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31]
教学设计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22年11月
自学用书:《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徐英俊、曲艺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教学设计”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必考课程。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从教育技术领域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设计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它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设计”以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技术为主线构建教学设计过程,教材内容共分11章。主要论述了下列内容:教学设计——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教学设计的评价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自学应考者全面了解教学系统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掌握教学系统化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具备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实际技能,包括:能分析问题,以确定教学需要和目的;能根据教学分析的结果和学习者的特征编写合适的教学目标;能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能进行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开发;能组织关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进一步培养应考者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应考者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教学设计——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与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功能、教学设计的系统观透视、系统设计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等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与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透视
(三)系统设计教学与传统教学
三、考核要求
(一)设计与教学设计
1、识记:教学设计的内涵。
2、领会:教学设计的特点。
(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透视
1、识记:教学设计系统观的特点。
2、领会:(1)多维取向的教学设计观;(2)传统教学的局限和弊端;(3)教学设计的系统观的主要观点。
(三)系统设计教学与传统教学
1、识记: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区别。
2、领会:系统设计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石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四种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理解和应用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
(一)系统理论
(二)传播理论
(三)学习理论
(四)教学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系统理论
1、识记:(1)系统的概念;(2)系统的功能。
2、领会:(2)系统的种类;(2)系统的结构;(3)系统的特性。
(二)传播理论
1、识记:信息的特征。
2、领会:(1)信息的内涵;(2)施克拉姆的传播模式;(3)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4)伯罗的传播模式;(5)信号的形式及结构;(6)传播的背景。
(三)学习理论
1、识记:(1)学习的内涵;(2)学习理论的功能;(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领会:(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3)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4)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5)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6)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发。
(四)教学理论
1、识记:(1)卡罗尔的学习模式;(2)加涅关于学习任务的观点;(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领会:(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2)布鲁纳关于学习任务的观点;(3)帕斯卡和列尼的教学序列。
第三章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发展与要素、类型与特点,以及如何综合已有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发展与要素
(二)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类型与特点
(三)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系统化探析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发展与要素
2、领会:(1)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发展阶段;(2)安德鲁斯和古德森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要素说;(3)瑞奇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要素说;(4)斯密斯和瑞根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要素说。
(二)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类型与特点
1、识记:(1)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2)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3)邵瑞珍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领会:(1)巴纳赛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2)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3)马什的一般传播模式;(4)莱特和皮亚特的文本组织模式;(5)梅里尔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6)凯普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7)斯密斯和瑞根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8)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与四大理论基础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系统化探析
1、识记: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要素。
2、领会:(1)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构成;(2)教学设计工作的特点。
第四章学习需要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习需要分析目的和意义,掌握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和方法,能结合实例分析学习需要。
二、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二)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识记:(1)学习需要的概念;(2)学习需要的类型。
2、领会:(1)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2)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
(二)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1、识记:考夫曼的分析学习需要的系统方法。
2、领会:(1)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2)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3)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4)问题的性质分析。
3、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学习需要分析。
第五章学习内容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习内容结构与范围分析、学习结果的分析以及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与方法,并学会结合实例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学习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内容结构与范围分析
(二)学习结果的分析
(三)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学习内容结构与范围分析
1、识记:(1)学习内容的内涵;(2)理智技能及其分类;(3)辨别、概念、规则、问题解决;(4)认知策略;(5)言语信息;(6)动作技能;(7)态度。
2、领会:(1)学习内容分析的目的;(2)学习内容分析的意义;(3)学习内容结构分析;(4)学习内容范围分析的主要特点。
(二)学习结果的分析
1、识记:(1)理智技能及其分类;(2)辨别、概念、规则、问题解决;(3)认知策略;(4)言语信息;(5)动作技能;(6)态度。
2、领会:五类学习结果的特征及其应用范围。
3、应用:能够对目的语句分类。
(三)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2、领会:(1)归类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步骤;(2)图解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步骤;(3)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步骤;(4)结构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步骤;(5)信息加工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步骤;(6)综合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步骤;(7)索引卡法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步骤。
3、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学习内容分析。
第六章学习者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习者一般特点以及学会分析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并结合实例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者一般特点分析
(二)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三、考核要求
(一)学习者一般特点分析
1、识记:(1)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阶段分类;(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4)学习风格(邵瑞珍)。
2、领会:(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3)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点。
(二)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1、识记:(1)学习准备(邵瑞珍);(2)起点能力/教学的起点;(3)认知结构(施良方);(4)概念图;(5)态度(邵瑞珍)。
2、领会:(1)学习者技能起点能力的分析方法;(2)态度的成分及判断方法。
3、应用:(1)结合实例,绘制概念图;(2)结合实例,分析学习者的技能起点能力。
第七章教学目标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及分类,并能结合实例编写合适的教学目标。
二、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概述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三)教学目标的编写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学目标概述
1、识记:(1)教学目标;(2)课程目标。
2、领会:(1)教学目标体系;(2)教学目标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1、识记:(1)知道;(2)领会;(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2、领会: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3、应用:结合实例,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三)教学目标的编写
1、识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ABCD)。
2、领会:(1)ABCD模式;(2)内外结合表述法;(3)教学目标的表述模型
3、应用:结合实例,编写教学目标。
第八章教学策略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策略的内涵,结合实例明确教学顺序、安排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组织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策略概述
(二)教学顺序的确定与教学活动的安排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学策略概述
1、识记:教学策略(顾明远)。
2、领会:(1)教学策略的特点;(2)教学策略的功能;(3)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
(二)教学顺序的确定与教学活动的安排
1、识记:(1)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学顺序;(2)九大教学事件。
2、领会:(1)加涅的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安排;(2)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3)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4)运动技能的教学顺序;(5)态度的教学顺序;(6)教学活动的安排。
3、应用:结合实例,确定教学顺序和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
1、识记:(1)讲授法;(2)谈话法;(3)演示法;(4)参观法;(5)练习法;(6)实验法;(7)实习作业法;(8)读书指导法;(9)讨论法;(10)探究法;(11)欣赏教学法;(12)情境教学法;(13)课堂教学的优越性;(14)课的类型;(15)课的结构;(16)现场教学;(17)个别教学;(18)复式教学。
2、领会:(1)教学方法的含义;(2)教学方法的特点;(3)教学方法的功能;(4)教学方法的分类;(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基本特点、主要环节及基本要求;(6)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7)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8)教学方法的运用;(9)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10)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11)课堂教学的局限性;(12)课的基本组成部分;(13)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形式;(14)课堂座位编排的方式;(15)课堂座位编排形式的选择和设计。
3、应用:(1)结合实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结合实例,选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九章教学媒体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媒体的内涵,结合实例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并在教学实际中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媒体概述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
(三)教学媒体的应用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学媒体概述
1、识记:教学媒体。
2、领会:(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2)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3)选择教学媒体的意义;(4)教学媒体的分类;(5)教学媒体的技术特性;(6)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7)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
1、识记:制约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因素。
2、领会:(1)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2)问卷式模式;(3)流程图模式;(4)矩阵式模式;(5)表格式模式。
3、应用:结合实例,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三)教学媒体的应用
1、识记: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
2、领会:(1)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包括哪些方面;(2)找准课堂教学最佳作用时机包括哪些方面。
3、应用:教学媒体选用表的编制。
第十章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过程的内涵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的方法,结合实例设计教学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过程概述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学过程概述
1、识记:最优化。
2、领会:(1)教学过程的要素;(2)教学过程的特点;(3)教学过程的功能;(4)教学过程本质;(5)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特点;(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7)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方法
1、识记:形成性习题。
2、领会: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3、应用:(1)结合实例,编制教学过程流程图;(2)结合实例,编制形成性练习题;(3)结合实例,编制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第十一章教学设计评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评价的内涵以及教学设计评价的过程与技术,结合教学设计实例进行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评价概述
(二)教学设计评价的过程与技术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学评价概述
1、识记:(1)教学评价(李秉德);(2)教学评价的功能;(3)诊断性评价;(4)形成性评价;(5)绝对评价;(6)相对评价;(7)自我评价;(8)定性评价;(9)定量评价。
2、领会:(1)教学评价的原则;(2)教学评价的类型。
3、应用:结合实例,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价。
(二)教学设计评价的过程与技术
2、领会:(1)制定评价方案;(2)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评价资料;(3)整理和分析评价资料;(4)报告评价结果。
3、应用:结合实例,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三、试题举例
说明: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填空题
1、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是从 ▲ 入手进行设计的。P11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 ▲ 对学习的影响,而认知学习理论更注重 ▲ 。P31
3、归类分析法主要应用于 ▲ 学习内容的分析。P87
二、选择题
1、程序教学是由()提出。P30
A. 布鲁姆 |
B.布鲁纳 |
C. 斯金纳 |
D. 艾斯纳 |
2、类似“句子第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应大写”这样的表述属于()的学习。P83
A. 辨别 |
B.概念 |
C. 规则 |
D. 问题解决 |
3、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可以归类于()。P155
A. 谈话法 |
B.实验法 |
C. 探究法 |
D. 练习法 |
三、名词解释题
1、学习需要P67
2、学习风格P103
3、复式教学P165
四、简答题
1、简述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P73
2、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学顺序。P138
3、简述课堂教学的优越性。P161
五、论述题
1、试论述系统设计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P12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试论述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点。P98
3、试论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者之间的异同。P228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