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会计》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157
一、单项选择题
1.C 重置成本
2.B 相关性
3.D 本量利分析法
4.D 收入
5.A 支出差异
6.D 决策要根据方案来确定
7.A 管理会计为对内报告会计
8.A 平均贡献率法
9.B 大中取小法
10.B 设备折旧
二、多顶选择题
11.A. 存货计价B.评估盈利能力
12.A.计算的原则不同 B.成本的计算对象不同 C.目的不同
13.B.机会成本 C.增量成本
14.A.固定成本 B.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D.销售单价
15.A.质量控制部门 C.工程设计部门
16.C.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 E.与供应商建立良好互利互赢的伙伴关系
17.A. 信息使用者不同 B.会计报告类型不同 C.信息的时间属性不同。D.会计报告的内容不同E.会计报告的编制频率不同。
18.E. 设备维修费
19.A.产品价值 B.市场供求关系 C.价格政策D.产品寿命周期 E市场竞争类型
20.A.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依据 B.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C. 实施经营计划 D.评价业绩实施控制E.成 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21.简述不确定性决策的定义及其常用的方法。
定义: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面临多种可能发生的未来状态,但每种状态发生 的概率未知或不确定的情况。
常用方法:
选择最不利情况下的最佳方案悲观法(Worst-case):,
乐观法(Best-case):选择最有利情况下的最佳方案
折衷法(Laplace):考虑所有可能结果的平均值,
赫威斯决策准则:根据决策者的风险偏好,通过赋予不同的概率来选择方案。
22.简述确定现金流量应考虑的因素。
时间价值: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即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相关成本: 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等,
不确定性:评估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税收影响:考虑税收对现金流的影响。
资本成本:考虑资金的资本成本。
23.简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更准确地反映了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
便于进行成本-体积-利润(CVP)分析。
缺点:
忽视了固定成本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在多产品企业中,难以准确分配固定成本。
可能过于强调短期成本控制,而忽视长期战略和投资。
24.试述集权管理的优缺点。
优点:
决策效率高,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统一的决策和政策,便于企业形象和文化的统一。
有利于资源的集中使用和优化配置。
缺点:
可能抑制下属单位的创新和自主性。
决策者可能缺乏对地方市场和具体情况的了解。
高层管理者可能因信息过载而难以有效管理。
25.假设某个部门的营业资产为 30000元,营业利润为 9000元,则投资报酬率为 30%,假设企业资本成本为 20%。部门经理现面临一个投资报酬率为 25%的投资机会,投资额为 10000 元,每年利润 2500 元。
要求:
(1)求增资前后部门的剩余收益;
[增资前剩余收益=营业利润-资本成本=9000-(30000*20%)=9000-6000=3000元
增资后剩余收益=(营业利润+投资利润)-(资本成本+投资额*资本成本)
增资后剩余收益=(9000+2500)-(30000+10000)*20%=11500-8000=3500元
(2)求增资后部门的投资报酬率;
增资后总投资=原有营业资产+新投资=30000+10000=40000元
增资后总利润=原有营业利润+新投资利润=9000+2500=11500元
投资报酬率=增资后总利润/增资后总投资=11500/40000=28.75%
(3)判断部门经理是否应该接受投资。
由于增资后的投资报酬率(28.75%)高于企业资本成本(20%),并且增资后的剩余收益(3500 元)高于增资前的剩余收益(3000 元),部门经理应该接受这个投资。
26.某企业现有设备生产能力是 30000 个机器工时,其利用率为 80%,现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 A、B 或C 三种产品资料如下:
A产品 |
B产品 |
C产品 |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小时) |
2 |
3 |
单位销售价格(元) |
15 |
25 |
单位变动成本(元) |
5 |
15 |
额外设备成本(C产品) |
0 |
0 |
(1)计算每种产品的剩余生产能力下的总利润。
剩余生产能力=30000*20%=6000个机器工时
A产品总利润=(15-5)*(6000/2)=10*3000=30000元
B产品总利润=(25-15)*(6000/3)=10*2000 =20000元
C产品总利润=(35-20)*(6000/5)-2000=15*1200-2000=17000元
(2)利用贡献毛益分析法判断应该开发哪种新产品。
根据总利润计算结果,C产品提供了最高的总利润(17000元),因此应该选择开发C产品。
27.某企业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100元,无建设期。该固定资产可使用10 年,期满无残值,生产经营期每年获税后利润 15 万元,假定折现率为10%。要求:
(1)采用非贴现法计算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投资额/年利润=100/15=6.67年
(2)计算净现值、获利指数,并根据净现值和获利指数判断该方案是否可行,[公众号:私塾学苑]:年金现值系数(PVIFA)已知:PVIFA10%10=6.14457净现值(NPV)=年利润*PVIFA-初始投资
NPV=15*6.14457-100=92.1685-100=-7.8315
(由于为负数,表示净现值为负)
获利指数(Profitability Index,PI)=现值总额/初始投资
PI=(15*6.14457)/100=92.1685/100=0.92168
由于净现值为负,且获利指数小于1,该投资方案不可行。
28.某公司年销售额 20000 万元,变动成本率 70%全部固定成本和固定费用(不含利息费用)2000 万元,该公司总资产为 8000万元,资产负债率40%,平均负债利息率为10%,假设所得税率为 25%。
要求:
(1)计算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销售额*(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
=20000*(1-0.70)-2000=20000*0.30-2000=4000万元
(2)计算净利润;
净利润=营业利润*(1-所得税率)
=4000*(1-0.25)=4000*0.75=3000万元
(3)计算投资报酬率(总资产);
投资报酬率=净利润/总资产
=3000/8000=0.375或37.5%
(4)许算经营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系数=(销售额-变动成本*销售额)/(营业利润+固定成本)
=(20000-20000*0.70)/(4000+2000)
=(20000-14000)/6000=6000/6000=1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