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4179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自学考试大纲

 2024年1月启用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课程代码:14179

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一门在社会工作理论以及社会学理论指导下对社会工作各个领域的进行知识探究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逻辑,重点讲述如何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定性研究方法有所涉及)进行知识探究并将结果形成研究报告的完整过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包括:1.使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研究的整体逻辑和基本步骤,掌握课题选择、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等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方法。2.使学生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进行知识探究和论文写作,获得分析解决社会工作问题、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能力的目的。

学习本课程要求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基本学术精神,理解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逻辑和主要步骤,掌握定量和定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并能够撰写研究报告对研究结构加以汇报。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社会工作(本科)毕业论文》直接相联系,成为毕业论文写作的先导性课程。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以及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形成对社会研究知识体系和特征的基本认知,理解社会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以及社会研究的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次重点):

识记:社会研究的概念。

理解:社会研究的特征。

       社会研究的困难。

 应用:以自然科学研究作为参照深化对社会研究的认识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次重点)

        识记: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的内涵及外延。

        理解:方法体系各部分之间关系。              

应用:能够在阅读社会学研究相关论文的过程中辨别每篇论文所采用的社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方法技术。       

(三)定量与定性研究(重点):

   理解: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应用:能够对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式进行全面比较与区分。

(四)研究的过程(一般)

  • 理解: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二章   研究的类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依照不同标准做出的研究类型划分。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以研究目的划分的三种研究各自特征和使用情况,关注按照时间维度划分的研究类型以及不同分析单位形成的研究类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按研究目的划分(重点)

理解:探索性研究的概念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

解释性研究的概念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相互关系

应用:探索性研究的运用

描述性研究的运用

解释性研究的运用  

(二)按时间维度划分(次重点)

  识记: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同组研究。

  理解:横向研究。

  应用:横向研究的运用。

(三)按分析单位划分(次重点)

      识记:分析单位的概念

      理解:分析单位的类型

            与分析单位相关的两类错误

      应用:不同分析单位研究的示例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理论在解释社会现象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包括理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理论及其层次(一般)。

      识记:理论的概念

            理论的层次

(二)理论的构成要素(重点)

理解:概念的定义

            变量的定义与分类

            命题与假设

      应用:理论三要素概念、变量、命题之间的关系。          

(三)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一般)

识记: 科学环

      理解:两种推理方式

            理论建构的过程

理论检验的过程

                                        

第四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确立一个研究课题,具体包括研究问题及其来源、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文献回顾等基本概念,理解选题的意义、来源、标准以及选题的明确化与文献回顾。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次重点)

理解:研究问题和研究主题

      理解:研究问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标准(重点)

理解: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重点)

      理解: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应用: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

(四)文献回顾(重点)

理解:文献回顾的定义

      应用:运用教材中介绍的文献回顾的方法,学会利用图书馆的纸质媒介和“中国知网”等电子信息资源,获取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献资源。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的基本程序,即概念操作化与测量过程;能够抓住关键环节,即概念操作化和测量工具(量表)的制作;以及能够运用信度、效度等概念对测量工具的优劣进行评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测量的概念与层次(次重点)

识记:测量的概念

      测量层次

理解:测量的四个要素

社会现象的测量

            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相互区别的标准)

(二)操作化的含义与方法(重点)

      理解:操作化的含义

      应用:操作化的方法,包括概念澄清与发展指标

(三)量表(次重点)

      识记:总加量表

            李克特量表

            语义差异量表

      应用:李克特量表的分辨力的计算

(四)测量的信度与效度(次重点)

      识记:信度

再测信度

            复本信度

            折半信度

            效度

表面效度

            准则效度

            结构效度

理解: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第六章  抽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即抽样的意义作用、原理程序、种类,使学生能够掌握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运用,熟悉抽样领域的前沿发展如pps抽样和户内抽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抽样的概念(重点)

识记:总体与样本

抽样

抽样框

参数值

统计值

理解:抽样的作用

(二)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重点)

识记:随机抽取

      抽样分布

应用:抽样的一般程序

(三)概率抽样方法(重点)

应用:简单随机抽样

理解: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多段抽样

识记:户内抽样

      PPS抽样

理解: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的关系

(四)非概率抽样(一般)

识记:定额抽样

 

第七章  实验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实验研究的基本逻辑与实验程序和基本类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实验的概念与逻辑(一般)

识记:实验的概念

      实验的要素:自变量 因变量,前测后测,实验组 控制组。

理解:实验的逻辑

(二)实验的程序与类型(一般)

识记:实验的步骤

      寻找两组相同的实验对象:匹配法与随机指派法

      对自变量的操控

      实验的分类

第八章  调查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调查研究这一社会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式。要求学生了解调查研究的特征及其发展,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技术、调查资料的收集途径以及调查的组织与实施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次重点)

(二)问卷设计(重点)

识记:问卷的结构

      封面信

      指导语

      问题及答案

      编码

理解:问卷设计的原则

应用:问卷设计的步骤

      问题及答案的设计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问题的数量及顺序

(三)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次重点)

识记:自填问卷法的四种方式

理解:结构访问法的两种方式

(四)调查的组织与实施(次重点)

理解:调查员的挑选、培训、联系被访者、调查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第九章  定量资料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主要介绍如何将收集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包括定量资料的处理过程、分析技术与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资料的整理与录入(次重点)

应用:资料审核、转换、数据录入、清理

(二)单变量统计分析(次重点)

理解:单变量统计描述:集中趋势测量、离散趋势测量

单变量统计推论:区间估计

(三)双变量统计分析(次重点)

识记:相关分析

理解:交叉分析

      回归分析

 

 

第十章   定量研究的结果表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主要介绍如何将调查研究的分析结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包括了报告撰写的一般结构和基本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研究报告的类型及撰写步骤(次重点)

识记:研究报告的类型

理解: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应用: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二)报告的结构(重点)

识记:导言

理解:方法

应用:结果

      讨论

(三)撰写报告注意的问题 (一般)

识记:行文要则

应用:引用与注释

 

第十一章   实地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主要介绍作为定性研究最典型也是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实地研究的概念、研究过程、具体方法以及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实地研究的概念(次重点)

识记:实地研究的概念

理解:实地研究的案例

(二)实地研究的过程(重点)

识记:选择研究背景

理解:进入与建立友善关系

应用:实地研究的记录

(三)观察法(重点)

识记:观察法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理解:参与观察者的角色

应用:参与观察法的应用

(四)无结构访谈法(重点)

识记:无结构访谈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无结构访谈的要点

应用:无结构访谈的应用

(五)实地研究的特点(一般)

识记:实地研究的优点和缺点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社会工作特定领域内选择研究问题、运用教材所学知识进行概念操作化、研究对象选择、问卷设计、实施调查、统计分析(以上各项应用为简单应用)和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属于综合应用,是本课程各种知识应用的集中体现。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社会研究方法:数字教材版》(第六版) 风笑天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5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重要应用案例的大致情况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进行调查研究(或实地研究)的能力。要通过完成练习思考题、撰写调查报告,锻炼自己分析论证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5、考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参考《社会学研究》《社会》等杂志的学术论文,辅助学习、理解相关知识,提升报告撰写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4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72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1

导论

4

2

研究的类型

7

3

理论与研究

7

4

选题与文献回顾

7

5

测量与操作化

13

6

抽样

7

7

实验研究

3

8

调查研究

10

9

定量资料分析

7

10

定量研究的结果表达

11

实地研究

7

总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40%,“理解”为3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为2:3:3:2左右。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50%,次重点占40%,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包括单项与多项)、解释概念(命题)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填空题

严格的实验通常在实验室内进行,也有实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前者称为       ,后者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

下列变量属于定类层次的变量是(    )。

A 年龄  B.收入  C.文化程度  D.性别

(三)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测量的要素的是(  )

 A.测量课题  B.测量内容  C.测量法则  D.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四)解释概念或命题

1.信度

2.实地研究

(五)简答题

选择阅读的文献时应该考虑的几个因素包括?

(六)论述题

研究报告的撰写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