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
(课程代码0065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8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是
A.出土于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陶制喇叭简
B.周代的烽火报警
C.周代的竹简
D.秦代印在陶制量器上的诏书
2.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
A.《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B.《天下新闻》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瘵世俗每月统记传》
3.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A.英文《中国丛报》
B.英文《广州纪录报》
C.葡萄牙文《蜜蜂华报》
D.英文《香港钞报》
4.在上海早期的教会报刊中,出版时间长、影响大的是
A.《六合丛谈》
B.《万国公报》
C.《中外杂志》
D.《格致汇编》
5.继外文、宗教报刊而起的是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中文商业报刊。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化报纸是
A.《申报》
B.《上海新报》
C.《字林沪报》
D.《新闻报》
6.鸦片战争前,外人的办报活动仅限于
A.厦门和福州
B.宁波和上海
C.福州和上海
D.澳门和广州
7.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是
A.林则徐
B.洪仁玕
C.王韬
D.郑观应
8.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是艾小梅在汉口创办的
A.《汇报》
B.《述报》
C.《循环日报》
D.《昭文新报》
9.为了加强时事政治的报道和评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在《新青年》之外,另外创办了一份与之相互配合补充的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
A.《湘江评论》
B.《钱江评论》
C.《每周评论》
D.《星期评论》
10.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袁殊主办的一份4开小报,实际成为左联的外围刊说花物。这份小报是
A.《文艺新闻》
B.《萌芽》
C.《拓荒者》
D.《巴尔底山》
11.鸳鸯蝴蝶派的作品语言华丽,卿卿我我,缠绵悱恻,哀怨动人,属茶余饭后的消闲文学。鸳鸯蝴蝶派的策源地是上海的
A.《申报》副刊《自由谈》
B.《民权报》的副刊
C.《新闻报》副刊《快活林》
D.《时报》副刊《余兴》
12.鲁迅的白话文学作品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其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等都发表在
A.《每周评论》
B.《新青年》
C.《前锋》
D.《向导》
13.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学史》是第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记叙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莫基之作。其作者是
A.任白涛
B.伍超
C.戈公振
D.蒋国珍
14.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刊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也是在根据地人民政权下第一张出版时间较长的中央级铅印报纸。它是
A.《红色中华》报
B.《红星报》
C.《青年实话》
D.《斗争》
15.20世纪 90 年代中期,为适应改革形势,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中央及地方各报纸竞相扩版、增版。1987年率先改为对开8版的是
A.《天津日报》
B.《解放日报》
C.《广州日报》
D.《文汇报》
16.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北平、上海等地进步学生出版的报刊,成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上的新闻尖兵。其中,自抗战以来在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的学生报纸是
A.《学生报》
B.《燕京新闻》
C.《平西新闻》
D.《中国学生导报》
17.1946年9月创刊于上海,由储安平主编,从西方自由主义理念出发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刊物是
A.《新路》
B.《观瘵》
C.《大学评论》
D.《时与文》
18.1944年5月创办,由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情报局局长管翼贤任社长的华北唯一的日伪报纸是
A.《华北新报》
B.《新民报》
C.《实报》
D.《武德报》
19.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在北平成立,筹备会主任为
A.胡愈之
B.廖承志
C.胡乔木
D.萨空了
20.20世纪 80年代中期,深度报道逐步在各地报纸上展开。颇有影响的对大兴安岭火灾的“三色报道”(即《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发表在
A.《人民日报》
B.《中国青年报》
C.《经济日报》
D.《解放日报》
21.1949年11月,新毕总社设立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新型的、隶属于新闻总署的新闻专业学校
A.北京新闻学校
B.民治新闻专科学校
C.华东新闻学院
D.中国新闻专科学校
22.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会在天安门举行。采写了系列特写通讯《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共8篇)的《人民日报》记者是
A.李庄
B.李普
C.杨刚
D.高粮
23.在抗美援朝报道中,出现了大批战地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等优秀作品。其中,《人民日报》战地特约记者魏巍撰写了
A.《不朽的杨根思英雄排》
C.《谁是最可爱的人》
B.《伟大的战士邱少云》
D.《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
24.20世纪80年代,报纸发行工作最大的变化是打破了由邮局一统天下的局面,一些报刊开始搞自办发行。首先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纸是
A.《天津日报》
B.《太原日报》
C.《武汉晚报》
D.《洛阳日报》
25.1978年3月11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在
A.《人民日报》
B.《解放军报》
C.《光明日报》
D.《红旗》
26.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市军管会保留了同情中国人民革命、在朝鲜战争期间揭露美国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行的美商报纸是
A.《世界日报》
B.《字林西报》
C.《大美晚报》
D.《密勤氏评论报》
27.1994年4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的、定位为“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的评论性电视节目是
A.《时空报道》
B.《新闻纵横》
C.《焦点访谈》
D.《焦点时刻》
28.1944年4月,日本败局已定,为加强控制,日本统治当局下令将台湾六家报纸合并系为一份8开小报,定名为
A.《台湾新闻》
B.《台湾新报》
C.《兴南新闻》
D.《台湾日报》
29.创刊于1959年的《明报》注重报道政治性强的新闻,注重国际新闻、本地新闻,更重视祖国大陆新闻。这家香港报纸的创办人之一是著名报人
A.何文法
B.何世桂
C.马澄坤
D.查良镛
30.澳门出版的第一份也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刊物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于1828年创刊的
A.《澳门杂文编》
B.《依泾杂说》
C.《中国丛报》
D.《广州纪录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于右任于 1907年创办《神州日报》后,后又创办时间相互衔接的、人称“竖三民”
的三份报纸为
A.《民呼日报》
B.《民权报》
C.《民吁日报》
D.《民立报》
E.《中华民报》
32.“民初三大名记者”是指
A.邵飘萍
B.林白水
C.黄远生
D.徐彬彬
E.刘少少
33.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刊物有
A.《劳动界》
B.《劳动音》
C.《劳动者》
D.《劳动与妇女》
E.《工人周刊》
34.大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传播革命声音,转入地下的中国共产党秘密出版了一批地下报刊,包括
A.《布尔塞维克》
B.《红旗日报》
C.《红旗》
D.《上海报》
E.《无产青年》
35.新时期的新闻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一些新闻学方面的学术刊物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影响较大的有
A.《新闻战线》
B.《中国记者》
C.《新闻业务》
D.《新闻大学》
E.《新闻学刊》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定本”制度
37.“暂行报律”事件
38.“四能”要求
39.“洋旗报”
40.“时务文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作为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工具的外报在客观上对我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42.简述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主要贡献。
43.简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中,经济宣传报道的重要成绩。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4.分析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
45.分析《解放日报》在整风改革中所获得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成果。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0653 中国新闻事业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新石器时代陶制喇叭筒)
2.D(《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3.C(葡萄牙文《蜜蜂华报》)
4.B《万国公报》)
5.B《《上海新报》)
6.D(澳门和广州)
7.B(洪仁玕)
8.D《鑣搿绰昭文新报》)
9.C《《每周评论》)
10.A 《雯艺新闻》)
11.B《民权报》的副刊)
12.B《《新青年》)
13.C(戈公振)
14.A(《红色中华》报)
15.C《《广州日报》)
16.D(《中国学生导报》)
17.B《《观察》)
18.A(华北新报》)
19.A(胡愈之)
20.B《《中国青年报》)
21.A(北京新闻学校)
22.A(李庄)
23.C(《谁是最可爱的人》)
24.D《《洛阳日报》)
25.C《《兴明日报》)
26.D《《密勒氏评论报》)
27.C《《焦点访谈》)
28.B《《台湾新报》)
29.D(查良镛)
30.A(《澳门杂文编》)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 《民呼曰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32.ACD(邵飘萍、黄远生、徐彬彬)
33.ABC(《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
34. ABCD(《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红旗》《上海报》)
35.ABCDE(《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业务》《新闻大学》《新闻学刊》)
三、名词解释题
36.“定本”制度:宋代实行的新闻审查制度,要求官报内容须经官方审核并形成“定本”后,方可传抄发行,以控制舆论。
37.“暂行报律”事件: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暂行报律》因新闻界强烈反对“侵犯言论自由”而被迫撤销,反映民国初期新闻自由与政府管制的冲突。
38.“四能”要求:记者黄远生提出的职业素养要求,即“能想、能走、能听、能写”,强调深入调查和独立思考。
39.“洋旗报”:抗战时期,中国报人为躲避日伪审查,以外商名义注册的报刊(如《申报》挂名美商),利用治外法权保护新闻自由。
40.“时务文体”:梁启超在《时务报》开创的政论风格,以通俗白话、激情澎湃、逻辑清晰为特点,推动维思想传播。
四、简答题。
41.外报的客观影响:
引入近代报刊形式与技术(如铅印、版面设计);
传播西方科学、民主思想,推动中国近代化:
培养本土新闻人才,刺激国人自办报刊。
42.维新派报刊贡献:
倡导“开民智、通上下”,推动政治改革;
开创政论报刊传统(如《时务报》);
促进白话文普及,扩大读者群体。
43.经济宣传报道成绩:
宣传,一五计划”成就,鼓舞建设热情:
推广农业合作化经验,推动社会主义改造;
报道工业发展(如鞍钢、长春一汽),树立典型。
五、论述题
44.五四时期新闻事业改革:
思想革新:倡导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
文体变革:推广白话文,打破文言垄断;
报刊类型:学生刊物(如《新潮》)、工人报刊(如《劳动界》)兴起;
新闻教育: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培养专业人才。
45.《解放日报》整风改革成果:
党性原则:确立“全党办报”方针,强调新闻为革命服务;
群众路线: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报道风格;
文风改革:反对党八股,提倡简明生动的语言;
理论建设:系统总结党报理论,奠定新中国新闻事业基础。
(答案仅供参考,以官版评分标准为准,部分简答与论述题可适当补充实例以丰富内容。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