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54]
机械制造质量检验技术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九年七月
自学用书:《质量检验基础》,李德涛、顾钟毅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年9月第二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机械制造质量检验技术》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产品质量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面向机械制造质量检验的实践,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造业产品质量检验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实践性较强。
《机械制造质量检验技术》课程的教材共分十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质量检验的概念和意义、质量的定义、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第二章着重讲授质量检验的机构、职能和任务;第三章讲述的是质量检验的方式与程度;第四章主要阐述检验计划;第五、六、七章分别讲述了检验的设施、检验工作的经济效果及检验机构的业务管理等;第八章介绍了感官检验的概念、方法;第九章讲述的是工序质量与工序质量控制;第十、十一章分别讲授了统计检验和抽样检验;第十二章介绍了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第十三章主要介绍了检验工作标准及考核方面的内容。该教材在讲授机械制造质量检验理论的基础上,又突出了常用机械制造质量检验的一些具体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自学考试的命题中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机械制造质量检验的基础理论,并掌握质量检验的概念和分类、统计和抽样理论、工序质量控制、质量计划编制等方面的内容,为自考学生今后从事相关检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自学应试者应在了解机械制造质量检验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如何将其与质量检验的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质量检验的概念和作用、三检制、质量的定义、质量管理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ISO9000标准等,了解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强化质量检验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质量检验的概念
(二)如何实行三检制
(三)机械产品的适用性
(四)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征
(六)ISO9000族标准的4个核心标准
(七)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第二章 质量检验的机构、职能和任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能、计量、理化试验与检验工作的关系,了解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和任务、检验工作的管理体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质量检验的职能
(二)计量的概念及其在检验工作中的作用
(三)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
(四)正确选用量具、量仪的原则
第三章 检验方式与程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检验方式的分类方法及三种检验程度,了解各种检验程度的适用场合和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
(一)检验方式的分类方法
(二)三种检验程度
第四章 检验计划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检验计划的作用和内容、检验流程图的绘制,了解检验指导书的编制、产品缺陷严重性分级。
二、考核知识点
(一)检验计划的作用和内容
(二)检验流程图的绘制
(三)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点
第五章 检验设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检验场地的设置要求、检测手段的分类,了解自动化检测与三坐标测量机有关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
(一)检验场地设置的要求
(二)自动化检测的优点
第六章 检验工作的经济效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检验工作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了解检验信息特性指标的分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常用检验工作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的分类
(二)利用损益平衡点法和临界不合格品率法进行计算
第七章 检验机构的业务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质量指标的概念和统计方法、不良品及其产生原因、质量检验记录和证书的管理,了解检验印章管理、质量信息管理的工作程序、质量档案管理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一)质量指标的概念和统计方法
(二)不良品及其产生原因
(三)降低废品的措施
(四)质量检验记录的作用
(五)对质量信息的要求
第八章 感官检验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感官检验的定义、分类及其特性、感官质量的表示方法、感官检验方法,了解感官检验的评价尺度、感官检验的标准及人员培训。
二、考核知识点
(一)感官检验的定义、分类及其特性
(二)感官质量的表示方法
(三)感官检验的方法及其应用
第九章 工序质量与工序质量控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工序质量的概念及其波动、工序质量的统计特性、控制工序质量的主要内容、收集工序质量数据的方法、工序能力的概念、工序能力指数的评定、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了解工序质量的波动性。
二、考核知识点
(一)工序质量的概念及其波动
(二)工序质量的统计特性
(三)控制工序质量的主要内容
(四)收集工序质量数据的方法
(五)工序能力的概念
(六)工序能力指数的评定
(七)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第十章 统计检验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统计检验的含义及须具备的条件、控制图,了解各种控制图的应用场合。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统计检验的含义及须具备的条件
(二)控制图的分类
(三)控制图的判定原则
(四)控制图的应用
第十一章 抽样检验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抽样检验的概念、分类及其常用术语、OC曲线、接收质量限、两种错误判断、抽样标准的选择、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了解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百分比抽样检验、孤立批抽样检验、挑选型计数抽样检验、连续生产型计数抽样检验。
二、考核知识点
(一)抽样检验的概念、分类及其常用术语
(二)OC曲线
(三)接收质量限(AQL)
(四)抽样标准的选择
(五)抽样方案的确定和应用
(六)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第十二章 检验误差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检验误差的分类、错检和漏检的的概念、各种检验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了解测量数据处理、检验员误差。
二、考核知识点
(一)检验误差的分类
(二)错检和漏检的的概念
(三)各种检验误差的概念
(四)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第十三章 检验工作标准及考核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建立检验工作标准的必要性、检验工作考核的基本原则,了解检验工作标准的种类、检验员工作量考核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建立检验工作标准的必要性
(二)检验工作考核的基本原则
三、题型举例(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填空题 1分×20空=20分
1、检验员的检验误差可分为 、 、 和 四类。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2分×10题=20分
1、控制图应用中,明确给出变差的可查明原因的八种模式的国家标准是( )。
A.GB/T 4091-2001 B. GB/T 2828.1-2003 C.GB/T 13546-1996 D. GB/T 8501-2002
(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至五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2分×5题=10分
1、对质量信息的要求是( )。
A.准确性 B. 及时性 C.经济性 D. 全面性 E. 可追溯性
(四)名词解释题 2分×5题=10分
1、质量指标
(五)简答题 5分×4题=20分
1、简述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哪些?
(六)计算题 10分×2题=20分
1、某工序加工零件的两端面,其平行度要求为0.02。经随机抽样检验,测量10个零件,测量值见下表。求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
测量次数 |
1 |
2 |
3 |
4 |
5 |
测量结果 |
0.013 |
0.012 |
0.011 |
0.012 |
0.013 |
测量次数 |
6 |
7 |
8 |
9 |
10 |
测量结果 |
0.012 |
0.011 |
0.013 |
0.011 |
0.012 |
四、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