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自考06761阿拉伯文化概论考试大纲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考试大纲
专业名称:应用阿拉伯语(专科)
专业代码:570216

课程名称:阿拉伯文化概论

课程代码:(06761)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制定
2024 年 3 月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阿拉伯文化概论是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代码为 06761,总学分为 4 分。旨在帮助考生了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的基本情况,包括基本概念、历史脉络、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提高对阿拉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设置目的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外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学习,而且应该包括文化学习。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只学会一套机械的语法规则,一定数量的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效地掌握语言,必须同时学习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

鉴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社会和文化研究在语言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本教材内容包括阿拉伯国家的自然地理、历史发展、政治经济、民族宗教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系统,涵盖面广;每个单元均设计有知识巩固练习、汉阿词汇对照和思考讨论题等,配套内容丰富多样;附录中收入近代以来与阿拉伯国家有关的各个重大协议、宣言和决议,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作者从阿拉伯国家政区划分、人口、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力求揭示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的关系,揭示在阿拉伯语中体现的阿拉伯民族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心理、民族感情、风土民情、社会变革等社会文化因素,并从中总结归纳出一些具有规律性和启发性的特点,以利于阿拉伯语教学、研究及翻译工作。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够:
1.了解、理解、掌握与熟练掌握阿拉伯文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去认知阿拉伯传统文化。
3.能运用所学与其它文化进行比较,正确认识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并对当代阿拉伯文化建设有合乎实际的理解。
4.提升学习者文化自觉意识。

二、考核目标

1.掌握阿拉伯社会和文化的基本概况,包括阿拉伯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阿拉伯地区的历史与发展、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与经济问题,了解阿拉伯国家社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表面现象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了解阿拉伯历史和欣赏阿拉伯文明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阿拉伯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而达到既掌握这一领域中的通用性知识,也掌握这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的目的。
1.掌握阿拉伯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
2.了解阿拉伯文化的各个时期特点和主要流派;
3.熟悉阿拉伯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和经典作品;
4.掌握阿拉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趋势;
5.理解阿拉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能力层次递进考核。
识记:对大纲中有关阿拉伯民族、文化概念,阿拉伯语言文字,阿拉伯文学,阿拉伯文化与其它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基本概念,包括名称和知识的含义,能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识记。
领会:对大纲中有关阿拉伯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有正确理解,并清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做出正确的表述与解释,如文化生成的土壤、宗教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影响;对传统阿拉伯人的信仰与道德观之间的文化逻辑关系的理解等。
简单应用:能够在领会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点的内容进行辨别、解释或举例说明;能运用文化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历史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如对地域文化特点的分析,阿拉伯文化的各个阶段特征与王朝政治关系的分析等。综合应用:在对一些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的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与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新问题等。如我们如何看待当代阿拉伯传统文化复兴与传承的问题,如何看待现代阿拉伯
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问题等。

三、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一)指定教材:《阿拉伯社会与文化》,陈万里 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 年版。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 阿拉伯国家的政区划分与地理特征

1.学习纲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有关阿拉伯国家的政区划分和地理特征,辨析阿拉伯国家、中东国家、伊斯兰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等概念,明白这些不同名称后面的不同参照系,即称呼阿拉伯国家为中东国家,是从地理角度来划分的;称呼伊斯兰国家,是从宗教角度划分的;称呼其为发展中国家,是从经济角度来划分的;称呼其为第三世界,是从政治角度来划分的。

2.课程内容
(1)阿拉伯国家的政区划分;(2)阿拉伯国家的地理特征;(3)阿拉伯国家的地形;(4)阿拉伯国家的山脉与沙漠。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阿拉伯、阿拉伯人、阿拉伯国家、中东等名词的定义;22 个阿拉伯国家的名称及分布;“两洋五海七湾一运河”;阿拉伯世界的著名海峡。
简单应用:为什么说苏伊士运河是“东西方海运大动脉”?
综合应用:利用本章的知识点,试析阿拉伯世界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二章 阿拉伯国家的人口、气候、河流与资源

1.学习纲要
阿拉伯国家的总人口约为 3.5 亿。其中西亚地区约占三分之一,北非地区约占三分之二。阿拉伯国家的人口大国是埃及,人口约 7908 万。由于种种原因,阿拉伯国家的出生率比较高,许多国家没有制订计划生育政策。阿拉伯民族是阿拉伯国家中的主要民族,占阿拉伯国家总人口的绝对多数,他们的祖先是闪米特人。闪米特人的一些部落向两河流域和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迁徙,以后这些地区出现的迦勒底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迦南人、亚述人等均与闪米特人有着种种关系。在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活动中,阿拉伯人渐渐与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融合在一起,并渐渐同化了他们。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阿拉伯国家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和干燥,水资源非常稀缺。阿拉伯国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品种多,数量大。
2.课程内容
(1)阿拉伯国家的的人口、民族与语言;(2)阿拉伯国家的气候;(3)阿拉伯国家的河流;(4)阿拉伯国家的资源。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阿拉伯民族的定义及特征;阿拉伯历史学家对阿拉伯人的划分;阿拉伯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人、贝都因人、柏柏尔人、摩尔人、索马里人、德鲁兹人;阿拉伯世界的 5 大河流。
简单应用:阿拉伯国家的河流具有哪些特征?
综合应用:阿拉伯世界掌握的巨大石油战略资源对世界的影响。

第三章 阿拉伯国家的交通运输与历史名城

1.学习提纲
在石油大规模开采之前,阿拉伯国家的交通运输业比较落后。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带,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广大农村乡镇和山区大都使用马或驴子,城市交通也不健全,马车与轿车同行在一条马路上的情景随处可见。随着阿拉伯国家的经济起飞,交通运输业蓬勃兴起,各国的公路发展异常迅速,许多国家修筑了高速公路,即便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建起了连接国内各主要城市的公路网。阿拉伯世界的空中运输能力在不断提高,空运的规模在逐渐扩大,每个阿拉伯国家都拥有自己的航空公司,航线四通八达,遍及世界各地。在水路运输方面,阿拉伯国家大都从事海运业,少部分有内河运输业。这与阿拉伯国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如同我们前面所述,常年有水的河流屈指可数,许多阿拉伯国家没有可供航行的河流,甚至没有河流。近几年来阿拉伯国家的管道运输发展很快,这主要得益于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与生产。海湾阿拉伯产油国、马格里布国家、埃及、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都铺设了长短不一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和控制网、石油输送管线,管道长的有数千公里,短的有数百公里。铁路是阿拉伯国家需要重点发展的运输行业。铁路运输业在阿拉伯国家发展缓慢,除了政治原因以外,地理条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阿拉伯国家有较为完备的铁路运输网的国家只有埃及,伊拉克和马格里布地区,其他国家有的没有铁路网,有的只有几条铁路线,有的至今还没有一条铁路。埃及是阿拉伯国家中铁路发展最早,规模最大,设施较完善的国家之一。
2.课程内容
(1)阿拉伯国家的交通与运输;(2)阿拉伯国家的历史名城;(3)阿拉伯国家国名及城市名汉阿对照。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阿拉伯国家国名及主要城市名阿拉伯语的表述;千塔之城——开罗;千年古城——巴格达;古迹之都——大马士革;圣城——麦加和麦地那。
简单应用:
(1)为什么科威特城为“水塔之城”?
(2)“马格里布”一词有几种解释?
综合应用:阿拉伯国家的城市有哪些特点。

第四章 尼罗河下游的古代埃及文明

1.学习纲要
阿拉伯世界地域辽阔,包括了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东北部,它是建立在阿拉伯帝国版图基础之上的。今天隶属于阿拉伯世界的两河流域地区、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尼罗河下游区域、北非迦太基等,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前,当地人们已经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尼罗河下游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更占有重要篇章。为了能全面了解当今阿拉伯国家的完整历史,必须掌握上述地区的古代文明史。尼罗河下游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发祥地,尼罗河给古代埃及带来了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地,哺育了智慧的埃及人民。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 484~约前 425 年)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课程内容
(1)古代埃及的历史与社会;(2)古埃及的文字;(3)古埃及的天文学与医学;(4)金字塔与古埃及人的社会价值观。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尼罗河;古埃及历史的五个时期:前王朝时期、古王朝时期、中王朝时期、新王朝时期和后王朝时期;象形文字。
简单应用:
(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古埃及文字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3)古埃及人为什么崇尚读书?
综合应用:
(1)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
(2)为什么说十八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的强盛时期?

第五章 两河流域、地中海东部沿岸及半岛南部的古代文明

1.学习纲要
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在人类发展史上,它占有重要篇章。两河流域在希腊语中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据考证,早在远古时期,两河流域就是人类生息的乐园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老的文字、古老的神话,古老的史诗、古老的天文科学,古老的医学、古老的农耕技术,古老的城市、古老的法典等等,相继诞生在这里。随着历史不断地发展,两河流域建立起许多著名王国,它们推动了两河流域灿烂文化的不断发展。地中海东部沿岸在上古时代,出现过许多小王国和城邦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们受到两河流域强国、埃及帝国、海上民族的影响很大,由于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地中海东岸地区成了这些强国和帝国争夺的焦点区域。

阿拉伯半岛南部较早进入了农耕时代,这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雨水比半岛中部和北部优越得多,人们既从事农业生产,修建水利,也从事航海业和商业贸易。在漫长的历史中,半岛南部地区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由于种种原因,关于阿拉伯半岛的史料记载不是非常丰富,有关古代王国的历史与社会资料十分有限,尤其是南部地区的社会变迁。比较有完整记录的有马因王国,赛伯伊王国和希木叶尔王国。
2.课程内容
(1)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2)地中海东部沿岸的古代文明;(3)古代叙利亚文明;(4)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古代文明;(5)部分古代名称的阿拉伯语表述。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两河流域文明的开创者;汉谟拉比国王;腓尼基人;沙姆地区;马里卜水坝。
简单应用:
(1)为什么说两河流域是人类生息的乐园之一?
(2)为什么说苏美尔人的建筑师是雅典建筑艺术的先驱?
(3)为什么称汉谟拉比是两河流域著名的军事家和立法者?
(4)腓尼基人对人类创造字母文字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5)“堡宫建筑”出现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建筑?
综合应用: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赛伯伊王国的农业与商业发展。
(3)简述沙姆地区的阿拉伯小王国发展史。
(4)简述希伯来王国的兴衰史。

第六章 阿拉伯帝国的政权建立与军事扩张行动

1.学习纲要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它发源于今天沙特阿拉伯的中西部。从公元 624年开始,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阿拉伯半岛逐渐被统一,半岛居民逐渐被伊斯兰化,阿拉伯人逐渐冲出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地向外扩张。公元 636 年,阿拉伯军队在雅尔穆克河谷同拜占庭帝国军队相遇,阿拉伯军队击溃对手,打开了通往北部的通道,从而一路北上,攻占了今天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地区。公元 637 年,阿拉伯军队向另一个大国波斯帝国发起挑战,在卡迪西亚战役中,击溃了波斯帝国的主力军队,打开了从两河流域向东扩张的大门。之后,阿拉伯军队展开了一系列东扩西征、占领土地的行动。为了与地中海上的霸主–拜占庭海军和希腊海军相抗衡,从沙漠中崛起的阿拉伯人建立起自己的海军,并通过海路占领了塞浦路斯,又相继战胜了希腊海军和强大的拜占庭海军。公元 661 年,阿拉伯帝国进人倭马亚王朝时期,新一轮的扩张行动,使得帝国版图不仅覆盖北非,而且延伸到了欧洲的西班牙。在西班牙 , 阿拉伯人的统治长达近 300 年。公元 8 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继续向东渗透,中亚大部分地区,东南亚部分地区先后被阿拉伯人控制,其势力一直影响到中国边境。公元 750年,阿拉伯帝国改朝换代,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在稳定国内局势后,渐渐将国家的发展重心引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帝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首都巴格达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城市。阿拉伯的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阿拉伯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1258 年,阿拉伯帝国灭亡,帝国的版图被封建割据。北非马格里布地区、埃及、两河流域、地中海东部沿岸等地王朝,小国林立,阿拉伯半岛上再次陷于无政府状态。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兴起,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疆土被奥斯曼人占领,直至西方列强开始抢夺奥斯曼属地。
2. 课程内容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阿拉伯政权的建立;
(2)四任哈里发与阿拉伯人的大规模向半岛外部扩张行动。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蒙昧时代;白德尔战役;哈里发。
简单应用:
(1)欧麦尔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阿里时期的三次内战是什么?
综合应用:
(1)阿拉伯人大规模对外扩张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欧麦尔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奠基人?

第七章 倭马亚王朝与阿拉伯人在北非和中亚地区的扩张

1.学习纲要
阿里遇刺的同年,叙利亚和埃及的阿拉伯贵族拥立穆阿威叶(公元 661~680 年在位)为哈里发,定都大马士革。开创了伊斯兰阿拉伯帝国史上的新时期——倭马亚王朝(公元 661~750年)。不久,穆阿威叶又将哈里发的选举继任制改为世袭制,确立了倭马亚家族为统治贵族。该王朝共传位 14 代哈里发,至公元 750 年灭亡。倭马亚王朝崇尚白色,故中国历史书上称其为“白衣大食”。在阿拉伯帝国史上,倭马亚王朝是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是一个纯粹的阿拉伯人统治的政权,是阿拉伯帝国疆土最辽阔,最完整的时期,也是伊斯兰化、阿拉伯化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
2.课程内容
(1)穆阿威叶与倭马亚王朝的建立;(2)卡尔巴拉事件与帝国第二次国内战争;(3)阿拉伯人的东扩西征与倭马亚王朝的辉煌;(4)倭马亚王朝的社会与文化。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卡尔巴拉惨案;穆阿威叶。
简单应用:
(1)为什么许多历史学家常常把穆阿威叶和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相提并论,认为他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奠基人?
(2)卡尔巴拉事件与帝国第二次国内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疆土最辽阔、最完整的时期?
综合应用:
(1)为什么说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化、伊斯兰化运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时期?
(2)为什么说倭马亚王朝是个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其社会人群分成了哪几个等级?

第八章 阿巴斯王朝与阿拉伯繁荣的文化体系的形成

1.学习纲要
阿拔斯王朝(公元 750~1258 年)是阿拉伯帝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昌盛时期,是阿拉伯文化体系形成时期。不同民族的学者潜心研究世界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成果,把希腊、印度、埃及、拜占庭等民族创造的文化与科学翻译介绍给阿拉伯人。他们在学习和吸收外来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并形成了富有阿拉伯特色的文化体系。

阿拔斯王朝的政治版图没有倭马亚王朝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阿拉伯帝国境内出现了三足鼎立的状况。在阿拔斯王朝建立初期,帝国的欧洲领土就被后倭马亚王朝所控制,在阿拔斯王朝中期,帝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埃及被什叶派人建立的法蒂玛王朝控制,阿拔斯王朝实际控制的范围在两河流域、原波斯帝国领土,以及中亚和东南亚一带。进入公元 9 世纪中叶后,阿拔斯王朝陷于激烈的权力、势力范围争夺,波斯人、突厥人的势力急剧膨胀,瓜分了呼罗珊和王朝的东南部等地区,哈里发实际控制的范围大大缩小。阿拔斯王朝时期,它的政治版图在萎缩,但是它的政治影响力却在扩大,它的文化影响力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欧洲文艺复兴产生了巨大作用。
阿拔斯王朝历时 500 多年,是阿拉伯帝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王朝,共传位 37 代哈里发,继续实行世袭制。在这些哈里发中,有的叱咤风云,掌控实权,政绩显赫,甚至威名远扬,有的只是宗教领袖,也有的是傀儡国君。王朝的首都,开始时在库法,后迁移到新都哈希米叶,第二任哈里发时,又迁往新建的巴格达。
2.课程内容
(1)曼苏尔与阿巴斯王朝的发展和昌盛;(2)阿巴斯王朝的社会、政治与外交;(3)阿巴斯王朝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4)阿拉伯文化的大繁荣及其文化体系的形成。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曼苏尔;一千零一夜;泰伯里;比鲁尼;拉齐;花拉子密。
简单应用:
(1)为什么说阿巴斯王朝是阿拉伯的文化发展与科学研究的昌盛时期?
(2)为什么说曼苏尔是阿巴斯王朝的真正奠基者?
(3)导致阿巴斯王朝衰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综合应用:阿巴斯王朝文化成就。

第九章 阿巴斯时期独立的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学习纲要
阿拔斯王朝开创之初,就失去了对西班牙省区的统治,以致倭马亚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朝。建国不到 100 年,一些拥有军事实力的封建主相继割地自立,摆脱阿巴斯政权的控制。有历史记载的有:塔希尔王国(公元 820~872 年)、萨法尔王国(公元 867~903 年)、突伦王朝(公元868~905 年),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哥疾宁王国(公元 962~1186 年)、布韦希王朝(公元 945~1055 年)等,其中以建立在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和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影响力最大,事实上,这两个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形成了三足鼎立状态,成了制约阿拔斯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
2.课程内容
(1)西班牙地区的后倭马亚王朝;(2)马格里布地区的穆斯林王朝;(3)埃及地区的穆斯林王朝;(4)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于征服活动;(5)附录。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萨拉丁;蒙古人西侵;十字军东侵。
应用:
(1)欧洲人为什么惊叹:科尔多瓦是“世界的珍珠”?
(2)法蒂玛王朝为什么要奉行与阿拔斯王朝相敌对的政策?
(3)法蒂玛人为什么要大大兴土木建造新城开罗?
(4)为什么阿拉伯人称萨拉丁为阿拉伯民族英雄?

第十章 西方列强对阿拉伯国家的占领和“保护”

1.学习纲要公元 18 世纪末,奥斯曼帝国日益衰弱,被划分为奥斯曼帝国一个个省区的阿拉伯地区依然处于封建割据,涣散落后的局面。这一时期,只有摩洛哥、阿拉伯半岛腹地和东部一些地区没有被奥斯曼帝国所统治。新兴的西方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疆土虎视眈眈,它们采用经济、政治、军事等手段,不断地向阿拉伯地区渗透,企图主宰阿拉伯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西方列强为了自己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扩张的需求,通过强硬的军事手段,将阿拉伯地区变为他们的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最终又将其变为它们的殖民地,保护国或者委任统治地。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渐渐被肢解,阿拉伯地区再次被西方列强分割和占领。阿拉伯国家的近代历史是从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省区转变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悲惨历史,是阿拉伯人民前赴后继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斗争史,也是当今阿拉伯世界格局渐渐形成的一部演变史。
2.课程内容
(1)法国占领马格里布地区;(2)意大利占领利比亚;
(3)法英对埃及、苏丹的占领和“保护”;(4)英法意三国对索马里的瓜分;(5)英法对西班牙阿拉伯国家的瓜分。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非斯条约》;拿破仑入侵埃及。
应用:
(1)为什么说法国很早就觊觎阿尔及利亚了?
(2)法国是如何迫使突尼斯贝伊投降,并签订了巴尔杜条约的?
(3)法国是如何与其他欧洲国家暗中协商划分在摩洛哥的势力范围的?
(4)意大利是如何驻军利比亚,占领利比亚的?
(5) 18 世纪末以来,法国和英国先后占领埃及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6)埃及为什么会出现“欧洲内阁”?
(7)索马里为什么会被西方列强肢解成了三部分?
(8)英法等国是如何瓜分西亚阿拉伯国家的?

第十一章 阿拉伯国家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1.学习纲要
西方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纷纷走上对外侵略掠夺的殖民道路。当 18 世纪末的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时,西方列强就把目光投向了中东各阿拉伯国家。1798 年 5 月,拿破仑率领 3.5 万名军队远征埃及。7 月份占领了历史古都——亚历山大。这一行动,揭开了西方列强对阿拉伯各国入侵的殖民活动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了阿拉伯民族反殖民、争取独立斗争的历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人成为德国的盟友,而英法却控制着阿拉伯人的大部分地区。阿拉伯民族的处境非常艰难,他们既希望阿拉伯民族独立,又不愿作为穆斯林兄弟的土耳其被西方消灭,阿拉伯各地区的统治者左右为难。英法两国惟恐这些地区落入德国之手,便竭力拉拢阿拉伯人参战,承诺在战后给予独立自主,于是阿拉伯军团参加到协约国一边,对土耳其和德国作战。1918 年 11 月协约国对土耳其签订《停战协定》,在此前,阿拉伯军团已解放西奈半岛、叙利亚、伊拉克,但由于协约国军事法令的规定,这些地区仍由英军最高统帅控制。阿拉伯人要求独立,但因英法两国占领着这些地区,这种请求自然没有任何结果,阿拉伯人被欺骗了。1920 年,英、法、意召开最高会议,会议决议将从地中海到波斯湾的阿拉伯广大地区交付西方国家托管,叙利亚被肢解为三部分:黎巴嫩、巴勒斯坦以及缩小了面积的叙利亚。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由英国托管,让法国占领了大马士革地区。决议还同意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这样的瓜分,对阿拉伯地区的前途,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因为一方面完整统一的阿拉伯地区被割裂了,变成了一个个小“保护国”,埋下了这些地区国家间后来冲突的祸根,以致今天这些阿拉伯国家间冲突不断。另一方面,在阿拉伯地区建立了一个犹太人的国家,用以扼制阿拉伯国家。为以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战争炸开了一条流血的河流,从此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斗争再未停止过。
2.课程内容
(1)苏丹人民反英斗争与马赫迪运动;(2)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3)利比亚人民的反意斗争;(4)马格里布三国
人民的抗法斗争;(5)索马里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6)西亚阿拉伯国家反抗英法殖民统治的斗争。(7)附录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马赫迪运动;华夫脱党。
应用:
(1)简述埃及人民抗英斗争史。
(2)简述利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占领的斗争。
(3)简述摩洛哥的里夫共和国运动。
(4)简述索马里阿卜杜拉·哈桑领导的抗英斗争。
(5)简述西亚阿拉伯国家反抗英法殖民统治的斗争。

第十二章 阿拉伯国家的政体与政党

1.学习纲要
当今阿拉伯世界的格局是从 20 世纪初开始逐渐形成的。在政治体制方面,阿拉伯国家大致上分为共和制国家和君主制国家。共和制国家中有一部分允许政党存在,少部分国家还实行了多党制。但是,允许政党存在的国家对政党活动有法律规定,政党必须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活动。阿拉伯君主制国家则大多数禁止政党活动。
2.课程内容
(1)阿拉伯国家的政体;(2)阿拉伯国家的政党政策。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君主制;共和制。
应用:以沙特阿拉伯王国为例,试析君主制的利与弊。

第十三章 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军事冲突

1.学习纲要
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军事武装冲突持续不断 , 阿以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争超过 5 次,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等。阿以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冲突等因素交错在一起。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问题的核心。巴以之间打打停停、谈谈打打的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2.课程内容
(1)阿拉伯与以色列冲突的历史背景;(2)四次中东战争;(3)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贝尔福宣言;巴列夫防线。
应用:
(1)贝尔福宣言发表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数发生了哪些变化?英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为什么以色列称巴列夫防线是“不可逾越”的防线?
(3)为什么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产油国家使用
“石油武器”,沉重地打击了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
(4)以色列为什么选择在 1982 年人侵黎巴嫩?

第十四章 巴勒斯坦问题与中东和平进程

1.学习纲要
早在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宣布实施扶犹政策时期,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就开展了勇敢的抵抗斗争,他们举行起义、罢工和武装暴动,要求英国当局改变损害巴勒斯坦人民权益的政策和做法。1948 年 5 月,以色列宣布建立国家,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不但巴勒斯坦国没有建立,反而巴勒斯坦近百万人被迫背井离乡,成为难民。几十年来,巴勒斯坦人民为了重返家园,恢复自己的民族权力,同以色列当局进行了长期、艰苦、形式多样的民族解放斗争。1988 年以前,巴勒斯坦人民主要采取武装斗争形式。
1988年以后,在武装斗争的同时,积极寻求全面政治解决的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课程内容
(1)巴勒斯坦问题;(2)巴勒斯坦解放组织;(3)阿拉法特和阿巴斯;(4)埃以和约的签订与中东和平进程。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法塔赫;阿拉法特;哈马斯。
应用:
(1)为什么说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2)埃以和约的签订对中东和平进程有哪些影响?

第十五章 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与也门南北战争

1.学习纲要
阿拉伯世界的政局较为动荡,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伊斯兰国家之间冲突、阿拉伯民族与外族之间的冲突以及国内政见不一而发生冲突等情况时有发生。各国政府在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上,有时候分歧很大。因而当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签订和平协议时,引发了阿拉伯国家的分化,埃及甚至被开除出阿拉伯国家联盟。当伊拉克与伊朗爆发战争时,有些阿拉伯国家会站在伊朗一边。为了争夺地区霸权,伊拉克甚至不顾国际秩序强占科威特的领土和资源。当然,外国插手阿拉伯地区事务也是造成这一地区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 70 年代前后,美苏之间的争霸,使得这一地区的各类矛盾进一步激化。进入 21 世纪后,美国在反恐旗号下,彻底推翻了伊拉克政权,接着又推出“大中东民主计划”,想用美国式民主改造中东,致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趋于复杂化。
2.课程内容
(1)伊拉克与伊朗的 8 年战争;(2)海湾战争的起因与后果;(3)也门南北战争。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两伊战争;海湾战争。
应用:
(1)两伊战争中,为什么说库尔德人问题,是两伊矛盾的又一焦点?
(2)南北也门从宣布统一到爆发内战,前后只经历了 4 年时间,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十六章 美国空袭利比亚与入侵伊拉克战争

1.学习纲要
的黎波里是利比亚首都,也是利比亚最大的港口城市。该市位于地中海南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前 7 世纪时,腓尼基人兴建了这座城市,以后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庭人先后统治过这个地方。公元7 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的黎波里,开始长期生活在这里。1951 年后,的黎波里一直是利比亚的首都。
1986 年 4 月 15 日凌晨,美国空袭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这次空袭动用了 32 架轰炸机、70 架支援飞机,由 2 艘航空母舰和 17 艘舰艇组成的舰队处于特级战备状况。空袭后不久,利比亚宣布,卡扎菲安然无恙,防空部队击落美国飞机 3
架,飞行员在跳伞后被群众击毙。而美国国防部长在空袭后说,只有 1 架飞机失踪。
2.课程内容
(1)美国空袭利比亚;(2)美国入侵伊拉克;(3)附录。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穆阿迈尔•卡扎菲;萨达姆•侯赛因。
应用:
(1)美国空袭利比亚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美国与伊拉克关系复杂多变?
(3)2003 年 3 月 19 日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

第十七章 阿拉伯国家的工农业经济

1.学习纲要
从历史上看,阿拉伯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前,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大都过着游牧(贝杜因)式的生活,生产水平低下,物质匮乏,经济落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帝国版图不断扩大,周边一些富裕区域先后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的经济渐渐发展起来,在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经济发展达到顶峰阶段,出现了繁荣现象。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解体和奥斯曼帝国的入侵,阿拉伯地区政局不稳,封建割据,特别是进入近代时期,欧洲列强抢占了大部分阿拉伯国家领土,并在这些国家实行殖民经济,严重阻碍了阿拉伯民族经济的发展,部分经济遭遇毁灭性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和解放,阿拉伯各国经济才呈现出发展的新生机。尤其是在阿拉伯地区发现了石油资源,在石油经济的带动下,阿拉伯经济开始迅速发展,阿拉伯产油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人均收入位列世界前茅。
2.课程内容
(1)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2)阿拉伯国家的农业生产;(3)阿拉伯国家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4)阿拉伯国家的工业生产;(5)阿拉伯国家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阿拉伯国家联盟。
应用:
(1)为什么说阿拉伯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
(2)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中阿拉伯人的重要生活资料,也是他们的财富象征?
(3)为什么说阿巴斯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经济快速发展,实力雄厚的时期?
(4)19 世纪末,英国在埃及实施殖民地政策后,埃及民族工业是怎样渐渐被扼杀的?

第十八章 阿拉伯国家的商贸发展与石油经济

1.学习纲要
阿拉伯国家位于欧亚非三大洲连接之地,处于世界海陆空交通要道。这里既是战火与冲突频发的地方,也是世界贸易活动非常活跃的区域。历史上,埃及、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等地区都曾经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市场和商业通道,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阿拉伯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相比,一直处于稳步增长,名列前茅的状态。其增长比例要高于拉美地区、东南亚地区和南部非洲等地区。阿拉伯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与阿拉伯地区的经济结构、各国的经济实力和阿拉伯地区的政治局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阿拉伯国家自然地理条件较为恶劣,撒哈拉和阿拉伯两大沙漠覆盖了大部分阿拉伯国家,这里干旱炎热,缺水少雨,农业生产深受影响,不仅可耕地面积占国家面积的比例很低,已耕地也经常受到天气和雨水的直接影响。在埃及、摩洛哥、伊拉克、叙利亚等一些水资源比较充裕的国家,沙漠面积都要超过本国面积的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高达 90%以上。在阿拉伯近现代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受到外来殖民统治,殖民者把有限的可耕地变为他们的原料产地,许多国家的农业成为单一经济作物的种植地。所有这些严重制约了阿拉伯国家民族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的发展,造成了阿拉伯国家各类商品,包括基本生活用品奇缺、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
因此,阿拉伯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进口商品中主要是包括日常生活用品、机械与运输设备在内的制成品和粮食食品等。出口商品中主要是包括石油、天然气、磷酸盐等为主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以及少部分的农产品。
2.课程内容
(1)阿拉伯国家的商业与贸易;(2)阿拉伯的石油经济与发展;(3)附录。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应用:
(1)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阿拉伯各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土地制度改革政策,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稳步发展?
(2)阿拉伯国家农业发展面临哪些困难?
(3)为什么说工业起步较早的阿拉伯国家,其工业产值不高?
(4)阿拉伯国家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5)阿拉伯国家是怎样维护石油权益的?

第十九章 阿拉伯文化与教育

1.学习纲要
阿拉伯史学家把公元七世纪以前阿拉伯人所处的历史阶段称为“蒙昧时期”,阿拉伯语叫作“贾希利叶”。这里的“蒙昧”一词,并不是指没有文化的茹毛饮血的野蛮时期,而是就人们没有正确信仰而言的。阿拉伯人在蒙昧时期也是有相当的文化生活的,而且在文学领域特别是诗歌方面还有很高的成就。蒙昧时期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就是由后人收集汇编而成的《悬诗》诗集,阿拉伯语叫《穆阿拉噶特》。这些诗被公认为是当时诗歌的杰作,曾用金水抄于布上,悬挂在麦加的“天房”上,因此又叫作《描金诗》。也有人称之为《串珠》、《项圈诗》等。
“悬诗”代表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文学的最高成就,成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典范,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以后阿拉伯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悬诗内容丰富,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蒙昧时代阿拉伯人的生活风貌,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另外,对于阿拉伯语的规范和统一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量诗句成为后来阿拉伯语言学家们在研究语法修辞时所引用的例证。
《卡里莱和笛木乃》是伊本·穆格法的代表作,是一部动物寓言故事集,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故事的内容来源于印度。在我国有林兴华先生翻译,季羡林先生作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译本。它是罕有的东方哲理乃至人类哲理的瑰宝之一。《一千零—夜》作为一部长篇故事集,是阿拉伯文学史上最早也是最优秀的作品。其故事及写作风格对东西方各国许多著名作家的创作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一千零一夜》卷帙浩繁,规模宏大,抄本很多,而且互有差异。我国有许多《一千零一夜》的选译本,全译本由纳训先生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伊本·白图泰(公元 1304—1377),原名为艾卜·阿卜杜拉·穆罕默德,出生于摩洛哥的丹吉尔,曾三次旅游,行程共约 12 万公里。曾到过中国,在中国期间,伊本·白图泰广泛游历了泉州、杭州、广州、大都(北京)等大都市,结识了许多政界官员和中国名流,对当时中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富庶的物产和发达的技术都有所记述。公元 1354 年最后返回摩洛哥的非斯城,效力于国王艾卜·阿那尼·麦里尼。在此期间,由他口述,学者穆罕默德·本·朱宰叉·凯勒比记录,完成了他的长篇游记:《异国奇景珍闻录》,后一般称之为《伊本·百图泰游记》。该书是研究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特别是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印度等地区的历史、民族、宗教、民俗、地理等方面的一部很有价值的名著。我国有马金鹏先生的汉译本,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纪伯伦(公元 1883—1931)出生于黎巴嫩,后移居美国,是现代阿拉伯旅美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用阿拉伯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创作,不仅诗歌创作成就卓著,而且散文小说创作也很出色。早在 20 世纪初期,他的一些作品就被我国作家冰心介绍到中国,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纪伯伦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格调高雅,意境深邃,富有哲理,情趣盎然,在阿拉伯和世界文坛上都享有盛誉。
阿拉伯建筑是世界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阿拉伯建筑艺术占有重要篇章。阿拉伯建筑发展大致经历了伊斯兰教出现以前、阿拉伯一伊斯兰帝国时期和近现代时期等阶段。有关伊斯兰教出现以前的阿拉伯建筑记载史料较为稀少,有图片为证的更少。根据历史记载,伊斯兰教出现以前阿拉伯著名的水坝建筑是马里卜水坝,堡垒与宫殿相结合的著名建筑是雾木丹堡宫。阿拉伯建筑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将会不断吸收各国建筑精华,推陈出新,给世界建筑献上更加辉煌的篇章。
阿拉伯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阿拉伯地区是最早开设规范等级教育的区域之一。阿拉伯民族崇尚教育,尊重教师,很早就流传“谁教我一个字母,我就做他的奴仆”这样的教育格言。“知识哪怕远在中国,也要求取”这句名言,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阿拉伯人强烈的求知欲望。
2.课程内容
(1)阿拉伯文学;(2)阿拉伯建筑;(3)阿拉伯国家教育与体育。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悬诗;《伊本·百图泰游记》。
应用:
(1)为什么说“阿拉伯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突如其来性”?
(2)伊斯兰教出现以前,为什么诗人在部落中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3)有什么说阿拔斯王朝时期是阿拉伯诗歌大放异彩的年代?
(4)进入近现代时期以来,阿拉伯诗坛开始复兴,诗人们用诗歌反映时代生活,抒发自己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感情,号召人民起来抵抗外来侵略者。这时期的主要代表诗人有哪些?
(5)《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具有世界声誉的阿拉伯文学巨著,它对世文学产生过哪些深刻的影响?
(6)阿拉伯人为什么要建“堡宫建筑”?
(7)为什么说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建筑物?
(8)阿拉伯国家获得独立后,各国政府是如何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地位,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

第二十章 阿拉伯的社会与习俗

1.学习纲要
阿拉伯地区是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发源地之一。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宗教古迹、宗教故事和神秘的传说,“伊斯兰”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顺从”、“服从”,与“和平”一词属同一词根。
2.课程内容
(1)阿拉伯人的宗教和信仰;(2)阿拉伯民族的风俗习惯;(3)阿拉伯国家的主要节日;(4)附录。
3.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和领会:逊尼派;什叶派。
应用:
(1)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2)阿拉伯国家的的主要节日有哪些?
(3)去阿拉伯国家旅游应注意哪些事项?

四、考试形式与题型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总分为 100分,60 分为合格。
2.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五、自学方法与建议

1.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阿拉伯文化的理解;
3.关注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
4.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六、参考教材与资料

1.《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作者:周烈 蒋传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2.《阿拉伯文化史》,作者:纳忠,商务印书馆出版;
3.《阿拉伯通史》,作者:(美)希提著,马坚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4.《阿拉伯语言文化基础教程》,喇敏学主编,马和斌、丁俊等编写,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年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