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6]
中外文学史论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九年三月
自学用书:《中外文学教程》,季伏昆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中外文学史论》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化产业专科专业的必考课程。《中外文学史论》既有全面的史的观念,又有选文赏析的“论”的方面,力图点面结合,让学习文化产业经营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学史知识。
《中外文学史论》内容共分为三编,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力图通过三块不同风格内容的文学史论的介绍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学知识。在内容的具体编排上,每一编又设若干章,每一章前都有一段总论,对本章所介绍的文学现象作一整体表述,使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并在总论后附带作品选篇,以给学生一个感性印象。体现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自学考试命题也应突出知识能力并重的考核方针。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文学史的学习和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的训练,培养自学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文学修养,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文化产业的经营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从而更好地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学习者应史论结合,既要识记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代表性作品,也要理解文学史上的各种文学现象,并通过阅读作品,赏析作品,培养文本欣赏和分析的能力,史论结合,加深对文学史的理解和认知。
二、考核目标
第一编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内容,了解先秦文学开创时期的重要典籍《诗经》、《楚辞》,诸子散文的代表《论语》、《老子》、《庄子》,以及历史散文《战国策》、《左传》的基本状况和文学价值,精读本章所选篇目,学习掌握基本的古代文学中知识和古汉语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
(一)《七月》和《蒹葭》中所体现的“赋、比、兴”特征。
(二)《左传》篇目刻画人物的具体方式。
(三)《战国策》的文风特征和《论语》通过对话显示人物形象特征的表现手法。
(四)《老子》和《庄子》所体现的道家思想,以及这种思想的文学化表现。
三、考核要求
(一)《七月》和《蒹葭》中所体现的“赋、比、兴”特征。
1、识记:《七月》和《蒹葭》基本的字义、词义、句义和段义。
2、领会:《七月》和《蒹葭》的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
3、应用:结合《蒹葭》文本和《诗经》整体特色,分析论证《蒹葭》思想内涵。
(二)《左传》篇目刻画人物的具体方式。
1、识记:《齐晋鞍之战》关键字、词、句、段含义。
2、领会:分析理解《齐晋鞍之战》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
(三)《战国策》的文风特征和《论语》通过对话显示人物形象特征的表现手法。
1、识记:《唐且说信陵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字义、词义、句义和段义。
2、领会:战国策士的语言风格,《论语》的对话体特征。
3、应用:对比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人物语言所体现出的性格差异。
(四) 《老子》和《庄子》所体现的道家思想,以及这种思想的文学化表现。
1、识记:《老子三章》和《庄子·逍遥游》文句的基本涵义。
2、领会: 老子庄子篇目的基本形象和思维方式。
3、应用:结合文本分析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各个朝代不同文体的发展和演变,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及这期间出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
二、考核知识点
(一)汉代文学文体和文类的发展。
(二)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和陶渊明的创作。
(三)南北朝乐府民歌和小说。
三、考核要求
(一)汉代文学文体和文类的发展。
1、识记:什么是赋,它有哪些特征;汉代叙事散文的杰出成就—《史记》的体例和特征;《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和教材所选其它篇目字、词、句、段的意义。
2、领会: 《归田赋》的抒情小赋的特征;《项羽本纪》所体现的《史记》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典论·论文》所表达的文学范畴和文学自觉意识。
3、应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赋和诗的渊源关系和其产生的时代气氛。
(二)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和陶渊明的创作。
1、识记: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和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领会:三曹作品的时代特色,陶渊明作品的恬淡风格。
3、应用:以三曹和陶渊明作品为例说明魏晋时期文学的觉醒。
(三)南北朝乐府民歌和小说。
1、识记: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小说的分类。
2、领会: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是如何产生的。
第三章 唐宋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唐诗宋词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唐诗宋词发展创作的概况,掌握重点作家的创作成就和代表性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
(一)唐诗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教材所选唐诗篇目的字词句义和艺术特色。
(二)温庭筠、韦庄和冯延巳、李煜对词开创期的贡献,柳永、大晟词人群、苏门词人群对宋词发展期的贡献。本章所选宋词字词句义、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征。
(三)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的特征。
(四)白居易、辛弃疾、苏轼、李清照诗词创作的成就。
三、考核要求
(一)唐诗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教材所选唐诗篇目的字词句义和艺术特色。
1、识记: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唐代诗歌发展的影响,本章所选唐诗篇目名句涵义。
2、领会: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国运兴衰对唐诗的影响作用;李白、杜甫诗歌的时代风格。
(二)温庭筠、韦庄和冯延巳、李煜对词开创期的贡献,柳永、大晟词人群、苏门词人群对宋词发展期的贡献。本章所选宋词字词句义、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征。
1、识记:宋词从格式到内容发展成熟的过程;本章所选宋词各篇基本意义。
2、领会:李煜亡国之后的创作对词风发展的开拓作用;柳永的创作对宋词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周邦彦和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3、应用: 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宋词在发展过程中表现题材的变化。
(三)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的特征。
1、识记: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的生平,诗歌创作情况,主要诗歌作品。
2、领会:《将进酒》所表现的李白的人生体悟和情感态度,李白飘逸豪放的诗歌创作,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应用: 结合教材所学,对比分析李白、杜甫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差异。
(四)白居易、辛弃疾、苏轼、李清照诗词创作的成就。
1、识记:白居易、辛弃疾、苏轼、李清照主要生活经历和创作概况。
2、领会: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和体物言情、细致入微的艺术表现特色;辛弃疾、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3、应用: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李清照词婉约之风。
第四章 元明清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元明清三代戏剧创作、小说创作的成果和诗词、小说、散文的总体发展状况,以及晚清“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情况,阅读理解本章所选重点作品,了解重点作家生平和创作活动。
二、考核知识点
(一)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本章所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元杂剧、散曲的体例和表现特征。
(三)明清小说的成就。
三、考核要求
(一)元明清文学发展概况,本章所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识记:元代杂剧名家名作,明代小说名作,清代“两大传奇”,晚清“诗界革命” 和“小说界革命”。
2、领会: 元杂剧、明代小说、清代传奇剧所具有市民文学的特征。
(二)元杂居、散曲的体例和表现特征。
1、识记:杂剧、散曲的区别和分类;教材所选散曲句段意思。
2、领会:结合关汉卿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具体内容,理解元散曲雅俗共存的表现特征;《西厢记》、《牡丹亭》节选部分所体现出的以戏剧形式营造抒情意境的特征。
(三)明清小说的成就。
1、识记:“四大奇书”、《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三言”、“二拍”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表现题材。
2、领会:《红楼梦》对中国小说传统写法的突破和创新。
3、应用:结合《徐文长传》的具体内容,分析“公安”派创作的特征。
第二编 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章 20世纪20年代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了解现代文学开端时期的新文化活动,了解新文学发生的时代文化背景和新文学发展第一个十年创作的主要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
(一)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学的社团流派和代表作家。
(三)新文学20年代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创作。
三、考核要求
(一)新文化运动。
1、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性刊物,主要的理论主张。
2、领会: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
(二)新文学的社团流派和代表作家。
1、识记: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诗派、乡土小说派等文学流派的创作主张、代表人物和主要创作成果。
2、领会:结合各文学派别的作品,理解其创作主张。
3、应用:分析比较各文学流派文学主张的差异和共性。
(三)新文学20年代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创作。
1、识记:新文学开创时期各体文学的开创性作家和其代表性作品。
2、领会:以郭沫若、徐志摩作品为例,理解新诗开创期的特征。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代文学在第二个十年发展的主要成就,掌握左翼作家团体的情况,以及这一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唯美派诗歌和散文发展的状况。
二、考核知识点
(一)左翼作家联盟的主要文学主张、文学活动。
(二)30年代的小说创作。
(三)30年代的诗歌派别和戏剧创作。
三、考核要求
(一)左翼作家联盟的主要文学活动、文艺主张。
1、识记:左翼作家联盟的基本情况、主要成员。
2、领会:左联成立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主张
(二)30年代的小说创作。
1、识记:左翼作家和民主主义作家老舍、巴金等的小说创作。
2、领会:京派小说和新感觉派小说的流派特点。
3:应用: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边城》的意义。
(三)30年代的诗歌派别和戏剧创作。
1、识记:30年代的诗歌流派和戏剧活动情况。
2、领会:唯美诗派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
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40年代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文学创作的总体情况,对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成果和有影响的作家有重点地把握。
二、考核知识点
(一) 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文学创作的总体路线。
(二) 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的小说、诗歌、散文创作。
三、考核要求
(一) 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文学创作的总体路线。
1、识记: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创作的时代背景
2、领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统一战线性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
(二) 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的小说、诗歌、散文创作。
1、识记: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的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2、领会:这一时期关于民族形式、现实主义等文学论争的话题。
3、应用:结合作品分析艾青小说的丰富意象和独特内涵。
第四章 20世纪50—70年代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50到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曲折过程,掌握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
(一)50到70年代的颂歌和抒情诗创作。
(二) 50到70年代的小说、散文、戏剧创作。
三、考核要求
(一)50到70年代的颂歌和抒情诗创作。
1、识记:这一时期颂歌有哪些表现题材,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人物。
2、领会:结合《团泊洼的秋天》,体会诗人政治抒情诗的表现特征。
(二) 50到70年代的小说、散文、戏剧创作。
1、识记:这一时期小说、散文、戏剧的代表作家和代表性作品,以及它们各自的类别。
2、领会:《茶馆》第一幕所体现的人物形象塑造的特征。
第五章 20世纪80—90年代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各个思潮和派别,厘清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掌握重点的作家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
(一)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情况。
(二)新时期诗歌、戏剧创作的情况。
三、考核要求
(一)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情况。
1、识记:小说写作的不同思潮和流派;代表作家的代表性作品。
2、领会:各个思潮流派创作的风格特点和理论主张。
(二)新时期诗歌、戏剧创作的情况。
1、识记:“归来之歌”、“朦胧诗”和“新生代诗”三个诗人群体的成员构成和他们创作的主要作品;重要剧作家的戏剧作品。
2、领会:从朦胧诗到新生代诗的发展中所呈现的新诗不断试验的特征。
第六章 20世纪港台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台港现代文学发展的简要过程,以及台港文学发展的特色,并注意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
(一)台湾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主要历程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香港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简要过程和代表作家作品。
三、考核要求
(一)台湾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主要历程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1、识记:台湾现代文学的开创作家和开创期的作品;5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要思潮。
2、领会:白先勇小说的艺术表现特征;纪弦在《一片槐树叶》中是如何描写乡愁的。
(二)香港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简要过程和代表作家作品。
识记:五六十年代香港有哪些小说样式;香港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代表性作品。
第三编 外国文学
第一章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状况,通过阅读选文,感受古希腊文学的艺术表现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和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二)古罗马文学发展的总体状况
三、考核要求
(一)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和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1、识记: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出现的文学类型,代表作家和代表性作品。
2、领会:古希腊文学发展四阶段和时代环境的联系。
应用:结合《俄狄浦斯王》,分析古希腊命运悲剧的特点。
(二)古罗马文学发展的总体状况。
识记:古罗马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世纪文学发展的主要类型,以及这些文学类型的产生与中世纪宗教文化的联系,掌握重点作家和重点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
(一)中世纪文学所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二)中世纪的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发展的总体状况。
三、考核要求
(一)中世纪文学所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1、识记:圣经旧约部分所包括的希伯莱文化内容。
2、领会:结合选篇,体会但丁《神曲》所受到的宗教文化的影响。
(二)中世纪的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发展的总体状况。
1、识记: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各自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领会:市民文学所体现的反封建特征和具体的表现策略。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欧洲主要国家在14到16世纪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实质,以及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的文学创作情况。
二、考核知识点: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它在各个国家发展的情况。
(二)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学创作情况。
三、考核要求: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它在各个国家发展的情况。
1、识记:文艺复兴运动在14到16世纪的产生、发展情况,有哪些代表人物。
2、领会: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主张。
(二)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学创作情况。
1、识记:各国文艺复兴创作的代表作家和作品,这一时期文学创作风格的特征。
2、领会: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特征。
第四、五章 17、18世纪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文学创作的两大思潮和在这两个创作思潮中涌现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在作品阅读中体会这两个创作思潮的精神内涵。
二、考核知识点:
(一)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成就。
(二)十八世纪欧洲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创作成就。
三、考核要求
(一)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成就。
1、识记: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领会:法国古典主义所代表的贵族审美情趣;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二)十八世纪欧洲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创作成就。
1、识记:英法德启蒙主义文学创作情况;启蒙主义创作在文体上的革新。
2、领会:启蒙主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
3、应用:结合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背景,分析《浮士德》思想意义。
第六、七、八章 19世纪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这三章的学习,了解19世纪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掌握主要的思潮流派和代表作家,理解所选篇目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创作思潮。
(二)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潮。
(三)19世纪末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创作思潮。
三、考核要求:
(一)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创作思潮。
1、识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湖畔派诗人、拜伦、雪莱、雨果、诺瓦利斯等。
2、领会: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想。
3、应用:结合浪漫主义艺术创作的特点,分析华兹华斯《水仙》诗的内涵。
(二)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潮。
1、识记: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重要作家和作品。
2、领会: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和审美原则。
3、应用:结合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分析《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特征。
(三)19世纪末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创作思潮。。
1、识记: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各自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
2、领会: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思想内涵。
第九章 20世纪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20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特征,进而对西方文学发展的各种流派和流向有一个宏观地把握,并重点了解代表性作家思想和创作。
二、考核知识点:
(一)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二)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的创作情况
三、考核要求
(一)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1、识记: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2、领会: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借鉴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基础上的新发展。
(二)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的创作情况
1、识记:20世纪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各流派的代表作品。
2、领会: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美学主张。
第十章 亚非文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亚非文学的重要典籍和代表作品,感受亚非文学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亚非国家的文学成就。
(二)《吉檀迦利》所表现的印度文化的特征
三、考核要求
(一)亚非国家的文学成就。
1、识记:亚非国家重要的文学典籍和文学作品。
2、应用:对比分析亚非各民族文学作品的文化差异。
(二)《吉檀迦利》所表现的印度文化的特征
领会:《吉檀迦利》中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群和心灵的和谐共处关系。
三、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2分×15题=30分
1、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人情小说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金瓶梅》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2分×5题=10分
1、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诗坛,主要有以下三股诗歌潮流( )。
A、政治抒情诗 B、唯美诗歌 C、乡土诗歌 D、宣传诗 E、象征诗
(三)名词解释题 3分×5题=15分
1、新月派
(四)简答题 5分×4题=20分
1、创造社最初提出“为艺术而艺术”,它的内涵是什么?
(五)诗句释义 2分×5题=10分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六) 论述题15分×1题=15分
1、为什么说魏晋时期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四、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