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13846)
目录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Ⅱ 考核目标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输专业(专升本)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为满足目前交通运输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设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考生全面认识和把握本专业的性质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
二、课程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设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城市轨道交通各种主要设备,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2.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的组成,能有效地辨别轨道的不同部件,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的相关内容。
3.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及不同车站的特点,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构成,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的方式及换乘车站的形式,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平面设计。
4.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车辆段工作任务及车辆运用检修工艺流程,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设计原则,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主要设备及功能。
5.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6.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各系统的组成,掌握AFC的优点、轨道清分系统的功能,掌握站台屏蔽门的优点及作业程序。
7.熟悉地铁常见灾害及它们的破坏特点、防止对策,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的分类以及它们的描述、优缺点,掌握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密切相关,是其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准备,为进一步学习交通运输专业技能及知识打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章节,难点内容是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章节,各章具体的重点和难点在大纲后面均有明确说明。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课程的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本课程的考试范围以本考试大纲所限定的内容为准。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课程中有关知识点的概念性内容(如教材中给出的基本定义、特点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领悟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根据相关知识点的特性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应用:要求考生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与设备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要求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城市轨道交通各种主要设备,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及特点
1.2 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组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及特点
识记: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领会:城市轨道交通分类。
应用:地下铁道、轻轨铁路、独轨铁路、有轨电车、市郊铁路的概念范畴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组成
领会: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组成。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组成。
本章的难点:地下铁道、轻轨铁路、独轨铁路、有轨电车、市郊铁路的概念范畴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土建设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理论,要求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的组成,能有效地辨别轨道的不同部件,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课程内容
1.1 轨道
1.2 线路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轨道
识记:轨道的几何形状要素;路基的组成成分。
领会:道床的功能、分类;钢轨的类型;轨枕的分类;道岔设备的主要作用。
应用:整体道床的优缺点和分类;单开道岔的基本组成。
(二)线路设计
识记:线路的平面、纵断面的概念。
应用:线路的平面、纵断面的组成要素。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路基的组成成分,道床的功能,整体道床的优点,钢轨的类型。
本章的难点:单开道岔的基本组成,线路的平面、纵断面的组成要素。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基础知识,要求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及不同车站的特点,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构成,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的方式及换乘车站的形式,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平面设计。
二、课程内容
1.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概述
1.2 车站换乘
1.3 车站平面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概述
识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
领会:城市轨道交通不同车站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组成。
(二)车站换乘
应用:按换乘区域分类的换乘方式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形式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三)车站平面设计
识记:车站的布置原则。
领会:地下车站平面布置;高架车站平面和地面车站平面设置。
应用:出入口和地面风亭的设计原则。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及不同车站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组成。
本章的难点:按换乘区域分类的换乘方式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形式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车辆基地的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车辆段工作任务及车辆运用检修工艺流程,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设计原则,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主要设备及功能。
二、课程内容
1.1 概述
1.2 车辆段
1.3 车辆基地及其设计原则
1.4 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概述
识记:车辆基地的基本组成、基本功能。
(二)车辆段
识记:车辆检修作业方式分类以及它们的概念、优缺点。
领会:车辆段工作任务;车辆运用整备工艺流程;列车检查、检修工艺流程。
应用:车辆各检修修程指标、主要作业内容。
(三)车辆基地及其设计原则
领会: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从布置形式上分类以及它们的特点。
应用:车辆基地的设计原则;车辆选型的原则。
(四)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领会: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车辆基地的基本组成、基本功能,车辆基地的设计原则。
本章的难点:车辆各检修修程指标、主要作业内容。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二、课程内容
1.1 供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2 变电所
1.3 接触网
1.4 动力照明供电系统
1.5 电力监控系统(SCADA)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供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识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
领会: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变电所
识记:变电所的主要电气设备。
领会:变电所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的分类;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任务及功能。
应用:城市轨道交通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的优缺点。
(三)接触网
识记:接触网的基本概念;牵引供电回路的构成;牵引变电所向接触网供电的方式;接触轨的布置方式;接触轨的接连形式。
领会:接触网的要求;接触网电分段的作用;接触网按结构形式的分类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地面架空式接触网的组成;链形悬挂按悬挂链数分类、按线索的锚定方式分类;隧道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
应用:接触网的功能;接触轨式接触网的适用情形;隧道架空式接触网的悬挂特点、缺点;高速接触网线岔的要求。
(四)动力照明供电系统
识记:动力照明供电系统基本组成。
应用:配电系统设计原则。
(五)电力监控系统(SCADA)
识记:电力监控系统的概念;轨道交通的电力监控系统承担的任务;电力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
领会:电力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遥控对象、遥信对象、遥测对象的内容。
应用:SCADA的英文全称;电力监控系统的特点。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成分,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任务及功能,电力监控系统的特点。
本章的难点:城市轨道交通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的分类及它们的优缺点,隧道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及它们的悬挂特点、缺点。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中各系统的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各系统的组成,掌握AFC的优点、轨道清分系统的功能,掌握站台屏蔽门的优点及作业程序。
二、课程内容
1.1 售检票设备
1.2 乘客信息与导向标识系统
1.3 屏蔽门与门禁系统
1.4 电梯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售检票设备
识记: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概念;AFC系统的分类;车站终端设备的组成成分。
领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的构成;AFC的优点;AFC系统的构成;车站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功能。
应用:AFC的英文全称;清分系统的主要功能;车票根据采用的媒介划分分类。
(二)乘客信息与导向标识系统
识记:中心子系统的主要设备;导向标识系统的概念;城轨标识系统的概念。
领会: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的组成。
应用:城轨车站标识系统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功能。
(三)屏蔽门与门禁系统
识记:屏蔽门系统的概念;屏蔽门系统的组成成分。
领会:屏蔽门的分类;门禁系统的组成、主要设备。
应用:站台屏蔽门的优点;站台屏蔽门的作业程序。
(四)电梯系统
领会:车站电梯系统的组成。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AFC的优点,AFC系统的构成,城轨车站标识系统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功能。
本章的难点:清分系统的主要功能,站台屏蔽门的优点,站台屏蔽门的作业程序。
- 城市轨道交通环控与灾害防护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环控系统和灾害防护系统的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地铁常见灾害及它们的破坏特点、防止对策,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的分类以及它们的描述、优缺点,掌握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
二、课程内容
1.1 环控系统——通风空调系统
1.2 灾害防护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环控系统——通风空调系统
识记: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
领会: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的分类以及它们的描述、优缺点。
(二)灾害防护系统
识记:地铁常见灾害及它们的破坏特点、防止对策。
应用:地下工程发生火灾的特征和危害。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的分类以及它们的描述、优缺点,地下工程发生火灾的特征和危害。
本章的难点:地铁常见灾害及它们的破坏特点、防止对策。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给出了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还包括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与设备》,薛锋、罗建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本教材的“第一章,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章第四节,第六章第六节,第八章第三、四节内容,考生可根据个人能力与兴趣学习,不纳入考核范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成人学习的个性化特点,建议业余自学时间不低于86个学时。
建议学习本课程时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本课程教材之前,应先仔细阅读本大纲,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熟知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时,能紧紧围绕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自学每一章的教材之前,先阅读本大纲中对应章节的学习目的与要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以使在自学时做到心中有数。
3.把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首先,要弄懂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其次,要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联系实际解决有关实际问题。重点是要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试前梳理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之间的关系,便于记忆、加深理解,从而掌握分析方法。例如第六章,首先要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主要包括:自动检售票系统,乘客信息与导向标识系统、屏蔽门与门禁系统,电梯及自动扶梯系统等,搞清楚他们的概念、组成、分类、功能、特点等,即可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各系统的基本内容。
5.学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的目的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其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各子系统中复杂设备的构造及功能进一步掌握,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概念,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除要学习课程书本知识之外,建议参考设备的实物图,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主要设备的基本使用能力。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对担任本课程自学助学的任课教师和自学助学单位提出以下几条基本要求。
1.熟知本课程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熟悉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2.辅导教学以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删减内容,以免偏离大纲。
3.辅导还要注意突出重点,要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4.助学者在辅导时应帮助自学者梳理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之间的关系,在他们全面掌握全部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构建思维导图,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其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各子系统中复杂设备的构造及功能形成全面的、系统化的认知。
5.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是一门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助学者应帮助自学者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多个不同功能子系统,从而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运营组织概况有比较全面的认知,提高他们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主要设备的基本使用能力。
建议本课程考纲内容学时如下:
章次 |
学习内容 |
建议学时 |
第1章 |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与设备组成 |
8 |
第2章 |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土建设施 |
16 |
第3章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
16 |
第4章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
12 |
第5章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
16 |
第6章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
10 |
第7章 |
城市轨道交通环控与灾害防护系统 |
8 |
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三个认知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 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核,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60分及格。考试时只允许携带笔、橡皮和尺,答卷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不应命制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目,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命制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30%,领会占40%,应用占30%。
5.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4个等级: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都有不同难度的试题。
6.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V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后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铁路,同时又是连接大中城市干线铁路的一部分。
A.轻轨铁路 B.独轨铁路
C.市郊铁路 D.磁悬浮铁路
二、名词解释题
1.缓和曲线
三、简答题
1.简述站台屏蔽门的开闭作业程序。
四、论述题
1.接触网有什么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
1.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突降罕见特大暴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一列车在沙口路站—海滩寺站区间内迫停,500余名乘客被困。在地铁员工、应急救援队、公安干警、解放军指战员、义务救援队及热心乘客的共同努力下,共解救乘客500余名,12名乘客经抢救无效不幸罹难,5名乘客送院观察,生命体征稳定。请阐述地铁系统中常见的灾害以及我们应采取何种防止对策。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