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自考14494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考试大纲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考试大纲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专升本)
专业代码:040106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课程代码:(14494)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制定
2024 年 3 月
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自学考试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是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必考的课程,是培养和检验考生的家庭与社区教育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课程。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探讨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与儿童发展关系以及儿童如何受到这些环境及这些环境之间关系的影响,儿童又如何影响这些环境因素。探讨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实现三方共育,为儿童发展提供良性的社会生态环境。

(二)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

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家庭与社区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家庭与社区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掌握在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中实施家庭与社区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实施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是一门既注重理论认识又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它阐明的是家庭与社区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因而要求学习者首先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宜在先修《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程。对于已具备教育学专业专科水平的考生来说,本课程的重点是家庭与社区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家庭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家庭与社区合作的途径与方法;难点是家庭和父母角色的关系、家庭与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社会生态学视野下的儿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理解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会用该理论框架分析儿童所处小系统、中间系统及其与儿童的相互作用;了解罗高福的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理解文化社区和文化过程的概念框架,学会用生态学的视野分析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课程内容
(一)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1.社会生态环境的结构
2.微观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中间系统的作用
4.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与儿童发展
(二)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1.文化社区和文化过程
2.儿童对文化社区的参与
3.文化社区和文化过程作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考核知识点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二)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四、考核要求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1.识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克分子活动、角色
2.领会:微观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中间系统的作用
3.运用: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二)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1.识记:文化社区
2.领会:儿童对文化社区的参与

第二章 家庭和父母的角色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不同的家庭类型及其家庭功能的执行情况;理解父亲、母亲和祖辈父母在孩子教养中的角色;了解鲍姆林德关于家庭教养风格的四种类型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掌握导致家庭压力的焦虑及风险因素。
二、课程内容
(一)家庭功能和家庭类型
1.家庭的功能与执行
(1)家庭的功能
(2)家庭功能的执行
2.家庭类型与理解接纳不同的家庭
(1)几种主要的家庭类型
(2)理解、接纳不同的家庭
(二)父母角色
1.父亲角色 母亲角色与父母角色的满意度
2.帮助家长适应父母角色
(三)父母的教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1.鲍姆林德的四种教养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儿童可能的行为
2.父母教养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家庭及家庭的主要功能
(二)家庭功能的执行
(三)家庭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四)父亲角色、母亲角色的作用
(五)亲子关系的过渡与父母角色的调节
(六)鲍姆林德的四种教养类型、教养方式特点与儿童可能的行为
(七)母教养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家庭功能和家庭类型
1.识记:家庭、家庭的基本功能、核心家庭、大家庭、祖辈抚养家庭
2.领会:家庭功能的执行
3.运用:理解、接纳不同的家庭
(二) 父母角色
1.领会:父亲的角色、母亲的角色、父母角色满意度特点
2.运用:如何帮助家长适应父母角色
(三) 父母的教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1.识记:鲍姆林德四种教养类型、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儿童可能的行为
2.领会:父母教养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家庭与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依恋概念、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以及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父母对于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明确亲子关系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掌握帮助儿童改善同伴关系的方法与策略。
二、课程内容
(一)依恋与儿童发展
1.母亲的敏感性与反应性
2.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
(二)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1.良好亲子关系的特征
2.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3.如何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三)家庭与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1.家庭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2.家园合作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一)敏感性、反应性与父母依恋的关系
(二)如何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三)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四)如何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五)家庭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六)家园合作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依恋与儿童发展
1.识记:敏感性、反应性
2.领会:如何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
(二)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1.识记: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2.应用:如何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三)家庭与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1.识记:家庭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2.应用:家园合作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第四章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幼儿园与家庭成功合作的基础,能从教师、幼儿园角度分别阐述;了解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懂得教师应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理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并知道如何帮助家长处理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
二、课程内容
(一)幼儿园与家庭成功合作的基础
1.教师的因素
2.幼儿园的因素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关系的开始
1.教师与家庭最初的接触
2.处理分离焦虑
三、考核知识点
(一)幼儿园与家庭成功合作的基础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关系的开始
四、考核要求
(一)幼儿园与家庭成功合作的基础
领会:影响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基础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关系的开始
应用:分离焦虑的处理

第五章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益处与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与家庭建立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对儿童、家长、教师的益处;掌握发展建设性家园合作关系的方法;了解在家园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解决策略。
二、课程内容
(一)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益处
1.对幼儿的益处
2.对家长的益处
3.对教师的益处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障碍
1.教师和家长角色的不同
2.权利范围问题
3.信任的问题
(三)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1.敌意
2.冷漠
3.过度卷入
三、考核知识点
(一)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益处
领会:1.对幼儿的益处
2.对家长的益处
3.对教师的益处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障碍
识记:教师和家长角色的不同
(三)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应用:1.如何应对家长的敌意与愤怒
2.如何应对家长的过度卷入

第六章 社区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区、社区教育及社区学前教育的概念;掌握社区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懂得如何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并尝试将其融于社会教育领域中。
二、课程内容
(一)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价值与责任
1.社区
2.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价值
3.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责任
(二)社区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
1.社区教育
2.社区教育的特征
3.社区教育的内容
4.社区学前教育
5.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
(三)以社区为主导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1.知识讲座
2.社区亲子活动
3.社区媒体宣传
三、考核知识点
(一)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价值与责任
(二)社区 社区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
(三)社区教育的特征与内容
(四)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
(五)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形式
四、考核要求
(一)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价值与责任
1.识记:社区
2.领会: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价值与责任
(二)社区 社区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
识记:社区教育 社区学前教育
(三)社区教育的特征与内容
识记:社区教育的特征与内容
(四)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
应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主要途径
(五)以社区为主导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应用: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形式及实施

第七章 社区的教育资源及其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区资源及社区资源的种类;了解家庭和幼儿园对社区资源利用的方式,并通过掌握家庭和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一)社区的教育资源
1.社区自然资源
2.社区人力资源
3.社区物力资源
4.社区信息资源
(二)家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
1.建立一个广泛的家庭支持基础
2.各种形式的社交网络对家庭的支持
3.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区机构
(三)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
1.利用社区资源的重要性
2.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三、考核知识点
(一)社区的教育资源
(二)家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
(三)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
四、考核要求
(一)社区的教育资源
1.识记:社区资源、社区自然资源、社区人力资源、社区物力资源、社区信息资源
2.领会:各种社区资源的发现、挖掘和利用
(二)家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
1.领会:建立广泛的家庭支持基础
2.应用:寻找并运用适合家庭应用的社交网络资源;社区机构为家庭提供服务
(三)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
1.识记: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重要性
2.应用: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第八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途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幼儿园与家庭正式与非正式合作的各种途径;掌握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互联网工具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的策略;理解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价值;掌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二、课程内容
(一)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途径
1.幼儿园与家庭的正式合作途径
2.幼儿园与家庭的非正式合作途径
(二)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途径
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价值
2.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政策指引
3.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
(一)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途径
(二)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途径
四、考核要求
(一)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途径
1.识记:幼儿园与家庭的正式与非正式合作途径的类型
2.应用:幼儿园与家庭正式合作途径的实施;幼儿园与家庭非正式合作途径的实施
(二)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途径
1.识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价值
2.领会: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政策指引
3.应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途径

第九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实践范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幼儿园–家庭伙伴关系的涵义,理解亲师行动研究的内涵,掌握亲师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了解社区早教机构的服务内容与价值;掌握社区早教机构与社区家庭合作的实践范式。
二、课程内容
(一)幼儿园与家庭的伙伴关系模式
1.伙伴关系的主要形式:家长参与
2.幼儿园–家庭伙伴关系模式的建构
3.幼儿园–家庭伙伴关系形成的过程分析
(二)亲师行动研究
1.亲师行动研究的内涵
2.亲师行动研究的实施
(三)0–3 岁早期教养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实践范式
1.作为家庭、社区资源的 0–3 岁早期教养机构
2.早期教养机构支持社区家庭科学育儿的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
(一)幼儿园与家庭的伙伴关系模式
(二)亲师行动研究
(三)0–3 岁早期教养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实践范式
四、考核要求
(一)幼儿园与家庭的伙伴关系模式
1.识记:幼儿园与家庭的伙伴关系、幼儿园–家庭伙伴关系建构的层次
2.领会:幼儿园–家庭伙伴关系形成的过程
(二)亲师行动研究
1.识记:亲师行动研究的内涵
2.领会:亲师行动研究的实施
(三)0–3 岁早期教养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实践范式
1.识记:早期教养机构为社区提供服务的价值
2.应用:早期教养机构支持社区家庭科学育儿的模式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能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本门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可以作为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与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教材的内容是对大纲规定的内容的具体而系统的阐述。教材是学习者学习和社会助学的主要材料依据,是学习者掌握本门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主要内容基本一致。凡是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所要考核的知识点,教材都作了系统和全面的阐释。教材比大纲详尽,大纲比教材扼要。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体系表达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教材内容有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一般不在考核范围之内。但建议考生为了保持对整个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应用保持连贯性,便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知识体系,建议考生完整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大纲要求。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学习教材:
李燕、张惠敏主编.《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

推荐参考书:
王乃正、王冬兰、张小永:《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 3 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依据本专业的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课程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试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其表达用语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着重掌握等。
本课程共 4 个学分。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现根据学习者情况就自学方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全面系统地学习课程内容
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根本的一条就是全面系统地学习课程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本课程的内容一共分为九章,知识范围较广,也有一定深度。这九个方面的内容有着紧密逻辑联系,也是家庭与社区教育最基本的内容。考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其内容框架,弄清楚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节,识记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概括,从知识点、知识块到知识体系深入领会和掌握。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阐述的内容来源于家庭与社区教育实践,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考生应善于把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自己接触、了解到的家庭与社区教育现象和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学习。从家庭与社区教育现象认识家庭与社区教育规律,把家庭与社区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用家庭与社区教育的知识加以提升和系统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科学地学习
考生应根据自己在职、业余等特点,善于利用时间,用零散的时间学习个别知识点、个别概念,在集中的时间系统综合地学习大块教材内容,消化和理解教材,应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教育问题。应先阅读大纲,抓住重点、要点,而后系统地学习教材。从细节看到整体,再从整体回到细节。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全年、学期计划,还要制定分阶段的单元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钻研指定教材,参考推荐书籍,对考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把握正确的助学导向,避免考生走弯路。
2.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引导学生将识记、领会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学生掌握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和知识是有系统的和有逻辑的,这就是它们的内在联系,重点内容就是这个逻辑的轴线和各个关节点;一般内容就是围绕这个轴线的关节点的分枝和细节。着眼点是关节点和轴线,但要从分枝和细节下手,这样去掌握知识的整个系统。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在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并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的偏途。

4.社会助学者在指导学习者应考时应注意课堂集中辅导和课后实践引导相结合。本课程的课堂集中辅导时间应予充分保证,一般不得少于 20 个学时。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源于考核的内容。课程上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能力层次是等级递进关系,由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知道本课程中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表述或识别。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认识和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的考试采用笔试闭卷方式,时间为 120 分钟。60 分为及格线。考试时史允许带钢笔或圆珠笔、2B 铅笔、橡皮。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考虑课程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面。
3.命制的试题中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家庭与社区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 20%,领会占 30%,简单应用占 30%,综合应用占 20%。
5.试题要合理安排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 20%;较易占 30%;较难占 30%,难占 20%。
6.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