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大纲见:[新]【浙江】00431教学设计自学考试大纲
[00431]
教学设计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0一0年十二月
自学用书:教学系统化设计,Walter Dick等著,汪琼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教学设计”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必考课程。《“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共分12章。第1章主要阐述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及其构成、系统化方法模型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2-12章分别阐述了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中各个步骤的理论与方法,包括评价需求确定目的、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环境、编写绩效目标、开发考核量表、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并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设计并实施总结性评价等。每章分别配有贯穿全课程的教学设计案例,为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提供有效地借鉴和参考,促进新学知识和技能顺利的迁移。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自学应考者全面了解教学系统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掌握教学系统化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具备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实际技能,包括:能分析问题,以确定教学需要和目的;能根据教学分析的结果和学习者特征编写合适的绩效目标和考核量表;能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能进行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开发;能组织关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能在完成教学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有效地与人合作。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学员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系统观以及典型的教学系统开发(ISD)的主要阶段,知道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的构成,理解系统化方法模型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
(二)系统化方法模型的构成
(三)运用系统化方法模型
三、考核要求
(一)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
1.识记:(1)教学系统观;(2)教学系统的组成;(3)典型的ISD的主要阶段
2.领会: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所采用的学习理论
(二)系统化方法模型的构成
1.识记:系统化方法模型的构成
2.领会:迪克与凯里模型与广义课程开发过程的关系
(三)运用系统化方法模型
1.识记:学习活动包(Learning Activity Package, LAP)或教学模块的定义
2.领会:(1)系统化设计的教学有哪些基本成分?(2)系统化方法最适合哪种教学传递系统?(3)为什么采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第二章 评估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目的的含义,掌握确定教学目的方法、完整教学目的的组成、教学目的建立的原则、明晰教学目的的一般步骤,从而能够合理编写、修改和评价教学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
(一)确定教学目的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的含义和编写
三、考核要求
(一)确定教学目的的方法
1.识记:(1)领域专家;(2)需求评估的概念
2.领会:(1)两种教学目的确定的方法及其特点比较;(2)教学目的与需求评估的关系;(3)需求评估与绩效分析的关系
(二)教学目的的含义与编写规则
1.识记:(1)绩效分析的概念;(2)教学目的的概念;(3)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
2.领会:(1)教学目的的基本要素;(2)明晰教学目的的一般步骤
3.应用:(1)结合实例,判断教学目的的合理性;(2)根据要求,编写教学目的
第三章 教学目的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能够将教学目的按下列类型分类:智慧技能、言语信息、心智运动技能和态度;会使用目的分析方法确定完成教学目的的所需的主要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分析的过程
(二)学习的类型
(三)教学目的分析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学分析的过程
1.识记:(1)教学分析;(2)教学分析的两个步骤
2.领会:(1)教学设计师与SME进行教学分析时的区别;(2)教学分析与教学内容确定的关系
(二)学习的类型
1.识记:(1)四种学习类型;(2)言语信息;(3)智慧技能及类型;(4)心智运动技能;(5)态度技能
2.领会:(1)不同类型教学目的使用的行为动词;(2)心智运动技能的特征;(4)态度技能的特征
3.应用:能够对目的语句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的分析
1.识记:(1)从属技能;(2)目的分析的基本步骤
2.领会:(1)流程图的几个约定;(2)子步骤的表达方法;(3)不同类型的教学目的在目的分析时的区别及其注意事项
3.应用:能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目的进行目的分析
第四章 确定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确定的方法,对目的分析得到的步骤确定恰当的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
二、考核知识点
(一)分析从属技能
(二)确定入门技能
三、考核要求
(一)分析从属技能
1.识记:(1)从属技能分析的目的;(2)层次方法;(3)簇分析法
2.领会:(1)确定智慧技能或心智运动技能的从属技能分析;(2)言语信息技能的从属技能分析;(3)态度技能的从属技能分析
3.应用:结合实例,对不同类型教学目的的主要步骤进行从属技能的分析
(二)确定入门技能
1.识记:入门技能的概念
2.领会:(1)如何确定入门技能;(2)为什么要确定入门技能
3.应用:结合实例,确定恰当的入门技能
第五章 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知道学习者分析和环境分析的重要性,掌握学习者分析和环境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者分析
(二)环境分析
(三)教学分析的评价和修改
三、考核要求
(一)学习者分析
1.识记:(1)目标人群的概念;(2)试验学习者;(3)目标人群有用的信息包括哪些(4)ARCS模型
- 领会:(1)说明目标人群、试验学习者的关系;(2)如何收集学习者分析的数据
3.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学习者分析
(二)环境分析
1.识记:(1)应用环境分析的内容;(2)学习者环境分析的内容
2.领会:(1)如何收集应用环境分析的数据;(2)如何收集学习者环境分析的数据
3.应用:(1)结合实例,进行应用环境分析;(2)结合实例,进行学习环境分析
(三)教学分析的评价与修改
1.领会:(1)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进行教学分析的评价和修改?(2)如何进行教学分析的评价和修改?
第六章 编写绩效目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绩效目标及组成,知道绩效目标的编写过程,会编写绩效目标,包括完成技能的条件、要完成的技能、评价学习者表现的标准。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绩效目标
(二)目标的组成
(三)目标编写过程
(四)目标的评价与用途
三、考核要求
(一)绩效目标
- 识记:(1)绩效目标的概念;(2)学期目标的概念;(3)从属目标的概念;(4)行为目标的概念;(5)教学目标
2.领会:(1)绩效目标编写的发展历程;(2)19世纪60年代美国绩效目标编写出现的问题;(3)绩效目标编写的意义
(二)目标的组成
- 识记:(1)梅格关于目标的组成成分;(2)加涅关于目标组成成分(四成分说和五成分说)
- 领会: 如何表述行为的条件?
- 应用:(1)结合实例,判断所给绩效目标的完整性;(2)给定一个目标,正确的区分行为、条件和标准
(三)目标编写过程
- 识记:编写目标的六步骤
2.应用:为教学分析中的确定的技能编写一个绩效目标
(五)目标的评价与用途
1.领会:(1)如何的评价绩效目标?(2)目标的多种用途
第七章 开发考核量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四种类型的考试及其用途,掌握编写考试题的四原则;正确的开发测量行为表现、作品和态度的量表;评估设计过程的一致性;根据绩效目标编写对应的考核量表。
二、考核知识点
(一)四类标准参照考试及其用途
(二)编写考试题
(三)开发测量行为表现、作品和态度的量表
(四)学习档案评估
(五)评估设计过程的一致性
三、考核要求
(一)四类标准参照考试及其用途
1.识记:(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测;(2)标准参照考试的类型;(3)入门技能考试;(4)前测;(5)练习测试;(5)后测
2.领会:(1)学习者为中心的评测和标准参照考试的关系;(2)为什么在教学策略设计之前开发考核量表?(3)四类标准参照考试各自的用途及每类测试包含的典型目标
(二)编写考试题
1.识记:(1)四类目标对应的题型;(2)答题指示的组成部分
2.领会:(1)编写考试题的四原则;(2)正确编写答题指示的意义;(3)从哪些方面评价试卷和试题?
3.应用:根据绩效目标编写对应的考试题
(三)开发测量行为表现、作品和态度的量表
1.识记:(1)常用的评估量表的类型;(2)开发量表的五个步骤;
2.领会:三种评估量表的优缺点
3.应用:根据绩效目标编写对应的量表
(四)学习档案评估
1.识记:(1)学习档案的定义;(2)学习档案评估的定义
2.领会:(1)学习档案包括的材料;(2)高质量的学习档案评估的特点;(3)成长评价的两个阶段
(五)评估设计过程的一致性
- 领会:如何评估考核量表之前所有设计过程的一致性
第八章 开发教学策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选择教学传输系统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正确安排教学顺序和教学块(分配到每堂课);了解教学策略的五个基本成分,掌握每种成分要做的基本考虑;为指定的学习者和教学目标开发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前活动、内容呈现、学习者参与活动、评测方式和增强活动;正确开发与学习者成熟度和能力水平以及学习结果类型一致的教学策略;为教学策略的学习成分选择合适的学习分组和媒体。
二、考核知识点
(一)选择教学传递系统
(二)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分块
(三)教学策略的学习成分
(四)针对不同成熟度和不同能力水平学习者以及不同学习结果的学习成分
(五)学生分组和媒体选择
(六)开发和评价教学策略
三、考核要求
(一)选择教学传递系统
1.识记:(1)传递系统的概念;(2)常用的传递系统;(3)选择教学传输系统时需要遵循的步骤
2.领会:(1)传递系统和教学策略的关系;(2)为什么说教学传递系统的选择过程是一个理想的过程?
3.应用:结合实例,正确选择教学传递系统
(二)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和分块
1.识记:教学内容分块时需考虑的因素
2.领会:教学内容顺序安排的常用方法
(三)教学策略的学习成分
1.识记:(1)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2)教学策略的五个基本成分
2.领会:(1)教学策略的五个基本成分需要做的基本考虑;(2)教学策略的学习成分与ARCS模型的关系
3.应用:结合实例,对教学策略的五个基本成分进行具体阐述与设计
(四)针对不同成熟度和不同能力水平学习者以及不同学习结果的学习成分
1.理解:交互距离理论
2.应用:结合实例,对不同的学习类型正确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五)学生分组和媒体选择
1.识记:(1)决定学生分组的因素;(2)克拉克的媒体观;(3)瑞思和加涅关于最佳媒体选择模型的两个关键决定点
2.领会:(1)不同学习领域的媒体选择类型与要求;(2)影响媒体和传递系统选择的实际因素
(六)开发和评价教学策略
1.识记:开发教学策略的最佳顺序
2.领会:如何评价教学策略
3.应用:结合实例,设计开发一个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前活动、内容呈现、学习者参与与活动、评测方式和增强活动
第九章 开发教学材料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引起教学媒体选择和传递系统修改的因素;知道教学包的组成;列出判断现有教学材料是否合适的四类判断原则;了解设计师在材料开发和教学传递中的角色和作用;对于给定的教学策略,能说明开发教学材料的过程;基于教学策略开发教学材料。
二、考核知识点
(一)传递系统和媒体选择
(二)教学包组成
(三)选择现有教学材料
(四)教学设计师在教学材料开发和教学传递中的作用
(五)为形成性评价开发教学材料
(六)教学材料的开发步骤
三、考核要求
(一)传递系统和媒体的选择
1.识记:引发媒体选择和传递系统修改的三个因素
2.领会:(1)三种远程学习模式的传递系统比较;(2)三种远程学习模式的目的比较;(3)三种远程学习模式的教师作用比较;(4)三种远程学习模式的成果数据比较;(5)三种远程学习模式的班级规模可调性和费用比较;(6)三种远程学习模式的开发和实施比较
(二)教学包组成
1.识记:(1)教学包的组成成分;(2)教学材料的概念;(3)教学材料的组成;(4)教师指南中包含哪些课程管理的信息
(三)选择现有教学材料
1.识记:选择现有教学材料遵循的四大原则
2.领会:教学材料选择原则包含的具体内容
(四)教学设计师在教学材料开发和教学传递中的作用
理解:(1)当设计师既是材料开发者也是教师时,在教学材料设计中的作用;(2)当设计师不是教师时在教学材料设计中的作用
(五)为形成性评价开发教学材料
1.识记:(1)粗略草稿材料;(2)快速原型法的概念
2.领会:(1)粗略草稿材料的设计方法;(2)快速原型法的设计方法
(六)教学材料的开发步骤
1.识记:教学材料开发的具体步骤
2.应用:结合实例,设计开发基于教学策略的教学材料
第十章 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能够说出进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组成阶段和常用的评价量表并能够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
(一)形成性评价中的角色
(二)形成性评价的三个阶段
(三)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四)形成性评价的影响因素
三、考核要求
(一)形成性评价中的角色
1.识记:(1)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2.领会:(1)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2)形成性评价中的三种角色
(二)形成性评价的三个阶段
1.识记:(1)一对一评价;(2)小组评价;(3)实地试验
2.领会:(1)如何进行一对一评价?(2)如何进行小组评价?(3)说明参与小组实验的学习者人数和能力水平;(4)说明如何判断是否只需要一次小组评价?(5)为什么要实地试验?(6)如何进行实地试验
(三)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1.识记:(1)应用环境下形成性评价要问的问题、数据来源和数据采集方法;(2)采集的反馈数据有哪些?
2.应用:制定形成性评价计划,设计评估量表
(四)形成性评价的影响因素
1.领会:影响形成性评价的因素
第十一章 修改教学材料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说明整理形成性评价数据的方法并理解获得的数据,从而能发现教学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考核知识点
(一)分析一对一实验数据
(二)分析小组评价和现场评价数据
(三)修改教学
三、考核要求
(一)分析一对一实验数据
1.识记:一对一形成性评价阶段获得的五类基本信息
2.领会:如何整理一对一评价阶段的数据并修改教学
(二)分析小组评价和现场评价数据
1.识记:小组形成性评价阶段获得哪些数据?
2.领会:(1)为何需要测试中的每道题的信息?(2)如何运用题目-目标分析表进行数据分析?(3)如何进行学习者考试表现比较分析?(4)如何图示学习者的表现?(5)使用态度问卷可以评价哪些材料?
(三)修改教学
1.识记:(1)教学材料的两类修改;(2)教学修改分析表中要包含哪些数据?
2.理解:教学修改中审查数据的顺序
第十二章 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总结性评价的含义和目的;阐述总结性评价的两个阶段及每个阶段要做的决定;说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联系与区别(主要是从目的和设计两方面);能够设计总结性评价方案来比较不同的教学材料。
二、考核知识点
(一)总结性评价的含义和目的
(二)总结性评价的专家评价阶段
(三)总结性评价的实地试验阶段
(四)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比较
三、考核要求
(一)总结性评价的含义和目的
1.识记:(1)总结性评价的概念,(2)总结性评价的目的
2.领会:总结性评价的两个主要阶段
(二)总结性评价的专家评价阶段
1.识记:(1)专家评价阶段的目的;(2)为什么必须作总结性评价的第一阶段
2.领会:专家评价阶段的五类分析,各需要哪些量表
(三)总结性评价的实地试验阶段
1.识记:(1)实地试验阶段的目的;(2)总结性评价的第二阶段要做什么大决定
2.领会:实验试验阶段的二类分析以及每类分析收集信息的过程
(四)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比较
1.领会:(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评价目的上的不同;(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评价人员的立场上的不同;(3)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最终结果方面的不同
三、题型举例(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填空题
1、典型的ISD主要阶段包括 、设计、 、实施和 。
2、目的分析有两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是 ;第二步是 。
3、子技能分析方法有 , 。
二、判断题
1、目的分析方法并不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唯一方法,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确实有助于确定那些有效完成教学目的所需要的技能。( )
2、基本上来说,言语信息类教学目的都需要学生对于特定问题给出特定的回答。( )
3、教学分析图上虚线位置太低,即入门技能并没有被目标人群的大多数所掌握时,教学材料就会对大多数学习者失效。( )
三、选择题
1、下列教学目的表述中,写法符合教学目的写作原则的是( )
- a) 学区将在实施标准化考试前对老师进行在职培训。
- b) 老师每周要布置一篇作文
- c) 顾客要知道如何计算支票帐户余额
- d) 学习者要会为不同类型的简单句加标点,如句号、问号、感叹号。
2、“学习者要会弹钢琴”。下面那个是这个目标所缺乏的?( )
- a) 重要条件
- b) 重要条件和行为标准
- c) 可观察的行为和行为标准
- d) 不缺
3、 下列关于教学分析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言语信息类教学较适合用层次分析方法
- b) 心智运动类教学较适合用簇分析方法
- c) 智慧技能类教学较适合用层次分析方法
- d) 态度类教学只能用层次分析方法
四、名词解释
1、 教学分析:
2、 入门技能:
3、 目标人群: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教学的系统观?
六、填表题
1、下表是一个不完全的5个学习者的题目-目标分析表,使用这些原始数据计算并填表
目标 |
1 |
2 |
3 |
4 |
原始分数 |
答对率 |
目标通过数 |
目标通过率 |
||||||||
题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学习者1 |
√ |
√ |
√ |
√ |
√ |
√ |
√ |
|||||||||
学习者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者3 |
√ |
√ |
√ |
√ |
√ |
|||||||||||
学习者4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者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对总数 |
||||||||||||||||
作对正确率 |
||||||||||||||||
通过目标学习者率 |
||||||||||||||||
注:√=答案正确,表格空白表示答案错误 |
||||||||||||||||
只有当一个目标中的所有题目都答对,才算通过了这个目标,因为每道题考察目标的不同方面 |
七、论述题
教学策略包括哪些基本成分?结合实例说明每种成分要做的基本考虑。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