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中外教育史
(课程代码 0183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先秦诸子思想的综合者、提出 “性恶论” 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荀子
C. 子思
D. 墨子
2.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当完备的封建学制体系,中央设国子监总管教育的朝代是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3.提出教育的作用在于 “存天理、去人欲” 的理学家是
A. 朱熹
B. 王守仁
C. 程颐
D. 程颢
4.具有很大的先进性,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制的初步建立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1922 年学制
5.提出 “五育” 并重、教育独立等主张的近代教育家是
A. 陶行知
B. 晏阳初
C. 陈鹤琴
D. 蔡元培
6.主张实行强迫义务教育、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反对中学的近代思想家是
A. 张之洞
B. 严复
C. 颜元
D. 康有为
7.科举制度于哪一年正式废止?
A. 1900 年
B. 1905 年
C. 1911 年
D. 1912 年
8.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最低一级的贵族是
A. 子爵
B. 男爵
C. 骑士
D. 农奴
9.伊拉斯谟是 16 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论儿童的教育》
B. 《论学究气》
C. 《愚人颂》
D. 《九十五条论纲》
10首创 “幼儿园” 的名称,并设立了幼儿园机构的德国教育家是
A. 福禄培尔
B. 赫尔巴特
C. 斯宾塞
D. 裴斯泰洛齐
11.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
A. 教育即生活
B. 教育即生长
C.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D. 从做中学
1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
A. 联结
B. 测验
C. 分配
D. 行动
13.宗教改革运动发生于 1517 年的德国,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神学家
A. 约翰・加尔文
B. 马丁・路德
C. 罗耀拉
D. 佛杰里奥
14.中世纪大学中,作为 “北方型” 大学代表的是 12 世纪初由原有的诺丹主教学校发展而来的
A. 波伦亚大学
B. 巴黎大学
C. 牛津大学
D. 剑桥大学
15.公元前 1100 年到公元前 800 年之所以被称为荷马时代,是因为关于这个时期的资料主要来自
A. 《吠陀经》
B. 智者派的著作
C. 《荷马史诗》
D. 《理想国》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 “A”,错误的涂 “B”。
16. 诸子百家一般指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17. 《大学》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育教学思想的教育学专著。
18. 书院的学规、教学活动方式等均受到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19. 在知行关系上,王守仁主张知先行后。
20. 晚清时期,各国传教士纷纷在中国创办学校,这些学校多数免收学费和膳宿费,因此受到中国人的欢迎。
21. 在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大学实际上就是 “一个由教师团体和学生团体组成的” 组合 “。
22. 法国的教育领导体制虽几经改革,但仍属于典型的地方分权制。
23. 关于义务教育,美国各州的规定不同,有的州长达 12 年,有的仅为 9 年。
24. 法国著名人文主义者蒙田,强调反对盲目轻信书本知识,认为理解力和判断力更为重要。
25. 耶稣会的主要宗旨是在西欧各国中宣扬新教。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6.西周建成了奴隶制学校教育较完备的体制,其概貌可勾勒为 “国学” 与 “________” 两种。
27.孔子在教学中精心编撰 “________” 作为教材,后被奉为儒家经典。
28.秦始皇采纳法家代表李斯的建议,颁布 “________”,禁止传播儒家思想及有关儒学书籍。
29.________是中国封建王朝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和官吏的一种制度。
30.1898 年,清政府设立________,以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为宗旨,这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31.从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6 世纪,希腊先后出现了几十个城邦,在众多城邦中,________和雅典曾先后称雄于希腊,在希腊历史上占有中心地位。
32.卢梭是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______》中。
33.德国纯学校式的职业教育比重很小,“________” 职业教育独具特色。
34.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名为 “________”,招收 3 – 6 岁的贫苦儿童。
35.帕克作为美国进步教育之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其教育革新经验,最终提出了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6.“六艺”教育
37.“三舍法”
38.修道院学校
39.文艺复兴运动
40.星期日学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汉朝太学的基本特点。
42.简述梁启超关于女子教育的观点。
43.简述洪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44.简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移夸美纽斯提出了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洋务学堂的设立及其意义。
47.试述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1839 中外教育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荀子
2.D.唐朝
3.A.朱熹
4.D.1922 年学制
33.双元制
34.儿童之家
35.昆西教学法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15 分。
36.“六艺” 教育
西周时期贵族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礼(礼仪规范)、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战车)、书(文字书写)、数(算术计算)。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体系的基础。
37.“三舍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太学管理制度,将学生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级,通过定期考核逐级晋升。旨在提高教育质量,选拔优秀人才,是中国古代教育分级考核制度的代表。
38.修道院学校
中世纪欧洲由修道院创办的学校,以宗教教育为核心,兼授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培养修士和教士,是中世纪早期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载体。
39.文艺复兴运动
14 – 17 世纪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与现世生活,提倡古典学术研究。推动教育世俗化,注重全面发展(如文学、艺术、科学),为近代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40.星期日学校
18 世纪末英国为贫困儿童设立的免费教育机构,利用周日教授读写、算术和宗教知识。旨在解决童工教育缺失问题,促进基础教育普及,是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实践。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41.简述汉朝太学的基本特点。
中央官办性质:汉武帝设立,直属朝廷,是中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
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如《诗》《书》《礼》《易》《春秋》)为核心,确立儒学为官方教育内容。
师生构成:由 “博士” 授课,学生称 “博士弟子”,通过 “射策” 考试选拔人才。
规模与影响:东汉时期学生达数千人,形成 “学而优则仕” 的传统,奠定后世官学体系基础。
42.简述梁启超关于女子教育的观点。
男女平等:主张女子应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目标:培养 “贤妻良母” 以改良家庭,同时提升女性素质以助力国家强盛(“强国保种”)。
具体措施:提倡兴办女学,反对缠足陋习,主张通过教育解放女性。
思想来源:在《变法通议》中强调女子教育是 “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
43.简述洪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大学改革:创立柏林大学,倡导 “学术自由” 与 “教学科研合一”,确立现代大学模式。
基础教育普及: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建立公立学校体系,强调国家教育责任。
中等教育调整:注重古典人文与自然科学并重,改革课程设置与师资培养。
教育理念:提倡 “完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
44.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
核心目标:由贺拉斯・曼推动,主张建立免费、普及、非宗教的公立学校。
立法支持:各州通过法律保障公共教育经费,推动义务教育普及。
社会意义:打破阶级壁垒,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提升国民文化素质。
发展成果:19 世纪末公立学校成为美国教育主流形式,奠定现代公立教育体系基础。
45.夸美纽斯提出了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
1.自然适应性原则:教育应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2.直观性原则: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实物进行教学(如使用图表、模型)。
3.循序渐进原则:知识传授由简到繁,分阶段推进。
4.巩固性原则:强调复习与实践以强化学习效果。
5.系统性原则:教学内容需逻辑严密、系统完整。
6.自觉性原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6.试述洋务学堂的设立及其意义。
一、设立背景与类别:洋务学堂是 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立源于清政府在列强侵略和农民起义冲击下对 “自强”“求富” 的迫切需求。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挽救统治危机。学堂主要分为三类:
1.方言学堂(如 1862 年京师同文馆、1863 年上海广方言馆):以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为主,课程以西方语言为核心。
2.军事学堂(如 1866 年福州船政学堂,1881 年天津水师学堂):旨在培养近代海军陆军军官,教学内容包括造船、驾驶、轮机技术等。
3.技术实业学堂(如 1865 年上海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专注于培养工业技术人才,涉及机械制造、电报通讯等领域。
二、特点与创新:
1.培养目标:以实用为导向,培养翻译、军事、技术等专门人才,突破了传统科举以经史为核心的选拔模式。
2.教学内容:以 “西文” 和 “西艺” 为主,引入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注重学以致用。
3.教学方法:采用班级授课制,制定分年课程计划,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逻辑。
4.组织形式:部分学堂设立实验室、博物馆(如京师同文馆),并派遣留学生(如 1872 年容闳率幼童赴美),推动中外教育交流。
三、历史意义:
1.推动教育近代化: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首次引入西方科技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动摇了传统儒学教育体系。
2.培养新型人才:为近代海军、工业和技术领域输送了第一批专业人才(如北洋水师骨干),奠定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雏形。
3.促进思想解放:通过翻译西学著作和传播科学技术,削弱了科举制度对思想的束缚,间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局限与矛盾:仍保留 “中学为体” 的底色(如四书五经课程),且受外国教习控制,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47.试述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
一、苏格拉底:启发式教育与道德哲学
1.产婆术(诘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真理,强调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推理,成为西方启发式教育的源头。
2.道德教育:主张 “知识即美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道德完善的个体,倡导通过自我反思认识 “善” 的本质。
3.教育对象平民化: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传统,在街头与公众对话,推动教育普及。
二、柏拉图:理想国与理性教育
1.学园(Academy)的创立:公元前 387 年建立西方第一所系统化高等教育机构,教授数学、几何、天文等学科,培养哲学家和政治家。
2.教育分层理论:在《理想国》中提出 “三类灵魂说”,主张按天赋划分教育阶段:
劳动者接受技能训练;
军人培养勇敢品质;
哲学家通过辩证法掌握真理,成为统治者。
3.理性主义教育观:强调数学和逻辑训练对理性思维的塑造作用,认为教育应服务于城邦政体的完善。
三、亚里士多德:自然教育与全面发展
1.吕克昂学园(Lyceum):注重实证研究与分科教学,开设生物学、物理学等课程,开创科学教育传统。
2.自然适应性原则:主张教育应顺应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提出 “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强调智育、德育、体育的平衡。
3.教育的社会功能:提出 “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认为公民教育应培养城邦所需的合格公民,维护政治稳定。
四、共同贡献与历史影响
三人共同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的基础;苏格拉底强调批判与道德,柏拉图构建系统化教育体系,亚里士多德倡导实证与全面发展。他们的理念贯穿欧洲文化史,影响文艺复兴以来的教育实践。
(答案仅供参考,以官版评分标准为准。)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