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0
形态与空间造型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八年十二月
自学用书: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三版
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课程性质:“形态与空间造型”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考课。该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要专业课之一,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课程目的: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从美学的高度论了解形式美的客观规律,以及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通过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介绍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使学生基本掌握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从而提高建筑文化及理论素养,并能熟悉了解其设计技巧和方法,丰富创作思维,为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二. 考核目标:
第一章 总论
——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是本章的重点。
二.考核知识点
- 功能使用要求
- 精神和审美要求
- 物质技术手段
- 建筑发展趋势
三.考核要求
1、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识记)
2、从精神和审美要求来看建筑中形式与内容的风格特点(识记)
3、从物质技术手段方面来看建筑中形式与内容的相互作用(识记)
4、从建筑发展趋势方面来看建筑中形式与内容的周期性特点(识记)
第二章 功能与空间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空间形式与房间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类空间组合形式的特点和它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
二、功能对于多空间组合形式的规定性
三.考核要求
一、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
1空间的大小与功能(理解)
2空间的形状与功能(理解)
3门窗的设置与功能(理解)
4空间的朝向与功能(理解)
二、功能对于多空间组合形式的规定性
1以走道连接各使用空间(简单运用)
2以楼梯连接各使用空间(简单运用)
3以广厅连接各使用空间(简单运用)
4各主要使用空间相互串联(简单运用)
5对空间进行灵活多样的分割(简单运用)
6沿柱网把空间分割成若干部分(简单运用)
7以辅助空间环绕着大空间布局(简单运用)
8多种组合形式的综合运用(综合应用)
第三章 空间与结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建筑空间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对结构形式的分类和发展有具体的了解和掌握。
二.考核知识点
一、以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
二、框架结构体系
三、大跨度结构体系
四、悬挑结构体系
五、其它结构体系
三.考核要求
一、以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
- 古代石梁柱结构(理解)
- 硬山架檩 (理解)
- 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结构(理解)
- 钢筋混凝土预制梁板结构(理解)
- 装配试大型梁板结构(理解)
- 箱型结构 (理解)
二、框架结构体系
- 印地安人的帐篷(理解)
- 西欧的半木结构(理解)
-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理解)
- 近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理解)
三、大跨度结构体系
- 古代的拱与穹隆(理解)
- 高之建筑的尖拱拱肋结构(理解)
- 近代铸铁结构(理解)
- 桁架结构(理解)
- 门架与拱(理解)
- 壳体结构(理解)
- 悬索结构(理解)
- 网架结构(理解)
四、悬挑结构体系(理解)
五、其它结构体系
- 剪力墙井筒结构 (理解)
- 篷式结构(理解)
- 充气结构(理解)
第四章 形式美的规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统一的概念,形式美的规律的多样统一,以及形式美与艺术性的概念的差别。
二.考核知识点
一、形式美的规律
二、形式美的规律的多样统一性
三、形式美与艺术性的概念的差别.
三.考核要求
二、形式美的规律的多样统一性
1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简单运用)
2主从与重点(简单运用)
3均衡与稳定(简单运用)
4对比与微差(简单运用)
5韵律与节奏(简单运用)
6比例与尺度(简单运用)
第五章 内部空间的处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建筑内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以及若干空间组合中的关系处理问题,掌握建筑内部空间的处理的各种手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
二、多空间组合的处理
三.考核要求
一、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
1.空间的尺度与人的感受(简单运用)
- 空间的形状与人的感受(简单运用)
3.空间的围与透的处理(简单运用)
4.内部空间的分割处理(简单运用)
5.天花、地面、墙面的处理(简单运用)
6.室内色彩质感的处理(简单运用)
二、多空间组合的处理
- 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简单运用)
- 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简单运用)
- 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简单运用)
-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简单运用)
- 空间的引导与暗示(简单运用)
- 空间的程序与节奏(综合应用)
第六章 外部体形的处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建筑外部形体与内部空间以及建筑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来处理建筑的体量组合和某些局部和细节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外部体形是内部空间的反映
二、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
三、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
三.考核要求
一、外部体形是内部空间的反映(理解)
二、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理解)
三、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
- 主从分明,有机结合(简单运用)
- 形体组合中的对比与变化(简单运用)
- 关于均衡与稳定的考虑(简单运用)
- 关于外轮廓线的处理(简单运用)
- 关于比例与尺度的处理(简单运用)
- 关于虚实,凹凸的处理(简单运用)
- 关于墙面的处理(简单运用)
- 色彩与质感的处理(简单运用)
- 细部与装饰的处理(简单运用)
第七章 群体组合的处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如何结合地形作出处理、各类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和群体组合中的统一问题、外部空间处理的各种手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建筑与环境
二、关于结合地形的问题
三、各类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
四、群体组合中的统一问题
五、外部空间的处理
三.考核要求
一、建筑与环境(理解)
二、关于结合地形的问题(理解)
三、各类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
1.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 (理解)
2. 居住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 (理解)
- 工业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理解)
4. 沿街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理解) - 国外公共活动中心群体组合的特点(理解)
四、群体组合中的统一问题
1.通过对称达到统一 (理解)
2. 通过轴线的引导、转折达到统一 (理解)
- 通过向心达到统一(理解)
4. 从与地形的结合中到统一(理解) - 以共同的形体来求得统一(理解)
- 群体组合中建筑形式与风格的统一问题(理解)
五、外部空间的处理
1.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理解)
2. 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理解)
- 外部空间的程序组织(理解)
第八章 当代西方建筑审美的变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西方建筑从古典到现代,直至当代的审美变迁,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历史与社会根源和哲学倾向,建筑审美的多元化倾向以及建筑审美的变异的局限与启迪。
二.考核知识点
一、从古典建筑的构图原理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
二、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当代建筑的审美变异
三、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历史与社会根源
四、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哲学倾向
五、走向多元化
六、局限与启迪
三.考核要求
一、从古典建筑的构图原理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理解)
二、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当代建筑的审美变异
1.追求多义与含混(理解)
2.追求个性表现(理解)
3.怪诞与滑稽(理解)
4.残破 扭曲 畸变(理解)
三、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历史与社会根源(理解)
四、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哲学倾向
1.唯心主义本体论(理解)
2.神秘主义认识论(理解)
3.非理性的方法论(理解)
4.反经典法则的倾向(理解)
五、走向多元化
- 多元化的创作倾向部分(理解)
- 历史主义倾向(理解)
- 乡土主义倾向(理解)
- 追求高技术的倾向(理解)
- 解构主义倾向(理解)
- 有机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理解)
六、局限与启迪(理解)
附图 (第一章~第八章)
第九章 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在当前建筑风格流派多元并存的现状下,赏析当代西方建筑的形式特征,拓宽审美范域,学会欣赏某些陌生的建筑形态,从中找到美的基因。
二.考核知识点
一、从整齐一律到“杂乱”有章——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二、奇正相生,意趣盎然——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三、从自然流露到刻意表现——当代西方高技派建筑赏析
四、从彰显到含隐——现代建筑的日本表现
五、化体为面,重焕生机——迈耶作品赏析
六、地域风格在印度
七、建筑审美中的雅和俗——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三.考核要求
一、从整齐一律到“杂乱”有章——当代西方建筑赏析(理解)
二、奇正相生,意趣盎然——当代西方建筑赏析(理解)
三、从自然流露到刻意表现——当代西方高技派建筑赏析(理解)
四、从彰显到含隐——现代建筑的日本表现(理解)
五、化体为面,重焕生机——迈耶作品赏析(理解)
六、地域风格在印度(理解)
七、建筑审美中的雅和俗——当代西方建筑赏析(理解)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考试方法为理论考核,每次考试时间长度为150分钟,满分100分。
2、工具:黑色钢笔,圆珠笔等书写工具。
- 四. 题型举例(仅供参考,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填空题
1.建筑的发展主要由它的内部矛盾运动,亦即__________,手段和__________这三者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制约而造成的。
答案:内容,形式
二.名词解释:
1、“法式”:我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结合主要用榫卯,其制作加工非常精密,在经过长时期的技术创造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地形成了一套标准的做法和定型的构件——即法式。
三.简答题:
1、建筑群体组合中达到统一的途径有哪些?
答:1.通过对称达到统一
2.通过轴线的引导转折达到统一
3.通过向心达到统一
4.从与地形的结合中达到统一
5.以共同的形体来求得统一
6.群体组合中建筑形式与风格的统一
四.论述题:
1、试通过所示图片(苏州留园一景),论述在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时,环境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附图:
答:建筑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他必然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不同的环境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使得建筑师在设计房子的时候必须周密的考虑到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力图使所设计的建筑能够与环境相协调,甚至与环境融合为一体,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意味着已经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于是能够相得益彰、大大提高建筑艺术的感染力。反之,如果与环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甚至格格不入,那么,不论建筑本身如何完美,也将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我国传统建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庭园建筑,十分强调利用自然地形,开池引水、堆山叠石而使之“有高有低,有曲有深”并且“自成天然之趣”。另外,在建筑的配置上也尽量顺应自然,随高就低,蜿蜒曲折而不拘一格,从而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收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