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13364车辆设计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车辆设计》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13364

目录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Ⅱ  考核目标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车辆设计》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车辆工程专业(专升本)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通过介绍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设计、机械式变速器设计、万向传动设计、驱动桥设计、从动桥设计、悬架设计、转向系统设计、动系统设计等相关知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整车及底盘各主要总成设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从事车辆设计工作的能力。该课程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综合性;该课程面向车辆设计实际,具有实践性。

二、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汽车关键总成及零部件的基本设计要求、结构方案与分析,掌握各总成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原则、主要零部件设计计算方法及步骤、结构元件分析与设计,从而具备开展车辆设计工作的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车辆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以车辆总体设计、总成设计及关键零部件设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与本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现代设计方法》和《车辆理论》等作为先开课程,《毕业设计》作为后续课程,通过整个专业课程系统的学习,令学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从而具备相关的工作能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第三章机械式变速器设计、第八章转向系统设计、第九章制动系统设计。

本课程的难点内容是第七章悬架设计。

 

II  考核目标

本课程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车辆结构设计与分析的有关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车辆结构设计与分析的主要任务或内容、步骤、基本原理和原则、工具以及方法,并能够进行恰当的分析和判断。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理论、步骤、基本原理和原则、工具、方法等对车辆结构进行相应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综合应用:在对一些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综合运用部分或多个相关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III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概念;熟悉汽车形式的选择、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了解发动机的选择、车身形式的选择、轮胎的选择;掌握汽车的总体布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汽车总体设计概述

(一)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二)汽车开发流程

第二节汽车形式的选择

(一)汽车的分类

(二)汽车形式

第三节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二)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三)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第四节发动机的选择

(一)汽车用发动机的分类

(二)发动机形式的选择

(三)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第五节车身形式的选择

(一)车身基本类型

(二)乘用车车身形式

(三)客车车身形式

(四)货车车身形式

第六节轮胎的选择

(一)轮胎与车轮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二)轮胎的分类

(三)轮胎的选用

第七节汽车的总体布置

(一)整车基准零线的确定

(二)发动机的布置

(三)底盘的布置

(四)车身的布置

(五)运动校核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汽车总体设计概述

识记: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领会:汽车开发流程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识记:汽车的分类、汽车形式

(三)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识记: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领会: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四)发动机的选择

识记:汽车用发动机的分类

领会:发动机形式的选择、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五)车身形式的选择

识记:车身基本类型、乘用车车身形式、客车车身形式、货车车身形式

(六)轮胎的选择

识记:轮胎与车轮应满足的基本要求、轮胎的分类

领会:轮胎的选用

(七)汽车的总体布置

识记:整车基准零线的确定

领会:发动机的布置、底盘的布置、车身的布置、运动校核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本章难点:汽车的总体布置。

第二章离合器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离合器设计的基本概念;熟悉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掌握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了解扭转减振器的设计、离合器的操纵机构、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离合器设计概述

(一)离合器设计的基本组成

(二)功用和要求

第二节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一)从动盘的选择

(二)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

(三)膜片弹簧的支撑形式

(四)压盘的驱动方式

第三节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后备系数

(二)单位压力

(三)摩擦片外径

(四)内径和厚度

(五)摩擦因数

(六)摩擦面数和离合器间隙

第四节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一)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

(二)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

(三)膜片弹簧的强度计算

(四)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

(五)膜片弹簧材料及制造工艺

第五节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一)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类型

(二)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三)双质量飞轮减振器

第六节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一)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基本要求

(二)机构形式选择

(三)设计计算

第七节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一)从动盘总成

(二)离合器盖总成

(三)分离轴承总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离合器设计概述

识记:离合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领会:从动盘的选择、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膜片弹簧的支撑形式、压盘的驱动方式

(三)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识记:后备系数、单位压力

简单应用:摩擦片外径、内径和厚度、摩擦因数、摩擦面数和离合器间隙

(四)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领会: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

简单应用: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膜片弹簧的强度计算、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

识记:膜片弹簧材料及制造工艺

(五)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识记: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类型

领会: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双质量飞轮减振器

(六)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识记: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基本要求

领会:机构形式选择、设计计算

(七)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识记:从动盘总成、离合器盖总成、分离轴承总成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本章难点: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第三章机械式变速器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机械式变速器设计的基本概念;熟悉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掌握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了解同步器设计、变速器操纵机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机械式变速器设计概述

(一)机械式变速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分类

第二节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一)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二)零部件结构分析

第三节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档数

(二)传动比范围

(三)中心距

(四)外形尺寸

(五)齿轮参数

(六)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

第四节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一)齿轮的损坏形式

(二)轮齿强度计算

(三)轴的强度计算

第五节同步器设计

(一)惯性式同步器

(二)主要参数的确定

(三)同步器的计算

第六节变速器操纵机构

(一)变速器操纵机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机械式变速器设计概述

识记:机械式变速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领会: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零部件结构分析

(三)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简单应用:档数、传动比范围、中心距、外形尺寸、齿轮参数、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

(四)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识记:齿轮的损坏形式

综合应用:轮齿强度计算、轴的强度计算

(五)同步器设计

识记:惯性式同步器

领会:主要参数的确定、同步器的计算

(六)变速器操纵机构

识记:变速器操纵机构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本章难点: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第四章万向传动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万向传动装置设计的基本要求;熟悉万向节结构方案分析;掌握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万向节的设计计算;掌握传动轴和中间支承的分析与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万向传动装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万向节结构方案分析

(一)万向节分类

(二)十字轴式万向节

(三)双联式万向节

(四)等速万向节

(五)挠性万向节

第三节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一)十字轴式万向节传动

(二)双联式万向节传动

(三)球笼式万向节传动

第四节万向节的设计计算

(一)万向传动轴的计算载荷

(二)十字轴式万向节设计计算

(三)球笼式万向节设计计算

(四)挠性万向节设计计算

第五节传动轴和中间支承的分析与设计

(一)传动轴的分析与设计

(二)中间支承的分析与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概述

识记:万向传动装置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应用

(二)万向节结构方案分析

识记:万向节分类、十字轴式万向节、双联式万向节、等速万向节、挠性万向节

(三)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领会:十字轴式万向节传动、双联式万向节传动、球笼式万向节传动

(四)万向节的设计计算

简单应用:万向传动轴的计算载荷、十字轴式万向节设计计算

领会:球笼式万向节设计计算、挠性万向节设计计算

(五)传动轴和中间支承的分析与设计

简单应用:传动轴的分析与设计

领会:中间支承的分析与设计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万向传动轴的计算载荷、中间支承的分析与设计。

本章难点:万向传动轴的计算载荷、中间支承的分析与设计。

第五章驱动桥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驱动桥设计的基本要求;熟悉驱动桥结构方案分析;掌握主减速器设计;掌握差速器设计;掌握车轮传动装置设计;掌握驱动桥结构元件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驱动桥设计的概述

(一)驱动桥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驱动桥结构方案分析

(一)驱动桥结构方案分析

第三节主减速器设计

(一)主减速器的结构形式

(二)主减速器基本参数选择与计算载荷的确定

(三)主减速器锥齿轮强度计算

(四)主减速器锥齿轮的载荷计算

(五)锥齿轮材料

第四节差速器设计

(一)差速器结构形式选择

(二)普通锥齿轮差速器齿轮设计

第五节车轮传动装置设计

(一)半轴结构形式

(二)半轴计算

(三)半轴设计

第六节驱动桥结构元件设计

(一)驱动桥壳设计

(二)支承轴承的预紧

(三)锥齿轮啮合调整

(四)润滑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驱动桥设计的概述

识记:驱动桥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驱动桥结构方案分析

领会:驱动桥结构方案分析

(三)主减速器设计

识记:主减速器的结构形式;

简单应用:主减速器基本参数选择与计算载荷的确定、主减速器锥齿轮强度计算、主减速器锥齿轮的载荷计算

识记:锥齿轮材料

(四)差速器设计

识记:差速器结构形式选择

简单应用:普通锥齿轮差速器齿轮设计

(五)车轮传动装置设计

识记:半轴结构形式

简单应用:半轴计算、半轴设计

(六)驱动桥结构元件设计

识记:驱动桥壳设计、支承轴承的预紧、锥齿轮啮合调整、润滑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主减速器设计、差速器设计、车轮传动装置设计。

本章难点:主减速器基本参数选择与计算载荷的确定、半轴计算。

 

第六章从动桥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从动桥的基本概念和设计要求;了解从动桥结构方案分析;了解从动桥主要参数的选择;掌握从动桥的设计与计算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从动桥的基本概念和设计要求

第二节从动桥结构方案分析

(一)转向桥结构方案分析

(二)支持桥结构方案分析

第三节从动桥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车轮定位参数的选择

(二)断面参数的选择

第四节从动桥的设计与计算

(一)前梁强度计算

(二)转向节强度计算

(三)主销与转向节衬套强度计算

(四)转向节推力轴承和止推垫片的计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概述

识记:从动桥的基本概念和设计要求

(二)从动桥结构方案分析

领会:转向桥结构方案分析、支持桥结构方案分析

(三)从动桥主要参数的选择

简单应用:车轮定位参数的选择、断面参数的选择

(四)从动桥的设计与计算

简单应用:前梁强度计算、转向节强度计算、主销与转向节衬套强度计算、转向节推力轴承和止推垫片的计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从动桥结构方案分析、从动桥主要参数的选择。

本章难点:前梁强度计算。

第七章悬架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悬架设计的基本要求;熟悉悬架结构方案分析、悬架主要参数的选择;掌握弹性元件的设计与计算、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熟悉减振器、悬架结构元件的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悬架的基本组成和设计要求

第二节悬架结构方案分析

(一)非独立悬架方案分析

(二)独立悬架方案分析

(三)前后悬架方案的选择

(四)辅助元件

第三节悬架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悬架静挠度

(二)悬架动挠度

(三)悬架弹性特性

(四)后悬架主副簧刚度的分配

(五)悬架侧倾角刚度及其在前后轴的分配

第四节弹性元件的设计与计算

(一)钢板弹簧的设计与计算

(二)螺旋弹簧的设计与计算

(三)扭杆弹簧的设计与计算

(四)空气弹簧的设计与计算

第五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一)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要求

(二)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三)双横臂梁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四)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第六节减振器

(一)减振器分类

(二)减振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第七节悬架结构元件的设计

(一)钢板弹簧的叶片和卷耳

(二)控制臂与推力杆

(三)接头与球销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概述

识记:悬架的基本组成和设计要求

(2)悬架结构方案分析

领会:非独立悬架方案分析、独立悬架方案分析、前后悬架方案的选择

识记:辅助元件

(3)悬架主要参数的选择

领会:悬架静挠度、悬架动挠度

领会:悬架弹性特性、后悬架主副簧刚度的分配、悬架侧倾角刚度及其在前后轴的分配

(4)弹性元件的设计与计算

简单应用:钢板弹簧的设计与计算、螺旋弹簧的设计与计算、扭杆弹簧的设计与计算、空气弹簧的设计与计算

(5)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领会: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要求、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双横臂梁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6)减振器

识记:减振器分类、减振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7)悬架结构元件的设计

识记:钢板弹簧的叶片和卷耳、控制臂与推力杆、接头与球销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悬架结构方案分析、悬架主要参数的选择、弹性元件的设计与计算、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本章难点:弹性元件的设计与计算、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第八章转向系统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熟悉机械转向系统方案分析;掌握转向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机械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熟悉助力转向机构、转向梯形。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转向系统的典型结构与设计要求

第二节机械转向系统方案分析

(一)机械转向器方案分析

(二)转向操纵机构方案分析

第三节转向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转向器的效率

(二)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三)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

第四节机械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

(一)转向系统计算载荷的确定

(二)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

(三)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

第五节助力转向机构

(一)对助力转向机构的基本要求

(二)液压助力式助力转向机构

(三)电液助力式助力转向机构

(四)电动助力式助力转向机构

第六节转向梯形

(一)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二)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三)转向传动机构强度计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概述

识记:转向系统的典型结构与设计要求

(2)机械转向系统方案分析

领会:机械转向器方案分析、转向操纵机构方案分析

(3)转向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

领会:转向器的效率、传动比的变化特性、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

(4)机械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

综合应用:转向系统计算载荷的确定、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

(5)助力转向机构

识记:对助力转向机构的基本要求、液压助力式助力转向机构、电液助力式助力转向机构、电动助力式助力转向机构

(6)转向梯形

领会: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领会: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转向传动机构强度计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机械转向系统方案分析、转向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机械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转向梯形。

本章难点:机械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

第九章制动系统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制动系统的功用和主要要求;熟悉制动器的结构方案分析;掌握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与计算;熟悉制动器的主要结构元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制动系统的功用和主要要求

第二节制动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一)鼓式制动器

(二)盘式制动器

第三节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一)鼓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二)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第四节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

(一)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二)鼓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三)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四)衬片磨损特性的计算

第五节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一)制动驱动机构的形式

(二)分路系统

(三)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四)真空助力器的设计计算

第六节制动器的主要结构元件

(一)制动鼓

(二)制动蹄

(三)摩擦衬片(衬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概述

识记:制动系统的功用和主要要求

(二)制动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领会: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

(三)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简单应用:鼓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四)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

综合应用: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鼓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衬片磨损特性的计算

(五)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识记:制动驱动机构的形式、分路系统

领会: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真空助力器的设计计算

(六)制动器的主要结构元件

识记:制动鼓、制动蹄、摩擦衬片(衬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制动器的结构方案分析、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

本章难点: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自学教材

《汽车设计》,闵海涛、王建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版(第5版)。

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认真自学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车辆设计》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那些必须考核的内容。

(2)学习车辆设计,要以《汽车设计》为基础,结合课本深入研究相关理论,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学生可通过到汽车业相关企业或项目实习、调研,累积相关的经验。

(4)可通过搜索汽车类相关网站,留意与汽车设计相关的法规以及标准规范的变化,获取最新相关资料来辅助学习。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依据本大纲规定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回顾,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根据自学方法指导的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自学。助学中应把握重点和难点问题,明确重点,讲透彻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考试的关系,避免为应试而辅导,片面押题,引导学生全面把握课程知识点,不断地提高其专业能力。

(4)教材重点章(第3、8、9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8、6、6;次重点章(第2、5、6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4、4、4;一般章(第1、4、7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4、4、8(第7章内容较多);即总学时不少于48。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都是本课程考核的内容。课程中个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点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

(1)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3)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4)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较易、易、难、较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5)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

(6)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

  1. 离合器后备系数

 

二、单选题

  1. 一些乘用车变速器齿轮采用两种压力角,即(     )。

(A)高挡齿轮采用小压力角以减少噪声,低挡齿轮采用大压力角以增加强度

(B)高挡齿轮采用大压力角以增加强度,低挡齿轮采用小压力角以减少噪声

(C)高挡齿轮采用小压力角以增加强度,低挡齿轮采用大压力角以减少噪声

(D)高挡齿轮采用大压力角以减少噪声,低挡齿轮采用小压力角以增加强度

 

三、多选题

  1. 客车采用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布置形式的优点包括(     )。

(A)轴荷分配合理

(B)动力总成操纵机构简单

(C)发动机的冷却条件好

(D)能较好地隔绝发动机的气味和热量

(E)传动轴长度短

四、简答题

  1. 与其它形式的离合器相比,膜片弹簧离合器有哪些优点?

五、综合分析题

  1. 某一轻型客车,原车安装的是普通斜交轮胎,现将其轮胎改装成低压宽面的子午线轮胎。试分析这一改变会对汽车的使用性能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