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2064无机及分析化学自学考试大纲

[02064]

《无机及分析化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自学用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 倪静安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阐述化学变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学科,是食品学、材料学、应用化学、农学、理科类、与工程类及生物类等各专业专科生的必考的化学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内容共分11章。最开始是绪论,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化学计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第二章阐述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第三、四、五、七章主要讲述平衡体系及原理,如酸碱及酸碱平衡、沉淀的形成与沉淀平衡、电化学与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第六章介绍了物质的结构,第八、九章主要阐释了元素周期表中p区、s区、ds区、d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第十、十一章简要介绍了可见分光光度法及一般物质的分析步骤和常用分离方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自学考试者在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发展基础上,系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分析、处理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能进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和自学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书刊,以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和其它有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2.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学平衡理论、元素化学、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和物质组成的化学分析方法和有关理论

3.基本掌握结构、平衡、 性质及它们的具体应用

4.理解并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

5.培养运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去解决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

绪论

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化学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化学中的计量, 掌握误差、有效数字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明确不同浓度的表示方法和可疑数据的处理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基准物及其必须具备的条件,了解误差的产生和表示方法、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偶然误差及特点、误差的消除和减免;

2.理解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物质的质量分数、质量浓度、滴定度、精确度、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运算规则,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利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转换、验算和推导;

3.会简单运用有效数字的位数、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加减法、乘除法),掌握有效数字的处理和可疑数据的取舍(Q检验法)。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自发进行的方向、影响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等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体系及分类(敞开、封闭、孤立体系)、环境、过程、途径、状态和状态函数及其特点、热、功、自发过程、热力学能、熵、焓、标准摩尔熵、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掌握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及其特征和标准熵值基本规律;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形式、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形式、标准摩尔生成焓、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的三种判据、吉布斯自由能、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

3.懂得简单运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的生成焓、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反应焓变,由标准摩尔熵值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由标准摩尔生成吉布寺自由能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

4.懂得综合运用多重平衡规则来计算标准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及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章 酸碱和酸碱平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酸碱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自发进行的方向、影响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等

二、考核知识点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共轭关系、酸碱强弱及其衡量、解离平衡常数Kaθ与Kbθ的关系、溶液的酸碱性、质子条件、一元弱酸(碱)PH值计算。离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解离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

2、了解活度与离子强度,理解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分布及平衡组成计算(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并能分析多重平衡系统中的成分及其相互影响。

3、理解多元酸(碱)、两性物质、共轭碱酸混合体系的pH值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原理,理解缓冲能力及缓冲溶液选择。掌握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滴定曲线及化学计量点计算、影响pH突跃的主要因素。掌握酸碱指示剂作用原理,理解变色范围及影响因素。了解混合指示剂。掌握指示剂选择原则、实现准确滴定的条件及终点误差的分析。

4、了解多元酸(碱)滴定的特点,理解分步滴定条件与原理,掌握酸碱滴定的应用与结果计算。 

第四章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平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了解沉淀的形成与纯度和沉淀测定法。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浓度积、分步沉淀、沉淀的类型等概念;了解条件溶度积、沉淀形成机理、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及提高纯度的措施。了解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基本原理和步骤,理解恒重概念、化学因素、沉淀测定法及应用。

2、掌握沉淀生成与溶液平衡、溶解度与溶液积的相互换算、溶度积规则及应用、分步沉淀与沉淀转化及其应用。

3、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电化学与氧化还原平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了解沉淀的形成与纯度和沉淀测定法。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元素氧化数的概念,了解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2、能熟练运用“离子-电子法”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了解原电池和电极电势的基本原理,掌握原电池符号书写规则,懂得用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3、懂得简单运用能斯特方程,计算和说明浓度、分压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第六章 物质结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原子结构基本模型、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共价化合物以及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和离子化合物,掌握原子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二、考核知识点

1.了解原子能级、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不做考试要求)

2.掌握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伸展方向,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及主族元素、过度元素价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会从原子半径、电子层构型和有效核电荷来了解元素的性质,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分子间力、氢键、离子极化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不做考试要求)

3.熟练掌握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配位化合物和螯合物, 掌握价键理论、配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和配位滴定法。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配合物、配位体、配位数、简单配合物、螯合物、螯合剂的基本概念及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2.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配位平衡、溶液中配合物稳定性衡量及其应用。了解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

3.掌握稳定常数、配合物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4.理解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化学计量点时的PM的计算及影响pM突跃的主要因素、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等。

第八章 p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第三主族到第七主族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第三主族到第七主族的元素。

2、熟悉主族元素单质和重要化合物的典型性质,了解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离子的鉴定。

3、 了解重要的含氧化物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 s区、区ds、d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属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碱金属、 碱土金属及其重要的氧化物的变化规律。

2、了解主族和过渡金属元素性质和重要配合物的性质。

第十章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

1、理解光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会简单运用朗伯-比耳定律计算摩尔吸光系数。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显色反应和影响、显色和吸量条件的选择及应用。

第十一章 一般物质的分析步骤和常用分离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物质的一般分析步骤和常用的分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物质的一般分析步骤(采取、制备、分解、检验等)。

2、了解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萃取、离子交换)及相关影响因素和条件的选择。

三、考试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1)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定量化学分析中的误差分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2)填空题(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体系分三类:                                                 

3)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已知速度常数k的量纲是时间-1,反应级数是(   B   )。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4)名词解释题

过程和途径

5)计算题

已知浓盐酸的密度为1.19g/mL, 其中HCl的质量分数约为37%,求 c(HCl)。

解: 物质B的物质的量nB与物质B的质量 mB 之间关系为:  nB = mB/MB

则,1L浓盐酸溶液含有的 n (HCl)为 :

 n(HCl) = m(HCl)/M(HCl) = 1.19 x 1000 x 0.37 / 36.5 = 12.1 mol

所以, 盐酸的摩尔浓度为: c(HCl) = n (HCl)/ V(HCl) = 12.1 mol/L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