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25]
烹饪原料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OO一年十月
指定用书:《烹饪原料学》,崔桂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课程性质:烹饪原料学是一门以烹饪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分类体系、品质检验、烹饪工艺要示等一般运用规律的学科。也是烹饪工艺学的基础课程。
学习目的:有助于认识原料、运用原料,对烹饪原料进行科学地研究、归纳,总结烹饪原料发展和运用的内在规律。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总体要求:
1、烹饪原料的分类体系。
2、了解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
3、掌握烹饪原料的工艺要求。
4、了解烹饪原料的品质检验知识,掌握原料的贮存保鲜技术。
第一章 概论
学习要求:
1、掌握烹饪原料的概念和含义。
2、了解烹饪原料的形成和发展。
3、了解烹饪原料学的研究内容,掌握烹饪原料学的学习方法。
一、烹饪原料的含义
通过烹饪加工可以制作各种主食、菜肴、糕点或小吃的可食性原材料
含义的几个要点:
1、烹饪原料是通过加工制作烹饪制品的原料
2、烹饪原料包括制作主食、菜肴、面点以及风味小吃的各种原料。
3、烹饪原料具有可食性。
二、了解烹饪原料的形成和发展。
三、了解烹饪原料资源保护的意义
四、烹饪原料学的基本涵义及研究内容
包括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分类体系、品质检验、贮存保鲜以及工艺要求。
五、研究烹饪原料学的方法
1、整理我国古代的烹饪原料研究成果。
2、吸收相关学科的现代科学知识。
3、重视对烹饪原料实物的观察。
4、总结烹饪原料运用实践中的现象。
第二章 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
学习要求:
1、掌握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
2、了解烹饪原料的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
一、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1、烹饪原料中的含水量及存在状态。
2、掌握蔗糖在烹调中的变化与应用。
3、了解原料中脂类在烹调中的变化与影响。
4、掌握烹饪原料中白质的作用(变性作用、凝固作用、水解作用、羰氨反应。)
5、了解烹饪原料中的维生素、色素的变化。
二、生物性原料的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
了解肌肉组织的结构。
第三章 烹饪原料的分类
学习要求:
1、生物性原料的分类和命名。
2、掌握烹饪原料的分类。
一、生物的主要类群
1、了解植物的主要类群。
2、了解动物的主要类群。
二、生物命名法
1、了解生物的学名与俗名。
2、了解生物学名的构成。
三、烹饪原料的分类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实用性原则。
四、烹饪原料分类的指标
1、按来源性性分类;
2、按加工与否分;
3、按在烹饪运用中的地位分类;
4、按商品种类分类;
5、按食品资源分类;
6、按营养成分分类;
第四章 烹饪原料的品质检验和贮存保鲜
学习要求:
1、影响烹饪原料品质的基本因素。
2、懂得烹饪原料的品质检验方法。
3、掌握烹饪原料的贮存保鲜技术。
一、影响烹饪原料品质的基本因素
了解原料种类、上市季节、产地、同一原料的不同部位、卫生状况、加工贮存等对原料品质产生的影响基本因素。
二、烹饪原料品质检验的指标
1、国家标准。
2、商业标准。
三、烹饪原料品质检验的方法
1、了解理化检验方法。
2、掌握感官检验方法。
四、烹饪原料贮存方法和原理
1、掌握低温贮存法。
2、了解高温贮存法。
3、掌握干燥、腌渍、烟熏、酸渍、保鲜剂贮存法。
第五章 植物性原料(一)——粮食
学习要求:
了解谷类、豆类、薯类等烹饪常用品种的性质、烹饪运用。
一、粮食的烹饪运用
了解粮食在点心、菜肴制作上运用。
二、米的主要种类特点
掌握籼米、粳米、糯米、黑米、香米等的性质及烹饪运用。
1、小麦和面粉。
2、面粉的种类和用途。
3、了解面粉的化学成分。
三、高蛋白豆类
了解大豆、绿豆、豌豆、红豆等的性质和用途。
四、粮食制品
1、谷制品:了解米粉、米线、锅巴、面筋等的特点及用途。
2、豆制品:了解豆腐皮、豆腐等的特点及用途。
第六章 植物性原料(二)——蔬菜
学习要求:
1、了解蔬菜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价值。
2、掌握各种蔬菜的定义、结构及烹饪运用。
3、掌握蔬菜的品质检验、贮存保鲜技术。
一、蔬菜的化学组成和营养成分
了解蔬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物、挥发油等成分的特点及保护措施。
二、蔬菜在烹饪中作用
了解蔬菜在制作主料、配料、调料、糕点、小吃、馅心、食品雕刻等中的作用。
三、蔬菜的分类
(一)了解植物学分类;
(二)了解农业生物学分类;
(三)掌握按食用部位分类:
1、根菜类蔬菜
(1)定义:以植物膨大的概部作为食用的蔬菜。
(2)了解萝卜、胡萝卜的种类、产地、上市季节、品质特点及烹饪运用。
2、茎菜类蔬菜
(1)定义:以植物的嫩茎或变态茎作为主要食用部位的蔬菜。
(2)掌握竹笋、芦笋、茭白、水芹、莴笋、荸荠、慈菇、芋、藕、洋葱、大蒜、姜等品种的分类、产地产季、品质特点及烹饪运用。
3、叶菜类蔬菜
(1)定义:以植物肥嫩的叶片和叶柄作为食用部位的蔬菜。
(2)掌握小白菜、大白菜、叶用芥菜、荠菜、菠菜、苋菜、莼菜、蕹菜、生菜、蒲菜结球甘蓝、香椿、韭菜、芫荽等的产地产季、品质特点及烹饪运用。
4、花菜类蔬菜
(1)定义:以植物的幼嫩花部器官作为食用的蔬菜。
(2)掌握花椰菜、青花菜、食用菊、黄化菊、霸王花等品种的品质特点及烹饪运用。
5、果菜类蔬菜
(1)定义:以植物 果实或细嫩的种子作为主食供食部位的蔬菜。
(2)掌握辣椒、甜椒、黄瓜、番茄、茄子、豌豆、冬瓜、南瓜、丝瓜、苦瓜、长豇豆等品种的品质特点及烹饪运用。
6、孢子植物类蔬菜
(1)定义:是藻类、菌类、地衣、苔鲜和蕨类植物的总称。
(2)掌握蕨菜、冬虫夏草、羊肚菌、木耳、银耳、头菌、香菇、口蘑、竹荪、紫菜、海带等品种的品质特点及烹饪运用。
四、蔬菜制品
1、定义:以新鲜蔬菜为原料经干制、腌制、酱制、渍制、泡制等方法加工后的成品。
2、掌握常用品种玉兰片、榨菜、霉干菜、泡菜的特点及烹饪运用。
五、蔬菜的品质检验和贮存保鲜
1、品质检验
2、贮存保鲜
第七章 植物性原料(三)——果品
学习要求:
1、了解果品原料的风味和化学成分。
2、掌握烹饪常用原料的品质和性质。
一、果品类原料
定义:以高等植物所产的可接生食的果实或可制熟食用的种子,以及它们的加工制品。
二、烹饪运用及分类:
(1)鲜果类
了解梨、苹果、樱桃、荔枝、椰子、香蕉、柑橘、西瓜、菠萝等品种的品质特点及烹饪运用。
(2)干果类
了解白果、核桃、板栗、莲子、杏仁、花生、腰果、芝麻、薏苡等品种的品质特点及烹饪运用。
(3)果品制品
了解葡萄干、枣干、果脯、蜜饯等品种的特点及烹饪运用。
第八章 动物性原料(一)——畜类原料
学习要求:
掌握猪肉、牛肉、羊肉、免肉、狗肉等的常用畜类品种的品质特点及烹饪运用。
一、畜类原料分类
畜类原料
(1)定义:可供人们烹饪利用的哺乳动物及其制品。
(2)了解畜类原料化学组成及营养成份。
二、农畜类原料
(1)了解猪肉、牛肉、羊肉、狗肉等的组织结构、肉质特点。
(2)掌握猪肉、牛肉、羊肉、狗肉等的烹饪运用。
(3)掌握猪肉、牛肉、羊肉、狗肉等的感官检验方法。
三、畜副产品
了解畜心、肾、肝等的肉质特点、烹饪运用等。
四、肉制品
(1)概念:是以鲜肉为原料,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配以适当添加剂,经干制、熏制、卤制等方法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2)了解畜肉制品的分类。
(3)腌腊制品:掌握咸肉、腊肉、火腿的品质及烹饪运用。
第九章 动物性原料(二)——禽类原料
学习要求:
1、了解禽体的组织结构和营养成分。
2、掌握家禽的特点与分类。
3、掌握常用家禽的烹饪运用。
一、禽体的组织结构
了解禽体的组织结构、营养成分及烹饪用途。
1、家禽
(1)了解家禽的特点。
(2)掌握鸡、鸭、鹌鹑、家鸽、火鸡、珍珠鸡等的种类、品质特点及烹饪运用。
2、家禽的品质检验与贮藏保鲜
(1)了解鲜活禽类的品质检验。
(2)了解光禽的品质检验、贮藏保鲜。
3、禽蛋及禽蛋制品
(1)了解禽蛋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2)各种蛋的烹饪运用。
4、禽蛋的品质检验和贮藏保鲜。
二、食用燕窝
了解食用燕窝的产地、品种、营养保健、烹饪运用及品质检验、贮藏保鲜等知识。
第十章 动物性原料(三)——两栖爬行类原料
学习要求:
1、了解两栖类常用原料的种类。
2、掌握饮食业常用的品种、特点及烹饪运用。
一、两栖类原料常用的种类
1、两栖类原料分类方法。
2、了解两栖类原料的营养成分、组织结构。
二、常用品种介绍
了解牛蛙、龟、水蛇等的特点及烹饪运用。
第十一章 动物性原料(四)——鱼类
学习要求:
1、了解鱼的外部、内部结构、营养成分
2、了解鱼的分类。
3、掌握常用品种的肉质特点、烹饪运用。
一、鱼类
1、定义:指终生生活在水中,以鳍游泳、以鳃呼吸具有颅骨和下颌的变温脊椎动物。
2、了解内外部结构和营养成分。
(1)淡水鱼:
A、了解中国特产、名产淡水鱼品种。
B、掌握鲥鱼、鲚鱼、大马哈鱼、银鱼、鲫鱼、鲤鱼、鳊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黑鱼、鲶鱼、泥鳅、鳜鱼、鲈鱼等的种类,产地上市季节及烹饪运用范围。
(2)海产鱼:
A、海产鱼分类;
B、常用品种:鲨鱼、鳓鱼、海鳗、鳕鱼、石板鱼、马鲛鱼、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鳐鱼等的品种、烹饪特点及烹饪运用。
二、鱼制品原料
高档鱼翅、鱼肚、鱼皮的种类、品种及烹饪运用
三、鱼制品原料的检验和储藏保鲜
第十二章 动物性原料(五)——无脊椎动物类原料
学习要求:
1、了解无脊椎动物原料的类群。
2、掌握常用品种的特点及烹饪运用。
一、棘皮动物类原料:
掌握海参的种类、产地、营养价值、烹饪运用。
二、节肢动物类原料:
掌握龙虾、基尾虾、对虾、罗氏沼虾、梭子蟹、中华绒鳌蟹、青蟹的特征、品种、产地及烹饪运用。
三、软体运用:
掌握鲍鱼、海红螺、蚶、贻贝、江珧、扇贝、蛤蜊、青蛤、蛏子、海蚌等原料的特征、品种、产地及烹饪运用。
四、头足类原料:
掌握乌鱼、章鱼、鱿鱼等原料的特征、品种、产地及烹饪运用
五、腔肠类原料:
掌握海蛰等原料的烹饪用途。
第十三章 调辅原料(一)——调料
学习要求:
1、了解调料的分类、烹饪运用。
2、掌握调味料、调香料、调色料的各种品种及特点。
一、调味料:
1、调味料概念:是在烹调过程中主用于调和食物的味(滋味)的一类原料统称。
2、调味料的分类:
3、调味料在烹饪中的运用:
咸味调料:掌握食盐、酱油、豆豉、酱的品种性质及烹饪运用。
甜味调料:掌握白砂糖、冰糖、饴糖、蜂蜜的品种、性质及烹饪运用。
酸味调料:掌握食醋、番茄酱、核酸的品种、性质及烹饪运用。
麻辣味调料:掌握辣椒、胡椒、芥末、姜、咖喱粉的品种、性质及烹饪运用。
鲜味调料:味精、鸡精、蚝油、鱼露、虾油的性质、品种及烹饪运用。
二、调香料:
1、调香料的概念:是指含有各种含挥发性成分,主要用来调配菜肴的香味原料。
2、了解烹调香料如茴香、桂皮、丁香、陈皮、肉豆蔻、白芷等品种性质及烹饪运用。
三、酒香料:
1、酒香料的概念:它是含有乙醇的香料。
2、掌握黄酒、啤酒、白酒、葡萄酒、酒酿等的烹调用途。
四、调色料:
1、概念:是指菜肴和面点制作过程中主要用来啬或调配成色彩的原料。
2、了解红色素、姜黄素、焦糖色素、苋菜红、亚硝酸钠等的性质和用途。
五、调质料:
1、概念:是指菜眯制作过程中用来改善菜点的质地和形态的添加剂。
2、了解小苏打、纯碱、活性酵母、老酵面、琼脂、木瓜蛋白酶等的性质及烹饪运用。
第十四章 调辅料(二)——辅料
学习要求:
1、了解食用油脂和水的性质。
2、掌握食用油脂的烹饪运用。
一、食用油脂:
1、概念:是指供人类食用的无毒、富含营养的油脂,一般用压榨、萃取等方法来制取。
2、了解油脂的性质。
3、作用:导热作用、调色、滋润作用、起酥作用、乳化作用等。
4、掌握食用油脂的种类及用途。
5、检验食用油脂的方法。
二、烹饪用水
1、水的种类:
2、水在烹饪中的运用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