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医学心理学
课程代码 0211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9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9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对医学心理学不准确的描述是
A. 医学应用学科
B. 思想教育学科
C. 研究心身相关的学科
D. 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2.当你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一现象是
A. 错觉
B. 联觉
C. 幻觉
D. 感觉
3.我们感觉到的 “沉重的乐曲”“甜蜜的微笑” 等心理现象,属于
A. 感觉适应
B. 联觉
C. 感觉对比
D. 感觉的补偿
4.下列属于逻辑记忆内容的是
A. 愉快的经历
B. 想起以前同学的样子
C. 物理定义
D. 学习开车
5.人们在梦境中的内容通常被认为是一种
A. 创造想象
B. 创造思维
C. 有意想象
D. 无意想象
6.关于焦虑情绪和工作效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者之间的关系接近抛物线的形式
B. 过分焦虑不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C. 完全放松身心能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D. 适度的焦虑能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7.一个人因为生活遭遇重创导致性情大变,这体现了人格形成中哪个决定因素的作用
A. 共同经验
B. 独特经历
C. 遗传素质
D. 家庭教育
8.有的病人希望通过手术解除病痛,但又担心手术会带来风险,这种心理冲突类型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9.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学龄期
D. 新生儿期
10.下列属于躯体性应激源的是
A. 考试失败
B. 人际关系冲突
C. 风俗习惯的改变
D. 强烈的电击
11.下列不属于 A 型行为类型的特征的是
A.有时间紧迫感
B.随遇而安
C.有竞争性
D.对工作过度地提出保证
12.一位心理学专家为了对一个 3 岁幼儿作心理评估,去幼儿所在的幼儿园观看该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这种心理评估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会谈法
D. 心理测验法
13.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将人格因素分为
A. 12 个
B. 14 个
C. 16 个
D. 18 个
14.心理测验的误差来源中,属于主试因素的是
A. 标准化培训
B. 练习效应
C. 应试动机
D. 环境干扰
15.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
A. 精神病人
B. 躯体疾病病人
C. 人格障碍患者
D. 心理困难的正常人
16.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成长和自立,不能代替病人作出任何选择与决定,这是心理治疗的
A. 信任原则
B. 中立原则
C. 保密原则
D. 回避原则
17.下列关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言语技巧,不正确的是
A. 有效倾听
B. 善于引导患者谈话
C. 重视反馈信息
D.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18.一个人患病期间,对痛刺激的含义理解不同,疼痛的体验也不同,这是心理活动受到哪方面的影响
A. 情绪特征
B. 认知评价
C. 意志行动
D. 人格特征
19.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
A. 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B. 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C. 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D. 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0.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方面。
21.思维的两大特性分别_______是_______。
2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很紧密,一般认为,情绪是情感的_______,情感是情绪的_______。
23.气质的类型包括多血质、黏液质、_______和_______。
24.胎教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言语胎教。
25.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适应环境、_______和_______。
2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分量表。
27.弗洛伊德将人格的结构分为本我(原我)、_______及_______。
28.医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为:_______、_______和“共同参与”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9.心理卫生
3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1.心身疾病
32.信度
33.无条件积极关注
34.角色行为强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5个层次。
36.简述我国心理学家重视的5条心理健康标准。
37.简述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8.论述心理应激通常会引起哪些心理反应?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对心理应激进行调节?
39.临床中,有的病人会因为身体不适而感到过度焦虑,可以用渐进性放松疗法帮助他们,论述该方法的原理及具体措施。
40.大多数临终患者在面对死亡时会经历哪几个阶段?论述这些阶段的常见表现和心理护理要点。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2113 医学心理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9 小题,每小题1分,共 19 分。
1.B 2.A 3.B 4.C 5.D
6.C 7.B 8.C 9.B 10.D
11.B 12.A 13.C 14.D 15.D
16.B 17.D 18. B 19.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 18分。
20.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1. 间接性、概括性
22. 外在表现、本质内容
23. 胆汁质、抑郁质
24. 音乐胎教
25.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26. 言语量表、操作量表
27. 自我、超我
28. 主动 – 被动型、指导 – 合作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29. 心理卫生
通过教育、环境改善及心理调适等手段,维护个体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个体形成健全人格、良好适应能力及社会功能,同时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
3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实验表明,无意义材料学习后,遗忘在最初阶段速度最快,随时间推移逐渐减缓。该曲线强调及时复习对巩固记忆的重要性。
31.心身疾病
由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压力、情绪困扰)引发或加重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其特点是心理与生理交互作用,治疗需兼顾心理干预和医学手段。
32.信度
指测量工具(如量表、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常用评估方法包括重测信度、分半信度等。高信度表明测量误差小,但不等同于效度(准确性)。
33.无条件积极关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咨询原则,指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无条件的接纳、尊重与支持,无论其行为或情感是否符合社会标准。旨在建立安全关系,促进来访者自我成长。
34.角色行为强化
一种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指患者过度认同疾病角色(如依赖照顾、回避责任),即使康复后仍延续病态行为。常见于慢性病患者,可能与继发性获益或心理依赖有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35.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 5 个层次。
(1)生理需要: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如食物、水、睡眠等。
(2)安全需要:对安全、稳定、秩序及免受威胁的需求。
(3)归属与爱的需要:渴望被群体接纳、建立亲密关系及获得情感支持。
(4)尊重需要:包括他人尊重(如认可、地位)和自我尊重(如自信、成就感)。
(5)自我实现需要:追求个人潜能的最大化发展,实现理想与人生价值。
(注:各层次从低级到高级逐级满足,构成金字塔结构。)
36.简述我国心理学家重视的 5 条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具备基本的认知与学习能力,能适应环境要求。
(2)情绪协调稳定:能适度表达情感,积极情绪主导,合理调控负面情绪。
(3)人际关系和谐:与人交往时态度积极,有共情能力,适应社会角色。
(4)适应环境:能主动应对压力,灵活调整行为以适应现实变化。
(5)自我评价恰当:客观认识自身优缺点,不苛求完美,接纳自我与现实。
37.简述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1)患者因素:文化水平、健康观念、经济条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2)医患关系:医生沟通态度、信任度、指导的清晰性与可行性。
(3)治疗方案:复杂程度(如用药频率)、副作用、治疗时长及经济负担。
(4)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支持力度。
(5)心理因素:患者治疗信心、焦虑抑郁情绪、疾病否认心理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38. 论述心理应激通常会引起哪些心理反应?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对心理应激进行调节?
心理反应:
(1)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易怒、恐惧等,可能伴随情绪波动或情感麻木。
(2)认知反应: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决策能力降低,甚至出现灾难化思维或强迫性思考。
(3)行为反应:回避社交、冲动行为(如酗酒、暴食)、工作效率下降或攻击性行为。
(4)生理反应:失眠、头痛、肌肉紧张、消化系统紊乱等躯体化症状。
调节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和纠正不合理认知,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2)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吸、冥想等,缓解生理紧张。
(3)社会支持:加强与亲友沟通,寻求情感支持或专业心理咨询。
(4)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增强身体应对能力。
39.临床中,有的病人会因为身体不适而感到过度焦虑,可以用渐进性放松疗法帮助他们,论述该方法的原理及具体措施。
原理:
基于 “身心交互作用” 理论,通过主动放松肌肉群,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缓解焦虑和躯体紧张状态。核心是通过逐步紧张 – 放松的对比,帮助患者识别并控制身体紧张信号,最终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具体措施:
(1)准备阶段:在安静环境中取舒适体位,闭眼深呼吸,集中注意力于身体感受。
(2)肌肉群训练:按顺序(如从手部到面部、躯干、腿部)依次收紧某一肌肉群 5-10 秒,随后缓慢放松并感受松弛感,每组重复 2-3 次。
(3)呼吸配合:放松时配合缓慢呼气,增强放松效果。
(4)日常练习:每天 1-2 次,每次 15-20 分钟,逐步形成条件反射以应对焦虑。
40.大多数临终患者在面对死亡时会经历哪几个阶段?论述这些阶段的常见表现和心理护理要点。
阶段与表现:
(1)否认期:拒绝接受诊断,反复求证 “不可能是我”,甚至更换医院检查。
(2)愤怒期:迁怒于医护人员或家属,质问 “为什么是我”,行为失控或攻击性语言。
(3)协议期:试图与命运 “交易”(如 “治好病就做善事”),积极配合治疗以延长生命。
(4)抑郁期:沉默、哭泣、对事物失去兴趣,可能流露轻生念头。
(5)接受期:平静面对死亡,安排后事,情感逐渐淡漠。
心理护理要点:
否认期:不急于戳破防御机制,给予时间适应,通过倾听和陪伴建立信任。
愤怒期:理解愤怒源于恐惧,避免冲突,提供安全的情感宣泄渠道。
协议期:支持其合理需求,协助完成未了心愿,创造舒适治疗环境。
抑郁期:鼓励表达情感,允许家属陪伴,预防自伤行为,必要时辅以抗抑郁治疗。
接受期:尊重患者意愿,减少外界干扰,提供安静环境与家属陪伴,注重尊严护理。
综合护理原则:
尊重患者隐私与信仰,提供个性化精神支持(如宗教仪式);
通过触摸、倾听等非语言沟通传递关爱,减轻孤独感;
协调多学科团队,兼顾疼痛管理与心理需求,确保临终质量。
(答案仅供参考,以官版评分标准为准。)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