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04449汽车文化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汽车文化》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4449

目录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Ⅱ  考核目标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汽车文化》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考课程,内容包括汽车发明、汽车工业发展、汽车构造、汽车运动、汽车科技等方面,能够培养专业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对汽车发明、汽车工业发展和汽车科技等知识学习,领悟汽车带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汽车发明史、汽车制造商与品牌文化、汽车结构原理、汽车运动与时尚、现代汽车科技与未来汽车、汽车造型色彩与时尚、汽车驾驶与安全保障等内容,具备良好的汽车文化素质。学生通过汽车文化和新技术方面知识的学习,为未来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宽广而坚实的文化和知识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汽车文化》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它与本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车辆理论》、《车辆设计》作为后续课程,通过整个专业课程系统的学习,令学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从而具备相关的工作能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世界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汽车制造商、汽车品牌文化;汽车结构原理;汽车运动与时尚;现代汽车科技、未来汽车科技;汽车的造型、汽车的色彩;汽车驾驶与安全等几个方面。

本课程的难点内容:世界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汽车结构原理;汽车科技;汽车安全性等。

 

Ⅱ  考核目标

本课程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汽车文化的有关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汽车文化的主要任务或内容、步骤、基本原理和原则、工具以及方法,并能够进行恰当的分析和判断。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汽车文化的理论、步骤、基本原理和原则、工具、方法等对汽车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设计。

综合应用:在对一些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综合运用部分或多个相关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Ⅲ 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汽车史话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汽车的起源;了解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概况;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溯源

一、早期的探索

二、最初的发明

三、汽车的诞生

第二节 世界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汽车工业的形成

二、汽车工业的发展

三、法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四、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五、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六、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

七、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汽车工业之路

一、1953—1984年——起步阶段

二、1984—1994年——合资阶段

三、1994—2000年——放开阶段

四、2001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五、我国汽车工业现状

六、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汽车发明史

识记:蒸汽汽车、内燃机汽车、新能源汽车等的发明史。

领会:汽车产业中现有汽车类型。

简单应用:内燃机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异同分析。

(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识记:掌握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进程。

简单应用:主要汽车工业国家在全球的分布。

(三)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识记:掌握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两段主要汽车工业发展进程。

综合应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特色。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汽车发明史。

本章难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第二章 汽车制造商与品牌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日本车系、美国车系、欧洲车系、中国车系和其他车系的发展情况;掌握日本汽车公司、美国汽车公司、欧洲汽车公司和其他国家汽车公司的著名品牌及其车标的丰富内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日本汽车

一、日本汽车概况

二、日本汽车公司及其品牌车标

第二节 美国汽车

一、美国汽车概况

二、美国汽车公司及其品牌车标

第三节 欧洲汽车

一、欧洲汽车发展概况

二、欧洲汽车公司及其品牌车标

第四节 中国汽车

一、中国汽车发展概况

二、中国汽车公司及其品牌

第五节 韩国汽车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主要汽车集团公司发展简史

识记:各主要汽车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及重大转折事件。

简单应用:大型汽车集团的收购合并过程。

(二)主要汽车公司组成与汽车品牌

识记:汽车公司的组成以及附属品牌。

领会:各汽车公司的品牌战略布局及对应特色。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了解世界主要汽车集团公司发展简史。

本章难点:了解主要汽车集团公司发展简史。

 

第三章 汽车结构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汽车的总体结构和组成;了解发动机的类型;认识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原理;掌握汽车底盘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功用;认识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的总体构造

第二节 汽车的构造

一、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第三节 汽车传动系统

一、离合器

二、变速器

三、万向传动装置

四、驱动桥

第四节 汽车行驶系统

一、车架

二、车桥

三、车轮

四、悬架

第五节 汽车转向系统

一、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转向系统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第六节 汽车制动系统

一、制动系统的类型

二、制动系统的组成和一般工作原理

三、防抱死制动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内燃机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识记:内燃机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简单应用:内燃机汽车三大件的区分点。

(二)汽车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制动系统

识记:汽车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领会:汽车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作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内燃机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汽车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

本章难点:内燃机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汽车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

第四章 汽车运动与时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展示赛车运动的魅力,了解赛车运动的起源、各种赛事运动及其分类、现代汽车赛事;了解历史上世界著名汽车展览。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赛车运动与汽车发展

一、赛车组织机构

二、各类赛车运动

三、百年前的汽车赛

四、现代汽车越野拉力赛

第二节 著名汽车展览

一、北美车展

二、巴黎车展

三、日内瓦车展

四、法兰克福车展

五、东京车展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汽车运动的意义

识记:汽车运动对汽车公司和当地的汽车文化带来的影响。

简单应用:美国的主要汽车运动。

(二)汽车竞赛的分类及F1方程式锦标赛的具体内容

识记:方程式汽车赛、耐久赛、拉力赛、越野赛等赛事分类及特点。

领会:F1方程式锦标赛对汽车产业的意义。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汽车竞赛对于汽车发展的意义具体内容。

本章难点:汽车竞赛对于汽车发展的意义具体内容。

 

第五章 现代汽车科技与未来汽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认识现代汽车新技术,了解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了解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认识未来汽车材料、汽车的环保、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一、缸内汽油直喷技术与分层燃烧

二、发动机稀薄燃烧技术

三、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优势与主要问题

四、汽油机复合喷射技术

五、可变压缩比技术

六、发动机可变气缸技术

七、发动机自动起停技术

第二节 汽车底盘新技术

一、变速器新技术

二、汽车行驶稳定控制系统

三、汽车智能全轮驱动控制系统

四、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五、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六、汽车主动制动系统

第三节 汽车智能化新技术

一、汽车安全和舒适智能新技术

二、汽车环保新技术

第四节 未来汽车

一、自动驾驶的开端

二、未来汽车的新材料

三、未来汽车的智能网联化

四、未来汽车的新能源

五、智能汽车新发展与无人驾驶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现代汽车新技术

识记: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内容。

简单应用:现在汽车新技术的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智能网联汽车特点、分级与基本结构原理

识记:智能网联汽车含义及其发展动态,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基本结构原理。

领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分级。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现代汽车新技术。

本章难点:智能网联汽车特点、分级与基本结构原理。

 

第六章 汽车造型色彩与时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汽车造型的演变来了解汽车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的造型

一、汽车外形的发展

二、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汽车色彩

一、缤纷的色彩、魅力的个性

二、汽车色彩的设计

三、中国汽车色彩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汽车色彩与安全性

识记:汽车色彩与汽车行驶安全性的关系。

简单应用:掌握购车颜色选择。

(二)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

识记: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领会:影响车身造型发展的因素。

(三)汽车色彩的发展

识记:汽车色彩设计的影响因素

领会:汽车色彩设计的程序。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汽车色彩与安全性。

本章难点: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汽车色彩的发展。

 

第七章 汽车驾驶与安全保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关于汽车主、被动安全的各种措施和技术,掌握目前汽车安全的发展趋势,了解行车安全的注意事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行车安全的保障

第二节 汽车主动安全性

一、主动安全性提高途径

二、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最新进展

第三节 汽车被动安全性

一、被动安全性的定义

二、安全带

三、安全气囊

四、其他被动安全技术

第四节 安全行车

一、概述

二、行车安全尤其需要克服的几种重点交通违法行为

三、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的行车安全

四、树立和培养驾驶人良好的道德形象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汽车主动安全性

识记: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技术措施。

领会: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技术原理。

(二)汽车被动安全性

识记: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

领会: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措施的工作原理。

(三)行车安全

识记:行车安全的注意事项

领会:驾车出行需要克服那些交通陋习。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行车安全。

本章难点:汽车的主、被动安全性。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自学教材

《汽车文化与新技术》,李艳菲,李颖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版(第2版)。

(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认真自学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汽车文化》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那些必须考核的内容。

    (2)学习汽车文化,要以《汽车文化与新技术》为基础,结合课本深入研究相关理论,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学生可通过到汽车相关企业或项目实习、调研,累积相关的经验。

(4)可通过搜索汽车类相关网站,留意与汽车相关的法规以及标准规范的变化,获取最新相关资料来辅助学习。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教材重点章(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9、9、8、7,次重点章(第4章、第7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6、6,一般章(第6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3,即总学时不少于48。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这是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2.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

3.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本大纲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

(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

1.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3.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4.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较易、易、难、较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5.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

6.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1.德国主要的三家汽车集团有                          

二、单项选择题

1.F1属于(   )。

A、耐久赛   B、拉力赛   C、方程式场地赛  D、越野赛

三、判断题

  1. 安全气囊能减少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  )

四、简答及问答题

1.请简单描述一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