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标准化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14924)
目录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Ⅱ 考核目标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标准化基础”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管理与认证(专科)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考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学习与教学提倡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考生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中标准化的基本过程,能够应用本课程基本原理、方法和知识,分析企业实际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掌握分析并解决企业质量提升实践中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考生能够:
1.了解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和基本方法。
2.理解标准和标准化的基础理论,掌握标准制定和标准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够有效运用到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中。
3.掌握企业标准化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具备良好的标准化质量管理实际应用能力。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质量管理战略,进行标准制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工作评价和改进等,实施精益生产。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标准化基础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质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质量管理等课程具有一定联系,掌握一定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能够提高本课程的学习质量。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等章节,难点内容是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等章节,各章具体的重点和难点在大纲后面均有明确说明。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要求考生达到三个能力层次要求,即“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识别和记忆标准化有关的概念及含义,并能根据考核要求正确地选择、认识与表述。识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标准化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和外延,能够领悟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能够根据考核要求对标准化质量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恰当的逻辑分析,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领会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标准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利用学过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标准化质量管理的现实问题。应用是高层次的要求。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内外标准化发展和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理解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掌握国内外标准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标准化基本概念
- 标准
- 标准化
- 其他相关名词术语
第二节 标准化的作用
-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标准化的作用
-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标准化的作用
第三节 标准化发展简史
- 古代标准化
- 近代标准化
- 现代标准化
第四节 我国标准的分类
- 按法律的约束性和制定主体分类
- 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
- 标准的其他分类
第五节 国际标准的划分
- 国际标准级别的划分
- 国外先进标准
第六节 我国标准化工作简介
- 我国标准化发展概述
- 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
第七节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WTO/TBT协定)
- 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简介
第八节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
-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概述
-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存在的核心问题
- 国际和发达国家相关标准化组织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处理方式
- 我国对技术标准中设计专利问题的基本考虑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标准化基本概念
识记:标准;标准化;技术法规。
(二)标准化的作用
领会: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的标准化作用。
(三)标准化发展简史
识记:不同标准化时期的标志和特点。
(四)我国标准的分类
识记: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正式标准;事实标准。
领会:不同分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国际标准的划分
识记:国际标准级别;国外的先进标准。
(六)我国标准化工作简介
识记:《标准化法》施行;我国标准化法规体系。
(七)《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WTO/TBT协定)
识记: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点和表现形式;WTO/TBT协定的宗旨。
(八)标准化与知识产权
领会: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
四、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的作用;国内外标准的分类。
难点:领会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下标准化的作用;领会不同标准分类的区别;领会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第二章 标准化基础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理解优先数系和模数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掌握标准化的基本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 科学管理
- 系统科学
第二节 标准化理论综述
- 桑德斯理论
- 松浦四郎理论
- 李春田的贡献
第三节 标准化的基本方法
- 简化
- 统一化
- 系列化
- 通用化
- 组合化
- 模块化
第四节 参数系列选择和参数分级原理
- 相关概念
- 一般数值系列
- 优先数系
- E系列
- 模数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识记:科学管理的目的;系统的特征。
(二)标准化理论综述
识记:桑德斯理论的内容;松浦四郎理论的内容;综合标准化的内容。
(三)标准化的基本方法
识记:各种标准化形式的定义和内涵。
领会:不同标准化形式的联系和区别。
应用:不同标准化形式的特点和应用。
(四)参数系列选择和参数分级原理
识记:参数的相关性和扩散性;参数选择和分级的原则;优先数系;E数系;模数制。
领会:优先数系的优点和应用要点。
四、本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桑德斯理论和松浦四郎理论;标准化的基本方法;参数系列选择;优先数系的优点和应用要点。
2.难点:领会和应用标准化形态;领会优先数系的优点和应用要点。
第三章 标准参数制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确定标准参数的方法,理解质量功能展开、正交试验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质量功能展开
- 质量功能展开概述
- 质量功能展开的原理和方法
- 质量屋的建立
第二节 正交试验设计
- 基本概念
- 正交表
- 正交试验设计法
第三节 参数设计
- 质量特性分类
- 信噪比(SN比)
- 标准参数设计的步骤
- 望目特性的标准参数设计
第四节 容差设计
- 容差设计方法
- 容差设计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质量功能展开
识记:质量功能展开。
领会:质量屋的基本形式及其含义;QFD的四阶段模式;质量屋的建立步骤。
(二)正交试验设计
识记:正交试验设计法。
领会:对试验结果分析的方法及其差别
(三)参数设计
识记:参数设计的特点;信噪比。
领会:质量特性的分类;参数设计的步骤。
(四)容差设计
识记:容差设计方法;容差设计方法的类型;质量损失系数。
四、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屋的基本形式及其含义;QFD的四阶段模式;质量屋的建立步骤;参数设计的步骤;质量特性分类。
难点:领会质量屋的建立步骤;领会参数设计的步骤。
第四章 标准的制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编写标准的原则和国家标准制定的程序,理解编写标准的方法,掌握标准的结构、要素和层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标准制定概述
- 标准化对象
- 编写标准的基本方法
- 编写标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制定标准的程序
- 预阶段
- 立项阶段
- 起草阶段
- 征求意见阶段
- 审查阶段
- 批准阶段
- 出版阶段
- 复审阶段
- 废止阶段
- 采用快速程序
第三节 标准的结构和层次编排
- 标准的结构
- 标准的层次
- 标准要素的编写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标准制定概述
识记:标准化对象;编写标准的基本方法。
领会:编写标准的主要原则。
(二)制定标准的程序
识记:国家标准制定程序;采用快速程序的条件。
(三)标准的结构和层次编排
识记:规范性要素;资料性要素;必备要素;可选要素。
领会:要素的类型及其区别;条款的类型及其表述;标准的层次关系。
四、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编写标准的主要原则;标准的要素类型;标准的条款类型。
难点:领会标准的要素类型及其区别;领会标准的条款类型及其表述。
第五章 企业标准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标准化工作和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和评价,理解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及其基本框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企业标准化概述
- 企业标准化的工作任务
-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标准体系设计基础
- 构建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
- 标准体系的机构设计
第三节 企业标准体系
- 企业标准体系建立的依据
- 企业标准体系的需求分析
-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
- 标准明细表
- 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第四节 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与评价
- 企业标准体系运行
-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企业标准化概述
识记:企业标准化工作内容。
领会: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标准体系设计基础
识记:标准体系的结构设计;构建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企业标准体系
识记:企业标准体系管理的基本理念。
理解:企业标准体系结构。
应用:企业标准体系的需求分析
(四)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与评价
识记:企业标准体系的运行原则;企业标准体系评价形式。
四、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构建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企业标准体系结构;企业标准体系的需求分析。
难点:领会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应用企业标准体系的需求分析。
第六章 国际标准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主要的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及其标准制定程序,以及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现状,理解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作用和主要程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际标准化机构简介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 国际电信联盟(ITU)
第二节 制定国际标准的程序
- ISO/IEC标准制定的主要程序
- ITU标准制定的主要程序
第三节 其他国际标准制定组织
- 国际计量局(BIPM)
-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第四节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指南
- 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现状
-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途径
-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国际标准化机构简介
识记: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
领会:三大国际标准化机构的宗旨和任务。
(二)制定国际标准的程序
识记:ISO/IEC标准制定的主要程序;ITU标准制定程序和审批。
(三)其他国际标准制定组织
识记:国际计量局BIPM及其任务;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及其任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其任务。
(四)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指南
识记: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的途径。
领会: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的作用。
四、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国际标准化机构及其宗旨和任务;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的途径和作用。
难点:领会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的作用。
第七章 服务标准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服务业标准化基本概况,以及物流标准化和金融标准化的特点,理解服务标准编写的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服务业标准化发展概况
- 服务业概况
-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
- 服务业组织标准体系
- 服务业标准化的作用
- 国际服务标准化
- 我国服务标准化发展
第二节 服务标准的编写
- 服务标准化基本概念
- 服务标准化原理
- 服务标准的类型
- 服务标准的编写要求和方法
第三节 物流标准化
- 物流与物流标准化
- 物流标准化的特点与作用
- 物流标准化的现状
- 我国物流标准体系及其内容
第四节 金融标准化
- 金融标准概述
- 我国金融标准化的体系
- 国际金融标准化现状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服务业标准化发展概况
识记:服务业组织标准体系结构;国际和我国服务标准化发展。
领会:服务业标准化的作用。
(二)服务标准的编写
识记:服务标准化内涵;服务标准的类型。
领会:服务标准化原理;服务标准的编写方法。
(三)物流标准化
识记:物流标准化的概念;我国物流标准体系表的结构;我国物流标准体系的内容;我国物流标准组织机构。
领会:物流标准化的特点和作用。
(四)金融标准化
识记:金融标准的分类;我国金融标准化的体系。
四、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服务业组织标准体系结构;服务标准化的作用;服务标准化内涵;服务标准的类型;服务标准化原理;服务标准的编写方法。
难点:领会服务标准化原理;领会服务标准的编写方式。
第八章 团体标准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团体标准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国内外团体标准化的发展,理解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的要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外团体标准化发展
- 美国的自愿性标准体系及管理模式
- 美国典型的标准制定组织
- 国外标准制定组织的内部治理经验
第二节 我国团体标准化发展
- 团体标准的内涵及特征
- 我国团体标准化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 我国发展团体标准的意义
第三节 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
- 一般原则
- 组织管理
- 工作机制
- 知识产权管理
- 文件管理
- 团体标准制定程序
- 团体标准编写规范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国外团体标准化发展
识记:美国典型的标准制定组织;国外标准制定组织的内部治理经验。
(二)我国团体标准化发展
识记:团体标准的概念;团体标准的性质及原则;我国发展团体标准的意义。
(三)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
识记:团体标准的一般原则。
领会: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的评价要点
四、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团体标准的性质及原则;我国发展团体标准的意义;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的评价要点。
难点:领会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的评价要点。
第九章 农业标准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和分类,以及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和农业标准化相关国际组织,理解农业标准化的特征和作用和GAP框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农业标准化概述
- 农业标准化的内涵
- 农业标准的分类
- 农业标准化的特征
- 农业标准化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概况
-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主要成就
- 农业标准体系
- 农业标准体系概况
- 农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体系
- GAP体系简介
- 农业标准化相关国际组织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其他国际组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农业标准化概述
识记: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农业标准化的分类。
领会:农业标准化的特征;农业标准化的作用。
(二)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识记:我国农业额标准化的主要成就。
(三)农业标准体系
识记:农业标准体系的作用;农业标准的实施体系;农业标准化的监督体系;GAP体系;China GAP的特点、认证类别和认证级别。
领会:GAP体系的原理。
(四)农业标准化相关国际组织
识记: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国际乳业联合会;国际种子检验协会;国际兽医局。
四、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和分类;农业标准化的特征和作用;农业标准体系的作用;农业实施体系和监督体系;GAP体系的原理。
难点:领会GAP体系的原理。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标准化工程”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质量(专科)等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考生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给出了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标准化基础》,宋明顺、周立军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第2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成人学习的个性化特点,建议业余自学时间不低于90个学时。
建议学习本课程时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本课程教材之前,应先仔细阅读本大纲,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熟知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时,能紧紧围绕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自学每一章的教材之前,先阅读本大纲中对应章节的学习目的与要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以使在自学时做到心中有数。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科学学习方法,明确相关概念、方法之间的关系
考试前梳理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框架、理论逻辑及分析方法之间的联系,便于记忆、加深理解,从而系统掌握标准化的原理与方法。
5.深入理解教材理论方法,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标准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考生对教材涉及的理论方法应深入理解。课程学习注重问题导向与系统性,不同类型企业的标准制定和实施要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具体环境,其标准化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自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紧扣实际环境,理解与分析不同企业的标准化模式。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建议采用老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考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的目标。
对担任本课程自学助学的任课教师和自学助学单位提出以下几条基本要求。
1.熟知本课程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熟悉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2.辅导教学以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删减内容,以免偏离大纲。
3.辅导还要注意突出重点,要帮助考生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4.帮助考生梳理重点和一般内容的联系。
5.注意培养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标准化基础的理论方法实践性比较强,助学者应帮助考生了解企业实际的主要方法、标准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逻辑、标准化过程的大致要点。适当增加企业案例来培养考生对标准化应用的兴趣,深入理解企业标准化方法,提高他们实践应用能力。
建议本考纲内容学时如下:
章次 |
学习内容 |
建议学时 |
第1章 |
绪论 |
10 |
第2章 |
标准化基础理论 |
14 |
第3章 |
标准化参数制定 |
10 |
第4章 |
标准的制定 |
10 |
第5章 |
企业标准化 |
14 |
第6章 |
国际标准化 |
8 |
第7章 |
服务标准化 |
8 |
第8章 |
团体标准化 |
8 |
第9章 |
农业标准化 |
8 |
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都是本课程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三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核,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60分及格。考试时只允许携带笔、橡皮和尺,答卷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中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30%,领会占30%,应用占4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都有不同难度的试题。
6.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后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不属于标准参数制定方法的是( )。
A.质量功能展开 B.参数设计
C.正交试验设计 D.方差设计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后的4个备选项中有至少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和少选不得分)
1.下列属于国际标准化机构的是( )。
A.国际标准化组织 B.国际电信联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三、名词解释题
1.GAP体系
四、简答题
1.简述QFD的四阶段模式。
五、论述题
1.请阐述什么是模块化,举例说明模块化的的应用。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