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7]
形态构成实践操作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OO四年十二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杂掌握形态构成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使
学生基本掌握形态的构成条件,从而开发构思、启发独创性,培养直观判断力,发展表现技术,得到掌握有关新秩序的创造、感受、判断及造型的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理论修养及美学修养,使理性与感性的创造能得到有机的结合。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第一章 图形构成
-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习的必备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基本掌握 “点”的构成条件及新秩序的创造,并创作相关作品。
- 实验项目:
- 点的发现(摄影作品20幅)
- 点的网点构成(1幅)
- 有点感的点(1幅)
- 点的线化:等点、差点(各1幅)
- 点的面化:等点、差点(各1幅)
-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习的必备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基本掌握 “线”的构成条件及新秩序的创造,并创作相关作品。
- 实验项目:
- 线的发现(摄影作品20幅)
- 线的单项练习:激烈、痛苦、无力、喜悦、热烈、欢快、谨慎(各1幅)
-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习的必备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基本掌握 “面”的构成条件及新秩序的创造,并创作相关作品。
- 实验项目:
- 面的发现(摄影作品20幅)
- 面的分割与配置:一个单位形的两个不同组合(10组)
3、逻辑构形:重复、发射、特异、渐变(各一幅)
第二章 色彩构成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性能与配置方式,并创作相关作品。
二、实验项目:
- 24色色环(1幅)
- 黑白10个色阶(1幅)
三、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性能与配置方式,并创作相关作品。
四、实验项目:
1、补色对比(1幅)
2、同时对比(1幅)
3、色度对比(1幅)
- 冷暖对比(1幅)
- 明暗对比(1幅)
五、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性能与配置方式,并创作相关作品。
六、实验项目:
命题创作:春、夏、秋、冬(各1幅)
第三章 立体构成
-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立体、空间的关系,创作相关作品。
- 实验项目:
线立体构成一件
-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立体、空间的关系。
- 实验项目:
面立体构成一件
-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立体、空间的关系。
- 实验项目:
块立体构成一件
-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立体、空间的关系。
- 实验项目:
线、面、块立体构成一件
第四章 肌理构成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运用各种可能开发新的肌理创作相关作品。
二、实验项目:
肌理创作5幅
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1)课程的考试方法为命题创作。考试时间180分钟。
(2) 题型举例:
考试题目:命题创作(具体内容另作安排)
考试要求:1 时间:180分钟。
规格:A4,白卡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