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2938中医外科学自学考试大纲

[02938]

中医外科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自学用书:《中医外科学》,顾伯康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版。

参考用书:1.《中医外科临床手册》,顾伯华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

2.《实用中医外科学》,顾伯华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版。

课程性质和总体要求

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的特点是根据人体“内外统一”的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运用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外科疾病。通过自学,系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以及操作技能;了解部分少见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本大纲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共分五章,病因病理一章包括致病因素与发病机理两节。诊断除掌握四诊外,着重结合外科特点,学习辨阴证阳证、辨肿痛痒脓、辨经络部位、辨善恶顺逆等。治疗分内治、外治两节,内治以消、托、补三法为基础,对临床常用的疏表、攻里、清热、温通……等十一法作扼要地叙述;外治则以膏药、掺药、围敷……等药物疗法为重点。各论分疮疡、乳房病、瘿、瘤、岩、皮肤病、肛肠病、男性前阴病及其他疾病共九章。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分清“掌握、“熟悉”、了解”不同程度的要求内容,大体凡未标明“掌握”、“熟悉”的内容,皆属一般“了解”。有些临床少见疾病,可作一般阅读。此外,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要熟练地掌握中医外科的基本技能。

在学习必读教材《中医外科学》的同时,可以参考《中医外科临床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一九八○年版)或(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的内容,互相对照,加深理解。

自学时数分配表附后。

 

学习要求与内容

 

上篇  总    论

 

 

第一章  外科发展简史

 

【要求】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的健康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

【内容】了解历代主要外科学家的重要著作、学术成就等。

 

第二章  外科疾病分类和病名释义

 

【要求】熟悉外科疾病病名释义,了解分类方法。

【内容】

一、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是以部位、穴位、病因、形态颜色、性质、范围大小为依据。

二、外科疾病病名释义分有总纲类、疮疡类、皮肤病类、肛门病类、肿瘤类,以及其他类。

 

第三章  病因病理

 

【要求】熟悉外科常见致病因素和特点及主要发病机理。尤其对气血、脏腑、经络与外科疾病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内容】

一、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感受特殊邪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房室劳伤等。

二、发病机理:从气血、经络、脏腑说明外科疾病的病理基础。

 

第四章  辨证

 

【要求】根据外科疾病的特点,掌握局部症状的四诊检查与辨证。

【内容】

一、四诊在外科上的运用:包括望颜色、精神、形态、舌苔;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切脉和触诊。

二、辨阴阳:主要依据局部情况,如颜色、温度、肿形、软硬、范围、疼痛、脓液、病位、病程缓急等,进行辨别阴阳。

三、辨肿痛痒脓:辨火、寒、湿、风、痰、气血异常等肿痛性质;辨风、湿、热、虫、血虚作痒等性质;辨脓的有无、成熟和脓的性质、色泽、气味等。

四、辨溃疡形色:以虚实性质进行辨证。

五、辨经络:了解发病部位和经络的关系。

六、辨善恶顺逆:明确何为善恶顺逆,掌握善恶顺逆的证候表现。

 

第五章  治疗

 

【要求】

1.熟悉内治法的原理,掌握消、托、补治疗大法。

2.外治法应掌握消散、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等功用和用法。

3.掌握切开、结扎、挂线、砭镰等疗法的适应症及其操作技术。

【内容】

一、内治法:

(一)以消、托、补三法,作为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的治疗大法。

(二)内治法的具体运用;分为解表、通里、清热、温通、化痰、利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养胃等。其中清热、温通、和营、内托法的适应症与代表方剂,必须掌握。

二、外治法:

(一)药物疗法:包括膏药、油膏、箍围药、掺药等。每项均举出适应症、用法与注意点。

(二)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分别说明其适应症、用法与注意点。

(三)其他疗法:包括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灸法、熏法、熨法、洗涤法等。每法均举出适应症、用法与注意点。

 

 

下篇  各    论

 

 

第一章  疮疡

 

第一节  概论

【要求】掌握疮疡的辨证,以及初、中、后各阶段内外治法。

【内容】

一、病因病理:致病因素,发病机理。

二、辨证:辨疮疡临床表现的普遍规律、特殊体征等。

三、治疗:内治、外治均以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施治。

第二节  疖

【要求】掌握疖的分类特点和治则,了解蝼蛄疖的防治。

【内容】

一、概说:疖分石疖和软疖两种。分别说明特点。

二、疖的病因是火毒为患,因多发于暑夏之季,故每挟暑热。

三、治疗:

(一)内治:清火解毒为主,夏秋应清暑解毒,虚证可扶正解毒。

(二)外治:参照概论外治法,并要注意不宜挤压。长期引流不畅引起的蝼蛄疖,治疗重点是扩创引流。

第三节  疔

【要求】掌握颜面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的辨证与防治。了解烂疔、疫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

【内容】

一、概说:疔的含义、种类及其沿革。

二、颜面疔疮:

(一)概说:面疔的特点及与疖的区别。

(二)病因病理:总由火热之毒为病,虫咬外伤染毒所致。

(三)辨证:分初期、中期、后期辨证。本病如治疗不当或失于防护可并发“走黄”。

(四)治疗: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方以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外治参照概论。

三、手足部疔疮:

(一)概说:因发生于不同的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称;有损筋伤骨的后果。

(二)病因病理:脏腑火毒内蕴而成,或是外伤染毒诱发。

(三)辨证:常见手部疔疮的临床表现。

(四)治疗:分内治和外治,参照“颜面疔疮”。

四、红丝疔:

(一)概说:定义、特点、好发部位。

(二)病因病理:内有火毒结聚,外由破伤染毒。

(三)辨证:有红丝一条发于手臂或小腿,走窜迅速,伴明显全身症状,很少化脓,甚者并发走黄。

(四)治疗: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方同颜面疔疮;外治并可加用砭镰法。

五、烂疔:

(一)概说:定义、特点与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因接触泥土毒气而生。

(三)辨证:发病迅速,患处皮黑,疮面凹形,迅速坏死,有恶臭,腐肉大片脱落,伴有明显全身症状,甚者并发走黄。

(四)鉴别诊断:应与发、丹毒初起鉴别。

(五)治疗:内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方以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三妙丸合并使用;外治以蟾酥合剂为主,必须要时应手术切开。

(六)预防:早期施行彻底清创手术。

六、疫疔

本病临床较为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辨证、治疗等。

第四节  痈

【要求】掌握不同部位痈的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的异同。

【内容】

一、概说:颈痈、腋痈、胯腹痈的定义和特点。

二、病因病理:总由火毒而发,由于部位所异病因也不同,颈痈风火为多,腋痈肝火为多,胯腹痈下焦湿火为多。

三、辨证:分为初起、成脓、溃后三期。

四、治疗:内治总以清热解毒为要,上者选牛蒡解肌汤,中者柴胡清肝汤,下者五神汤;外治按概论常规处理。

第五节  发

【要求】掌握发的特点、治疗原则。初起应与丹毒相鉴别。

【内容】

一、概说:定义和特点。

二、病因病理:总由火毒血热而发。

三、辨证:按生于口底(结喉痈)、手背(手背发)、臀部(臀痈)、足部(足发背)等不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

四、治疗:内治总以凉血解毒为主,按上、中、下不同部位而分别加入祛风、清肝、利湿之品。外治按常规处理。

第六节  丹毒

【要求】掌握丹毒的特点、好发部位,与发的初期鉴别,熟悉下肢丹毒防治。

【内容】

一、概说:定义、特点及与发的鉴别。熟悉下肢丹毒防治。

二、病因病理:总由血热火毒为患,上部多挟风邪,下肢多挟湿邪。

三、辨证:除局部红肿热痛外,多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四、治疗:内治:面部选银翘散加丹皮、赤芍、生地;下肢用五神汤加丹皮、赤芍等。外治除敷药外,下肢丹还可用砭镰法。

五、预防:下肢丹毒者,应积极治疗足癣。

第七节  有头疽

【要求】掌握有头疽的特点,和虚实两证的辨证论治。熟悉病因病理。

【内容】

一、概说:定义、特点、发病情况与不同名称。

二、病因病理:外因感受风温湿热邪毒、内因情志所伤、气郁化火、或劳伤精气、或恣食膏梁厚味,以致脏腑蕴毒而成。

三、辨证:分初、中、后三期,按虚实两类辨证。

四、治疗:内治,实证清热泻火,虚证养阴清火与补气等法。外治按概论常规处理。切开法多用“+”或“++”字形。

第八节  无头疽

【要求】掌握附骨疽、环跳疽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内容】

一、概说:附骨疽、环跳疽的定义、特点、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由疔疮、疖肿、麻疹余毒未尽而致,或由外来伤害染毒而成。

三、初起寒战高热、着骨疼痛,患侧活动受限。溃后多伤及骨质或关节而成窦道,甚至残废。

四、鉴别:要与热痹、骨肉瘤、流痰相鉴别。

五、治疗:内治宜清热化湿、行瘀通络。外治按初起、成脓、溃后三期施治。有死骨的应予清除。

第九节  发颐

【要求】熟悉急性发颐与痄腮的鉴别。

【内容】

一、概说:定义、特点。

二、病因病理:由伤寒、温病后余毒未净而致。

三、辨证:初起在颐颌之间肿痛,张口困难,成脓时皮色红而有波动感,不及时切开脓可穿入口腔内。全身症状明显,甚至可发生内陷。

四、鉴别诊断:与痄腮鉴别。

五、治疗:内治宜清热疏风解毒。外治按初起、成脓、溃后施治。

第十节  流注

【要求】掌握流注的特点和不同原因的流注,及髂窝流注的辨证施治。

【内容】

一、概说:定义、特点、病名沿革。

二、病因病理:脓毒扩散,随气血流注而成。发病诱因有感受暑湿、跌打损伤、劳伤筋脉等。

三、辨证:一般症状与余毒、暑湿、瘀血三种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

四、治疗:内治,余毒流注宜清营解毒,暑湿流注宜清暑化湿,瘀血流注宜活血通络,化脓者均加透脓法。外治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病灶。

第十一节  疔疮走黄与疽毒内陷

【要求】掌握走黄与内陷的异同点、分型论治及急救措施。

【内容】

一、概说:走黄与内陷的概念。

二、病因病理:走黄由于毒邪扩散超过了人体正常的防御能力,以毒盛为主。疽毒内陷由于全身抗病能力减弱,不能拒毒于外,而毒邪乘机内陷,以正虚为主。

三、辨证:走黄的辨证为热毒炽盛,内舍营血,毒攻脏腑。疽毒内陷分火焰、干陷、虚陷三种。

四、治疗:内治:走黄以祛邪为主,内陷以扶正为主。外治参照疔、有头疽。

第十二节  流痰

【要求】掌握流痰的特点和辨证论治。

【内容】

一、概说:定义、特点、沿革。

二、病因病理:肾虚为发病之本,浊痰凝聚为发病之标,劳损、外损、处伤、外感风寒等为发病的诱因。

三、辨证:按初、中、后三期辨证。注意发于不同关节病变的各自特点。

四、治疗:内治:以补肾为主。早期益胃温经、散寒化痰,方用阳和汤;中期滋肾养阴、扶正托毒,方用透脓散加味;后期益肾大补气血,用六味地黄丸合八珍汤。外治参照概论。

五、护理:卧床休息、关节固定、预防褥疮、注意饮食营养。

第十三节  瘰疬

【要求】掌握瘰疬的辨证治疗。

【内容】

一、概说:定义、特点、沿革。

二、病因病理:气郁痰凝,或伴阴虚火旺。溃后多致气血两虚。

三、辨证:分初、中、后三期辨证。

四、鉴别诊断:应与失荣、核等病鉴别。

五、治疗:内治:以疏肝化痰散结为主,阴虚火旺者加养阴清热法,气血两虚者加益气补血之品。外治:未溃者按阴证治疗,溃后以提脓祛腐为主。

 

第二章  乳房疾病

 

第一节  概论

【要求】熟悉乳房与脏腑经络关系,以及乳房的检查方法。

【内容】

一、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乳晕属足厥阴肝经。

二、病因病理:化脓性乳房疾病多由乳头破损、感染邪毒或嗜食膏梁厚味,脾胃积热,乳汁瘀积,排泄不畅,郁而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肿瘤类则多由情志内伤,忧思抑郁,肝脾受损,致痰凝气滞互结而成。

三、乳房检查方法:视诊要注意乳头大小,乳头位置及有无内陷或抬高,皮肤颜色,乳头溢液等。触诊时应注意有无肿块及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软硬、疼痛等。

四、治疗:主要以肝胃两经论之。常用治法有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胃)热解毒。

第二节  乳头破碎

【要求】熟悉乳头破碎的证治,及其引起乳痈、乳发的主要原因。

【内容】

一、病因病理:初产妇乳头柔嫩,婴儿吸乳时容易破裂。

二、辨证:主要在乳头、乳颈部发生破裂。

三、治疗:搽蛋黄油等。

第三节  乳痈

【要求】掌握乳痈的病因病理和辨证论治。

【内容】

一、概说:本病好发于哺乳期,尤以初产妇多见,妊娠后期亦可发生。

二、病因病理:外为乳头破碎染毒,内为肝郁胃热,乳汁郁积而致。

三、辨证:分为初起、成脓、溃后三期。

四、治疗:初期疏肝清胃,通乳散结;中期加透脓之品;后期以调补气血兼清余邪。外治按概论常规处理。成脓时须放射形切开。

第四节  乳发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病因病理、辨证、治疗等。

第五节  乳痨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辨证与治疗可参照瘰疬。

【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辨证、治疗等。

第六节  乳癖

【要求】掌握乳癖的诊断,以及本病与乳腺增生病、乳岩的鉴别。

【内容】

一、概说:乳癖的特点、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由肝郁痰凝而成。

三、辨证:多发生于青年妇女。肿块多为卵圆形,单个,边界清楚,活动度大。

四、鉴别诊断:与乳腺增生病、乳岩鉴别。

五、治疗:内治以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外治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贴患部。日久不愈可考虑手术治疗。

第七节  乳疬

【要求】熟悉本病好发年龄及辨证论治。

【内容】

一、概说:本病特点及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本病多为肾气未充和阴阳失调有关。

三、辨证:乳晕部中心有扁圆形肿块,可有轻度疼痛或触痛,有的可自行消散。

四、治疗:内治以调补肾阴肾阳,兼以疏肝散结。外治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贴患处。

第八节  乳漏

【要求】熟悉不同性质的乳漏症状和治疗上的区别。掌握乳晕部漏管的诊断和治法。

【内容】

一、概说:乳漏的定义、特点。

二、病因病理:可由乳痈、乳发失治而致,或乳痨溃后而成,或粉瘤感染后遗而成。

三、辨证:乳房部漏管,多有乳房切开引流史,乳晕部漏管有乳头内陷史。乳晕部常有黄豆大小结节,质软不坚,不痛不痒,反复发作。

四、治疗:内治以补托排脓为主。外治用化管药物,日久不愈也可切开或用挂线疗法。

第九节  乳衄

【要求】乳衄是一种症状,乳管内乳头状瘤从乳头溢出血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但其他乳房疾病也有此现象,故要求熟悉与本病有关的鉴别诊断以及治法。

【内容】

一、概说:说明多种乳房疾病可引起乳衄,指出本病属何种性质。

二、病因病理:乳头溢血原因分肝火偏盛与脾不统血两种。

三、辨证:局部除乳头溢血外,一般不易扪到肿块。

四、治疗:肝火偏盛者,宜清肝凉血法;脾不统血者,宜健脾养血法。

第十节  乳腺增生病

【要求】掌握本病特点和分型论治,熟悉病因,并应与乳癖作鉴别。

【内容】

一、概说:说明本病特点,并与乳癖不同。

二、病因病理:肝脾两伤、冲任不调和气滞痰凝而成。

三、辨证:好发于中年妇女,多在两侧乳房有大小不一的扁平肿块,疼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

四、治疗:气滞痰凝型,宜理气化痰散结为主;冲任不调型,宜调补冲任、软坚散结为主。

 

第三章  瘿

 

第一节  概论

【要求】掌握瘿的特点,熟悉瘿病的检查方法。

【内容】

一、概说:瘿病的发生部位,分有气瘿、肉瘿、血瘿、筋瘿、石瘿等,检查方法。

二、病因病理:由于肝气郁结、痰凝血瘀所致。

三、治疗:舒肝理气、化痰软坚、和营祛瘀等法。

第二节  气瘿

【要求】掌握气瘿的辨证论治。

【内容】

一、概说:气瘿的特点、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由于情志内伤、肝脾不和,地区性的与饮用水质有关。

三、辨证:颈部呈弥漫性肿大,随情志波动而消长,如肿块过大,可出现气管压迫症状。

四、治疗:内治为主,疏肝理气、解郁消肿。

五、预防

第三节  肉瘿

【要求】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与其他颈部肿块的鉴别。

【内容】

一、概说:本病定义、特点与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多由忧思郁怒、痰湿凝结而成。

三、辨证:喉结正中附近肿块,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表面光滑。肿块过大者,可有气管压迫症状。

四、鉴别诊断:与瘿痈鉴别。

五、治疗以内治为主,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第四节  石瘿

【要求】掌握石瘿的特点,熟悉石瘿与肉瘿的鉴别。

【内容】

一、概说:石瘿的定义、特点和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情志内伤,肝脾气逆,湿痰血瘀凝滞而成。

三、辨证:颈前喉结处多年存在的肿块,迅速增大,坚硬如石,高低不平,不能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四、治疗: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内治以破瘀消肿、化痰散结之法。

 

第四章  瘤

 

第一节  概论

【要求】熟悉瘤的概念、瘤的分类。

【内容】

一、概说:瘤的概念及分类。

二、病因病理:瘀血、浊气、湿痰停留于组织之中。

三、治疗:祛瘀、化痰、理气等法。

第二节  脂瘤

【要求】掌握脂瘤的诊断与好发部位,感染时的治法。

【内容】

一、病因病理:湿痰凝聚肌肤而成。

二、辨证:脂瘤的特点好发于头、面、背、臂部,为一柔软的局限性肿块,呈半球型,从中心小孔可挤出粉脂状物。

三、治疗:未感染者宜手术切除,已感染者切开引流,用白降丹或升丹化去包膜。

第三节  气瘤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四节  血瘤

【要求】熟悉血瘤的诊断与注射疗法。

【内容】

一、概说:血瘤的定义、特点和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心火妄动,血行失常,凝聚经络而成。

三、症状:微紫微红,软硬间杂,皮肤中隐隐若红丝纠缠,时时牵痛,触破血不易止。

四、治疗:主要用消痔灵注射疗法。

第五节  肉瘤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六节  筋瘤

【要求】熟悉筋瘤的辨证和预防方法。

【内容】

一、病因病理:由怒动肝火、血燥筋挛所致,并与长期站立有关。

二、辨证: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若蚯蚓状,并可合并湿疮与臁疮。

三、治疗:活血通络为主。

四、预防:应用弹力护腿。

第七节  骨瘤

【要求】掌握骨瘤的特点,熟悉良性、恶性的鉴别。

【内容】

一、概说:骨瘤的定义、特点、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肾气不足,寒湿挟痰,瘀血凝结而成。

三、辨证:骨瘤总的特点是紧贴于骨而坚硬不多。良性的发展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恶性的可发生内脏转移。

四、治疗:内服补肾攻坚消肿之剂。恶性肿瘤宜早期手术治疗。

 

第五章  岩

 

第一节  概论

【要求】熟悉部分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之大法和常用药物。

【内容】

一、有关恶性肿瘤病证的文献记载。

二、恶性肿瘤的病因病理。

三、恶性肿瘤辨证论治之大法和常用药物。

四、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方向。

第二节  失荣

【要求】掌握失荣的诊断,熟悉治疗概要。

【内容】

一、概说:定义、特点、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忧思郁怒、痰火凝结而成。

三、辨证:在颈侧或锁骨上有坚硬如石,堆垒如栗,固定不移的肿块。

四、治疗:除积极治疗原发癌肿外,内服消坚散结剂。

第三节  乳岩

【要求】掌握硬性乳岩的辨证及鉴别诊断。

【内容】

一、概说:乳岩的特点、发病情况和预后。

二、病因病理:精神因素在乳岩发病上的重要性。

三、辨证:分硬性岩、乳头湿疹样岩、胶样岩、炎性岩的症状。

四、治疗:一经明确诊断,即行手术治疗。中药治疗,早期以疏肝散结、破瘀消肿、化痰软坚为主。晚期以调养脾胃为主。

 

第六章  皮  肤  病

 

第一节  概论

【要求】掌握皮肤损害的形态特点及其辨证规律,熟悉皮肤病常用的内治法和外用药的作用。

【内容】

一、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痰瘀等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其临床特点。

二、局部自觉症状辨痒、疼痛、灼热、麻木等。

三、皮损的形态特点及辨证。

四、内治法的作用、适应症和代表方剂。

五、分别介绍水剂、粉剂、酊剂、油剂、浸泡剂、烟熏剂等常用外用药物的物剂、作用、用法和适应证。

第二节  热疮

【要求】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内容】

一、病因病理:感受风热时毒或肺胃蕴热所致。

二、辨证:在红斑基础上的群集透明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三、治疗:未破者用黄连膏;已破者用青黛膏;严重者内服清泻肺胃蕴热之剂。

第三节  缠腰火丹

【要求】掌握本病特点,治则和代表方剂,并与热疮的鉴别诊断。

【内容】

一、概说:本病有不同名称,说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二、病因病理:主要由于肝火湿热所致。

三、辨证:局部有典型皮疹及刺痛,老年患者皮疹消失后可有长期的刺痛,全身症状轻微。

四、治疗:内治:主要以清泻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外治:未破用颠倒散洗剂,破溃有渗液者用青黛散。

五、其他疗法:针灸。

第四节  疣

【要求】掌握各种疣的特点及各种外治法。

【内容】

一、病因病理:气血不和,复感外邪所致。

二、辨证:分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丝状疣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等。

三、治疗:内治用活血解毒。外治: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用摘除法。

第五节  血疳

【要求】熟悉本病特点和治则,应与体癣、花斑癣、白鉴别。

【内容】

一、病因病理:血热之体复感风邪所致。

二、辨证:特点是先出现淡红色“母斑”,随后颜色变暗红,继之出现较小的“子斑”,呈椭圆形,其长轴与皮纹、肋缘平行,上有糠秕样鳞屑。

三、治疗:内治凉血疏风之方,外治可用洗剂。

四、鉴别诊断:与体癣、花斑癣、白鉴别。

第六节  脓疱疮

【要求】掌握脓疱疮的辨证分型与治疗,以及预防措施。

【内容】

一、病因病理:热毒湿热郁于皮肤所致。

二、辨证:脓疱、周围红晕、破后糜烂、结痂。

三、治疗:内治:湿热者用清暑解毒法,脾虚者用健脾清热解毒法。外治用洗剂或油膏。

四、预防:隔离,忌水洗,注意清洁卫生。

第七节  癣

【要求】掌握各种癣的特点、治法和预防措施。

【内容】

一、概说:癣病的定义、分类及沿革。

二、头癣的类型、治疗和预防。

三、手足癣的症状和治疗。

四、体癣的症状及治疗。

五、花斑癣的症状和治疗。

第八节  疥疮

【要求】掌握疥疮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内容】

一、病因病理:由疥虫传染。

二、辨证:疥疮的特点,皮肤折缝散在的丘疹、水疱、隧道,伴有剧烈搔痒,有接触史,可找到疥虫。

三、治疗:搽硫磺软膏,注意搽药方法。

四、预防:集体治疗,衣服等煮沸消毒和彻底治疗等措施。

第九节  湿疮

【要求】掌握湿疮的辨证分型和治则及代表方剂。

【内容】

一、概说: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的名称。

二、病因病理:总因风、湿、热邪留蕴肌肤所致。急性的兼挟风邪,慢性的伴血虚风燥。

三、辨证:皮损多形性、对称性、搔痒,易复发,分急性慢性两类。

四、治疗:内治:急性以散风清热利湿,萆渗湿汤加味;慢性宜养血祛风清利湿热,上方加四物汤。外治:针对皮损选用湿敷洗剂、油膏等。

五、鉴别诊断:与接触性皮炎、牛皮癣鉴别。

六、附:婴儿湿疹的致病原因,辨证论治及注意事项。

第十节  接触性皮炎

【要求】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熟悉本病与颜面丹毒、湿疮的鉴别。

【内容】

一、概说:古人对本病的认识,不同的接触物有不同的病名。

二、病因病理:由于禀性不耐,接触某种物质引起。

三、辨证:接触史,好发部位,发病过程,皮损形态。

四、治疗:内治:风热证用消风散,血热证用清营汤。外治按不同皮损形态用药。

五、鉴别诊断:与湿疮、颜面丹毒相鉴别。

六、预防:避免再次接触发病物质。

第十一节  药物性皮炎

【要求】掌握寻常型药物性皮炎的辨证和治疗,熟悉剥脱性皮炎型的辨证。

【内容】

一、病因病理:由于禀性不耐,口服、注射某种药物引起。

二、辨证:寻常型药物性皮炎分荨麻疹样型、麻疹样型、多形红斑样型、固定性红斑型。另外有剥脱性皮炎型等辨证。

三、治疗:内治分散风清热、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养阴清热等法。外治针对皮损选用药物。

四、预防:合理用药,禁用致病药物,警惕用药过程中出现皮损。

第十二节  瘾疹

【要求】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熟悉本病注意事项。

【内容】

一、病因病理:与风寒、风热、肠胃湿热、血虚风燥、冲任不调等有关。

二、辨证:风团为本病的特征。分风寒证、风热证、胃肠湿热证、血虚风燥证、冲任失调证等。

三、治疗:按辨证进行治疗。

四、注意事项:寻找发病原因,忌食辛辣鱼腥,注意有无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腹部有无疼痛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三节  虫咬皮疹

【要求】熟悉常见昆虫叮咬后的一般治疗方法。

【内容】

一、病因病理:由感受虫毒引起。

二、辨证:皮疹多见于暴露部位,可为小出血点、丘疹、风团,并有不同程度灼热、搔痒、疼痛。

三、治疗:轻者局部涂药,重者内服清热解毒剂。

第十四节  多形性红斑

【要求】掌握皮疹多形性的特点及与冻疮的区别。

【内容】

一、病因病理:由脾经郁热,或风寒外袭而成。

二、辨证:多发于青壮年,常发于春秋两季。手掌、手背、足底、足背、前臂等处多见。皮疹有斑疹、丘疹、水疱等,有灼热、疼痛、搔痒感。

三、治疗:内治:内服清热凉血利湿剂,或散风祛寒剂;外治用洗剂或酊剂,糜烂渗液者用冷湿敷或搽油膏。

第十五节  牛皮癣

【要求】掌握其临床特征和辨证论治。

【内容】

一、概说:本病的特点及其病名。

二、病因病理:血虚风燥、情志因素及风热外袭等有关。

三、辨证:除好发部位、皮损表现外,分风热外袭证、血虚风燥证。

四、治疗:内治为散风清热、养血祛风等法。外治按皮损用药。

第十六节  白

【要求】掌握本病的辨证及主要证型的辨证治疗。

【内容】

一、概说:本病特点及有关病名。

二、病因病理:外感风邪而致血热、血燥或血瘀;肝肾亏损、冲任不调等。

三、辨证:是境界清楚的红斑,上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有薄膜、露滴现象,同形反应等。分清各种不同证候。

四、治疗:内治:血热型宜清热凉血,血燥型宜养血润燥,血瘀型宜活血祛瘀,冲任不调型宜调摄冲任等。

第十七节  白屑风

【要求】熟悉本病的辨证论治。

【内容】

一、病因病理:脾胃湿热蕴蒸或血燥生风所致。

二、辨证:在皮脂腺丰富部位起略带黄色的潮红斑,境界不清楚。

三、治疗:内治分清理脾胃湿热、养血润燥。外治按皮损用药。

第十八节  酒鼻

【要求】本病较为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十九节  粉刺

【要求】熟悉发病原因,掌握不同证候的治疗。

【内容】

一、病因病理: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所致。

二、辨证:好发于青年面部的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为本病特点。

三、治疗:内治:分辨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冲任不调证、痰瘀凝结证进行施治。外治用颠倒散洗剂。

第二十节  结节性红斑

【要求】掌握本病不同阶段的证候及治疗。

【内容】

一、病因病理:湿热下注,经络郁痹,瘀血留滞。

二、辨证:初期寒热,关节痛,小腿出现鲜红结节,后期热退,结节呈紫红。

三、鉴别诊断:应与硬红斑鉴别。

四、治疗:内服和营清热祛湿之剂,外敷金黄膏。

第二十一节  油风

【要求】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

【内容】

一、病因病理:血虚风邪外袭所致。

二、辨证:分斑秃、全秃、普秃等表现。

三、治疗:内服以养血祛风之法。外治可局部涂擦药物或七星针针刺。

第二十二节  红斑狼疮

【要求】熟悉本病的分类、特征和辨证论治。

【内容】

一、病因病理:禀赋不足、肾精亏损、热毒诱发所致。

二、辨证论治:

(一)盘状红斑狼疮,除一般临床表现外,多属阴虚内热证,用滋阴清热法。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除一般临床表现外,分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血瘀证、心阴亏损证、脾肾阳虚证辨证论治。

第二十三节  瘙痒病

【要求】熟悉本病的辨证论治。

【内容】

一、病因病理:由湿热蕴结或血虚风燥所致。

二、辨证:除一般症状外,分湿热证及血虚风燥证。

三、治疗:分别采用清化湿热、养血平肝之法。

第二十四节  麻风

【要求】本病临床较为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病因病理、辨证、治疗、预防。

 

第七章  肛肠病

 

第一节  概论

【要求】熟悉肛门直肠疾病的辨证、检查方法及治疗原则。

【内容】

一、概说:肛门病的范围、种类等。

二、解剖与生理概要。

三、病因病理:有风、燥、湿、热、气虚、血虚等。必须说明以上病因可单独致病,但以多种因素导致为常见。

四、辨证:分便秘、脱肛、疼痛、肿胀、流脓、分泌物等症状的辨证。

五、检查方法:直肠指检、窥肛器、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注意事项。

六、治疗:内治有清热祛风凉血、清化湿热、补血止血、清热通便、养血润燥、补中益气法等。外治包括熏洗、外敷药、手术等。

第二节  痔

【要求】掌握痔的辨证、内服、敷药、熏洗法等一般治疗,熟悉手术治疗的治疗原理及适应症。

【内容】

一、概说:痔的定义、特点与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理:病因为湿热下注、风热肠燥,病理是“筋脉横解”。

三、辨证:痔的分类和症状,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类。

四、治疗:针对便秘、肿胀、疼痛、脱出等,选用内治及外治方药。分别叙述枯痔法、结扎术、切除术、外剥内扎术等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与治疗原理。

第三节  肛裂

【要求】了解本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掌握本病的辨证、内治、外洗等疗法,对手术治疗应有一般的了解。

【内容】

一、概说:肛裂的定义,是肛管皮肤破裂,并形成溃疡。

二、病因病理:以血热肠燥为主因。

三、辨证:肛裂的症状和分型。

四、治疗:内治以清热通便为主。外治可用敷药、熏洗。手术分扩肛术、侧切术、切除术,各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四节  隐窝炎

【要求】熟悉隐窝炎的症状。

【内容】

一、病因病理:过食辛辣厚味,湿热下注。

二、辨证:肛门坠痛,灼热,搔痒,大便时可有少量脓液。

三、治疗:内服清热利湿剂。慢性期引流不畅者切除或挂线。

第五节  肛门直肠周围痈疽

【要求】熟悉本病的辨证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内容】

一、概说:肛门痈疽的定义,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二、病因病理:总的是湿热下注,分虚实二证。虚证:因肺、脾、胃三阴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肛门;实证:热毒结聚。

三、辨证:脓肿深浅的临床表现,以及有虚证实证之不同。

四、治疗:内治分虚实二证治疗。外治按一般脓肿处理。

第六节  肛漏

【要求】掌握本病的辨证,及手术疗法的适应症,治疗原理。

【内容】

一、概说:肛瘘的定义,本病为肛门直肠周围间隙组织痈疽溃后不愈而形成。

二、病因病理:肛门直肠周围痈疽溃后,余毒未净而致漏。

三、辨证:肛漏的症状与检查,虚实辨证以及高位低位、单纯性、复杂性等不同分类。

四、治疗:包括内服药与外用药。

五、手术:挂线和切除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治疗原理。

第七节  脱肛

【要求】本病临床较为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八节  息肉痔

【要求】本病临床较为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九节  锁肛痔

【要求】掌握本病的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

【内容】

一、概说:本病为肛管直肠部的恶性肿瘤。

二、病因病理:本病原因不明,与过食炙肥厚、久泻久痢等有关。

三、辨证:初期以便血为主证,大便习惯改变,继而有脓血便(血色变浊,有恶臭味)、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形,肛指检查触及高低不平肿块或肛门狭窄。

四、治疗: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以扶正祛毒、活血软坚剂。

 

第八章  男性前阴病

 

第一节  概论

【要求】熟悉前阴所属经络脏腑,常见证候和治疗大法。

【内容】

一、前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二、前阴病主要原因。

三、前阴病常见的证候。

四、前阴病常用治法。

第二节  子痈

【要求】熟悉子痈不同的发病原因和急慢性期的治疗大法。

【内容】

一、概说:定义、分类。

二、病因病理:湿热下注、外伤瘀血和痄腮余毒等。

三、辨证:急性期全身寒热、附睾肿痛;慢性期附睾硬结,常不定期急性发作。

四、治疗:内治:急性期内服清泻肝火湿热剂,慢性期疏肝行气,活血散瘀。外治:消肿活血。

第三节  子痰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四节  囊痈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五节  脱囊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六节  水疝

【要求】熟悉水疝的辨证与治疗。

【内容】

一、概说:先天性鞘膜积液见于幼儿,继发性常发生在睾丸外伤、丝虫病、急性附睾炎之后。

二、辨证:阴囊内有光滑的囊性肿物,透光试验阳性;先天性者,卧位时缩小,继发性者,卧位时无改变。

三、治疗:内治:先天性温肾化气利水;继发性根据不同原因选法处方。外治:以药物熏洗为主。

第七节  血精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八节  阴茎痰核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九节  前列腺肥大

【要求】掌握急性尿潴留的处理。

【内容】

一、病因病理:老年肾气渐衰,膀胱气化失司。

二、辨证:小便淋漓点滴为主,急性尿潴留时则点滴全无。肛指检查有前列腺肥大。

三、治疗:针对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肾阴亏损,水液不化,湿热下注,膀胱不利等证型,选用济生肾气丸、通关丸、化阴煎、火郁膀胱用清泄肝火湿热法,瘀阻下焦用和营破瘀法。急性尿潴留时,用针刺、导尿、脐部敷药等。

第十节  前列腺炎

【要求】掌握前列腺的检查方法,熟悉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内容】

一、病因病理:肾虚湿热下注。急性期以湿热为主,慢性期以气血瘀滞为主。

二、辨证:急性期有寒热等全身症状,会阴胀痛及尿路刺激现象。慢性期多数在大便或小便后有分泌物溢出,会阴、睾丸、小腹有胀痛等不适感。作前列腺及前列腺液的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急性期清化湿热;慢性期益肾活血、清化湿热。

 

第九章  其他外科疾病

 

第一节  烧伤

【要求】掌握烧伤的三度四分法,中国九分法的面积计算和伤情轻重判断。熟悉小面积烧伤局部处理和外用药。

【内容】

一、伤情判断:包括伤面计算、深度分析和伤情分类。

二、严重烧伤的病理变化,分津液渗出、火毒侵袭、创伤修复三个阶段。

三、辨证:分火热伤津证、阴伤阴脱证、火毒侵袭证、火毒内陷证、脾胃虚弱证。

四、治疗:分养阴清热法、益气补阳法、清热解毒法、气血双补法、调补脾胃法等。重度以上烧伤要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输液及血浆,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休克,治疗感染。

五、局部处理:清创,创面用药(分暴露疗法与包扎疗法),脱痂,植皮和感染创面的处理。

第二节  冻疮

【要求】掌握局部性冻疮的轻症辨证及治疗。

【内容】

一、病因病理:寒冷侵袭及气血凝滞所致。

二、辨证:受冻时局部皮肤苍白、冰冷、麻木、复温解冻后,局部充血红肿、灼热、痒痛。

三、治疗:内治宜服和营活血祛寒之剂。未溃搽冻疮水,已溃涂马勃膏。

第三节  毒蛇咬伤

【要求】掌握毒蛇咬伤的急救处理和用药。

【内容】

一、概说: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与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

二、病因病理:毒液分风毒(神经毒)、火毒(血液毒)、混合毒三种。

三、辨证:风毒主要危害在神经系统,引起肌肉瘫痪和呼吸麻痹而死亡。火毒作用于血液和心血管系统,引起全身或内脏出血、心肌坏死、心力衰竭而死亡。混合毒具有上述两种毒的作用。

四、治疗:内治以解毒为主,结合辨风毒、火毒加减。局部处理用鲜草药、蛇药法处敷及刺八邪、八风穴等。临时急救措施:如结扎止血带、冲洗、切开伤口、拔毒、挤血等。

第四节  破伤风

【要求】掌握破伤风的辨证和预防方法。

【内容】

一、概说:定义及沿革。

二、病因病理:为创伤后感染“风毒”。

三、辨证:分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三个阶段。典型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

四、治疗:风毒在表用玉真散,风毒入里用五虎追风散加味,其他有针刺疗法和验方。

五、预防:清创,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内服玉真散。

六、护理:重点是防止声光刺激,以减少痉挛的发作;痉挛发作时应注意保护病人。

第五节  臁疮

【要求】掌握臁疮的辨证与治疗。

【内容】

一、病因病理:下肢静脉曲张,气血瘀滞,湿热下迫所致。

二、辨证:溃疡凹陷,边缘高起,疮面紫暗或上有脓苔,分泌物多,周围皮肤色素沉着。

三、治疗:外治:溃疡有脓苔附着者,用提毒化腐药,红肿溃烂渗出者用冷湿敷。疮面干净用生肌药收口,肉芽红紫用活血生肌药,肉芽淡红渗出黄水,用燥湿收敛剂。内治:湿热重服萆化毒汤,气虚用补中益气法,血瘀重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第六节  褥疮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病因病理、辨证、治疗、预防。

第七节  脱疽

【要求】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掌握不同证候论治方法。

【内容】

一、概说:定义、沿革。

二、病因病理:肝肾阳气不足,受寒冷潮湿侵袭,脉管闭塞而血瘀不通。

三、辨证:分缺血期、营养障碍期、肢端坏死期三个阶段。并分四种不同证型。

四、检查方法:四肢动脉搏动测验,肢体位置试验,趾指皮肤压迫试验,皮肤湿度测验等。

五、治疗:内治:寒凝血滞证用温阳散寒法,血瘀脉闭证用通络活血止痛法,湿热蕴毒证用和营活血、清热化湿法,气血两虚用调补气血法。外治:未溃用红灵酒涂擦,干性坏疽保持干燥,湿性坏疽控制感染。

六、防护:病程长,痛苦大,甚至肢端残废,因此要做好思想工作。其次是保暖,防止外伤,肢体锻炼等。

第八节  血栓性静脉炎

【要求】掌握本病的辨证与治疗。

【内容】

一、概说:定义及分类。

二、病因病理:由于气滞血瘀所致以及与外伤有关。

三、辨证:以下肢大隐静脉属支为多见。急性期静脉红肿热痛,慢性期静脉呈索状硬结。并注意浅深静脉炎的特征。

四、治疗:急性期用行气活血法,慢性期用通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法。

第九节  胸腹部漏管

【要求】本病临床少见,可作一般阅读。

【内容】包括概说、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第十节  肠痈

【要求】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

【内容】

一、概说:扼要综述文献记载。

二、病因病理:饮食不节、寒湿失调、暴怒忧思等因素,致使肠胃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而成。

三、辨证:分初中后三期症状,并分证叙述。

四、治疗:瘀滞证宜通里攻下、行气祛瘀,辅以清热解毒;湿热证宜通里攻下,清热利湿,辅以行气和血;热毒证宜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辅以行气凉血。

 

 

自学时数分配(共计360学时)

内      容

时      数

总    论

64

 

 

 

 

 

第一章  疮疡

64

第二章  乳房疾病

24

第三章  瘿

12

第四章  瘤

12

第五章  岩

24

第六章  皮肤病

60

第七章  肛肠病

44

第八章  男性前阴疾病

20

第九章  其他疾病

3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