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业设计专业(高职专科)(460105)
色彩(00674)
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电机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编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
2024 年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3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3
二、课程目标…………………………………………………………………………………………………………………..3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3
第一章 色彩构成概述……………………………………………………………………………………………….3
第二章 色彩基础知识……………………………………………………………………………………………….4
第三章 色彩表现………………………………………………………………………………………………………5
第四章 色彩意象………………………………………………………………………………………………………6
第五章 配色设计………………………………………………………………………………………………………7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8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9
二、关于自学教材的说明…………………………………………………………………………………………………9
三、自学方法指导………………………………………………………………………………………………………..9
四、对于辅助学习与考试的要求…………………………………………………………………………………….10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10
附录:题型举例……………………………………………………………………………………….12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色彩》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业设计专业考生在学习核心专业课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本课程是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一个基础专业必修课。这个课程的前身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德国包豪斯学院的
设计色彩教学。这个教学体系把色彩教育从依附于造型艺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从色彩自身的要素解析和构成入手,把产品、建筑和视觉传达设计的色彩机能作为目标,建立起了科学的色彩分析和训练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1.考核学生对《色彩构成》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创新思维的表现能力,激发出主观想象力,提高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色彩,从而建立起科学理性的思维观念。
2.在考核和评估中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进行考核,考查学生对色彩构成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构成形式与构成方法,能够独立地完成色彩对比调和的表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能运用多视角、多思维、多色调的构成方法与表现方式进行构成设计。
3.能体现设计思想,组织、经营画面的能力,同时形、色、体要有合理性。
4.能将色彩构成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有色彩表现能力和
创新思维意识。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色彩构成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色彩的情感作用,从美学的角度研究色彩的造型规律,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色彩的象征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课程概述
第二节 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
第三节 学习色彩构成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色彩的含义
(二)色彩的结果与行为
(三)色彩的象征与意义
(四)色相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要求
初步认知色彩的概念。
1.识记:色彩的基本概念。
2.领会:(1)色彩构成在现实生活中的出现;(2)色彩构成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知识点在色彩的初步练习中进行运用。
4.综合应用: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从美学与现实进行运用并融会贯通,要求提升色彩的感悟能力和解决色彩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色彩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多角度研究、了解人对视觉形态的认知过程、认知方式、意向效果,并应用这些理论指导造型设计创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色彩的原理
第二节 色彩的视觉
第三节 色彩的体系
第四节 色彩工具介绍
第五节 色彩的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
(一)色彩原理
(二)色彩属性之间的关系
(三)色彩的主要功能
(四)色彩工具
(五)色谱
(六)色彩的象征功能
四、考核要求
初步认知色彩的概念。
1.识记:色彩的基本概念。
2.领会:
(1)色光特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2)色彩的基本分类。
3.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知识点在色彩的初步练习中进行运用。
4.综合应用: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知识点通过色彩的练习完成在三个方面的运用: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功能。
第三章 色彩表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从色彩混合原理与表现特点入手,学习、研究配色的组合原理、配色类型、影响配色的形象要素、配色效果的调控等色彩问题。学习的首要目标是掌握配色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基本色彩表现。同时,要使学生们明白
所有的色彩问题都不是独立的,都需要放到配色的整体中去考虑才能求得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建立整体的色彩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三原色与色彩混合
第二节 色彩对比
第三节 影响色彩对比的其他要素
第四节 配色的视觉效果
三、考核知识点
(一)掌握色彩混合的原理
(二)掌握色彩的组合原理与配色的变化规律
(三)了解色彩视错觉发生的原因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2)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3)色彩错觉。
2.领会:(1)色彩混合有三种基本类型:加色混合、减色混合和中性混合。
(2)色调是色彩的整体倾向。
3.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知识点对色彩的几种类比形式有充分理解。
4.综合应用: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色彩的视错觉进行创作。
第四章 色彩意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培养、锻炼、分析和解读色彩的能力尤为重要。本章的目的在于用多角度的、综合而可操作的方法提升学生解读色彩、分析色彩,并能够按照使用目的选择色彩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关于色彩意象
第二节 色彩意象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色彩意象解读
第四节 色彩分析与表现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色彩规律
(二)色彩意象
(三)意象解读
(四)色彩分析与表现方法(酸甜苦辣、春夏秋冬)
四、考核要求
了解色彩在意象上的运用及心理反应。
1.识记:(1)色彩对比关系;(2)色彩的生理、心理感受。
2.领会:色彩的意象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色自身的任何一项要素发生改变其意象就会随之变化,对比环境的变化同样会对色彩的意象产生明显的影响。
3.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章节的知识点对色彩意象进行简单应用。
4.综合应用: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章节的知识点对味觉意象、情感意象、听觉意象、季节意象、性别、年限意象进行比较复杂的应用。
第五章 配色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同样的颜色由于组织形式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本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实用的配色组织策略与表达技巧,掌握色彩调和的实用性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配色的整体计划
第二节 配色的组织技巧
第三节 色彩调和
第四节 研究与借鉴
三、考核知识点
(一)色彩调和
(二)色彩的重复
(三)色彩的统调和整体
(四)色彩的平衡
(五)色彩的节奏
(六)分隔色
四、考核要求
理解色彩调和的含义。
1.识记:(1)渐变节奏;(2)重复节奏;(3)自有节奏;(4)分隔色;(5)强调色;(6)色彩调和;(7)色彩对比;(8)色彩借鉴。
2.领会:配色的效果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我们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处理任何问题都必须从整体效果出发来考虑解决的办法,否则就会顾此失彼。
3.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章节的知识点对色彩效果调和和平衡进行简单应用。
4.综合应用: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章节的知识点对色彩调和的主要色彩理论进行采集和重构两种方法的应用。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大纲编写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不同层次要求。各要求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是本章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领会”是在识记掌握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发现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简单应用”能运用课程知识点进行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能运用课程知识点进行比较复杂的应用。
二、关于自学教材的说明
1.指定教材
《构成——色彩构成》(第三版)张殊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
2.参考教材
《创意设计系列教材:色彩构成》,韩久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逻辑关系。
四、对于辅助学习与考试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覆盖面与重点章节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认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请勿更改考试范围,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本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第 4 章《色彩意象》、第 5 章《配色设计》
为本课程的重点章节。
2.试卷能力层次比例
试卷能力层次识记占 20%,领会占 30%,简单应用占 30%,综合应用占 20%。
3.试卷难易比例
试卷中易占 20%,较易占 30%,较难占 30%,难占 20%。
4.题型题量
5 种题型:(1)单选题、(2)多选题、(3)填空题、(4)名词解释题、(5)简答题、(6)论述题。
5.考试形式、考试时间
考试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6.特殊要求
无
附录:题型举例
题型一、单选题
从牛顿通过三棱镜发现光谱后,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认为能组合出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 )
A.红色 B.绿色 C.蓝色 D.三原色
题型二、多选题
属于弱冷暖对比的有( )
A.暖极色与暖色的对比 B.暖色与中性微冷色的对比
C.冷极色与冷色的对比 D.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
E.中性微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
题型三、填空题
在纯色中,________的色性格外向,具有热情、活跃、张扬的气质;________的色性格内敛,具有理智、安静、退缩的意象。
题型四、名词解释题
明度对比
题型五、简答题
什么是色彩意象?
题型六、论述题
1.什么是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2.如何使作品有较强的冲击力?
3.色彩绘画常用技法有哪些?
4.色彩构图有哪些原则?
5.如何理解《千里江山图》这张画的色彩?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