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自考04215观赏树木学考试大纲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考试大纲
专业名称:林学(专升本)
专业代码:090501

课程名称:观赏树木学

课程代码:(04215)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制定
2024 年 3 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观赏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系统研究观赏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主要园林树木的种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识别鉴定园林树种的基本技能和树种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其任务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内容,以及从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树种选择、配置及养护管理技术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能够编制简单的分类检索表。
2.掌握 150~200 种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
3.学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正确检索和鉴定树种,编制检索表、拼读拉丁学名以及采集植物标本等基本技能和方法。
4.掌握园林观赏、绿化树种调查与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以多个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专业课程,需要在学习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地理人文、民族植物学等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展开学习。同时,本课程与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学、园林工程、植物栽培学、生态学、园林美学、林业气象学、环境艺术、国学、人文生态等课程联系紧密,将其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从事园林树木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观赏树木学是园林植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园林树木学,首先要弄清它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学习本部分内容,要了解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了解园林树木学的课程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观赏树木的概念
(二)观赏树木学的概念
(三)观赏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三、考试知识点
1.观赏树木的概念。
2.观赏树木学的概念。
3.观赏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树木、观赏树木、观赏树木学的定义。观赏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中国园林树
木资源的特点。
2.理解:中国观赏树木资源对世界园林的贡献,中国观赏林树木资源丰富的原因。
3.应用:中国观赏树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 论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学习的目的要求
本章是在对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在园林建设中的几种分类方法。通过学习,要求了解和掌握物种、亚种、变种、变形及栽培品种的基本概念和含义,了解植物的名称,熟悉检索表的类型及应用,了解植物分类方法与园林应用分类方法,重点掌握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 植物分类方法
1.植物分类的等级
2.植物的命名
3.植物分类检索表
(二) 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
1.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
2.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
3.依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
(三) 植物形态学基础
1.生活型
2.营养器官形态
3.生殖器官形态

三、考试知识点
1.园林树木的自然分类。
2.园林树木的园林建设分类。
3.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植物分类的概念,物种、亚种、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的涵义,植物分类检索表;园林应用分类的概念,绿荫树、防护林、行道树、孤植树、垂直绿化、花灌木、绿篱、地被、盆栽等的涵义;生活型的概念,营养器官的形态类型,生殖器官的形态类型。
2.理解:植物分类的等级,检索表的种类与应用;营养器官的形态类型特点及变化,生殖器官的形态类型特点及变化。
3.应用:依树木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分类园林用途进行分类。

第二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学习的目的要求
了解观赏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以便于科学地利用环境条件来控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观赏效果。

二、课程内容
(一)树木的生命周期
1.树木生命周期概念
2.各阶段特点
(二)树木的年周期
1.树木的年周期概念
2.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年周期
(三)观赏树木物候观测法
1.物候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2.物候观测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树木的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各阶段特点。
2.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年周期。
3.园林树木物候观测的目的、意义和观测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观赏树木生命周期、年周期、物候期的概念。树木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
2.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年周期,观赏树木物候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3.应用:观赏树木物候观测的方法。

第三章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园林树木对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地形地势等的要求,了解园林树木的生态因子及城市环境对城市树木的影响。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园林树木与温度、光照、水分等生态因子的关系,以及对树木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二、课程内容
(一)生态因子对树木的影响
1.温度因子
2.水分因子
3.光照因子
4.空气因子
5.土壤因子
6.地形因子
7.生物因子
(二)植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
(三)城市环境
1.城市气候
2.城市的水和土壤
3.建筑方位和组合
4.空气污染区

三、考核知识点
1.生态因子对树木的影响及树木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性。
2.植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特征。
3.城市环境的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间接因子、生态幅的概念;物候期、寒害、霜害、冻害的概念;旱生植物、湿生植物的概念。旱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类型;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的概念,光周期现象的概念;城市环境中习见的污染物质;酸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瘠土树种的概念。
2.理解:突然低温的种类,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区别寒害、霜害、冻害 3 种灾害,温度与植物的分布;由于水分因子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生态类型,耐旱耐涝树种;日照时间长短对植物的影响,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树木的耐荫力;空气中对植物起主要作用的成分,空气的流动对树木的影响;依土壤酸度而分的植物类型,依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而分的植物类型,沙生植物的特点。
3.应用:树木耐旱耐涝的分级,树木耐旱耐涝力的几个特点,植物受光周期影响分为
3 类,判断树木耐荫性的标准,判断树木抗风能力的方法,城市环境中抗二氧化硫的树种,城市环境中抗光化学烟雾的树种,抗氯及氯化氢的树种,各种抗风能力不等的树种。

第四章 园林树木群体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植物群体的概念及群体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植物的生活型与生态型,掌握群体的组成结构,群体的生长发育和演替规律,熟悉群体的分层记载法。

二、课程内容
(一)植物群体
1.植物群体的概念及其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
2.植物群体的组成结构
3.植物群体的分类和命名
(二)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
1.概念
2.分类

三、考核知识点
1.植物群体的概念。
2.植物群体的组成结构。
3.植物群体的分类和命名。
4.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
5.植物生活型和生态型的概念和分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植物群体、自然群体、栽培群体的概念;生活型、生态型的概念;优势种、色相、季相的概念;群体的分层记载法,群体的生长发育时期。
2.理解:群体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植物生态型的类型,自然群体的组成结构,群体的外貌组成,群体的分层现象,群体的生长发育时期,群体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群体的演替规律。
3.应用:分析一个栽培群体的组成结构,采用植物群体的分层记载法命名一个栽培群体,群体的生长发育和演替规律对园林管理工作的意义。

第五章 园林树木的功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园林树木通过改善局部小气候、对恶劣环境因子的防护作用,在改善环境及保护环境方面的功能。了解园林树木美化功能的意义及特点,掌林树木树形、叶、花、果实及其、枝、干、树皮、刺毛及根等及其观赏特性。

二、课程内容
(一)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1.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的意义
2.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的特点
(二)园林树木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1.改善环境
2.保护环境
(三)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
1.园林树木树形及其观赏特性。
2.园林树木叶及其观赏特性。
3.园林树木花及其观赏特性。
4.园林树木果实及其观赏特性。
5.园林树木枝、干、树皮、刺毛、根等及其观赏特性。
6.园林树木的意境美。
7.园林树木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
8.园林树木在改善温度方面的作用。
9.园林树木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
10.园林树木在防风固沙作用。
11.园林树木监测大气污染作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春色叶树、新色叶树、秋色叶树定义、常色叶类树、双色叶类树、斑色叶类树的定义;花相的定义,花相的形式;意境美的定义,植物的联想美与植物文化的关系;园林树木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作用;分泌杀菌素的树种,阻滞尘埃的树种,吸收有毒气体的树种。
2.理解:针叶树类、阔叶树类;叶的大小,叶的形状,叶的质地,叶的色彩;花形与花色,花的芳香,花相理论;果实的形状,果实的色彩,果实的对生物的诱引力;干皮的形态,干皮的色彩,枝、刺毛、根的观赏性;园林树木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园林树木在改善温度方面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防风固沙作用,监测大气污染作用。
3. 应用:秋色叶树的应用,园林树木树形的应用,区分各种不同花色的树木,区分各种树木的花相,区分各种果色的树木,区分各种不同干皮色彩的树木,区分各种不同干皮形态的树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树种选择的条件

各 论

第六章 裸子植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裸子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系统以及基本分类术语,掌握一些本地常见的园林树木的识别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点以及园林用途等。

二、课程内容
(一)裸子植物概述
1.裸子植物的基本概念
2.裸子植物分类系统
3.基本分类术语
(二)常见裸子植物
1.银杏科
2.松科
3.柏科

三、考核知识点
1.裸子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
2.裸子植物的专用形态术语。
3.银杏科、松科、柏科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常见的裸子植物的识别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点等。
2.应用:常见的裸子植物的园林应用。

第七章 被子植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被子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系统以及基本分类术语,掌握一些本地常见的园林树木的识别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点以及园林用途等。

二、课程内容
(一)被子植物概述
1.被子植物的基本概念
2.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3.基本分类术语
(二)常见裸子植物
1.木兰科(木兰属、含笑属、鹅掌楸属)
2.腊梅科(蜡梅属)、樟科(樟属、楠木属)
3.毛茛科(铁线莲属)
4.小檗科(小檗属、十大功劳属、南天竹属)、
5.悬铃木科(悬铃木属)
6.杜仲科(杜仲属)
7.榆科(榆树、朴属、榉属)
8.桑科(桑属、榕属、构属)
9.胡桃科(胡桃属、枫杨属、化香属)、
10.壳斗科(栎属、栗属)

三、考核知识点
1.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
2.被子植物的专用形态术语。
3.在一些常见被子植物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识别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点等。
2.应用:常见的裸子植物的园林应用。

《观赏树木学》课程实验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

观赏树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园林植物学课程,实验课占有很大比重,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大量的植物标本和新鲜植物材料,通过教师示教、独立观察和鉴定,熟悉并掌握重点园林观赏植物的识别特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巩固学习内容,同时,也掌握一些基本的园林植物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从事园林专业教学、科研、生产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园林植物学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和实践训练,比较熟练地掌握观赏树木学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识别对园林树木的重点科、重点属和重点树种的形态识别能力,对园林树木活体形态观察和描述的要领,学会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和鉴定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分类工具书和检索表,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操作和辨识标本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 松科、柏科、麻黄科树木标本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松科、柏科、麻黄科树种形态识别要点,及冷杉属、云杉属、落叶松属、松属,侧柏属、柏木属、圆柏属、刺柏属之间的区别特征,熟悉裸子植物的专用形态术语。

(二)实验内容
松科、柏科、麻黄科树种形态识别要点;冷杉属、云杉属、铁杉属、落叶松属、雪松属、松属、侧柏属、柏木属、圆柏属、刺柏属、麻黄属主要树种的腊叶标本和新鲜材料。

(三)实验材料
1.腊叶标本:冷杉属、云杉属、铁杉属、落叶松属、雪松属、松属、侧柏属、柏木属、圆柏属、刺柏属、麻黄属树木腊叶标本。
2. 新鲜材料:可采集到的松科、柏科树木新鲜材料。

(四)实验要点与教学建议
掌握松科、柏科、麻黄科形态识别要点和冷杉属、云杉属、铁杉属、落叶松属、雪松属、松属、侧柏属、柏木属、圆柏属、刺柏属、麻黄属之间的区别特征,熟悉裸子植物的专用形态术语。

实验二 蔷薇科树木标本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蔷薇科形态识别要点及珍珠梅属、绣线菊属、蔷薇属、悬钩子属、栒子属、山楂属、苹果属、梨属、樱属(李属)之间的区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观察珍珠梅属、绣线菊属、蔷薇属、悬钩子属、栒子属、山楂属、苹果属、梨属、樱属(李属)主要树种的腊叶标本和新鲜材料。

(三)实验材料
1.腊叶标本:珍珠梅属、绣线菊属、蔷薇属、悬钩子属、栒子属、山楂属、苹果属、梨属、樱属(李属)树木腊叶标本。
2. 新鲜材料:可采集到的蔷薇科树木新鲜材料。

(四)实验要点与教学建议
掌握蔷薇科形态识别要点及珍珠梅属、绣线菊属、蔷薇属、悬钩子属、栒子属、山楂属、苹果属、梨属、樱属(李属)之间的区别特征。习性、是否具刺、叶序、叶缘、是否具腺体、花序、花托形状、心皮数目、子房位置、果实类型。

实验三 豆目三科树木标本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形态识别要点及合欢属、紫荆属、皂荚属、沙冬青属、槐属、刺槐属、锦鸡儿属、岩黄蓍属、胡枝子属、骆驼刺属、葛藤属之间的区别特征,了解蝶形花的构造特点。

(二)实验内容
观察合欢属、紫荆属、皂荚属、沙冬青属、槐属、刺槐属、锦鸡儿属、岩黄蓍属、胡枝子属、骆驼刺属、葛藤属主要树种的腊叶标本和新鲜材料。

(三)实验材料
1.腊叶标本:合欢属、紫荆属、皂荚属、沙冬青属、槐属、刺槐属、锦鸡儿属、岩黄蓍属、胡枝子属、骆驼刺属、葛藤属树木腊叶标本。
2. 新鲜材料:可采集到的豆目树木新鲜材料。

(四)实验要点与教学建议
掌握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形态识别要点及合欢属、紫荆属、皂荚属、沙冬青属、槐属、刺槐属、锦鸡儿属、岩黄蓍属、胡枝子属、骆驼刺属、葛藤属之间的区别特征,了解蝶形花的构造特点。习性、是否具刺、叶序、花序、花冠类型、雄蕊数目、花丝是否合生、果实形状、质地、是否开裂、种子数目。

实验四 杨柳科、壳斗科、桦木科树木标本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杨柳科、壳斗科、桦木科形态识别要点及杨属、柳属、栗属、栎属、桦木属、榛属、虎榛子属、鹅耳枥属之间的区别特征,了解柔荑花序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验内容
观察杨属、柳属、栗属、栎属、桦木属、榛属、虎榛子属、鹅耳枥属主要树种的腊叶标本和新鲜材料,观看有关幻灯资料。
(三)实验材料
1.腊叶标本:杨属、柳属、栗属、栎属、桦木属、榛属、虎榛子属、鹅耳枥属树木腊叶标本。
2. 新鲜材料:可采集到的柳科、壳斗科、桦木科树木新鲜材料。

(四)实验要点与教学建议
掌握杨柳科、壳斗科、桦木科形态识别要点及杨属、柳属、栗属、栎属、桦木属、榛属、虎榛子属、鹅耳枥属之间的区别特征,了解柔荑花序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实验五 校园绿化树木形态观察与树种识别

(一)实验目的
观察校园绿化树种的形态特征,能够根据所观察到的形态对树种进行分类鉴定。

(二)实验内容
观察校园绿化树木活体形态特征;识别树种。对所观察的校园树种进行分类鉴定与整理,总结出校园绿化树种名录。

(三)实验材料
现有主要校园绿化树种:银杏、云杉、青海云杉、雪松、华北落叶松、油松、水杉、侧柏、圆柏、叉子圆柏(爬地柏)、杜松、白玉兰、紫玉兰、华北珍珠梅、玫瑰、月季、桃、碧桃、榆叶梅、紫叶李、樱花、山樱花、山桃、杏、苹果、豆梨、沙梨、合欢、国槐、龙爪槐(国槐变型)、刺槐、毛刺槐、紫穗槐、忍冬、悬铃木、毛白杨、新疆杨、河北杨、欧美杨(杂交种)、旱柳、绦柳(早柳变型)、龙爪柳(旱柳变型)、核桃、白榆、垂榆(白榆变型)、白桑、构树、杜仲、甘蒙柽柳、火炬树、小叶黄杨、冬青卫矛、栓翅卫矛、沙枣、葡萄、五叶地锦、花椒、臭椿、香椿、栾树、五角枫、披针叶白蜡、连翘、云南丁香、华北紫丁香、紫薇、木藤蓼(山荞麦)、北方枸杞、宁夏枸杞、毛泡桐、栾树、紫叶小檗、牡丹。

(四)实验要点与教学建议
实地观察校园绿化树种的形态特征,能够按照树种形态特征对树种进行分类,区别近源种形态特征的差异。

实验六 兰州市植物园树木形态观察与树种识别

(一)实验目的
观察兰州市植物园树种的形态特征,能够根据所观察到的形态对树种进行分类鉴定。

(二)实验内容
观察兰州市植物园树木活体形态特征;识别树种。对所观察的树种进行分类鉴定与整理,总结出兰州市植物园树种名录。

(三)实验材料
兰州市植物园内栽培的所有树种。

(四)实验要点与教学建议
实地观察兰州市植物园树种的形态特征,能够按照树种形态特征对树种进行分类,区别近源种形态特征的差异。

实验七 兰州市滨河路绿化树种形态观察与树种识别

(一)实验目的
观察兰州市滨河路绿化树种的形态特征,能够根据所观察到的形态对树种进行分类鉴定。

(二)实验内容
观察兰州市滨河路绿化树种活体形态特征;识别树种。对所观察的树种进行分类鉴定与整理,总结出兰州市滨河路绿化树种名录。

(三)实验材料
兰州市滨河路所有绿化树种。

(四)实验要点与教学建议
实地观察兰州市植物园树种的形态特征,能够按照树种形态特征对树种进行分类,区别近源种形态特征的差异。

四、实验课教材

1.指定教材
孙学刚 田青. 甘肃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实验实习指导书, 2006

2.主要教学参考书及材料
汪劲武. 种子植物分类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火树华. 树木学(第 2 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冯自诚. 甘南树木图志. 兰州:甘肃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中科院植物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74-1983
陈植. 观赏树木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任宪威. 树木学(北方本).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本大纲目的和作用

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编写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本课程考试大纲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可作为选用或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社会助学、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其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大纲中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目的与要求中,对自学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本课程考试内容基本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中。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故在 “考核要求”中分别按三个认知层次确定考核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知识点,如名词、定义、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理解:要求应考者能够对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几个知识点,解决本课程要求范围内较为复杂的问题。

三、自学方法指导

1. 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 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 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 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自学教材

1.自学教材
《园林树木学》(第 2 版),陈有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年版。

2.参考教材
关文灵. 园林树木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

五、命题与考试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 “识记”、 “领会”、 “应用”三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30%、40%、3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
5.试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60 分为及格线。

第四部分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号称“花中之王”的牡丹,在我国栽培历史达
A.400 余年 B.1400 余年 C.2400 余年 D.3000 余年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树种中,被誉为世界五大公园树种的有
A.南洋杉 B.银杉 C.水杉 D.金线松 E.雪松

三、判断题
1.松科的最主要特征是珠鳞和苞鳞分离。( )

四、名词解释题
1.园林树木

五、简答题
1.简述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六、论述题
1.试述珙桐的观赏价值和园林用途。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