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答案】2024年10月自考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24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课程代码 0053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小说《阿 Q正传》中,与阿 Q 发生肢体冲突的人是
A.邹七嫂
B.秀才娘子
C.白举人
D.王胡

2.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陈二妹的身份是
A.京剧名伶
B.产业工人
C.贵族妇女
D.落魄文人

3.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结尾处,潘先生所做的事情是
A.被推举在为欢迎军阔而建的彩牌坊上题字
B.携一家老小去上海避难
C.写学校照常开学的通告并发给学生家长
D.携一家老小去红房子避难

4.小说《萧萧》中,在乡下人看来,装扮和行为都很奇怪的人是
A.萧萧
B.车夫
C.女学生
D.厨子

5.小说《春蚕》中,通过老通宝一家的遭润所揭示的社会现实是
A.农村经济崩溃
B.军阀混战
C城市贫富悬殊
D.土匪横行

6.小说《小城三月》中,只有“我”的继母和翠姨穿高跟鞋的根本原因是
A.穿高跟鞋影响走路
B.店铺里高跟鞋太少
C.她们有钱
D.她们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想

7.小说《小二黑结婚》的故事结尾处,二诸葛得到的新外号是
A.“命相不对”
B.“不宣栽种”
C“前世姻缘”
D.“米烂了”

8.小说《子夜》中,吴荪甫和赵伯帽斗争的时空环境是
A.20 世纪 20年代的北平
B.20 世纪30年代的上海
C.20 世纪30年代的日本东京
D.20世纪40年代的重庆

9.小说《山峡中》中,景物描写所营造的氛围是
A.雍容华贵
B.雄伟壮阔
C.清新宁静
D.荒凉险恶

10.小说《骆驼样子》中,祥子用虎妇的钱买的车后来被卖掉的原因是
A.筹措虎妞的安葬费用
B.被暗探敲诈
C.为买下一辆新车做准备
D.为小福子赎身

11.小说《蜗牛在荆棘上》中,刻画人物在特定境遇中丰富复杂的心理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是
A.暗示
B.白描
C.双关
D.对比

12.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抒情的基本持点是
A.借助联想进行铺叙,构成生动的画面
B.选择平和宁静的意象,营造出话静和美的意境
C.以悖论式的书写方式,加强讽刺和潮弄效果
D.节毒明快,具符强烈鼓动性

13:诗句“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出自于
A.郭沫若《凤凰涅槃》
B.冯至《千四行集·鼠曲草》
C.辛笛《航》
D.郑敏《金黄的稻束》

14.诗歌《雨巷》中,表达“我”孤独伤感的情绪所用的艺术手法是
A.象征、反复
B.反讽、拟人
C.排比、夸张
D.比兴、烘托

15.散文诗《毒药》表达的主题意蕴是
A.呼唤人性的忏悔
B.诅咒黑暗的现实
C.歌颂人民的伟力
D.表达对祖国的感恩

16.诗歌《老马》多中,“老马”象征的人物是
A.中国农民
B.有风骨的文人
C.北方矿工
D.永远寂寞的追求者

17.散文《死火》中,体现了鲁迅内心交织的两种声音的是
A.“我”和冰山的对峙
B.冰山和死火的对照
C.“我”和死火的对话
D.冰山和冰谷的映照

18.散文《苍蝇》选材的特点是
A.描绘景色,叙述事件过程
B.写细微之物,广泛引用古今中外的各种材料
C.将现实画面与想象画面相叠印,
D.将见闻感受和“新闻剪集”相结合

19.散文《钓合的春昼》中,“我”对同乡夏灵峰先生的评价是
A.批评其崇古,肯定其善于处今
B.批评其崇古,称颁其风骨
C.肯定其崇古和善于处今
D.肯定其崇古和经术言行

20.散文《雨前》中,对故多的“雷声””雨声”和“雏鸭”的回忆,起到的作用是
A.表达作者对故乡雷雨天气的厌恶
B.补充对北方雨前情展的描写
C.与北方的气候与景物形成对比
D.表达作者对漂泊流浪的生存状态的认同

21.散文《灵魂的呼号》中,作者情感抒发的方式是
A.借景抒情
B.用象征手法抒情
C.古抒胸臆
D.通过叙事展开抒情

22.散文《囚绿记》中,被“我”视为““绿友”的常春藤的特性是
A.偶强
B.脆弱
C.优雅
D.柔顺

23.杂文《蛇与塔》中,对《白蛇传》的大团圆结局,作者做出的富有新意的解释是
A.百姓不敢正视现实
B.百姓同情弱者
C.百姓爱幕虚荣
D.百姓没有是非观念

24.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中,“我”在回忆鲁迅先生的某件事情后,有一句评述“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这件事情是
A.用书的校样擦桌子
B.喝茶
C看青年来信
D.踢鬼

25.散文《山之子》的构思特点是
A.层层铺垫,引出人物
B.以横截面展示,连缀全文
C.明暗线交织,推动情节发展
D.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故事齐头并进

26.话剧《雷雨》中,周紫游说“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你可以想一想”,此时地说话的对象是
A.周冲
B.周朴园
C.周萍
D.鲁贵

27.话剧《上海屋檐下》中,赵振宇的性格特征是
A.追求光明,坚持斗争
B.泼辣凶狠,富有野性
C.情感细腻,多愁善感
D.看假达观,实则庸俗

28.话剧《屈原》中,郑詹尹奉南后的命令试图处死屈原的方式是
A.溺毙
B.纵火
C.刺杀
D.下毒

29活剧《南归》中,春姑娘最后做出的选择是
A.在家等候辛先生归来
B.嫁给同村少年李正明
C.追随辛先生去遥远的地方
D.追随信差一起出走

30.话园《升官图》中,惊醒两个强盗“开官梦”的事件是
A.群众暴动
B.战争爆发
C.省长视察
D.物价飞涨

二、多项造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小说《蒙竹山房》中,“窥房”的描写所起的作用有
A.揭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
B.把二姑姑多年来遭受的痛苦作为空白留给读者思者
C.激起读者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思与批判
D.表现作者独持的审美感受,又使作品充满诗意
E.以生动的面面暗示二姑姑悠闲从容的生活

32.对诗歌《力的前奏》的主题描述正确的有
A.探讨生与死以及生存价值的间题
B.展现力的爆发依靠长期沉默的聚集这一哲理性命题
C.表达作青对过去时光的留恋
D.展示封建礼教在人们精神意识上烙上的深深创伤
E.象征大们在革命时代的“黎明”到来前的痛苦、挣扎与守候

33.散文《追悼志摩》中,属于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有
A.”以他入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
B.”他的为人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
C.”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
D.”他的失败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的失败”
E.”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

34.散文《谈“流浪汉”》中,作者所阐发的“流浪汉”气质有
A.任情顺性,万事随缘
B.平凡质朴,低调随和
C.有创造欲,不受羁绊
D.富于幻想,充满乐观
E.精神麻木,敷衍成性

35.话剧《风雪夜归人》中,活跃在魏莲生周围且对其态度友善的人有
A.王新贵
B.玉春
C.马大婶
D.李蓉生
E.马二傻子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6.简析老舍小说《断魂枪》中沙子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37.简析朱湘诗歌《采莲曲》的艺术特征。
38.简析鲁迅杂文《春末闲谈》运用反语的特点。
39.简析贺敬之、丁毅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的主题意蕴。

四、论述题:本大额共1小题,其 12分。
40.分析闻一多诗歌《死水》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41.阅读巴金敬文《灯》,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评论文章。
要求:
(1)简要闸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吉通顺、-书写整洁。
(附《灯》原文)


巴金

我半夜从黑梦中惊醒,感觉到室闷,便起来到游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照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子一会儿,一个照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雷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相,它被量梦引入了速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盖灯甚或一盖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家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日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湖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泗过海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败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盛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入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他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限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选自《龙·虎·狗》,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1 年版)

2024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005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两共 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B 3.A 4.C 5.A
6.D 7.A 8.B 9.D 10.A
11.D 12.A 13.B 14.A 15.B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