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2405道路勘测设计自学考试大纲

[02405]

《道路勘测与设计》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12年7月

自学用书:《道路勘测与设计》,张金水、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道路勘测与设计》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土木建筑类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测自学应考者在道路线形几何设计、交叉口、道路交通安全、道路环境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设计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事业正方兴未艾,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设计人员掌握现代高等级道路勘测设计技术,以便更好更快地进行道路设计。因此本课程是从事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很好学习和掌握应用的专业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试者应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道路勘测设计的标准、依据、阶段和任务、道路交通安全以及道路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汽车行驶特性、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基本概念,掌握道路平、纵、横设计、选线、定线、交叉口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为从事道路勘测设计实践和科研打下基础。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所组成的,其中道路运输机动灵活、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的运输方式。认识道路运输的特点,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况,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历史及发展状况,理解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阶段和任务。

 

二、考核知识点

(一)道路运输概论

(二)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三)道路的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

(四)道路的基本组成

(五)道路测设计程序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道路运输的特点;道路等级与技术标准;道路组成。
  2. 2.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阶段和任务。

 

第二章  汽车行驶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汽车行驶理论是道路线形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制订道路线形设计标准的依据,掌握汽车行驶特性对于很好地学习以后各章内容是非常有益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牵引力,理解汽车行驶阻力、汽车行驶方程式,了解汽车动力特性,掌握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了解汽车的制动性能和燃料经济性。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汽车的牵引力及牵引力平衡

(三)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

(四)汽车的加速行驶与燃料消耗

(五)汽车的制动

(六)汽车在弯道上的行驶轨迹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汽车牵引力;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的制动性能和燃料经济性。
  2. 2.理解:汽车行驶阻力;汽车行驶的运动方程式;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3. 3.简单应用:汽车的纵、横向稳定性分析,横向力系数计算。

 

第三章  交通量与通行能力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为了新建或改建道路,或提高运输能力,必须研究交通的性质、交通量与速度的关系以及道路的通行能力等问题,这些都是确定道路几何组成部分的重要因素。了解交通量、交通密度与平均车速之间的关系及其观测方法,掌握通行能力计算和分析方法,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交通量、交通密度与平均车速之间的关系,理解交通量、行车速度的观测方法,理解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概念,掌握通行能力计算和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交通量的观测与计算

(二)行车速度

(三)通行能力

(四)交通量、交通密度与平均车速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交通量、交通密度与平均车速之间的关系。
  2. 2.理解:交通量;行车速度;通行能力;服务水平。
  3. 3.简单应用:通行能力计算和分析。

 

第四章  平面线形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道路的平面线形不仅对汽车的安全、顺适行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道路的纵断面、横断面设计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处理好平、纵、横三方面的关系,使道路线形舒顺、流畅,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了解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内容和要求,掌握平面线形设计计算方法,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直、缓、圆三要素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理解设计标准和要求,掌握设计计算公式和方法,理解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和设计要求,理解行车视距的概念和设计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直线

(三)圆曲线

(四)缓和曲线

(五)曲线的超高与加宽

(六)行车视距

(七)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八)路线平面图的绘制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直、缓、圆三要素的性质、特点和作用;道路平面设计成果;行车视距的种类和计算。
  2. 2.理解:直、缓、圆三要素的设计标准、设计要求、计算公式和方法;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和设计要求;行车视距的设计标准和设计要求。
  3. 3.简单应用:直、缓、圆三要素的计算;行车视距的计算。
  4. 4.综合应用:基本型平曲线设计和要素计算。

 

第五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称为路线纵断面图,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理解纵断面设计标准和要求,掌握纵断面设计方法,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纵断面、设计标高的基本概念,理解纵坡、竖曲线的设计标准和要求,掌握竖曲线计算方法,了解爬坡车道设计,了解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纵坡设计

(三)竖曲线设计

(四)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

(五)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六)路线纵断面设计

(七)城市道路锯齿形街沟设计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设计标高、纵坡、竖曲线的概念;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爬坡车道设计;城市道路锯齿形街沟设计。
  2. 2.理解:纵坡、竖曲线的设计标准与要求;竖曲线计算公式和方法。
  3. 3.简单应用:竖曲线设计和计算。
  4. 4.综合应用:竖曲线最小半径的推导和计算。

 

第六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沿着道路平面中心线的法线方向作一垂直剖面,这个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在横断面图上反映了路基的组成和几何尺寸,以及路基形成前的原地面线。了解横断面基本组成,掌握横断面几何设计和计算、土石方调配方法,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横断面基本组成及其设计要求,理解横断面设计过程和方法,掌握横断面面积、土石方数量计算方法、土石方调配方法,了解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内容,并掌握填表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道路用地宽度与道路建筑界限

(二)道路横断面组成

(三)行车道宽度

(四)路肩、中间带与人行道

(五)道路路拱、边沟、边坡

(六)道路横断面设计

(七)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横断面基本组成、布置和几何尺寸;典型横断面图式;横断面设计图;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内容。
  2. 2.理解: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横断面设计方法和步骤;横断面面积、土石方数量计算;土石方调配原则和方法;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填写过程和方法。
  3. 3.简单应用:横断面面积计算、土石方数量计算。
  4. 4.综合应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填写。

 

第七章  道路线形质量分析与评定及道路交通安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良好的道路系统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一种安全的运输通道,而且还应该具有赏心悦目的外观和音乐般的节奏;应该与周围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当地风景的组成部分。了解道路景观与视觉分析,掌握平、纵线形的协调优化设计、安全性评价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线形与景观的配合,理解公路安全性评价,了解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掌握道路线形的优化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

(一)道路景观与视觉分析

(二)平、纵线形的协调

(三)急弯陡坡的组成

(四)道路线形与景观的配合

(五)道路线形的优化设计

(六)道路线形质量的评定

(七)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八)公路线形组合与公路安全性评价

(九)公路安全性评价

(十)公路安全性评价的方法步骤与组织管理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道路景观;视觉分析;急弯陡坡的组成;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2. 2.理解:平、纵线形的协调;道路线形的优化设计;公路安全性评价。

 

第八章  道路可行性研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可行性研究是道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主要依据。了解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掌握经济调查和评价方法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概况、道路经济调查、道路走向的拟定等,理解交通量的预测,掌握经济评价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二)道路经济调查

(三)交通量的预测

(四)道路走向的拟定

(五)经济评价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可行性研究;道路经济调查;道路走向的拟定。
  2. 2.理解:交通量的预测;经济评价方法。

 

第九章  道路选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道路选线是在路线的起点、终点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计划任务书所规定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过研究比较,选定公路中线位置,然后进行测量和设计。道路选线涉及人、车、路、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选线人员要具有多方面知识,路、桥、隧、涵、地质、水文等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不辞辛苦,反复比选,才能做好选线工作。了解道路的总体布局、选线的影响因素,掌握选线的要求、步骤和方法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选线的基本概况,理解选线步骤和方案比选方法,了解平原区、山岭区、丘陵区的选线特点,掌握平原区、山岭区、丘陵区的选线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道路网的网形、密度及道路的红线

(二)道路干线与支线方向的拟定

(三)道路的总体布局与方案比较

(四)道路选线的要求与步骤

(五)自然条件对公路路线的影响

(六)平原区道路选线

(七)山岭区道路选线

(八)丘陵区道路选线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道路网;路的总体布局;选线要求;方案比选;平原区、山岭区、丘陵区的选线特点。
  2. 2.理解:选线步骤;平原区、山岭区、丘陵区的选线方法;沿溪线、山脊线、山岭线及其展线形式;匀坡线与直连线。

 

第十章  道路定线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道路的中心线。定线是道路设计中很关键的一环,除受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有形的制约外,还受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美学以及其它因素的制约。定线人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定线技巧,路、桥、隧、涵、地质、水文等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不辞辛苦,反复比选,才能做好定线工作。了解定线的影响因素,掌握实地定线、纸上定线这两种定线方法,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实地定线的概念,掌握实地放坡定线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纸上定线的概念,掌握纸上定线的方法和步骤,了解纸上移线、利用航测与遥感技术选线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纸上定线和实地放线

(二)实地定线

(三)纸上移线

(四)航测选线

(五)航测与遥感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六)道路中线的坐标定线法

(七)道路曲线测设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实地定线的概念;纸上定线的概念;纸上移线;航测与遥感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2. 2.理解:实地放坡定线的过程和方法;纸上放坡定线的方法和步骤;道路中线的坐标定线法;道路曲线测设。

 

第十一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网最常见的一种节点形式,对道路网的交通状况影响很大,是道路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理解平面交叉口设计内容和要求,掌握平面交叉口设计和计算方法,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平面交叉口的类型,理解平面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和竖向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平面交叉口有关视距、拓宽渠化、进口专用车道、环行中心岛等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原则

(二)交叉口的形式和选择

(三)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四)交叉口几何构造规则

(五)交叉口的车道数与通行能力

(六)交叉口的视距

(七)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

(八)平面交叉处公路的平纵线形

(九)交叉口拓宽设计

(十)环形交叉口设计

(十一)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及管线的平面交叉

(十二)交叉口竖向设计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平面交叉口的类型;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交叉口的车道数与通行能力。
  2. 2.理解:竖向设计;交叉口视距;拓宽渠化;进口专用车道设置;环形平面交叉设计。
  3. 3.简单应用:有关视距、拓宽渠化、进口专用车道、环形中心岛等的设计和计算。
  4. 4.综合应用:平面交叉口的综合设计。

 

第十二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立体交叉是指两条路线在不同平面上相互交叉的联接方式。随着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发展,道路交叉开始向立体化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立交形式。因此,掌握立交设计方法是现代道路设计所必需的,也正是本章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立交的发展概况及基本组成,理解立交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立交选型要点和方案评价方法,理解立交设置的条件和间距,了解对立交主线线形和跨线桥的一般要求,掌握匝道设计方法,理解变速车道的形式和设计要点,了解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立体交叉的分类

(三)立体交叉的一般形式

(四)立体交叉的规划布置与方案设计

(五)互通式立交主线及匝道设计

(六)匝道端部设计

(七)分离式立体交叉

(八)道路与铁路、乡村道路及管线交叉

 

三、考核要求

  1. 1.识记:立交的发展概况、作用及基本组成;立交的分类;立交类型选择要点;立交方案评价方法;立交主线线形及跨线桥;匝道设计依据;立交设计资料、步骤、成果。
  2. 2.理解:立交的类型及特点;立交位置选定的步骤、设置条件和间距;匝道分类;匝道平、纵、横设计;变速车道。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X分)

    例1.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时,当计算行车速度³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以km/h计)的    倍为宜。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X分)

    例1.竖曲线半径R、长度L与坡度角w的关系是( )

       A、L = R + w       B、L = R – w       C、L = Rw         D、L = R /w

 

    三、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两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的号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X分)

    例1.关于回旋曲线,正确的说法有( )

       A、回旋曲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距起点的距离成反比

       B、回旋曲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距起点的距离成正比

       C、回旋曲线参数A值越大,回旋曲线曲率变化得越快

       D、回旋曲线参数A值越大,回旋曲线曲率变化得越慢

       E、回旋曲线参数A值越与回旋曲线曲率变化没有关系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的号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X分)

    例1.评价汽车动力性能的主要指标有( )

      A、加速时间  B、滑行  C、最高车速  D、最大爬坡度  E、最低稳定车速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X分,共Y分)

    例1.横向力系数

 

    六、简答题(每小题X分,共Y分)

    例1.缓和曲线的作用有哪些?

 

    七、计算题(每小题X分,共Y分)

    例1.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已知某转坡点的桩号为K2+345.67,设计标高为89.12米,前后纵坡坡度分别为3%(上坡)、-4%(下坡),竖曲线半径为2000m,试计算该竖曲线几何要素,并计算桩号K2+240、K2+440、竖曲线起、终点处的设计标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