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53]
产品质量工程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八年十二月
指定教材:《质量工程学》,洪生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产品质量工程概论》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产品质量工程专业的必考课程。《产品质量工程概论》以产品质量工程专业的入门导学为起点,以有志于从事质量事业、具备一般理工背景的人士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一门先修课程。
《产品质量工程概论》阐述了质量工程的学科性质、基础理论、基础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检测、质量管理及质量工程中应用的统计技术等内容和要求。作为一门入门导学,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考虑本课程的基础性以及与后续相关课程内容的交叉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在了解质量工程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进而了解质量工程的学科性质和人才培养途径,掌握质量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石,以及质量工程中常用的管理方法和统计技术,为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后续课程作导入性的介绍。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掌握质量管理理论和质量工程中一些相关基本概念和术语,理解各相关理论的要点,能初步运用一些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统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质量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质量工程的产生过程和各国发展概况,理解质量工程的定义和特点和质量工程学科的地位,识记质量工程学科的内容、与其交叉的学科和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质量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二)质量工程学科
(三)质量工程学科的内容和要求
三、考核要求
(一)质量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
(1)质量工程的产生过程
(2)质量工程的定义;
(3)了解中、日、美三国的质量工程发展的概况。
2、理解:理解质量工程的定义;
(二)质量工程学科
1、理解:
(1)质量工程学科的地位;
(2)质量工程是一门融合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
(2)质量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质量工程学科的内容和要求
1、识记:
(1)质量工程学科的内容;
(2)质量工程的特点;
(3)质量工程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质量工程的基础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识记质量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解质量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质量工程的基本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
(一)质量工程的基本概念
(二)质量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质量工程的基本原则
三、考核要求
(一)质量工程的基本概念
1、识记:
(1)产品的概念及其分类;
(2)过程的定义;
(3)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
(4)检验的定义及其分类;
(5)试验和验证的定义;
(6)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及其包括内容;
(7)可靠性和可信性的定义;
(8)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含义;
(9)抽样检验方法的定义及其种类。
2、理解:质量的定义及其内涵。
(二)质量工程的基本原理
1、识记:
(1)戴明的十四点;
(2)朱兰的“三部曲”;
(3)克劳士比的四定理;
2、理解:
(1)质量工程的人本原理;
(2)质量工程的过程监控原理;
(3)质量工程的体系管理原理。
(三)质量工程的基本原则
1、识记并理解质量工程的八项基本原则。
第三章 质量工程的基石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识记质量工程的基石——标准化工程、计量技术和管理与质量信息工作的基本术语,并理解它们与质量工程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标准化工程
(二)计量技术和管理
(三)质量信息工作
三、考核要求
(一)标准化工程
1.识记:
(1)标准化和标准的定义;
(2)标准化工程的内容与要求;
(3)推行标准化工程的五项原则。
2、理解:标准化工程与质量管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二)计量技术和管理
1、识记:
(1)计量检测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作用;
(2)计量检测工作为质量工程服务的途径;
(3)计量检测工作的要点。
(三)质量信息工作
1、识记:
(1)质量信息工作中的记录分类;
(2)质量信息工作中的应重点掌握的三个环节;
(3)质量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质量工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质量工程队伍的构成,及其培养和教育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
(一)质量工程专业学历教育
(二)质量工程专业职业资格教育
(三)质量工程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三、考核要求
(一)质量工程专业学历教育
1.识记:
(1)质量工程队伍的构成;
(2)质量工程人员的培养和教育途径;
2.了解质量工程专业学历教育情况。
(二)质量工程专业职业资格教育
1.了解质量工程专业职业资格教育的情况。
(三)质量工程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1.了解质量工程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情况。
第五章 创新是质量工程的生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认识它们的不同种类,掌握它们的一般过程和阶段,理解它们与质量工程之间的联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产品创新
(二)技术创新
(三)管理创新
三、考核要求
(一)产品创新
1.识记:
(1)新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2)新产品的分类;
(3)产品创新的四个阶段;
(4)产品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式。
2.理解:产品创新与质量工程之间的关系。
(二)技术创新
1.识记:
(1)工艺技术的含义;
(2)工艺技术的分类;
(3)工艺技术创新的六个阶段;
(4)技术创新的方法;
(5)工艺方案分析比较的内容;
(6)技术创新成果的鉴定内容;
(7)技术创新成果鉴定的工作过程;
(8)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形式。
2.理解:技术创新与质量工程之间的关系。
(三)管理创新
1.识记:
(1)管理创新的种类;
(2)管理创新的方式及其特征;
(3)管理创新的内容。
2.理解:管理创新与质量工程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质量经营和质量文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质量经营战略、质量文化的相关基本概念,理解日本质量经营战略管理的特点,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与质量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质量经营战略
(二)质量文化
三、考核要求
(一)质量经营战略
1.识记:
(1)战略的概念和企业战略管理的4个要素;
(2)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
(3)质量战略经营的产生和发展;
(4)日本质量经营战略管理的特点;
(5)日本质量经营自我评定表的评定项目。
(6)21世纪质量经营战略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理解:日本质量经营战略管理的特点;
(二)质量文化
1.识记:
(1)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层次;
(2)精神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3)规范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4)物质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5)质量精神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6)质量行为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7)质量外在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8)质量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2.理解:
(1)精神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
(2)质量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感官分析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感官分析的基础知识、了解感官分析人员的分类和条件,灵活应用三类检验中的感官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感官分析基础知识
(二)感官分析人员和条件
(三)感官分析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感官分析基础知识
1.识记:
(1)感觉的概念和分类;
(2)感觉阈值的概念和阈值度量的分类;
(3)味觉及其特性;
(4)嗅觉及其特性;
(5)外观质地及其特性;
(6)差别检验的应用场合、方法和优缺点;
(7)标度和类别检验应用场合、方法和优缺点;
(8)分析或描述性检验的应用场合、方法和优缺点;
(9)感官分析方法标准和类别结构;
(二)感官分析人员和条件。
1.识记:
(1)感官分析人员的分类;
(2)评价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3)优选评价员的选拔与培训;
(4)专家的选拔培训、管理;
(5)感官分析实验室的规定;
(6)样品制备的方法;
(三)感官分析方法
1.识记:
(1)感官分析方法的目的;
(2)感官分析方法的选择;
2、应用:三类检验中的感官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八章 质量检测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常见的质量参数检测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掌握测量系统分析的基本术语,了解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熟悉测量系统分析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
(一)质量参数检测方法
(二)化学分析方法
(三)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四)测量系统分析
三、考核要求
(一)质量参数检测方法
1.识记:
(1)质量检测技术的内涵;
(2)常用的几何量检测方法;
(3)常用的温度参数检测方法;
(4)常用的力学性能参数检测方法;
(5)常用的电学性能参数检测方法;
(二)化学分析方法
1.识记:
(1)化工产品的采样方法和通用化学分析方法;
(2)食品的取样方法和通用化学分析方法;
(三)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1.识记:
(1)微生物检验中的样品采集;
(2)菌落综述的检验;
(3)大肠菌群的检验;
(4)常见致病菌的检验;
(5)产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四)测量系统分析
(1)测量系统分析的含义;
(2)测量系统的基本术语;
(3)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4)测量系统分析步骤;
(5)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第九章 质量工程中的管理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质量工程中的管理方法,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
(一)质量机能展开
(二)质量管理小组
(三)质量管理体系
(四)质量成本管理
(五)可信性管理
(六)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
(七)质量奖的评选
三、考核要求
(一)质量机能展开
1.识记:
(1)质量机能展开的含义及其发展;
(2)质量职能展开及其包括内容;
(3)质量屋及其组成内容;
(4)质量功能展开的四个阶段;
(5)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内容。
(二)质量管理小组
1.识记:
(1)QC小组的发展概况;
(2)QC小组的含义及其作用;
(3)QC小组的组建方法和过程;
(4)QC小组活动程序及要求;
(5)QC小组常用的工具方法。
(三)质量管理体系
1.识记:
(1)了解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基础;
(2)ISO 9000族标准的结构;
(3)ISO 9000的四个核心标准;
(4)ISO 9000的支持性标准;
(5)ISO 9001在某些行业的实施和认证;
(6)了解特殊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四)质量成本管理
1.识记:
(1)质量成本管理的原则和程序;
(2)质量成本管理的科目构成;
(3)质量成本管理方法;
(4)质量成本管理过程的六个环节。
(五)可信性管理
1.识记:
(1)可信性管理系列标准结构;
(2)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参数;
(3)可靠性管理;
(4)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管理。
(六)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
1.识记:
(1)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的领域;
(2)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3)计算机集成质量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
(七)质量奖的评选
1.识记:
(1)世界著名的三大质量奖;
(2)了解我国质量奖的由来和发展;
(3)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模式。
第十章 质量工程中的统计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识记统计技术的相关术语,掌握质量工程种常用的统计技术及其相关程序。
二、考核知识点
(一)基本统计工具
(二)统计技术方法
(三)试验设计和田口方法
(四)显著性检验
(五)统计抽样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基本统计工具
1.识记:
(1)统计技术在质量工程中的具体用途;
(2)掌握老七种工具;
2.应用:老七种工具的运用。
(二)统计技术方法
1.识记:
(2)掌握新七种工具;
2.应用:新七种工具的运用。
(三)试验设计和田口方法
1.识记:
(1)试验设计的内在思想;
(2)了解正交表的优点;
(3)掌握正交试验法的程序和运用;
(4)掌握田口方法的主要思路和三次设计。
(四)显著性检验
1.识记:
(1)了解显著性检验的用途及其相关术语;
(2)掌握显著性检验的一般程序;
(3)掌握显著性检验方法。
(五)统计抽样方法
1.识记:
(1)统计抽样方法的分类;
(2)掌握常用的计数抽样方法;
(3)掌握常用的计量抽样方法。
第十一章 6σ工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6σ工程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识记6σ组织、6σ策划和6σ改进的相关工作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一)6σ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二)6σ组织
(三)6σ策划
(四)6σ改进
三、考核要求
(一)6σ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6σ工程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二)6σ组织
1.识记:
(1)6σ的组织结构;
(2)6σ工程管理组织各层次人员的职责;
(3)6σ团队的组建方法。
(三)6σ策划
1.识记:
(1)6σ项目的选择原则;
(2)6σ项目选择的评价;
(3)下达6σ项目特许任务书。
(四)6σ改进
1.识记: 6σ改进各阶段的活动要点及其常用工具和技术。
三、题型举例(题型举例仅供参考,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是( )的目的,它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A.质量保证 B.质量策划 C.质量控制 D.质量改进
(二)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写上相应的答案)
1、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管理三部曲”包括质量策划、 和质量改进。
(三)名词解释题
1、质量
(四)简答题
1.简述标准化与质量工程之间的关系。
(五)综合分析题
1.某公司管理层在贯彻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过程中,提出了以下问题,请您回答:
(1)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组织应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3)编制质量手册时必须写入的内容包括什么?
四、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