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地下结构设计(含实践)
课程代码:13444 13445
2024年1月启用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地下结构设计》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多种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地下结构有浅埋式结构、盾构隧道结构、顶管隧道结构、沉管隧道结构、整体式隧道结构设计、喷锚支护结构及基坑围护结构等,课程系统介绍了各类地下工程的计算理论、设计和施工方法、运营及养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多种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内容,掌握多种地下结构的选型、设计计算以及多种地下结构的方案比选及关键内容的综合分析,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科学素质,从而具备从事各种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初步研发的能力以及解决各类地下工程中遇到的较复杂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其他基础与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它以《结构力学》、《工程数学》、《土木工程试验》等课程为基础,又对《隧道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等课程起补充配合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前景,地下结构的概念及功能,地下结构的分类、形式和特点以及地下结构的设计程序及内容。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意义;掌握地下结构的概念、功能和形式;熟悉地下结构与地上结构的区别;熟悉地下结构的设计程序及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地下空间的开发前景(次重点):
- 识记:地下结构的概念。
- 理解:地下结构的功能。
- (二)地下结构的分类、形式(重点):
- 识记:地下结构的分类。
- 理解:地下结构的形式。
- (三)地下结构的特点(重点):
- 识记:地下结构的工程特点。
- 理解:地下结构的设计特点。。
- (四)地下结构的设计程序及内容(次重点):
识记:地下结构的计算原则、设计内容。
理解:地下结构的设计程序。
- 第二章 地下结构的荷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地下结构的荷载种类、组合及确定方法;不同土层环境中土压力的确定方法;
岩层环境中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初始地应力、释放荷载与开挖效应的概念;地层弹性抗力的概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荷载、动荷载及活荷载等基本概念;掌握各种土压力及围岩压力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地下结构的荷载种类、组合及确定方法(重点):
识记:荷载种类。
理解:荷载组合。
应用:荷载确定方法。
(二)不同土层环境中土压力的确定方法(次重点):
识记:土压力计算。
理解:围岩压力计算。
应用:岩层环境中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
(三)初始地应力、释放荷载与开挖效应的概念(次重点):
识记:初始地应力、释放荷载、开挖效应的概念。
理解:初始地应力的确定。
应用:释放荷载的计算。
(五)地层弹性抗力的概念(一般):
识记:地层弹性抗力的概念。
第三章 弹性地基梁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弹性地基梁的概念;按温克尔假定计算弹性地基梁的基本假设;弹性地基梁的挠度曲线微分方程式及其初参数解;按地基为弹性半无限平面体假定计算基础梁的基本假设;按地基为弹性半无限平面体假定计算基础梁。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了解和掌握弹性地基梁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模型和适用条件;了解掌握短梁、无限长梁及半无限长梁的计算;了解弹性地基梁计算用表的使用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弹性地基梁的概念(重点:)
识记:弹性地基梁的概念。
理解:弹性地基梁的特点、分类。
(二)按温克尔假定计算弹性地基梁(重点):
识记:基本假设、基本方程。
理解:弹性地基梁的挠度曲线微分方程式及其初参数解。
应用:按温克尔假定计算短梁、长梁、刚性梁。
(三)按地基为弹性半无限平面体假定计算基础梁(次重点):
识记:基本假设、基本方程。
理解:表格的使用。
应用:按地基为弹性半无限平面体假定计算基础梁步骤。
第四章 地下结构的力学计算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地下结构的设计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分类及概念;地下结构工程中常见的岩土体本构模型;荷载-结构法的计算原理;地层-结构法的计算原理和设计步骤。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各设计模型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掌握地下结构工程中常用的岩土体本构模型和单元类型;了解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模拟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地下结构的设计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分类及概念(重点):
识记:设计方法。
理解:设计模型。
应用:地下结构工程中常见的岩土体本构模型。
(二)荷载-结构法(次重点):
识记:设计原理。
理解:计算原则。
(三)地层-结构法(重点):
识记:计算原理、初始地应力。
理解:本构模型、单元模式。
应用:设计步骤、施工过程的模拟。
第五章 地下结构的数值分析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地下结构数值分析方法的概念和应用;地下结构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分类;地下结构常用数值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地下结构常用数值分析软件的应用。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地下结构数值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地下结构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分类;了解地下结构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工程应用;掌握地下结构常用的数值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一般):
识记:地下结构数值分析方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分类。
理解:弹性力学分析方法与连续介质数值分析方法的比较。
(二)地下结构常用数值分析方法与软件(次重点):
识记: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单元法、离散单元法概念。
理解: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单元法、离散单元法分析计算方法。
应用:盾构隧道开挖及在列车荷载下的有限元分析。
第六章 地下结构可靠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可靠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分析特点;地下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可靠度分析的近似方法;中心点法以及验算点法的计算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地下结构不确定性因素及可靠度分析的特点;掌握地下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可靠度的定义以衡量可靠度的参数;掌握中心点法和验算点法的计算方法及优缺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可靠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分析特点(一般):
识记:可靠度概念、可靠度理论的发展历程。
理解:地下结构的不确定因素、地下结构可靠度分析特点。
(二)地下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基本原理(次重点):
识记:基本随机变量。
理解:结构的极限状态、地下结构的可靠度。
(三)可靠度分析的近似方法(重点):
识记:可靠度分析概念。
理解:中心点法、验算点法、JC法、一次渐近积分法、蒙特卡罗法。
应用:结构体系的可靠度分析与计算。
第七章 浅埋式地下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浅埋式结构的概念、形式及特点;浅埋式矩形闭合框架设计中的构造要求;浅埋式矩形闭合框架的荷载确定和结构简化形式;弹性地基上矩形闭合框架的内力计算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浅埋式结构的概念、形式及构造要求;掌握矩形闭合框架的荷载确定及不同结构形式的简化方法;掌握单跨矩形闭合框架的内力计算及结构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重点):
识记:浅埋式结构的概念、形式及特点。
理解:直墙拱形结构、矩形闭合框架、梁板式结构。
(二)浅埋式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重点):
识记:荷载确定、结构简化形式、构造要求。
理解:荷载计算、内力计算、抗浮验算。
应用:截面设计。
(三)弹性地基上矩形闭合框架的设计计算(次重点):
识记:弹性地基上矩形闭合框架的概念及优点。
理解:荷载计算、内力计算。
应用:框架与荷载对称结构、框架与荷载反对称结构设计、计算。
第八章 附建式地下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附建式地下结构的概念、特点、结构形式与构造要求;梁板式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内容;口部结构的构造要求;附建式地下结构的发展与展望。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附建式地下结构的结构形式与特点;掌握梁板式结构设计计算内容;熟悉装配式结构的概况和设计原则;熟悉口部结构的构造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重点):
识记:附建式地下结构的概念、特点、结构形式与构造要求。
理解:附建式地下结构的结构形式。
(二)梁板式结构的设计内容(重点):
识记:顶板、侧墙、基础、承重内墙(柱)计算模型、荷载。
理解:顶板、侧墙、基础、承重内墙(柱)计算方法。
应用:整体设计计算。
(三)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内容(次重点):
识记:装配式结构概念。
理解:装配式结构设计原则。
应用:装配式结构设计。
(四)口部结构(次重点):
识记:口部结构概念、构造要求。
理解:室内出入口、室外出入口、通风采光洞概念及构造要求。
应用:室内出入口、室外出入口、通风采光洞设计。
(五)附建式地下结构的发展与展望(一般):
理解:待研究问题、发展、展望。
第九章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地下连续墙的概念、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流程及具体设计方法;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构造要求。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地下连续墙的概念、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掌握地下连续墙的设计计算内容及静力计算方法;熟悉地下连续墙的细部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重点):
识记:地下连续墙的概念、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理解: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二)地下连续墙设计(次重点):
识记:荷载、土压力计算、构造要求。
理解:横槽设计及稳定性验算、导墙设计、厚度和深度设计、静力计算。
(三)地下连续墙的细部设计(重点):
识记:荷载、土压力计算、构造要求。
理解:钢筋、混凝土工程设计、接头设计。
应用:地下连续墙整体及细部设计方法及步骤。
第十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基坑支护结构的概念及特点;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原则及内容;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及使用条件;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基坑支护结构现场检测与信息化施工。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的概念、类型特点、设计原则和内容;掌握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荷载及土压力计算;掌握几种常见的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现场检测与信息化施工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次重点):
识记:基坑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理解: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适用范围、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原则及内容、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水平荷载及土压力。
(二)水泥土桩墙(次重点):
识记:水泥土桩墙概念、构造要求。
理解:水泥土桩墙计算。
应用:水泥土桩墙设计。
(三)土钉墙(次重点):
识记:土钉墙概念、构造要求。
理解:土钉墙荷载、承载力计算稳定性验算。
应用:土钉墙设计。
(四)排桩支护结构(重点):
识记:排桩支护结构概念、构造要求、分类。
应用:悬臂式支护结构、单层支撑、多层支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五)基坑支护稳定性(重点):
识记:概念、失稳形式、引起失稳的因素。
理解:整体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绕最下层支锚点转动稳定性分析、坑底隆起稳定性分析、基坑抗渗流稳定性分析。
应用:整体稳定性、支护结构绕最下层支锚点转动稳定性、坑底隆起稳定性、基坑抗渗流稳定性计算。
(六)基坑支护结构现场检测与信息化施工(重点):
识记:监测和预报的作用、监测内容。
理解:监测系统设计原则、报警。
应用: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监测点保护。
第十一章 盾构法隧道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盾构法隧道结构的形式、设计内容和应用范围;盾构法隧道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盾构法隧道衬砌结构的形式和构造;盾构法隧道常用的设计模型和方法;盾构法隧道结构防水处理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盾构法隧道结构的形式、设计内容和应用范围;掌握盾构法隧道衬砌结构荷载计算方法;熟悉盾构法隧道常用的设计模型和方法;熟悉盾构法隧道结构防水处理方法;了解有限元法在隧道计算模型中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重点):
识记:盾构概念。
理解:盾构法隧道结构的形式、设计内容、构造和应用范围。
(二)盾构法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流程(次重点):
识记:设计原则。
应用:设计流程。
(三)衬砌结构设计(重点):
识记:衬砌结构形式与构造、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
理解:荷载计算、设计模型、内力计算。
应用:衬砌结构断面设计计算。
(四)隧道结构防水处理(次重点):
识记:防水要求。
理解:衬砌的抗渗、管片的制作精度、接缝防水。
应用:二次衬砌。
第十二章 沉井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沉井结构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及施工步骤;沉井的类型与构造;沉井结构设计的主要程序和内容;沉箱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主体结构组成;现代压气沉箱工法的原理和特点。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沉井结构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及施工步骤;熟悉沉井结构的类型与构造;掌握沉井结构设计的程序和内容;了解沉箱结构的概念、特点和主体结构组成;了解现代压气沉箱工法的原理及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重点):
识记:沉井结构的概念、特点、分类、适用范围。
理解:沉井结构设计原则、施工步骤。
(二)沉井的构造(重点):
识记:井壁、刃脚、凹槽、内壁墙、底梁、取土井、封底、顶板的概念。
理解:井壁、刃脚、凹槽、内壁墙、底梁、取土井、封底、顶板的做法及构造。。
(三)沉井结构设计设计计算(次重点):
识记:计算模型、荷载及内力。
理解:下沉系数计算、沉井井壁、封底、底板计算。
应用:沉井底节、刃脚抗浮稳定性验算。
(四)沉箱结构(一般):
识记:沉箱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主体结构组成。
理解:沉箱结构设计条件与方法、现代压气沉箱工法的原理和特点。
应用:沉箱结构设计计算。
第十三章 沉管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沉管结构的概念、基本类型及其施工方法;沉管结构的荷载和浮力设计计算;沉管结构的防水措施、变形缝及管段接头的构造要求;沉管结构的基础处理方法;沉管结构的管段沉设方式和水下连接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沉管法相对于其它隧道施工方法的优缺点;掌握沉管结构的荷载和浮力设计计算;熟悉沉管结构常用防水措施及施工方法;了解沉管结构的基础处理方法及管段沉设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次重点):
识记:沉管结构的概念、基本类型。
理解:沉管隧道设计、施工方法。
(二)沉管结构设计(重点):
识记:沉管结构类型、构造。
理解:荷载和浮力设计计算。
应用:沉管结构计算、预应力的应用。
(三)沉管结构的防水措施(次重点):
识记:变形缝的布置、变形缝及管段接头的构造要求。
理解:止水缝带、钢壳钢板防水、卷材和涂料防水。
(四)沉管基础(次重点):
识记:地质条件、沉管基础类别。
理解:软弱土层上的沉管基础。
应用:沉管基础处理。
(五)沉管结构的管段沉设方式和水下连接方法(重点):
识记:沉设方法、设备。
理解:水下连接。
第十四章 顶管、管幕及箱涵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顶管结构的概念及适用范围;顶管工程的设计计算;管幕结构和箱涵结构的概念及适用范围;箱涵结构的设计内容及具体设计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顶管结构、管幕结构及箱涵结构的概念和适用范围;熟悉顶管工程的设计计算方法;熟悉箱涵结构的设计内容及具体设计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顶管结构(次重点):
识记:概念、分类及适用范围、顶管施工的主要设备。
理解:顶管工程的设计计算。
应用:顶管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
(二)管幕结构(次重点):
识记:管幕结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
理解:管幕结构的力学分析。
应用:管幕结构顶进施工。
(三)箱涵结构(次重点):
识记:箱涵结构、沉裂缝概念。
理解:箱涵设计内容及设计计算方法。
应用:涵管顶进施工方法。
第十五章 整体式隧道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整体式隧道结构的概念、分类和一般技术要求;整体式隧道结构常用的计算方法;半衬砌结构、直墙拱结构及曲墙拱结构的受力特征及计算方法;复合衬砌结构和连拱隧道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整体式隧道结构的概念、分类和一般技术要求;了解整体式隧道结构常用的计算方法;掌握半衬砌结构和直墙拱结构的受力特征及计算方法;熟悉曲墙拱结构的受力特征及计算方法;了解复合衬砌结构和连拱隧道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次重点):
识记:整体式隧道结构的概念、分类。
理解:整体式隧道结构的分类。
(二)整体式隧道结构一般技术要求(重点):
识记:衬砌断面、几何尺寸。
理解:衬砌材料选择、构造要求。
(三)整体式隧道结构常用的计算方法(重点):
识记:地下结构按是否考虑相互作用分类。
理解:力法、位移法。
(四)半衬砌结构、直墙拱结构及曲墙拱结构(次重点):
识记:计算简图、原理、构造。
理解:受力特征、内力计算方法。
应用:半衬砌结构、直墙拱结构及曲墙拱结构设计计算。
(五)复合衬砌结构和连拱隧道结构(一般):
识记:原理、设计原则、构造。
理解:计算方法。
应用:复合衬砌结构和连拱隧道结构设计计算。
第十六章 锚喷支护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锚喷支护结构的概念及类型;锚喷支护结构设计与监控设计;锚喷支护结构施工信息的反馈。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锚喷支护结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熟悉围岩分级的依据和方法;掌握喷锚支护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重点):
识记:锚喷支护结构的概念及类型。
理解:围岩分级依据、分级方法。
应用:喷锚支护按局部作用和整体作用原理设计。
(二)锚喷支护监控设计(重点):
识记:锚喷支护监控目的、原理。
理解:锚喷支护监控设计方法。
应用:锚喷支护监控量测内容及手段,锚喷支护结构施工信息的反馈。
第十七章 特殊地下结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穹顶直墙的衬砌形式和计算原理;洞门的类型和构造要求;岔洞的形式和构造要求;竖井和斜井结构的构造及计算原理。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穹顶直墙结构的衬砌形式和计算原理;掌握洞门墙的稳定性验算方法;掌握圆形、矩形竖井的计算方法;了解竖井和斜井的构造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穹顶直墙结构(重点):
识记:穹顶直墙的衬砌形式、构造。
理解:穹顶直墙结构计算原理。
应用:穹顶直墙结构设计计算。
(二)洞门(次重点):
识记:洞门的类型和构造要求。
理解:洞门的计算原理。
应用:洞门的设计计算。
(三)岔洞(一般):
识记:岔洞的接头形式和构造要求。
(四)竖井和斜井(重点):
识记:竖井和斜井的构造。
理解:竖井和斜井的计算原理。
应用:竖井和斜井的设计计算。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地下结构设计》 崔振东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7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运用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进行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和顶管隧道结构等方案设计等等。要通过完成练习思考题、撰写小论文,锻炼自己分析论证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5、考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参考龚维明等主编《地下结构工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辅助学习、理解相关知识。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8学分(含实践1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144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
课程内容 |
助学学时 |
1 |
概述 |
3 |
2 |
地下结构的荷载 |
10 |
3 |
弹性地基梁理论 |
14 |
4 |
地下结构的力学计算方法 |
10 |
5 |
地下结构的数值分析方法 |
10 |
6 |
地下结构可靠度理论 |
8 |
7 |
浅埋式地下结构设计 |
6 |
8 |
附建式地下结构设计 |
8 |
9 |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 |
10 |
10 |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
7 |
11 |
盾构法隧道结构设计 |
7 |
12 |
沉井结构设计 |
10 |
13 |
沉管结构设计 |
7 |
14 |
顶管、管幕及箱涵结构设计 |
8 |
15 |
整体式隧道结构设计 |
14 |
16 |
锚喷支护结构设计 |
6 |
17 |
特殊地下结构设计 |
6 |
总计 |
144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约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包括单项与多项)、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需携带没有任何存储功能的普通计算器。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 题型示例(样题)
- 填空题
沉井按构造方式可分为独立沉井和 沉井。
(二)单项选择题
对于水泥土桩墙支护结构,作用在其上的土压力计算通常按( )。
A、朗肯土压力理论 B、库仑土压力理论
C、太沙基理论 D、温克尔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
作用于箱涵上的主要荷载有( )。
A、填土的垂直土压力 B、地面静荷载及活荷载
C、箱涵自重力 D、填土的水平土压力
E、内外水压力
(四)名词解释题
基坑
(五)简答题
简述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接头有哪些?
(六)论述题(略)
(七)计算题
已知浅埋式闭合框架结构顶板以上有两层土,第一层土的重度为20kN/m3,厚度2m,第二层土的重度为21kN/m3,厚度3m,计算顶板以上的覆土压力。
七、实践考核内容与实施要求
以下两个实训项目任选一个完成。
(一)实训项目一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1.实训内容
指导教师在实践指导书中给出多组不同的地层参数和结构参数,如不同的地层厚度、不同的土体重度、地下水位深度以及抗剪强度指标等条件,完成如下内容的实训:
(1). 基坑支护方案比选及方案确定;
(2). 基坑支护体系稳定性分析;
(3).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计算时需考虑施工工序的影响;
(4). 基坑周边地基沉降分析。
2.实施要求
学生通过本次实训,能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熟练运用相关规范和设计手册,掌握基坑工程设计步骤、方法、有关构造要求,并学会施工图的绘制,提高其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分析地质条件、设计方案等。确定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中应包含排水措施、基坑监测、质量检测与应急方案);初步拟定设计参数,为基坑稳定性分析及支护结构设计做准备。同时确定设计总体思路及重点、难点部分及拟解决的途径;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支护方案比选、稳定性分析、施工方案拟定等。每一部分设计计算涉及的知识不同,通过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回顾,熟练的运用其进行设计计算。
3.评分方法及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其评分标准如下:
(1)优秀(90-100):计算内容全面、正确,书写整洁无误,独立完成,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图纸完整无误,图面整洁,独立完成,符合制图标准要求。
(2)良好(80-89):计算内容基本全面、正确,书写较为整洁,基本无误,基本独立完成,基本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图纸基本完整无误,图面较为整洁,基本独立完成,较好符合制图标准要求。
(3)中等(70-79):能够完成计算要求及内容;能够完成绘图要求及内容。
(4)及格(60-69):基本完成计算要求及内容;基本完成绘图要求及内容。
(5)不及格(<60):计算不准确;图纸不符合工程图的基本要求。
(二)实训项目二
桩基础设计:
1.实训内容:
(1).资料准备及方案选定,设计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
(2).设计计算、编制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绘制:
①确定桩基础持力层的方案、桩基础类型的方案和构造及施工工艺。
②地基承载力的验算、确定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
③确定基础的尺寸与平面布置。
④桩基础的受力计算(强度与变形)。
⑤桩基础强度设计(配筋)。
⑥验算桩基础的强度、稳定性、变形;绘制施工图。
2.实训要求:
桩基础工程实训是在学生学完本课程后所进行的一次实践教学环节,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桩基础设计基本原则、桩基础分类、基础类型、构造、适用条件,运用土力学和混凝土结构设计等原理,桩基础设计理论,熟悉基础设计规范,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完整的桩基础设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来设计桩基础以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分方法及评分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其评分标准如下:
(1)优秀(90-100):计算内容全面、正确,书写整洁无误,独立完成,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图纸完整无误,图面整洁,独立完成,符合制图标准要求。
(2)良好(80-89):计算内容基本全面、正确,书写较为整洁,基本无误,基本独立完成,基本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图纸基本完整无误,图面较为整洁,基本独立完成,较好符合制图标准要求。
(3)中等(70-79):能够完成计算要求及内容;能够完成绘图要求及内容。
(4)及格(60-69):基本完成计算要求及内容;基本完成绘图要求及内容。
(5)不及格(<60):计算不准确;图纸不符合工程图的基本要求。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