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4年10月自考02113医学心理学试题

机密★启用前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医学心理学

课程代码 0211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9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9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对医学心理学不准确的描述是( )
A. 医学应用学科
B. 思想教育学科
C. 研究心身相关的学科
D. 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2.当你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一现象是( )
A. 错觉
B. 联觉
C. 幻觉
D. 感觉

3.我们感觉到的 “沉重的乐曲”“甜蜜的微笑” 等心理现象,属于( )
A. 感觉适应
B. 联觉
C. 感觉对比
D. 感觉的补偿

4.下列属于逻辑记忆内容的是( )
A. 愉快的经历
B. 想起以前同学的样子
C. 物理定义
D. 学习开车

5.人们在梦境中的内容通常被认为是一种( )
A. 创造想象
B. 创造思维
C. 有意想象
D. 无意想象

6.关于焦虑情绪和工作效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者之间的关系接近抛物线的形式
B. 过分焦虑不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C. 完全放松身心能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D. 适度的焦虑能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7.一个人因为生活遭遇重创导致性情大变,这体现了人格形成中哪个决定因素的作用( )
A. 共同经验
B. 独特经历
C. 遗传素质
D. 家庭教育

8.有的病人希望通过手术解除病痛,但又担心手术会带来风险,这种心理冲突类型属于(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9.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
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学龄期
D. 新生儿期

10.下列属于躯体性应激源的是( )
A. 考试失败
B. 人际关系冲突
C. 风俗习惯的改变
D. 强烈的电击

11.下列不属于 A 型行为类型的特征的是学花
A.有时间紧迫感
B.随遇而安
C.有竞争性
D.对工作过度地提出保证

12.一位心理学专家为了对一个 3 岁幼儿作心理评估,去幼儿所在的幼儿园观看该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这种心理评估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会谈法
D. 心理测验法

13.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将人格因素分为( )
A. 12 个
B. 14 个
C. 16 个
D. 18 个

14.心理测验的误差来源中,属于主试因素的是( )
A. 标准化培训
B. 练习效应
C. 应试动机
D. 环境干扰

15.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 )
A. 精神病人
B. 躯体疾病病人
C. 人格障碍患者
D. 心理困难的正常人

16.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成长和自立,不能代替病人作出任何选择与决定,这是心理治疗的( )
A. 信任原则
B. 中立原则
C. 保密原则
D. 回避原则

17.下列关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言语技巧,不正确的是( )
A. 有效倾听
B. 善于引导患者谈话
C. 重视反馈信息
D.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18.一个人患病期间,对痛刺激的含义理解不同,疼痛的体验也不同,这是心理活动受到哪方面的影响( )
A. 情绪特征
B. 认知评价
C. 意志行动
D. 人格特征

19.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 )
A. 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B. 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C. 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D. 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0.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方面。
21.思维的两大特性分别_______是_______。
2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很紧密,一般认为,情绪是情感的_______,情感是情绪的_______。
23.气质的类型包括多血质、黏液质、_______和_______。
24.胎教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言语胎教。
25.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适应环境、_______和_______。
2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分量表。
27.弗洛伊德将人格的结构分为本我(原我)、_______及_______。
28.医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为:_______、_______和“共同参与”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9.心理卫生
3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1.心身疾病
32.信度
33.无条件积极关注
34.角色行为强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5个层次。
36.简述我国心理学家重视的5条心理健康标准。
37.简述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8.论述心理应激通常会引起哪些心理反应?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对心理应激进行调节?
39.临床中,有的病人会因为身体不适而感到过度焦虑,可以用渐进性放松疗法帮助他们,论述该方法的原理及具体措施。
40.大多数临终患者在面对死亡时会经历哪几个阶段?论述这些阶段的常见表现和心理护理要点。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2113 医学心理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9 小题,每小题1分,共 19 分。
1.B 2.A 3.B 4.C 5.D
6.C 7.B 8.C 9.B 10.D
11.B 12.A 13.C 14.D 15.D
16.B 17.D 18. B 19.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 18分。
20.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1. 间接性、概括性
22. 外在表现、本质内容
23. 胆汁质、抑郁质
24. 音乐胎教
25.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26. 言语量表、操作量表
27. 自我、超我
28. 主动 – 被动型、指导 – 合作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29. 心理卫生
通过教育、环境改善及心理调适等手段,维护个体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个体形成健全人格、良好适应能力及社会功能,同时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

3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实验表明,无意义材料学习后,遗忘在最初阶段速度最快,随时间推移逐渐减缓。该曲线强调及时复习对巩固记忆的重要性。

31.心身疾病
由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压力、情绪困扰)引发或加重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其特点是心理与生理交互作用,治疗需兼顾心理干预和医学手段。

32.信度
指测量工具(如量表、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常用评估方法包括重测信度、分半信度等。高信度表明测量误差小,但不等同于效度(准确性)。

33.无条件积极关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咨询原则,指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无条件的接纳、尊重与支持,无论其行为或情感是否符合社会标准。旨在建立安全关系,促进来访者自我成长。

34.角色行为强化
一种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指患者过度认同疾病角色(如依赖照顾、回避责任),即使康复后仍延续病态行为。常见于慢性病患者,可能与继发性获益或心理依赖有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35.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 5 个层次。
(1)生理需要: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如食物、水、睡眠等。
(2)安全需要:对安全、稳定、秩序及免受威胁的需求。
(3)归属与爱的需要:渴望被群体接纳、建立亲密关系及获得情感支持。
(4)尊重需要:包括他人尊重(如认可、地位)和自我尊重(如自信、成就感)。
(5)自我实现需要:追求个人潜能的最大化发展,实现理想与人生价值。
(注:各层次从低级到高级逐级满足,构成金字塔结构。)

36.简述我国心理学家重视的 5 条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具备基本的认知与学习能力,能适应环境要求。
(2)情绪协调稳定:能适度表达情感,积极情绪主导,合理调控负面情绪。
(3)人际关系和谐:与人交往时态度积极,有共情能力,适应社会角色。
(4)适应环境:能主动应对压力,灵活调整行为以适应现实变化。
(5)自我评价恰当:客观认识自身优缺点,不苛求完美,接纳自我与现实。

37.简述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1)患者因素:文化水平、健康观念、经济条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2)医患关系:医生沟通态度、信任度、指导的清晰性与可行性。
(3)治疗方案:复杂程度(如用药频率)、副作用、治疗时长及经济负担。
(4)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医疗保障制度、社会资源支持力度。
(5)心理因素:患者治疗信心、焦虑抑郁情绪、疾病否认心理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38. 论述心理应激通常会引起哪些心理反应?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对心理应激进行调节?
心理反应:
(1)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易怒、恐惧等,可能伴随情绪波动或情感麻木。
(2)认知反应: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决策能力降低,甚至出现灾难化思维或强迫性思考。
(3)行为反应:回避社交、冲动行为(如酗酒、暴食)、工作效率下降或攻击性行为。
(4)生理反应:失眠、头痛、肌肉紧张、消化系统紊乱等躯体化症状。
调节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和纠正不合理认知,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2)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吸、冥想等,缓解生理紧张。
(3)社会支持:加强与亲友沟通,寻求情感支持或专业心理咨询。
(4)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增强身体应对能力。

39.临床中,有的病人会因为身体不适而感到过度焦虑,可以用渐进性放松疗法帮助他们,论述该方法的原理及具体措施。
原理:
基于 “身心交互作用” 理论,通过主动放松肌肉群,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缓解焦虑和躯体紧张状态。核心是通过逐步紧张 – 放松的对比,帮助患者识别并控制身体紧张信号,最终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具体措施:
(1)准备阶段:在安静环境中取舒适体位,闭眼深呼吸,集中注意力于身体感受。
(2)肌肉群训练:按顺序(如从手部到面部、躯干、腿部)依次收紧某一肌肉群 5-10 秒,随后缓慢放松并感受松弛感,每组重复 2-3 次。
(3)呼吸配合:放松时配合缓慢呼气,增强放松效果。
(4)日常练习:每天 1-2 次,每次 15-20 分钟,逐步形成条件反射以应对焦虑。

40.大多数临终患者在面对死亡时会经历哪几个阶段?论述这些阶段的常见表现和心理护理要点。
阶段与表现:
(1)否认期:拒绝接受诊断,反复求证 “不可能是我”,甚至更换医院检查。
(2)愤怒期:迁怒于医护人员或家属,质问 “为什么是我”,行为失控或攻击性语言。
(3)协议期:试图与命运 “交易”(如 “治好病就做善事”),积极配合治疗以延长生命。
(4)抑郁期:沉默、哭泣、对事物失去兴趣,可能流露轻生念头。
(5)接受期:平静面对死亡,安排后事,情感逐渐淡漠。
心理护理要点:
否认期:不急于戳破防御机制,给予时间适应,通过倾听和陪伴建立信任。
愤怒期:理解愤怒源于恐惧,避免冲突,提供安全的情感宣泄渠道。
协议期:支持其合理需求,协助完成未了心愿,创造舒适治疗环境。
抑郁期:鼓励表达情感,允许家属陪伴,预防自伤行为,必要时辅以抗抑郁治疗。
接受期:尊重患者意愿,减少外界干扰,提供安静环境与家属陪伴,注重尊严护理。
综合护理原则:
尊重患者隐私与信仰,提供个性化精神支持(如宗教仪式);
通过触摸、倾听等非语言沟通传递关爱,减轻孤独感;
协调多学科团队,兼顾疼痛管理与心理需求,确保临终质量。
(答案仅供参考,以官版评分标准为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