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考试大纲

高纲 410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3329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编(2024年)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一门具有科学理论色彩而又有鲜明实践意义的课程。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它往往最难运用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只有系统地领会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才更能在教学设计中表现出创造性,真正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进步。本课程整合国外先进的心理学等理论,构建一个基于当代科学心理学的小学语文教学论的新体系;同时,采用许多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及作者在实验学校开发的教学案例,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案例。因此,本书既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全书主要内容共分三部分:首先,指出小学语文改革的方向,要走语文教学科学化之路;提出了简化的语文学习结果分类系统和语文教学目标论;其次,具体分析语文目标分类学习的理论,包括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最后,结合目标导向进行教学论的阐释与教学设计案例的解析。

二、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设置本课程,是为了使考生能够掌握小学语文学习与教学的科学理论,并通过相关的操作程序的设计与示范,给予考生充分的实践指导。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加深对小学语文学习与教学的理解,并在此指引下创作出科学、有效的各项知识技能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考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正确的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小学语文学习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小学语文目标分类学习论的内涵及外延,能够掌握目标分类的概况,并能根据各类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小学语文目标分类与目标导向的教学论的相关理论,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和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小学语文的学习与教学论,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掌握一般模式,并能进行恰当的比较,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绪论:语文、语文课程进而语文教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语文和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特征;了解语文教学中长期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改革方向。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语文和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
识记:①语文、语文课程;②语文课程标准;③语文教学内容。领会:①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②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二)语文教学的理论问题与改革的方向
识记:①语文教学中长期争论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②科学取向的教学论;③宏观教学设计;④微观教学设计。
领会:①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优点;②两种取向的教学论。简单应用:①语文教学长期争论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语文教学中长期争论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说明了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教学优点。

第二章 语文教学目标及其分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相关概念;掌握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总目标和内容的评
析;掌握教育目标及其分类的学习心理学基础;掌握我国学者对语文教育目标分类的探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教学目标识记: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总体目标与内容;②语文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评析。
(二)教育目标及其分类的学习心理基础
识记:①教育目标;②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③学习。简单应用:①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目标分类框架;②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分类。
(三)我国学者对语文教育目标分类的探索
识记:①知识;②技能;③语文动作技能;④语文智慧技能;⑤认知策略;⑥“SQ3R”阅读法;⑦语文知识;⑧语文技能。
简单运用:①姚夏倩的语文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的理论意义。综合应用:①语文学习结果的分类系统。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分类,介绍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框架、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章 语文教学内容与认知过程两维目标分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语文教学内容的概念、成分与分类,能够按照修订版的布卢姆的二维目标进行分类,以便于教师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够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两维目标分类框架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语文教学的内容
识记:①教学内容;②语文教学内容;③概念性知识;④程序性知识。领会:①修订版的布卢姆分类学中的知识分类。
简单应用:①语文教学的内容及其分类。
(二)构成语文教学目标的认知过程
识记:①理解;②分析;③评价。
领会:①语文学科中的认知过程类别。
(三)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认知过程两维目标分类识记:①学习结果;②教学目标。
领会:①小学语文教学两维目标分类框架。
综合应用:①两维目标分类框架在拼音、字、词、句子和标点教学中的运用。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概念、成分与分类,能够按照修订版的布卢姆的二维目标对小学教学内容如拼音、字、词、句子和标点进行学习结果的分类。

第四章 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构成部分语文能力的三类知识的内容以及它们作为学习结果的性质,通过对知识性质的分类进一步了解那些类型的知识可以转化为语文技能。了解它们的学习规律,即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同时,了解解释语文知识学习的基本理论,联想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含义和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通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加深对语文能力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小学语文知识的内容和学习性质
识记:①言语发展;②儿童的生活经验;③课文内容知识。领会:①课文内容知识与学习性质;②语文学科专门知识的内容。综合应用:①语文学科专门知识的学习性质。
(二)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规律及其教学含义
领会:①构成部分语文能力的三类陈述性知识的互相关系。综合应用:①语文知识学习的基本规律。
(三)解释语文知识学习的基本理论
识记:①机械学习;②联想学习理论;③配对联想学习;④连锁学习;⑤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⑥概念学习。
领会:①言语连锁学习与动作连锁学习。
简单运用:①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的教学含义。
综合应用:①有意义学习的五种基本类型。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领会构成部分语文能力的三类知识,解释了语文知识学习的基本理论,联想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含义和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第五章 小学语文基本技能的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小学语文汉语拼音、生字新词、句子与标点等基本技能学习的规律及其教学含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关于技能的定义、心理实质与分类
识记:①动作技能;②智慧技能;③知觉辨别能力;④认知策略;⑤“SQ3R”读书法。
领会:①技能的心理实质;②习得与运用概念的能力;③习得运用规则做事的能力;④习得与运用高级规则的能力;⑤认知分类。简单应用:①技能与知识的关系。
(二)小学语文基本技能学习的规律及其教学含义识记:①基本技能的学习类型。
领会:①基本技能学习类型和解释每一类学习的相关理论;②生字新词学习;③句子与标点的学习结果与类型。
简单应用:①句子的学习与教学任务;②句法教学的原理及其教学含义;③运用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指导句子概念与规则的教学。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技能的定义、心理实质和技能的分类,技能与知识的关系,小学语文基本技能汉语拼音、字、词、句子、标点等的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含义。

第六章 小学语文高级技能的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小学语文高级技能学习的内容,它们学习结果的类型与性质,通过对高级技能学习基本规律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含义的理解,最后掌握从事高级技能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理论与实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小学语文高级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结果及其性质领会:①高级技能的学习结果及其性质;②对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名篇教学内容分析。
简单应用:①新课程标准中的小学语文高级技能学习的内容;②作文中的高级技能学习内容。
(二)小学语文高级技能学习的规律及其教学含义识记:①篇章图式学习。
领会:①篇章图书学习的过程和条件;②四素句的句子图式;③表达技巧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小学语文高级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结果及其性质,说明了小学语文高级技能学习的规律及其教学规律。

第七章 小学语文中情感领域的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知道如何用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解释语文教学中情感领域学习的结果、内容、途径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作为目标的小学语文情感领域的学习
识记:①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②态度;③顺从;④同化;⑤内化。简单应用:①小学语文中的情感学习内容;②态度学习的一般规律;③观察学习的过程;④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
综合应用:①观察学习原理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二)创造认知与情感交融的语文课堂
识记:①ARCS 动机激励模型;②诱发;③陶冶;④激励;⑤调控;⑥情感教学过程模式;⑦自我效能感。
领会:①“六步三段”教学过程模型简介;②ARCS 动机激励模型。
简单应用:①“ARCS”动机激励模型与情感教学模型比较;②创造知、情融合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小学语文中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态度,态度学习的一般规律,并说明创造认知与情感交融的语文课堂的几种过程模式。

第八章 系统化教学设计与语文教学设计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师在上课之间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的介绍,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以及语文教师所需要掌握的特殊教学设计技能,最终能进行宏观教学设计或微观教学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教学设计概述
识记:①教学;②教学设计、分析、需要评估、设计、“ADDIE”模型;③教学设计基本成分。
领会:①教学设计的基本成分与流程;②教学设计需要运用的学习理论和新技术;③课程水平的教学设计;④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学设计。简单应用:①在有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条件下的教学设计;②在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条件下备课。
综合应用:①备课与教学设计比较。
(二)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识记:①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流程;②系统论;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④使能目标;⑤句子图式教学。
领会:①语文教学任务分类;②专项知识技能教学的任务分类。简单应用:①微观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②语文学科中的宏观教学设计。综合应用:①举例说明语文学科中的宏观教学设计。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成分、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比较以及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微观教学设计与宏观教学设计。

第九章 专项知识技能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专项知识技能的概念,通过分析专项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和理论依据,理解专项知识技能教学的方式;掌握专项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最终能够促成语文阅读和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语文综合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专项知识技能及其教学概述
识记:①专项知识技能教学;②专项技能;③单项技能;④陈述性知识;⑤程序性知识。
领会:①专项知识技能教学内容;②专项知识技教学的方式。简单应用:①语文基本技能;②语文高级技能。
(二)专项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识记:①举三反一的教学设计;②举一反三的教学设计;③“例-规”法;④文章结构图式;⑤终点目标;⑥使能目标。
简单应用:①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②单独设课的专项技能教学过程和方法。③与课文阅读教学相结合的专项技能教学。
综合应用:①针对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任务分析;②尝试进行微观教学设计。
(三)专项知识技能教学的优点与对教师的挑战
简单应用:①专项知识技能教学的优点。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专项知识技能的概念、教学内容以及专项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说明了专项知识技能教学的优点。

第十章 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相关概念;领会单篇课文阅读学习的性质;掌握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流程,了解教学过程和方法,掌握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并能够实践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单篇课文阅读学习的性质
识记:①阅读能力;②教学目标;③探究性学习;④接受学习;⑤发现学习。领会:①单篇课文阅读学习的性质。
简单应用:①有效学习的条件。
(二)小学低年级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
识记:①目标设置:②目标陈述;③行为动词。
领会:①低年级语文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②目标的陈述。简单应用:①学习条件分析;②起点能力分析。
综合应用:①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分析;②教学过程和方法。(三)小学中高年级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识记:①使能目标;②任务分析;③起点能力。
领会:①分析确定教学目标;②任务分析:将陈述目标放置于两维教学目标分类框架之中;③中、高年级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简单运用:①分析确定教学目标;②任务分析:将陈述目标放置于两维教学目标分类框架之中;③高级技能的学习条件分析。
综合应用:①中高年级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四)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识记:①变式练习;②教学分析。
领会:①“王文”的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评析;②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分析及其类型;③几种特殊教学模式;④三种阅读教学类型。
简单运用:①基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模式;②教学分析;③中高年级单篇课文阅读教学与低年级的区别。综合应用:①中高年级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②分析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目标、方法。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单篇课文阅读学习的性质、小学低年级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分析、中高年级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第十一章 单元整组课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单元整组课文教学的概念,理解单元整组教学的研究状况;掌握基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单元整组课文教学的内容和理论依据,能够掌握基于现行教材的单元整组课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掌握在无适合教材条件下单元整组课文教学设计与实施,最终真正达到语文阅读的终点目标。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国内单元整组课文教学的研究状况
识记:①单元整组课文教学;②图式学习理论;③策略性知识学习。领会:①国内单元整组课文教学的研究状况,早期的霍懋征和李吉林;②丁有宽的系统研究;③课程改革后出现的单元教学。
简单应用:①依据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评析。
(二)基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单元整组课文教学识记:①单元整组课文教学;②篇章结构图式学习理论;③策略性知识学习理论。
简单应用:①单篇课文教学的局限性;②现代教学设计原理。(三)基于现行教材的单元整组课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识记:①整体感知;②整体感悟,③单元终点目标,④综合能力;⑤故事结构图式。
领会:①单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分析;②跨单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分析。综合运用:单元整组课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四)在无适合教材条件下的单元整组课文教学设计与实施领会:①比较课程水平与课堂水平教学设计的程序;②课程水平的教学设计;③课堂水平的教学设计。
综合应用:①设计一个整组课文的教学单元。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几种单元整组课文阅读教学的状况及依据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评析,说明了单元整组课文阅读教学的科学理论依据及基于现行教材和无合适教材条件下的单元整组课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十二章 汉语拼音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汉语拼音演变和发展过程的历史知识,知道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说明,掌握汉语拼音学习的性质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取向的教学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汉语拼音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识记:①音素;②配对联想学习;③直音法;④反切法。领会:①汉语拼音的近代发展;②《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二)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说明
识记:①两拼法;②三拼法;③声介拼法。
简单应用:①汉语拼音的形式结构和拼读方法。
(三)汉语拼音学习的性质与教学方法
领会:①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②汉语拼音教学的时机问题。简单应用:①学会汉语拼音;②学习独立识字。
综合应用:①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汉语拼音的演变与发展,汉语拼音学习的性质与教学方法以及汉语拼音教学的时机问题。

第十三章 识字、写字与用字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识字、写字学习的性质,通过汉字在词句中学习汉字认读、书写的教学目标与学习分类的分析,掌握科学取向的汉字识字、写字与用字的教学方法,掌握其教学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汉字的认读教学
识记:①短语识别;②话语连贯;③言语连锁。
领会:①话语连锁与言语连锁的区别;②句内停顿与阅读加工。(二)字、词的识别
识记:①句法结构;②句子识别;③停顿规则;④汉字识别;⑤辨别学习。领会:①在连贯语言环境中的汉字认读过程;②基本技能的核心:停顿规则。简单应用:①低年级阅读学习的核心;②区分阅读教学的三种关系;③学阅读与识字的关系。
综合应用:①阅读与学阅读的关系。
(三)字词默写和使用的教学
领会:①当前默写汉字教学的弊端;②汉字的构字规则。简单应用:①低年级阅读学习的核心。
综合应用:①构字规则和用字规则的教学实例。
(四)黄金练字:写好字
领会:①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简单应用:①整合教材进行写字教学宏观设计;②汉写字教学中的学生书写工具分析。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了在科学取向的理论下,汉字的识字、写字与用字的教学方法及其教学过程。

第十四章 语文学习动机与课堂教学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规律,通过对小学生阅读学习动机下降的原因分析,掌握增强阅读学习激励措施的方法。同时,了解课堂活动的特征,掌握课堂活动特征对教师管理能力的要求,课堂管理的目的与基本策略,最终达到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研究
识记:①动机;②归因的重新训练;③学习动机;④内在学习动机;⑤外在学习动机。
领会:①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发展变化。
简单应用:①增强阅读学习动机的措施;②小学生阅读学习动机下降的原因分析。
(二)课堂活动的特征及其对教师管理技能的要求领会:①课堂活动的特征;②课堂活动特征对教师管理能力的要求。简单应用:①课堂管理的目的与基本策略。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识记:①强化、暗示策略、惩罚策略;②消退策略;③归因理论;④课堂奖励结构。
领会:①坚持多措并举,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简单应用:①运用行为心理学原理,纠正学生问题行为。综合应用:①从差异心理学原理看“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三、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阐释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动机,分析小学生阅读学习动机下降的原因以及课堂活动的特征及其对教师管理技能的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考生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小学语文学习与教学论》,皮连生、吴红耕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五、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
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作出满意的回答,你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你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文章。
2. 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在考试之日起 6 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3.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 30%,简单应用占 30%,综合应用占 20%。
4.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5.本课程考试试卷中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考生只准携带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橡皮等必需的文具用品。不可携带计算器。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在两维目标分类中的学习结果是( )A.符号的记忆 B.动作技能
C.知觉辨别技能 D.智慧技能
参考答案:A

二、名词解释题
1.概念学习
参考答案:概念学习是指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中,通过学习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三、简答题
1.简述班杜拉研究中态度形成与改变的两条途径。
参考答案:
①一条途径是“亲历学习”。学习者从亲身经历的行为结果或经历中学习。②一条途径是观察学习。学习者观察他人的行为示范,便能习得被示范的行为。

四、论述题
1.论述创造理想的知情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种建议。
参考答案:
(1)教师激励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是教学设计中始终要关注的课题。(2)“情感与价值观”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3)伴随于认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渗透情感与价值观教学。(4)直接教授课文内容知识与价值观。
(5)情感不能独立进行教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