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答案】2024年10月自考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机密★启用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小学教育心理学

(课程代码0040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8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来揭示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这一做法体现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提出有意义接受说这一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3.某小学生通过学习应用习得的公式、法则去解答习题。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类学习是
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4.当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增强。该教师的做法可视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消退

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2 岁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不同个体的各种心理机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人而异。这一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A.连续性与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线性关系
B.倒U型曲线关系
C.U 型曲线关系
D.平行关系

8.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为任务难度,任务难度这一因素对应的三个归因维度是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面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涉竹

10.某学生为获得知识、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的动机是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远景性学习动机
D.附属的动机

11.儿童学过“香蕉”、“苹果”、“桃子”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12.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剪纸技能
B.跳高技能
C.写字技能
D.解题技能

13.学生在学习时,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来整理信息。这种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14.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A.杜威
B.华莱士
C.邓克尔
D.纽厄尔和西蒙

15.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以划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6.若某人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要与行为,或做出大胆而果决的举动,事后才清楚地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是非曲直。这种道德情感体验是
A.直觉性的道德感
B.想象性的道德感
C.伦理性的道德感
D.理智性的道德感

17.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如果儿童根据行为的客观形式或结果作为行为责任判断的依据。该儿童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无律道德阶段

18.某小学生难以把看到的词语书写下来、把黑板上的习题抄写下来。此学生的这种特征可以断定为
A.习惯不良
B.学习障碍
C.情绪紧张
D.学习疲劳

19.儿童的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外号等行为属于
A.对立违抗障碍
B.退缩行为
C.攻击行为
D.自损行为

20.根据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教师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或应成为什么样的角色的想法和期望称为
A.角色认知
B.角色认同
C.角色体验
D.角色期待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教育经验总结法
22.心理发展
23.学习动机
24.问题解决
25.品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27.简述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28.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29.简述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
30.简述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矫正策略。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 分,共30分。
31.结合实际论述影响小学生学习策略掌握的主要因素。
32.结合实际分析促进小学生迁移的教学策略。

202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小学教育心理学 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004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A.客观性原则
2.D.奥苏伯尔
3.A.智力技能
4.A.正强化
5.C.具体运算阶段
6.C.个别差异性
7.B.倒 U 型曲线关系
8.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9.C.自我实现的需要
10.A.内部学习动机
11.A.上位学习
12.D.解题技能
13.B.组织策略
14.B.华莱士
15.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6.A.直觉性的道德感
17.B.他律道德阶段
18.B.学习障碍
19.C.攻击行为
20.D.角色期待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分花共 20 分。
21.教育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提炼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
22.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23.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朝向目标的内在动ナ或心理倾向。
24.问题解决:个体通过认知操作从问题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涉及问题表征、策略应用和结果评价。
25.品德: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表现出的稳定心理特征,包括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分。
26.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学习动机逐渐由外部转向内部;
(3)学习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4)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初步发展;
(5)需教师引导和监督。

27.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1)识别问题,明确应用情境;
(2)提取相关知识并建立联系;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4)验证结果,评估有效性。

28.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认知阶段(理解步骤);
(2)联系形成阶段(协调动作);
(3)自动化阶段(动作熟练)。

29.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
(1)持续学习与反思;
(2)积累教学经验;
(3)发展教学策略;
(4)参与研究交流;
(5)形成个性化风格。

30.学习适应问题的矫正策略:
(1)评估问题原因,制定方案;
(2)指导学习方法;
(3)改善学习环境;
(4)增强自信心;
(5)家校合作支持。

四 、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31.影响小学生学习策略掌握的主要因素:
(1)个体因素:认知水平、元认知能力、动机;
(2)教学因素:教师方法、策略指导;
(3)环境因素:家庭支持、学校资源,
(4)任务因素:难度与类型:
实例:教师通过示范组织策略(如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

32.促进小学生迁移的教学策略:
(1)强调基本原理教学:
(2)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
(3)引导发现知识联系;
(4)提供变式练习;
实例,数学教学中通过应用题变式(如购物、时间问题)促进迁移。
(答案仅供参考,具体评分以官版评分标准发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