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0046现代汉语专题自学考试大纲

[10046]

《现代汉语专题》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八年七月

自学用书:《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壹、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现代汉语专题》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必考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在大学专科较系统学习了现代汉语知识的基础上的继续学习和拓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提高学习者运用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语用等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提高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研究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的语文教学。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一书有绪论和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用等五章组成。语音、文字两章的知识和专科阶段所学基本相同,不列入考试范围,绪论、词汇、语法、语用为本次考试的内容。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现代汉语的性质、特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词汇部分主要讲解现代汉语词汇各种系统的构成,语素和词的关系,词汇的构造类型,词汇结构分析的方法;介绍现代汉语的词义系统,词义分析的基本理论,词义分析和词义辨析的基本方法,词汇规范化问题。

语法部分主要讲解现代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和区别,现代汉语词类的基本特点,词类划分的基本理论,掌握正确辨析词类的方法。介绍现代汉语短语的分类和特点,复杂短语的分析方法,辨析歧义短语的方法;讲解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种类和特点,句子成分的分析方法,现代汉语各种句型、句类和重要句式的特点以及语义特点,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方法;讲解复句和单句的区别,现代汉语复句的种类和特点,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分析引起歧义的原因、歧义的基本类型,介绍分化歧义结构的基本方法;分析常见病句产生的原因,介绍病句修改的方法。

语用部分主要阐述语用分析的原则、内容,语用意义的类别,语用分析基本方法;讲授语音、词汇、句子的修辞特点,介绍修辞分析的基本方法,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和作用;介绍辞格和修辞效果的分析方法。 

贰、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代汉语的性质、含义和特点,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形成过程,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熟悉现代汉语各种地域变体,了解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和目标。

二、考核知识点

(一)现代汉语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

(三)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

(四)语言规范与规范化

(五)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化

(六)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标

三、考核要求

(一)现代汉语

1.识记:(1)现代汉语的定性;

2.理解:(1)语言的属性。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

1.识记:(1)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2)汉语的历史分期;

2.理解:(1)汉语的历史及其来源;(2)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

(三)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

1.识记:(1)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分布);

2.理解:(1)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2)现代汉语的功能变体。

(四)语言规范与规范化

1.识记:(1)语言规范化的含义;

2.理解:(1)语言为什么要规范化;(2)实现语言规范化的条件

(五)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化

2.理解:(1)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化间的关系。

(六)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标

2.理解:(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第一部分  词汇系统与词义分析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学习,了解词语和词汇的关系,认识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属性;能分析各种词语的结构,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系统、来源系统和词义系统,掌握多义词(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的分析方法,掌握义素分析法,现代汉语词义解释基本方法,能全面、辩证地认识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词语和词汇的关系,语素和词的特点以及区别方法,确定语素和词的方法;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属性。

(二)现代汉语词语构造的基本类型,各种词语的结的构分析方法;简缩的基本形式;词与短语的区别和相互转化的特点。

(三)现代汉语词汇的本体系统,区别多义词与同音词的方法、辨析同义词的方法,鉴别反义词的两个类型。

(四)现代汉语词汇的六个基本来源,准确判断各种词语的不同来源。

(五)现代汉语熟语系统,准确判断熟语的类型。

(六)现代汉语词义系统,多义词几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区分本义、基本义、引申义和区别固定修辞义和临时语境义的方法。

(七)义素分析法的特点及其作用,辅助性的语素析义法以及构词析义法。现代汉语词语释义的三种基本方法,准确地描写词语的意义。

(八)全面、辩证地认识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问题,正确掌握判断异形词、生造词的标准,分辨词语的误用。

三、考核要求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1.识记:

(1)词汇;(2)词、语素;(3)语素的类别;

2.理解:

(1)词的定义的四方面含义;(2)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3)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4)词汇的基本属性;

3.简单应用

(1)确定语素的方法,区别词与语素的方法;

第二节、构词法

1.识记:

(1)构词法;(2)单纯词;(3)合成词;

2.理解:

(1)单纯词及其类型;(2)重叠词及其类型;(3)派生词与常用词缀;(4)复合词及其类型;

(5)成语的构造;(6)词和短语的相互转化

3.简单应用

(1)词语结构的分析方法;(2)词与短语的区别

第三节、词汇的基本系统

1.识记:

(1)同音词;(2)同形词;(3)异读词;(4)什么单义词、多义词;(5)上下位词;(6)类义词;(7)同义词,反义词;

2.理解:

(1)同音词的类型;(2)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3)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应用价值;(4)同义词的产生和类别;(5)类义词和上下位词的应用价值;(6)反义词与反义表述的区别;(7)反义词的应用价值

3.简单应用

(1)多义词、单义词的类型;(2)反义词的类型;(3)词的义项分析;

4.综合应用

(1)辨析同义词的方法;(2)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分析;(3)如何看待异读词的审音问题;(4)类义词在中文信息处理中作用。

第四节、词汇的来源系统

1.识记:

(1)传承词,古词语;(2)方言词,社区词;(3)行业词,外来词;(4)新造词语

2.理解:

(1)方言词的影响;(2)社区词的特点和影响;(3)行业词语泛化的特点和进程

3.简单应用

(1)外来词的特点和常见形式;(2)外来词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3)新造词语产生的原因;

4.综合应用

(1)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互影响的关系;(2)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动态特点。

第五节、词汇的熟语系统

1.识记:

(1)熟语;(2)成语;(3)谚语;(3)惯用语;(4)歇后语;

2.理解:

(1)熟语的特点和熟语系统的组成;(2)成语的特点;(3)谚语的种类;(4)惯用语和成语的区别;(5)歇后语的类别

3.简单应用

(1)成语的作用;(2)歇后语的作用;

4.综合应用

(1)汉语熟语的文化特色和修辞特色;(2)广告语的成语改造的分析。

第六节、词义系统

1.识记:

(1)词义;(2)词义有哪些类型;(3)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4)概念义;(5)色彩义,(6)感情色彩义、雅俗色彩义、古今色彩义;(7)临时语境义,固定修辞义

2.理解:

(1)多义词的意义类别: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2)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构成的系统:同义关系-同义词、近义关系-近义词、反义关系-反义词;(3)其他关系构成的系统:同音关系-同音词、同形关系-同形词、同语素关系-同族词

3.简单应用

(1)多义词义项的确定与分析;(2)临时语境义和固定修辞义的分析;

4.综合应用

如何理解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词义的模糊性和明确性。

第七节、词义的分析与描写

1.识记:

(1)义素,语义场;

2.理解:

(1)义素分析法的作用;(2)构词析义法的特点;

3.简单应用

(1)义素提取的方法;(2)语素析义法的几种方法;

4.综合应用

几种释义的方法及其运用(定义释义法、互训释义法、描写释义法)

第八节、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1.识记:

(1)异形词;(2)生造词、减缩词、误用词;

2.理解:

(1)异形词有哪些类型;(2)词汇规范的原则:交际需要的原则、表意明确的原则。

3.简单应用

(1)分析新词的特点;(2)分析生造词的错误

4.综合应用

词汇发展和词汇规范化的辩证关系

 

第二部分   语法系统与语法分析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词类划分标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运用功能分析法辨析一些易混词类。熟悉现代汉语各类短语的特点及作用,能运用功能分析法准确分析现代汉语各类复杂短语的层次关系。了解现代汉语的句型系统,划分句型的标准及其方法,现代汉语的句型系统,掌握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方法,运用这些分析方法解释各种语言现象。了解汉语歧义格式的基本类型,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法对歧义结构进行分化。了解句子在语言交际中的变化情况,运用动态的观念分析实际语言中的具体句子形式。了解原型范畴、象似性关系、“图形”和“背景”等认知理论在解释语言现象中的作用。熟悉现代汉语复句的基本类型,能分析各种复杂复句的层次与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1)语法及其基本特征;汉语语法的总特点和四个主要特点;语法学,语法学的种类。

(2)词类划分标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各类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和类别,语法特征;运用功能分析法确定词性。

(3)词类划分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运用功能分析法辨析一些易混词类,虚词使用的一些重要特点。

(4)现代汉语各类短语的特点及作用,鉴别各类短语的方法。

(5)句法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层次分析的三个原则,准确分析现代汉语各类复杂短语的层次关系。

(6)句子与短语的区别,划分句型的标准及其方法,现代汉语的句型系统,常见的基本句型;区别独立成分和提示成分的方法。

(7)句子的语气类型,重点是陈述句、祈使句的肯定与否定形式的特点,疑问句的交际类型;疑问句的结构类型跟疑问信息、疑问焦点等的关系;准确判断具体句子的各种句类。

(8)重要句式的结构特点和语义特点,相关句式之间的关系。

(9)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方法,主要是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分析法,运用这些分析方法解释各种语言现象。

(10)汉语歧义格式的基本类型,重点是由于句法结构层次、结构关系的不同以及语义指向、语义关系的不同而引起的歧义。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法对歧义结构进行分化。

(11)句子在语言交际中的变化情况,包括位移、省略、插说和追补等,运用动态的观念分析实际语言中的具体句子形式。

(12)原型范畴、象似性关系、“图形”和“背景”等认知理论在分析语言现象中的作用; 

(13)复句和单句的区别,复句的性质和特点,关联词语和语序的作用以及意合法,熟悉复句的十个基本类型。

(14)多重复句的特点,划线分析法:切分法和组合法,分析各种复杂复句的层次与关系,紧缩复句的特点,区别紧缩复句和连动句。

三、考核要求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1.识记:

(1)语法;(2)语法的基本特征;(3)语法学

2.理解:

(1)现代汉语语法的四个主要特点;(2)语法学的类别与各自的特点;(3)现代汉语语法学发展简况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1.识记:

(1)语法功能;(2)划分词类的三大标准;(3)实词与虚词的特点与分类;(4)现代汉语的实词系统;(5)名词,动词,形容词;(6)数词,量词;(7)代词;(8)区别词,副词;(9)拟声词,叹词;

2.理解:

(1)现代汉语划分词类为什么以功能标准为主;(2)形态标准和功能标准有什么区别;(3)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点;(4)数词、量词的语法特点;(5)代词的语法特点;(6)区别词、副词的语法特点;(7)拟声词、叹词的语法特点;

3.简单应用

(1)根据实词语法特征,分析10类实词;(2)区别容易混淆的实词;

4.综合应用

(1)怎样理解虚词的意义,虚词意义与语法功能的关系,将词分为实词与虚词的必要性;(2)将拟声词、叹词归为实词的原因。

第三节、虚词与词类划分理论

1.识记:

(1)介词,连词;(2)助词,语气词;(3)词类,词性;

2.理解:

(1)四类虚词的语法作用及其小类;(2)正确把握虚词的语法意义;(2)词类划分的几个理论问题

3.简单应用

(2)根据虚词语法作用,分析4类虚词;(2)准确掌握虚词的用法;

4.综合应用

(1)兼类、同音、活用和借用的区别;(2)正确辨析已混词类;

第四节、短语与层次分析法

1.识记:

(1)短语、词组、结构;(2)层次;(3)层次分析法;(3)复杂短语

2.理解:

(1)各类词组及特点: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2)各类结构及特点: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3)层次分析的三个原则;(4)简单短语与复杂短语的区别;(5)层次分析法的目的和步骤;(6)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

3.简单应用

(1)判断短语的结构关系;(2)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复杂短语

4.综合应用

(1)层次分析法的图解;(2)层次分析法和中心词分析法的比较

第五节、句型系统

1.识记:

(1)句型系统、句式系统、句类系统;(2)句子的特殊成分:独立成分和提示成分

2.理解:

(1)句型系统与句类系统、句式系统的区别;(2)句子与短语的区别;(3)句型的三个特点;(4)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3.简单应用

(1)主谓句及其下位句型的分析;(2)单句的句型分析;(3)非主谓句及其下位句型分析;

4.综合应用

(1)中心词分析法的特点和分析步骤;(2)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的比较;(3)非主谓句与省略句的区别。

第六节、句式系统

1.识记:

(1)句式;(2)主谓谓语句;(3)双宾语句;(3)存现句;(4)存在句,隐现句;(5)“把”字句;(6)“被”字句;

2.理解:

(1)主谓谓语句的特点;(2)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受事性主谓谓语句,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关涉性主谓谓语句句,周遍性主谓谓语句;(3)双宾语句宾语的性质、特点,构成双宾语句的动词类型;(4)存现句的类型特点:(5)“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和结构特点,“把”字句宾语的特点,构成“把”字句的动词特点,“把”字句里否定词、助动词的位置;(6)“被”字句的语法意义和结构特点,“被”字句的变体,“被字”句的主语,构成“被”字句的动词;(7)“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变换关系;

3.简单应用

根据句型特点判断特殊句式: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存现句;

4.综合应用

(1)分析主谓谓语句的类型;(2)分析“把”字句、“被”字句的区别和使用的失误;

第七节、句类系统

1.识记:

(1)句类;(2)句类系统;(3)陈述句;(4)疑问句;(5)祈使句;(6)感叹句;

2.理解:

(1)陈述句和语气词;(2)肯定形式的陈述句、否定形式的陈述句;(3)陈述句的特殊格式;(4)疑问句的结构类型和疑问句的交际类型;(5)肯定形式的祈使句和否定形式的祈使句;(6) (7)感叹句的三种类型

3.简单应用

(1)根据句类特点判断各种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2)分析疑问句的特殊作用;

4.综合应用

(1)分析祈使句里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2)双重否定跟疑问句的结合;(3)三重否定的特殊功能;(4)在基本句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陈述句的肯定和否定形式。

第八节、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1.识记:

(1)语义关系(语义角色);(2)语义指向;(3)语义特征

2.理解:

(1)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的类别:施事、受事、系事、与事、结果、工具、方式、处所、时间、目的、原因、材料、致使、对象等;(2)语义关系的解释力;(3)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领属、处属、时属、从属、隶属、含属、质料、来源、种属、相关、类属、比喻等;(4)语义指向与句法结构的关系;(5)语义指向的类型:补语的语义指向、状语的语义指向、定语的语义指向;(6)语义指向的解释力;(7)语义特征与词语搭配的联系;(8)句式的构成和语义特征的联系;(8)语义特征的解释力;

3.简单应用

(1)分析名词在句中担任的语义角色;(2)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语义指向;(3)分析词语在句中表现出的语义特征

4.综合应用

综合运用语义关系、语义特征、语义指向的理论分化歧义结构;

第九节、歧义现象分析

1.识记:

(1)歧义现象;(2)歧义格式

2.理解:

(1)语法组合歧义的四种类型;(2)语义组合歧义两种类型;(3)常见的十三种歧义格式;(4)歧义产生的条件;(5)消除歧义的方法;

3.简单应用

(1)分析语法组合带来的歧义现象; (2)分析语义组合带来歧义的现象;

4.综合应用

(1)分析、研究歧义现象对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2)巧妙地运用歧义能产生的艺术效果; 

第十节、句子的动态变化

1.识记:

(1)位移;(2)省略;(3)插说;(4)追补;

2.理解:

(1)口语位移的特点和类型;(2)书面语位移的特点;(3)省略必须具备的条件;(4)省略的类型;(5)省略的成分;(6)插说的特点和类型;(7)追补的特点和类型

3.简单应用

(1)分析句子的位移类型;(2)分析句子成分省略的现象;(3)分析句中插说和追补的现象;

4.综合应用

(1)省略与隐含、重合的区别;(2)省略句与非主谓句的区别;(3)分析有争议的位移句。

第十一节、句法语义的认知解释

1.识记:

(1)原型范畴;(2)象似性关系;(3)隐喻;(4)转喻;

2.理解:

(1)认知对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的解释作用;(2)原型范畴在词类分析中的解释作用;(3)象似性原则在语言中的表现;(4)“图形”和“背景”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

3.简单应用

(1)应用原型理论分析语言现象;(2)应用象似性关系解释语言现象;(3)应用“图形”和“背景”理论分析语言现象;

4.综合应用

从认知的角度说明有关战争的词语进入日常生活是如何运用隐喻和转喻的。

第十二节、复句类型

1.识记:

(1)复句;(2)并列复句;(3)选择复句;(4)递进复句;(5)补充复句;(6)连贯复句;(7)因果复句;(8)条件复句;(9)目的复句;(10)转折复句;(11)让步复句;(12)意合法;

2.理解:

(1)复句和单句的区别;(2)关联词语和复句的联系;(3)十类复句的特点及其小类;

3.简单应用

(1)判定单句和复句; (2)分析各类复句间的关系;

第十三节、多重复句与紧缩复句

1.识记:

(1)基本复句;(2)多重复句;(3)复句的划线分析法;(4)紧缩句;

 

2.理解:

(1)多重复句划分的原则和程序;(2)分析多重复句的辅助方法;(3)紧缩复句的固定格式;(4)紧缩句的特点;

3.简单应用

(1)分析各类复句间的关系;(2)多重复句层次的确定;(3)切分法和组合法;

4.综合应用

(1)用划线分析法分析多重复句;(2)多重复句的语义关系分析;(3)紧缩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第三部分 语用基本理论与语用分析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了解语用分析的对象和意义,认识语用分析的基本要素,领会语境的作用,懂得在话语交际中善用语用规律实现目的。了解言语行为的基本要素、层次及特点,掌握言语行为的基本准则,会话合作原则以及礼貌原则,并能运用这些原则解释具体的语言交际现象。了解话语衔接、话题推进、语篇结构和会话结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对具体的话语结构进行分析。了解语用意义的类别,掌握推求语用意义的方法。了解语言要素形成的修辞技巧及主要表现方式。了解常用辞格(比喻、比拟、移就、拈连、夸张、双关、反语、借代、对偶、排比、顶真、回环、反复)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能分析具体话语中的辞格及辞格的综合运用。了解现代汉语的语体系统,掌握各类语体的主要特征。了解病句的性质,能发现、改正病句并说明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

1.了解对汉语进行语用分析的对象和意义,认识语用分析的基本要素。深刻领会语境的作用,懂得在话语交际中善用语用规律实现目的。

2.了解言语行为的基本要素、层次及特点,掌握言语行为的基本准则:会话合作原则以及礼貌原则,并能运用这些原则解释具体的语言交际现象。

3.了解话语衔接的基本概念:衔接、衔接手段、连贯性。了解衔接的类型和特点、话题推进的类型和特点。熟悉语篇结构和会话结构的类型,并能够对具体的话语结构进行分析。

4.了解语用意义的类别:认识语境意义(包括指称和指示)和言外之意,掌握推求语用意义的方法。

5.从语音、词语、句子三个方面了解语言要素运用于修辞的技巧以及它们的主要表现方式,能借助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加以解释,并能分析有关的修辞现象。

6.了解常用辞格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及其分类:超常搭配的比喻、比拟、移就、拈连、夸张、双关、反语、借代;拥有特殊标志的对偶、排比、顶真、回环、反复。能分析具体话语中的辞格以及辞格的综合运用。

7.了解现代汉语的语体系统,掌握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以及日常会话语体、大众传播语体、科学技术语体、公文事务语体、文学艺术语体的主要特征。

8.了解病句的性质,掌握发现病句以及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熟悉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不但能改正病句,而且能说明原因。

三、考核要求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

1.识记:

(1)语用;(2)语用学;(3)语用意图;(4)语用策略;(5)语境;

2.理解:

(1)语用分析及其意义;(2)语用的基本要素;(3)语境与发话人、受话人的关系;(4)语境的类别;

3.简单应用

(1)分析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2)语境中言外之意的分析;

4.综合应用

语用策略和语用效果关系的分析。

第二节、言语行为及其基本准则

1.识记:

(1)言语行为;(2)会话合作原则;(3)会话礼貌原则;

2.理解:

(1)言语行为的类型: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2)合作原则及内容: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3)礼貌原则及内容:慷慨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

3.简单应用

(1)合作原则在言外之意产生过程中的作用;(2)礼貌原则在言外之意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4.综合应用

(1)根据礼貌原则的要求,言语行为可分哪些类型;(2)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关系。

第三节、话语结构

1.识记:

(1)话语的衔接;(2)衔接手段;(3)话题;(4)述题;(5)语篇结构;(6)会话的主体;(7)话轮;(8)话对;(9)话段

2.理解:

(1)话语的衔接特点:衔接、衔接手段和连贯性;(2)话语衔接关系的类型:指代关系、省略关系、逻辑关系、替代关系、词义关系;(3)话语的结构,话题的特征;(4)话题的推进类型:话题延伸式推进、述题延伸式推进、综合延伸式推进;(6)语篇结构的特点;(7)语篇结构要素和语篇模式;(8)会话的整体结构及其类型:会话的开端、会话的主体(话轮、话对、话段)、会话的结尾;(9)会话的轮换规则

3.简单应用

(1)分析会话的衔接和语义的关系;(2)分析衔接手段的类型;

4.综合应用

(1)话语的展开和信息传递的关系;(2)话语结构形式、类型和话题推进的联系。

第四节、语用意义

1.识记:

(1)语用意义;(2)语境意义;(3)指称;(4)指示;(5)言外之意;(6)预设;

2.理解:

(1)语用意义的表现形式;(2)语境意义的特点;(3)指称的类型;(4)指示的类别;(5)言外之意的特点、类型;(6)预设的特点;(7)言外之意的推导方式;(8)话语的关联性;(9)言外之意的推理过程;

3.简单应用

(1)分析语言运用中的指称方式;(2)分析语言中的指示语类别;

4.综合应用

(1)分析语言片段的语用含义及其推理信号和推理过程;(2)指称和指示的区别;(3)话语的语用含义分析。

第五节、语言要素的修辞

1.识记:

修辞

2.理解:

(1)语音的音乐美的表现:匀称感(双声、叠云、押韵),和谐感(平仄)(2)语音的表象功能:拟声词的修辞功能;(3)词语的文化涵义;(4)词语的联想意义;(5)词语的形象意义;(6)三种不同的语序变化与修辞;(7)句子格式的变化的修辞作用;

3.简单应用

(1)分析语言的节奏感,和谐美;(2)从文化涵义、联想意义、形象意义的角度分析语言的修辞效果。(3)从语序的变化、句子格式的变化分析语言的修辞效果;

4.综合应用

(1)语义的表象功能和语音的表象功能的区别;(2)“四字格”的节奏格式在汉语中运用与修辞的关系。

第六节、语用效果与辞格

1.识记:

(1)辞格;(2)比喻;(3)比拟;(4)移就;(5)拈连;(6)夸张;(7)双关;(8)反语;(9)借代;(10)对偶;(11)排比;(12)顶真;(13)回环;(14)反复;()()()()

2.理解:

()比喻的类型;(2)比拟的类型;(3)移就的类型;(4)拈连的类型;(5)夸张的类型;(6)双关的类型;(7)反语的类型;(8)对偶的类型;(9)排比的类型;(10)顶真的类型;(11)回环的类型;(12)反复的类型;

3.简单应用

分析语言中所使用的辞格及其作用;

4.综合应用

(1)辞格的连用;(2)辞格的兼用;(3)辞格套用。

第七节、语体分析

1.识记:

(1)语体;(2)口头语体;(3)日常谈话语体;(4)正式演说语体;(5)大众传媒语体;(6)公文事务语体;(7)科学技术语体;(8)文学艺术语体;

2.理解:

(1)语体的基本属性;(2)语体的分类;(3)口头语体的特征;(4)书面语体的特征;(5)六种主要语体的主要特点;

3.简单应用

(1)分析所给语段的语体及其特色;(2)比较所给语段的语体差异;

4.综合应用

(1)语体的形成;(2)语体的类别系统及其区别与联系。

第八节、病句的修改

1.理解:

(1)确定病句;(2)修改病句的三大原则;(3)修改病句的方法;(4)语法病句类型(词性不对,虚词不妥、成分残缺: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语残缺、补语残缺,结构杂糅—格式套叠、句式杂糅);(5)语义病句类型(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述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偏正搭配不当、述补搭配不当,表述歧义);(6)语用病句类型(成分多余: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修饰语多余,语序不当:定心错位、定状错置、状补错置、状语错位、误补为定、多层定语语序混乱);(7)复句常见病句及其修改(分句间缺乏密切的意念联系,分句间次序层次混乱,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关联词语与分句间的逻辑意义相悖、关联词语滥用、关联词语欠用、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2.简单应用

能分析各类病句的原因,并加以修改。

 

叁、题型举例(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填空题  

1.“河流在涨水期间达到最高点的水位,也指涨达最高水位的洪水。”这个意思可用来解释       这个词语。

二、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题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喜欢唱流行歌曲”这个短语(词组)是(   )

A.偏正短语     B.主谓短语     C.述宾短语     D.连谓短语

三、判断题(判断下面各句正误,正确的在句尾的括号里打“√”,错误的在句尾的括号里打“×”)

1.“房里亮着一盏灯”的“灯”是词,“房里亮着一盏日光灯”的“灯”是语素。(     )

四、名词解释题   

1.减缩词

五、分析操作题   

1.用层层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有歧义的要作多种分析。

老 唐 批 评 老 常 的 意 见 不 正 确

六、修改病句并指出病因(在原句上修改,不必另抄句子。)

1.我们正朝着把企业办成具有高水平的科学管理方法的现代化企业而努力奋斗。

七、问答题   

1.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肆、考试时间:150分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