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81801 |
专业名称:交通运输 |
原专业代码/名称:081711/交通(铁路)运输 |
主考院校:北京交通大学 |
层次:本科 |
专业状态:正常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输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铁路改革发展的要求而设置的。本专业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考核应考者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
||||||
专业代码:081801 主考学校:北京交通大学 |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试方式 |
课程类别 |
备注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笔试 |
必考 |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笔试 |
必考 |
|
3 |
07296 |
管理运筹学 |
6 |
笔试 |
必考 |
|
4 |
13846 |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 |
5 |
笔试 |
必考 |
|
5 |
13838 |
交通规划 |
6 |
笔试 |
必考 |
|
6 |
13834 |
交通港站枢纽 |
6 |
笔试 |
必考 |
|
7 |
14643 |
运输组织学 |
6 |
笔试 |
必考 |
|
8 |
13847 |
交通运输经济学 |
6 |
笔试 |
必考 |
|
9 |
13841 |
交通运输安全 |
5 |
笔试 |
必考 |
|
10 |
07115 |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
5 |
笔试 |
必考 |
|
11 |
07111 |
交通运输经济法规 |
3 |
笔试 |
必考 |
|
12 |
05208 |
铁路站场与枢纽 |
6 |
笔试 |
必考 |
|
13 |
14300 |
铁路货物运输 |
3 |
笔试 |
必考 |
|
14 |
14301 |
铁路旅客运输 |
3 |
笔试 |
必考 |
|
15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笔试 |
选考 |
任选 一门 |
12220 |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
4 |
笔试 |
选考 |
||
12221 |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实践) |
1 |
实践 |
选考 |
||
06999 |
毕业论文 |
实践 |
必做,不计学分 |
|||
总学分 |
71 |
新旧课程设置对照关系表
序号 | 原计划课程 | 新计划课程 | 备 注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3 | 06603 | 运筹学 | 6 | 07296 | 管理运筹学 | 6 | |
4 | 05206 | 铁路集装运输 | 5 | 13846 |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 | 5 | |
5 | 13838 | 交通规划 | 6 | ||||
6 | 13834 | 交通港站枢纽 | 6 | ||||
7 | 06348 | 铁路运输收入管理 | 4 | 14643 | 运输组织学 | 6 | |
8 | 07112 |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 4 | 13847 | 交通运输经济学 | 6 | |
9 | 05207 |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 5 | 13841 | 交通运输安全 | 5 | |
10 | 07115 |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 5 | 07115 |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 5 | |
11 | 07111 | 交通运输经济法规 | 3 | 07111 | 交通运输经济法规 | 3 | |
12 | 05208 | 铁路站场与枢纽 | 6 | 05208 | 铁路站场与枢纽 | 6 | |
13 | 07113 | 国际货物运输 | 3 | 14300 | 铁路货物运输 | 3 | |
14 | 07117 | 铁路运输组织学 | 7 | 14301 | 铁路旅客运输 | 3 | |
15 | 00015 | 英语( 二) | 14 | 12220 |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 4 | 原计划课程可任意顶替新计划 一门课程,但不得重复顶替, (12220+12221)视为一门课程。 |
12221 |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实践) | 1 |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
16 | 06999 | 毕业论文 | 06999 | 毕业论文 |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学考试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制度优势,着力提升学习者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铁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铁路运输方式的专业理论和技术,能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相关部门、铁路运输方式相关企业从事政策法规制定、规划和设计、运营管理、运行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掌握交通运输系统或铁路运输方式的运输需求分析、运网规划设计、运力资源配置、运营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沟通、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以回应社会现实需求的铁路运输专门人才。
三、学历层次与规格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学历层次,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的本科水平一致。
本专业各门课程采用学分计算,各门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计分,
60分为及格。每门课程考试及格后,获得该课程学分。
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15门课程的合格成绩,累计达到71学分,毕业论文达到规定要求,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并符合主考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由主考学校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课程说明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说明略)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说明略)
3.管理运筹学
管理运筹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排队论等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和掌握管理运筹学定量研究的思想、技术和方法,培养考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一定的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
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包含铁路线路、轨道、路基、桥梁、隧道、机车车辆、牵引供电系统、信号与通信设备、铁路车站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铁路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并具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合理配置和优化的能力。
5.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交通规划的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交通的生成/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交通需求预测逆向推演、常用的交通规划软件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规划过程、常用方法与模型,了解交通规划的作用及其实际应用。
6.交通港站枢纽
交通港站枢纽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交通流线疏解有关方法和理论;铁路站场及地铁站的作业、设备和布置图形;水运港口设施组成,航道、防波堤与口门布置,码头布置与设计;货物场库面积和堆存能力计算;综合客运和货运枢纽的分类,设计原则和案例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获得对港站布置图形进行分析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交通运输
技术管理等创造条件。
7.运输组织学
运输组织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运输组织理论及其发展,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规划,交通线网运输组织,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交通运输计划与运输调度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使考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逐步具
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需求理论,交通运输供给理论,交通运输市场理论,交通运输企业经济理论。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交通运输政策法规基本概念和体系,能够初步运用交通运输政策原理和方法认识、分析交通运输现实问题,理解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法规措施手段。学习本课程后,考生应能够结合实际交通运输现象,具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能力,提高对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的认识水平。
9.交通运输安全
交通运输安全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交通安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交通安全系统、交通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交通安全技术、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交通安全管理、交通安全课程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考生能够在交通安全专业领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开展交通安全工作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素质。
10.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与加强,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货运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的计算与加强,机
务段设备能力计算。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具备铁路运输系统能力协调的技能。
11.交通运输经济法规
交通运输经济法规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政策法规基本概念、系统架构,交通运输发展历史和技术经济特点,交通运输政策法规制定的理论依据,交通运输经济、行政、法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政策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交通运输政策法规基本概念和体系,能够初步运用交通运输政策原理和方法认识、分析交通运输现实问题,理解交通运
输系统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法规措施手段。
12.铁路站场与枢纽
铁路站场与枢纽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站场设计技术条件、中间站、技术站、调车驼峰、客运站、货运站、铁路枢纽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获得对车站布置图形进行分析、计算和绘制的基本技能,具有对铁路站场进行设计,对新建和改建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初步能力。
13.铁路货物运输
铁路货物运输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货物运输基本条件、货运设备与设施、货物运输的基本作业、货物运输组织形式、货运管理、集装运输、货物装载与加固、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危险及鲜活货物运输。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管理与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并具备铁路货物运输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能力。
14.铁路旅客运输
铁路旅客运输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经营、管理理论体系中所有内容,客运需求、客运计划、开行方案、运行方案及机车车辆运用、站车工作组织、应急处理与服务管理及相关设施设备的配置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铁路旅客运输专业文献和行业标准、规则等的检索和综述分析能力。
15.英语(专升本)(课程说明略)
16.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选考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系统的组成,集装箱运输与国际贸易,集装箱及箱务管理,集装箱货流及基本组织形式,集装箱的使用与货物装载,集装箱货运站及码头作业,集装箱运输的经济分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发展的动态,掌握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实践)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实践)是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的实践性环节部分,本课程主要涉及集装箱管理、集装箱码头及其营运管理、集装箱货物进出口实务、集装箱运输组织、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运费计收、国际多式联运实务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其他必要的说明
1.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1)本专业的实践课程详见专业考试计划第四部分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践课程的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由主考学校公布和实施。
(2)本专业的毕业论文应在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再按照我省和主考学校的有关要求完成考核。
2.课程使用教材
理论考试课程的使用教材以省教育考试院当次考试公布的《教材目录》为准,实践性环节课程的使用教材由主考学校公布。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