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18]
机械工程基础自学考试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自学用书:《机械工程基础》,张克猛、赵玉成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及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机械工程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考生掌握常用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奠定理论基础;并培养增强、考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理解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其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应用范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2)对于静力学问题做出正确的力学分析,恰当地选择相关的定理,列出平衡方程,经过运算得出正确的结论。
(3)对构件的变形形式做出正确判断,并能相应地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4)熟悉并理解常用机械的基本概念知识、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基本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5)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择计算和使用维护知识。
(6)学会运用“手册”和“标准”进行基本计算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工程图学及计算机绘图、工程材料、金工认识实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后续课程有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压铸模与其它模具设计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内容除绪论外,包括:
Ⅰ、静力学部分
Ⅱ、平面机构部分
Ⅲ、零件变形时的承载能力部分
Ⅳ、机械动力分析及零件的动应力部分
Ⅴ、机械传动的基本形式部分
Ⅵ、常用联接部分
Ⅶ、轴、轴承部分
Ⅷ、液压传动部分
第1章绪论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
要求,在具体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过程中,还要求理解机械设计基础中的专用名词。
-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机械中的零件、部件的定义
(2)平面机构中的构件与运动副的定义
(3)工程力学中的质点、质点系、刚体与变形固体的定义
(4)机械工程分析中的载荷分类定义
第2章 机械的静力分析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静力学公理及力、约束等基本概念。能正确地对物体的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主要内容如下:
力的基本性质、力矩、力偶、力系的简化、约束与约束反力、摩擦、平面力系分析及应用平衡方程解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
-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识记:平衡、力系、平衡力系、刚体等概念。
- 力的基本性质
识记:
(1)力的三个基本性质及二个推论的内容及成立的条件。
(2)汇交力系的矢量合成。
理解:
(1)力的三个基本性质是静力学的理论基础。
(2)两个推论的实用意义。
3、力对点之矩、力偶
识记:
(1)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定义式。
(2)合力矩定理及其表达式。
(3)力偶的定义、性质及力偶矩的计算公式。
简单应用:
(1)应用力矩公式及合力矩定理计算平面上力对点之矩。
(2)力偶矩及合力偶矩的计算
4、力系的简化
识记:
(1)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2)力的平移定理。
理解:力的平移定理。
5、约束与约束反力
理解:
(1)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2)工程上常见的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的画法。
(3)判别物体系统中的二力构件。
6、摩擦力及其性质
识记:
- 摩擦现象与摩擦力。
-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7、物体的受力分析
简单应用: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8、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识记:
-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 平面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简单应用:
应用平面各种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并熟悉平面运动机构的简图与自由度、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机构等机械常用机构的应用。
-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其自由度
识记: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简单应用: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 机构运动分析基础
简单应用: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3、平面连杆机构
识记:
(1)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2)偏心轮机构、导杆机构
(3)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理解:
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的判定
4、凸轮机构
识记:
(1)凸轮机构的工程应用及特点
(2)凸轮机构的分类
5、间歇机构
识记:
(1)棘轮机构的类型
(2)棘轮机构的特点及应用
6、槽轮机构
识记:
(1)槽轮机构的类型
(2)槽轮机构的特点及应用
第4章 零件变形时的承载能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并掌握机械零件的承载能力要求;内力的概念以及用截面法求内力;应力与应变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零件的组合变形分析及压杆稳定性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零件变形时的承载能力
识记:
(1)零件变形时的承载能力包括的三个方面:强度、刚度、稳定性
(2)内力、截面法、应力
2、杆件的拉伸与压缩
识记:
杆件轴向拉伸与压缩概念
拉(压)虎克定理
理解:
(1)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许用应力
(3)应力集中
简单应用:
(1)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应变、变形计算
(2)轴向拉伸(压缩)时强度条件的应用:强度较核、设计截面、确定许可载荷
- 联接件的剪切与挤压计算
识记:
剪切与挤压的概念
简单应用:
联接件的剪切、挤压实用计算
4、圆轴的扭转
识记:
- 圆轴的扭转的概念
- 剪切虎克定理
简单应用:
圆轴的扭转时强度与刚度条件的应用
5、梁的弯曲强度
识记: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梁的弯曲变形概念
(3)梁的刚度条件
理解:
提高梁承载能力的途径
简单应用: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应用
第5章 强度理论与零件的组合变形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在掌握杆件基本变形的基础上,了解并能分析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能用组合变形强度条件解两类简单的组合变形题目。
-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识记:
(1)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的概念
(2)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的概念
简单应用
(1)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强度条件
(2)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强度条件
第6章 压杆的稳定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压杆稳定性判定以及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识记:
(1)压杆的稳定的概念
(2)临界力与临界应力的概念(柔度、惯性半径、长度系数)
理解:
(!)临界应力计算
(2)提高压杆抵抗失稳的措施
简单应用:
压杆稳定性校核
第8章 机械传动的基本形式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螺旋传动、蜗杆传动主要特点及其应用,能设计简单的传动装置。
-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带传动
识记:
(1)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2)带传动的特点
(3)带的类型与应用
(4)带传动张紧的目的及张紧方法
理解:
(1)带传动主要几何参数
(2)带传动的传动比计算
2、链传动
识记:
(1)链传动的主要类型
(2)链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3)滚子链的结构
(4)链传动张紧的目的及张紧装置
理解:
(1)滚子链传动的主要参数
(2)链传动的传动比计算
(3)链传动的失效形式
3、齿轮传动
识记:
(1)齿轮传动的优缺点及应用
(2)齿轮传动的类型
(3)齿轮才基本参数
(4)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连续传动的条件、避免根切和干涉的条件
(5)斜齿圆柱齿轮的传动特点和应用
(6)斜齿圆柱齿轮的的当量齿数
(7)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8)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9)轮齿的失效形式
(10)齿轮的材料
(11)螺纹的主要参数
(12)螺旋传动的类型
(13)蜗杆传动的特点
(14)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
(15)蜗杆传动正确啮合的条件
(16)蜗杆传动的润滑
(17)蜗杆传动的常用材料
理解:
(1)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传动比计算
(2)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传动尺寸计算
第9章 常用联接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并掌握机械中常用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能根据工况条件合理地选择联接的形式。
-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识记:
(1)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2)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3)键联接的类型
(4)联轴器与离合器的功用
(5)联轴器的类型
(6)离合器的类型
理解:
(1)螺纹联接的应用
(2)螺纹联接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联轴器类型的选择
(4)离合器类型的选择
简单应用:
键联接的选择及设计计算
第10章 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机械工程中轴的类型、材料、轴的结构设计。
-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识记:
(1)轴的分类
(2)轴的材料
理解:
(1)设计轴的主要问题
(2)轴的强度计算
简单应用:
轴的结构设计
第11章 轴承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两大类轴承的功用、类型、特点滚动轴承的代号以
及轴承的润滑。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识记:
(1)轴承的功用
(2)轴承的类型和特点
(3)滑动轴承的类型及应用
(4)滚动轴承的构造
(5)滚动轴承的类型和特点
(6)滚动轴承的代号
(7)轴承的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
理解:
滚动轴承的选用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填空题
1、待传动常用的张紧方法有 、 。
二、选择题
1、当轴作单向回转时,平键的工作面是( )。
A. 键的侧面; B.键的底面和侧面;
C. 键的顶面; D.键的底面。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深沟球轴承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 )
四、简答题
1、轴上零件轴向固定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轴向固定方法有哪些?
2、试述蜗杆传动的主要特点。
五.计算题
1、已知某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如图)的输入功率P1=3.8Kw,转速n1=960r/min,各轮齿数z1=22,z2=44, z3=18,z4=81。求:①减速器的总传动比,②各轴的转速。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