情》
1.识记:契诃夫的主要作品。
2.简单应用:《爱情》呈现了怎样的幸福观。
(十四)《老人与海》(节选)
1.识记:《老人与海》的文学成就。
2.领会:《老人与海》的象征寓意。
3.简单应用:桑提亚哥的“硬汉”性格。小说的艺术成就。
(十五)《伊则吉尔老婆子》(节选)
1.识记:高尔基的文学成就,他的主要作品。
2.领会:腊拉的性格特征和悲剧启示。
3.简单应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十六)《舞会之后》
1.识记: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及风格。
2.简单应用:故事的思想内容,主人公的爱情观。
3.综合应用:独特的艺术特征。
(十七)《饥饿艺术家》(节选)
1.识记:卡夫卡的作品及时代。《饥饿艺术家》的创作年代与作品数量,其中的重要作品。
2.领会:《饥饿艺术家》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背景。
3.简单应用:暴露社会现实意义。
4.综合应用:总结主要艺术特点。
(十八)《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节选)
1.识记:茨威格的作品及特点。
2.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反映的女性生存处境。
3.简单应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影响。
(十九)《白象似的群山》(节选)
1.识记:海明威的作品及特点。
2.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对暴力的认识。
3.简单应用:如何体现艺术的张力。
(二十)《墙》(节选)
1.识记:萨特的作品及特点及文学成就。
2.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3.简单应用:作品的艺术成就。
(二十一)《头儿》(节选)
1.识记欧仁•尤奈斯库的主要作品。
2.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十二)《一个长翅膀的老头》(节选)
1.识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
2.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塑造的天使形象。
3.简单应用:作品的核心主题“孤独”是如何表达的。
4.综合应用:魔幻现实主义流派。
(二十三)《搭车游戏》
1.识记:米兰•昆德拉主要作品及风格。
2.简单应用:故事的思想内容,主人公的特点。
3.综合应用:对比手法的现代特色。
(二十四)《旧约》(节选)
1.识记:《旧约》本是犹太教经典,是犹太民族历史、宗教、文学遗产的总汇,主要用希伯来文写成,称为《塔纳赫》。
2.简单应用:故事的体现的神学思想。
(二十五)《吉檀迦利》(节选)
1.识记:泰戈尔主要作品及风格。
2.简单应用:故事的思想内容,“神”和“神的世界”是指什么。
3.综合应用:对生命的哲思。
(二十六)《先知》(节选)
1.识记:纪伯伦主要作品及风格。
2.简单应用:故事的思想内容,先知当中是否存在绝对的罪。
3.综合应用:圣经文体的特征。
(二十七)《读书人》(节选)
1.识记:大江健三郎主要作品及风格。
2.简单应用:故事的思想内容,作者强调的读书观。
3.综合应用:大江散文随笔的艺术特色。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关于 “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中有关问题的说明
1.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课程内容的扩展与发展。
2.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3.对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
(2)对于各考核点的能力程度的要求,大致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概念来酌定,并尽量用相应的可测量语言来表述。
现将本大纲所使用的有关四个能力层次要求的主要术语简要说明如下:
识记:要求考生记忆作家作品知识。背诵诗词与散文。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作家的创作概况、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家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有关概念和名词的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少量知识点解释比较简单的问题,简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综合应用:是要求考生在简单应用基础上,能运用课程中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结合具体作品,对有关思想内容或人物形象、艺术特点等问题,进行简明的综合性分析、比较或评价,解答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关于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刘建军主编,《中外文学名著导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1.认真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学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范围和考核目标要求,了解命题比例和试题题型。
2.依据《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学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点,结合教材,认真阅读每一部作品,防止偏离教材与作品的倾向。
3.认真阅读作品,熟练掌握有关作家作品知识、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知识,并努力将知识转化为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引导应考者认真钻研教材,阅读作品,杜绝助学中各种偏离教材与大纲的倾向。
2.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发展线索,认真阅读所选作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系。
3.社会助学者应明确本课程在开阔考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素质方面的作用,对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防止将这门课程与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课程相混淆。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试应携带钢笔或圆珠笔等书写工具。
2.小学教育专业(专科)《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课程的考试命题,依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试题的内容和材料均取自教材。
3.所有试题的考核目标,均以本大纲所规定的能力层次要求为限度。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4.组配试卷,应综合考虑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等几方面的要求,按照下列比例进行:
(1)关于文学史概述部分的考试内容约占 30%,关于作品与导读部分的考试内容约占70%。
(2)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知识与作品部分约占考试内容的 50%,中国现当代部分约占 20%,外国文学部分约占 30%。
(3)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 20%,领会占 30%,简单应用占 30%,综合应用占 20%。
(4)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5)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或综合分析题等题型。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