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四川]2018年4月自考00816文艺心理学试题

机密★启用前

四川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艺心理学

(课程代码 0081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世纪初,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学艺术创造现象,并以叔本华的观点来说明《红楼梦》的悲剧性的是
A.朱光潜
B.郭沫若
C.王国维
D.鲁迅

2.20世纪初,把诗界定为:“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的学者是
A.冯至
B.王国维
C.郭沫若
D.胡风

3“美学理论只有建立在大脑的工作原理之上,才会变得理性而又深刻,没有一种美学理论在缺乏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的情况下而可能显得完整,更谈不上深刻了。”这句话出自
A.贝里尼
B.吉布森
C.费希纳
D.泽基

4.创立个体心理学派的人是
A.弗洛伊德
B.阿德勒
C.吉布森
D.荣格

5.提出“镜像阶段论”的是
A.拉康
B.阿德勒
C.荣格
D.贝里尼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布森闻名于世是因为创立了
A.认知发现理论
B.唤醒理论
C.唤起理论
D.生态光学理论

7.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反应的品性使它的外部反应最容易表现于形体动作,心理学上把它叫作
A.行为趋势
B.动作趋势
C.形体趋势
D.情绪趋势

8.“格式塔”的意思是
A.用标准格式修建的塔
B:指不同质料建筑的塔
C.指“完形”
D.指心物同构

9“遮蔽性记忆”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大师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詹姆斯
D.考夫卡

10.“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归纳出这句话的是
A.康德
B.叔本华
C.马克思
D.黑格尔

11.“当一个人住在西伯利亚苔原地带或者伏尔加河上游的干燥地带的时候,他也许梦想神奇的花园,内有非凡的树木,长着珊瑚的枝,翠玉的叶,红宝石的果”,这句话旨在说明艺术家的
A.缺失性体验
B.孤独体验
C.超越体验
D.崇高体验

12.科学实验表明,人的模仿对象最初始于
A.视觉形象
B.听觉形象
C.语言形象
D.触觉形象

13.“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这句话出自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贺拉斯
D.亚里士多

14.歌德的“下意识酝酿”能解释潜意识的内在机制的环节是
A.直觉、表象
B.解构、重构
C.外在机缘
D.情绪情感

15.巴金所说的“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原来顺序应是“天空变成了很浅很浅的浅蓝色”。在此处,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突显文学语言构成法则的
A.内指性
B.音乐性
C.陌生化
D.本色化

16.将情节与故事并举,认为“故事只是关系到时间的顺序,情节反映的是事件的因果关系”的人物是
A.卢卡奇
B.索绪尔
C.福斯特
D.萨不尔

17.“随着有机体发展到人的水平……那种简单的情绪性兴奋也就被一种持续稳定的富有个性特征的情感生活所取代”,这句话出自
A.列维·斯特劳斯
B.列维·布留尔
C.恩斯特·卡西尔
D.苏珊·朗格

18.“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讲的是
A.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性
B.审美主体的超越性
C.审美满足实际需要
D.审美心理的有限性

19.从知觉上寻找审美心理机制问题的原因的是
A.阿恩海姆
B.托尔斯泰
C.克罗齐
D.弗洛伊德

20.认为艺术都有自身的惯例,它是“由戏剧、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各种艺术门类系统而构成,而每一个艺术门类都具有那种能授予客体以鉴赏资格的惯例的背景”,做出这种理解的是
A.维特根斯坦
B.G·迪基
C.贡布里希
D.克罗齐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审美阕原则
22.缺失性体验
23.审美相似律
24.形式征服题材
25.批评意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判断下列各题划线处的正误,在“答题卡”的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6.贝里尼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唤醒理论”,又称为“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
27.经验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具有明显的主客之分
28.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性格”放在叙事的六大要素之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简述荣格的原型理论。
30.简述体验的生成性特征。
31.简述形象范式的特征。
32.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美学关系。
33.简述审美投射活动的主要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试述“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35.试述文学语言层面与心理蕴涵的关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