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四川]2014年4月自考00816文艺心理学试题

机密★启用前

四川省 2014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艺心理学 试卷

(课程代码 00816)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标志着美学发生“自下而上”重要转变,新产生的学科是( )
A.文艺心理学
B.哲学
C.心理学
D.逻辑学

2.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阿恩海姆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马斯洛

3.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 )
A.审美主体
B.艺术作品
C.审美体验
D.艺术接受

4.以费希纳为鼻祖的学派是( )
A.心理物理学
B.实验艺术心理学
C.心理生理学
D.视知觉生态学研究

5.创立个体心理学派的是( )
A.荣格
B.弗洛依德
C.阿德勒
D.拉康

6.认为分析作品结构的心理基础是“逆向情感”的学者是(D)。
A.梅拉赫
B.罗洛·梅
C.鲁利亚
D.维果茨基

7.中国古代哲人庄子讲的“身与物化”是指( )
A.反刍
B.“忘我”
C.“诗意”
D.“意蕴”

8.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经验( )
A.完全清晰
B.富有诗意
C.色彩绚丽
D.不完全准确

9.带有欢悦成分的相对幽雅的平和的体验是( )
A.优美体验
B.超越体验
C.孤独体验
D.崇高体验

10.假定并相信-种超越性的终极现实的存在的体验是( )
A.归依体验
B.崇高体验
C.孤独体验
D.神秘体验

11.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称为( )
A.潜动机
B.创作欲望
C.内驱力
D.原型

12.显动机的第-特点是( )
A.内驱力
B.活跃
C.潜动机
D.意象

13.涉及了艺术沉思整个心理过程的著作是( )
A.《<抒情歌谣集>1815 年版序言》
B.《沉思录》
C.《朝花夕拾》
D.《创造的秘密》

14.审美活动中能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事物归为一类的心理现象是( )
A.审美相似律
B.审美意象
C.审美体验
D.角色意识

15.叔本华指出“溪水的本质是透明的液体”,这一说法表明了对象的( )
A.属相范式
B.结构范式
C.图型范式
D.形象范式

16.语音、文法、辞格、语体是文学语言的( )
A.构成法则
B.特性
C 层面
D.风格

17.形式与内容的中介环节是( )
A.主题
B.语言
C.手法
D.题材

18.因认知系统中各个元素的不协调而导致的不适、紧张、焦虑等情绪反映叫做( )
A.情感反映
B.认知失调
C.心理失调
D.审美失调

19.批评意识这一心理活动的主导特征是( )
A.理性认识
B.细读文本
C.哲学思考
D.知性分析

20.没有相应惯例经验的接受者称为( )
A.外行
B.自动者
C.零度接受者
D.学习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属于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层次的有(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友爱需要
D.生理需要
E.认识需要

22.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理论有( )
A.决定论原则
B.个体冲动原则
C.心理在活动中发展原则
D.意识与活动统一原则
E.集体无意识原则

23.西瓦尔诺.阿瑞提认为人的创造心理可分为( )
A.初级过程
B.原发过程
C.继发过程
D.第三过程
E.高级过程

24.文学语言的构成法则是( )
A.内指性
B.音乐性
C.形式美
D.陌生化
E.本色化

25.批评家独特的心理特征包括( )
A.攻击型气质
B.想象力
C.强化与简化
D.知觉敏锐
E.渊博的知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26.同形论
27.审美相似律
28.母题
29.审美心理时空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判断下列各题划线处的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30.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结构主要受潜意识的影响。( )
31.文学语言法则的陌生化是指读者第一次阅读作品时的效果。(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32.自卑情结对艺术创作的意义是什么?
33.创伤性经验有哪些动力作用?
34.艺术作品应该包括哪些形式要素?
35.惯例经验对艺术接受反应的正负面影响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36.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家体验生成的特征。
37.以中国文学为例论述母题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