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代码:00413 )课程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及全国统考课程命题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考试目标
1.课程性质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面向教育领域的专业课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它是为培养学习者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一门主干课程。
2.考试目标
通过学习和考试,使学习者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 全面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包括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趋势、教学设计原则等;
- 掌握各类教育技术工具和资源的基本知识,包括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 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包括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评估学习成果等;
- 具备利用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者参与和合作的能力,包括构建协作学习环境、开展远程教育等;
- 理解教育技术在不同学科和教育阶段的应用,能够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和应用适合的教育技术工具和策略;
- 提高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能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达到以上考试目标,学习者将能够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他们在教育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
根据给定的章节目录内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可以按照以下章节划分: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考试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媒体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包括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包括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考核要求:
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信息素养、科学思维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了解国外和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第2章 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典型数字化资源的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策略;网上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和方法;基于网络的资源型学习,包括博客、Wiki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网络学习平台。
考核要求:
了解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基本类型与特点。掌握资源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资源下载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能够组织基于网络的资源型学习活动。
第3章 教学媒体设计与应用
考试内容:
教学媒体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组织和展示;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媒体设计与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设计和动画设计;教学媒体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的结合。
考核要求:
了解多媒体综合教室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并掌握其使用方法;知道微格教室的主要特征、基本构成及如何进行微格教学;了解数字校园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够利用校园网获取和发布相关的信息。
第4章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考试内容:
多媒体教室的概述、基本构成和教学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概述、基本构成和教学应用;微格教学系统的概述、基本构成和教学应用;数字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和功能;虚拟仿真学习环境的各种应用案例。
考核要求:
理解多媒体教室的组成要素,能够设计和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活动;理解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基本构成和教学应用,能够设计和组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活动;理解微格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教学应用,能够设计和使用微格教学系统进行教学;理解数字校园网络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能够利用数字校园网络进行教学管理和资源共享;理解虚拟仿真学习环境的各种应用案例,能够评估和选择适合的虚拟仿真学习工具和环境。
第5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考试内容:
教学设计的含义、层次和基本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模式和要素分析;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和要素;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概述、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各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案例。
考核要求:
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层次和基本模式,能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解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模式和要素分析,能够进行以教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解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和要素,能够进行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解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概述、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能够设计和组织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分析和评估各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案例。
第6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和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和基本条件;探究式学习的概述、基本步骤和评价;基于概念图的学习,包括概念图概述、制作步骤和应用案例;混合式学习的概述、实施步骤和评价;校际协作学习的概述、基本步骤和应用案例。
考核要求:
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和目标,能够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和基本条件,能够评估和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理解探究式学习的概述、基本步骤和评价,能够设计和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理解基于概念图的学习的概述、制作步骤和应用案例,能够运用概念图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理解混合式学习的概述、实施步骤和评价,能够设计和组织混合式学习活动;理解校际协作学习的概述、基本步骤和应用案例,能够协作设计和实施跨校教学活动。
第7章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案例
考试内容: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目标和任务;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应用体现和发展趋势;慕课的简介、特点和优秀平台;美国WISE在线科学学习的概况、基本结构和案例。
考核要求:
理解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目标和任务,能够评估和分析教育信息化2.0的实施效果;理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应用体现和发展趋势,能够评估和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理解慕课的简介、特点和优秀平台,能够设计和组织慕课教学活动;理解美国WISE在线科学学习的概况、基本结构和案例,能够评估和运用在线科学学习平台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三、考试范围和考试说明
坚持质量标准,注重能力考查,使考试合格者能达到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同专业同课程的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
1.考试依据和范围
(1)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颁发的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为考试依据。
(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指定的统编教材为考试必读教材。
(3)命题内容覆盖各章。
2.本课程考核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试应考核应考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考试合格者达到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业相同课程的结业水平。
考试工作应引导社会助学者全面系统地进行辅导,引导应考者认真、全面地学习指定教材,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与覆盖的关系
试题覆盖各章,重点章节的内容占试卷内容比例为50-60%。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答卷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论述题。
3.本课程在试题中不同难度要求的分数比例为:容易20%,较易35%,较难35%,难10%。
4.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本门课程有无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携带的工具):无。
五、《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题型举例
1.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评价标准( )。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 制作画面精美
- 共享性好
- 交互性强
(2)多媒体综合教室依据其规格大小,设置、配置、教学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①简易型多媒体教室;②普通型多媒体教室;③网络型多媒体教室
-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给分)
(1)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室的功能()
- 便于教师利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活动
- 便于观摩示范教学, 扩大教学规模
- 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 能用于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与研究,还能用于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
(2)数字化学习方式有()途径。
- 资源利用的学习
- 自主发现的学习
- 信息调控的学习
- 协商合作的学习
- 实践创造的学习
3.论述题
(1)请论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场景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价值。
(2)请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优势,并举例说明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