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四川]2016年4月自考00816文艺心理学试题

四川省2016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艺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816)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尊为实验艺术心理学鼻祖的是()
A.费希纳
B.吉布森
C.贝里尼
D.弗洛伊德

2.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
A.深度知觉理论
B.唤醒理论
C.异质同构理论
D.心理距离说

3.“不是歌德创作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精神造就了歌德”这句话出自()
A.弗洛伊德
B.荣格
C.莎士比亚
D.托尔斯泰

4.马斯洛认为与高峰理论相对的理论是()
A.低潮理论
B.平原理论
C.高原理论
D.山地理论

5.提出“内觉体验”的是()
A.阿瑞提
B.梅拉赫
C.贝里尼
D.马斯洛

6.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结反应的品性使它的外部反应最容易表现于形体动作,心理学上把它叫作()
A.行为趋势
B.动作趋势
C.形体趋势
D.情绪趋势

7.美国诗人庞德认为意象是“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集合体”,“意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只是一个思想,它是一一团,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具有活力。”这段话说明()
A.审美意象是一个单一结构
B.审美意象只包含知觉
C.审美意象是一个多维结构
D.审美意象只包含情感结构

8.白居易对农民夏日劳动的艰辛充满同情与感动,体会出“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景况,这是一种()
A.体验
B.经验
C.回味
D.经历

9.归纳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的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弗洛伊德
D.黑格尔

10.“在涵养深的人那里,一切经历物是长久延续着的。”这句话出自()
A.弗洛伊德
B.伽达默尔
C.尼采
D.海德格尔

11:“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表现出诗人皈依()
A.自然
B.宗教
C.童年
D.审美

12.“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这句话出自()
A.姚鼐
B.王夫之
C.王国维
D.李贽

13.西方最早注意到艺术创作中的癫狂状态的是()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德莫特利特
D.贺拉斯

14.“心理卫生”是 20 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次运动,发起者有美国医生()
A.阿道尔夫。梅耶
B.巴甫洛夫
C.贾米森
D.荣格

15.“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这句话突出了语言这种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的本质性特点:语言是人类创造的旨在表达意义(观念、情绪和欲望)的符号系统。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索绪尔
B.拉康
C.荣格
D.萨不尔

16.“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这两句诗体现了文学语言的()
A.陌生化
B.内指性
C.外指性
D.音乐性

17.在《词源》中明确提出“本色语”要求:“句法中有字面,盖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颂妥溜,方为本色语”的是宋代文论家()
A.苏轼
B.黄庭坚
C.张炎
D.李清照

18.“原始人周围的实在本身就是神秘的。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每个存在物,每件东西每种自然现象都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这句话出自()
A,列维-布留尔
B.弗雷泽
C.维柯
D.皮亚杰

19.荣格所说的“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这两个原型意象,分别指的是()
A.女人心中的男性形象与男人心中的女性形象
B.女人心中的女性形象与男人心中的男性形象
C.男人心中的女性形象与女人心中的男性形象
D.男人心中的男性形象与女人心中的女性形象

20.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位提到在审美心理时空中神游的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1.格式塔质
22.高原体验
23.潜动机
24.反讽
25.认知失调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判断下列各题划线处的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X”并改正错误。
26.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片面地强调了个人内在价值的实现,忽视了社会理想对人的积极性的作用。( )
27.“本色”一词在文论中最早出现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 )
28.远在上古(公元前两千多年)以来,就有了所谓“信仰治疗”的文献记载。古罗马的宗教庙宇曾经成为这种治疗的重要场所。(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29.简述弗洛伊德的“泛性论”。
30.简述伽达默尔对“体验”的界说。
31.简述艺术家皈依体验的类型。
32.简述文学语言组织的法则。
33.简述审美人格与非审美人格的区别。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4.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崇高体验的特征。
35.试述艺术接受中的异态表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