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6092工作分析自学考试大纲

[06092]

《工作分析》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23年12月

自学用书:《工作分析的理论、方法及运用》,龚尚猛、宋相鑫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4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职能(即人力资源规划、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职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好工作分析,才能据此有效地完成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开展工作分析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各类工作职务的特征、工作行为的模式和工作的程序及方法,其结果可应用于人员规划、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评价、薪酬管理等诸多方面。因此,做好工作分析对于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自学考试者了解和掌握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各工作分析系统的程序、方法;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调查和工作设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于工作分析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工作分析活动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除了对于工作分析的概念、相关理论有相当的了解外,更应注意工作分析的方法、程序、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调查与工作设计的技能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考核内容及目标

第一章   工作分析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工作的定义,理解工作的概念;掌握工作分析的定义、认识工作分析目的与作用;掌握工作分析的主体、客体及内容;掌握工作分析的基本术语;理解对工作分析的认识误区及其表现出来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二)工作分析的基本术语

(三)对工作分析的认识误区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1.识记:(1)工作的定义;(2)工作分析的定义;(3)工作分析的主体、客体及内容

2.理解:(1)工作分析的作用;(2)工作分析的目的。

3.应用:能够从组织的角度正确理解工作这一概念。

(二)工作分析的基本术语

1.识记:工作分析的基本术语的含义。

2.理解:工作分析的基本术语的示例。

3.应用:能够正确辨别工作分析各基本术语。

  • 对工作分析的认识误区

1.识记:对工作分析认识上易陷入的误区

2.理解:对工作分析认识上的误区各自表现出来的问题

第二章   工作分析的发展历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与理解工作分析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 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历史

(二)工作分析的现状

(三)工作分析的未来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历史

1.识记:(1)苏格拉底关于公平特点的学说;(2)狄德罗与工作分析;(3)泰勒与工作分析;(4)吉尔布莱斯夫妇与工作分析;(5)穆斯特伯格与工作分析。

2.理解:(1)工作分析近代发展的内容;(2)工作分析现代发展的内容

(二)工作分析的现状

1.识记:(1)工作分析系统的分类;(2)工作倾向性工作分析系统的含义;(3)人员倾向性工作分析系统的含义。

2.理解:(1)组织形态变化与工作分析;(2)工作分析在中国

(三)工作分析的未来

1.识记:工作分析未来发展的具体表现

2.理解:(1)工作分析适应性拓展的表现;(2)工作分析团队化的表现;(2)人际关系分析加强的表现;(4)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地位继续加强的表现。

 

第三章   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总体上理解工作分析的意义与作用,具体掌握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员工招聘、工作分析与员工培训、工作分析与绩效管理、工作分析与薪酬管理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意义与作用

(二)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规划

(三)工作分析与员工招聘

(四)工作分析与员工培训

(五)工作分析与绩效管理

(六)工作分析与薪酬管理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意义与作用

1.识记:工作分析的具体作用。

2.理解:工作分析的意义。

(二)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规划

1.识记: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2.理解: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规划各程序的关系

(三)工作分析与员工招聘

1.识记:(1)工作分析在各个招聘环节中的应用;(2)工作分析与人员招募;

(3)工作分析与人员甄选。

2.理解:(1)工作分析与员工招聘前准备的关系;(2)工作分析与人员效果评价

(四)工作分析与员工培训

1.识记:工作分析对员工培训作用的主要表现。

2.理解:工作分析对员工培训作用的具体内容。

(五)工作分析与绩效管理

1.识记:(1)工作分析与绩效计划;(2)工作分析与绩效考核;(3)工作分析与绩效改进

2.理解: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基础

(六)工作分析与薪酬管理

1.识记:工作分析、工作评价与薪酬管理

2.理解:(1)薪酬管理的流程;(2)薪酬设计的公平原则

第四章   工作分析与组织结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横向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理解掌握组织结构的诊断与变革的相关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二)横向组织设计

(三)组织结构的诊断与变革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1.识记:(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2)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3)组织结构的设计程序

2.理解:(1)组织结构的内涵;(2)组织结构设计的内涵;(3)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

(二)横向组织设计

1.识记:(1)职能部门化;(2)产品部门化;(3)区域部门化。

2.理解:综合标准与矩阵组织

(三)组织结构的诊断与变革

1.识记:(1)组织结构调查的主要资料;(2)组织结构分析的主要方面;(3)组织决策分析要考虑的因素;(4)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5)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

2.理解:(1)组织关系分析的内容;(2)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3)保证变革顺利进行应采取的措施。

第五章   工作分析的流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工作分析的主要阶段、掌握工作分析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

(二)工作分析的实施阶段

(三)工作分析的分析描述阶段

(四)工作分析的应用阶段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

1.识记:(1)工作分析准备阶段包括的内容;(2)工作分析实施计划包括的内容;

(3)工作分析小组成员;(4)组织现有的资料。

2.理解:(1)工作分析的目的;(2)分析信息收集的类型。

3.应用:能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信息收集的方法。

(二)工作分析的实施阶段

1.识记:与参与工作分析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的主要目的。

2.理解:收集工作信息的实际操作。

(三)工作分析的分析描述阶段

1.识记:(1)对工作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通常包括的内容;(2)工作内容分析包括的内容;

(3)工作环境分析包括的内容;(4)工作任职者的必备条件。

2.理解:工作说明书形成阶段,工作分析人员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四)工作分析的应用阶段

1.理解:(1)工作说明书的应用;(2)工作说明书的评价.

2.应用:工作说明书的反馈与调整。

第六章   工作分析信息采集的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掌握工作分析信息收集的各类方法,以及各自的实施及其注意事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应性情况。

二、考核知识点

(一)问卷法

(二)面谈法

(三)观察法

(四)工作日志法

(五)关键事件法

(六)主题专家会议法

(七)其他方法及方法比较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问卷法

1.识记:(1)问卷法的基本程序;(2)问卷法的优缺点;

2.理解:(1)问卷法简介;(2)问卷法应注意的问题.

3.应用: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工作分析的调查问卷。

(二)面谈法

1.识记:(1)面谈法的优缺点;(2)面谈的内容与形式。

2.理解:(1)面谈法简介;(2)面谈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3.应用: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面谈问题。

(三)观察法

1.识记:(1)观察法的程序;(2)观察法的优缺点。

2.理解:(1)观察法简介;(2)观察法的主要作用;(3)观察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3.应用: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观察提纲。

(四)工作日志法

1.识记:(1)工作日志法的程序;(2)工作日志法的优缺点。

2.理解:(1)工作日志法简介;(2)工作日志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3.应用: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工作日志填写表。

(五)关键事件法

1.识记:(1)关键事件法的实施;(2)关键事件法的优缺点。

2.理解:关键事件法概述;(2)关键事件法的绩效维度。

(六)主题专家会议法

1.识记:(1)主题专家会议法的操作流程;(2)主题专家会议法的优缺点。

2.理解:(1)主题专家会议法概述;(2)主题专家会议法的操作注意事项。

(七)其他方法及方法比较

1.识记:(1)工作实践法的优缺点;(2)资料分析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3)工作分析各种方法的使用情况。

2.理解:(1)工作实践法的含义;(2)资料分析法的含义。

第七章   工作分析人员导向型操作系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掌握工作分析人员导向型操作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操作方法的内涵、操作或者实施过程并能够对各类方法进行正确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

(一)职位分析问卷法

(二)工作要素法

(三)工管理人员职务描述问卷

(四)临界特质分析系统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职位分析问卷法

1.识记:(1)职务分析问卷收集的六大类信息;(2)职务分析问卷的操作过程与关键控制点。

2.理解:(1)职务分析问卷的含义;(2)关于职务分析问卷的评价。

(二)工作要素法

1.识记:(1)工作要素包括的要素;(2)工作要素法的操作过程与关键控制点;(3)工作要素法的优缺点。

2.理解:工作要素法的含义。

(三)管理人员职务描述问卷

1.识记:(1)管理人员职务分析问卷的设计原则;(2)MPD的内容;(3)MPDQ的管理工作维度。(4)管理人员职务描述问卷的优缺点。

2.理解:MPDQ的评价尺度

(四)临界特质分析系统

1.识记:(1)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在对特质进行评价时的三类评价维度;(2)对TTAS而言,人的特制的分类。

2.理解: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评价。

第八章   工作分析工作导向型操作系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掌握工作分析工作导向型操作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操作方法的内涵、操作或者实施过程,并能够理解掌握各类方法的优缺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职能工作分析方法

(二)任务清单分析系统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职能工作分析方法

1.识记:(1)职能工作分析法的要点;(2)职能工作分析的框架;(3)职能工作分析法的程序。

2.理解:对职能工作分析法的评价。

(二)任务清单分析系统

1.识记:(1)任务清单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构成;(2)任务清单系统中的背景信息部分包括的问题;(3)工作任务清单的调查对象;(4)工作任务清单分析系统的实施步骤。

2.理解:任务清单分析系统的优缺点。

第九章   工作分析方法比较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掌握工作分析信息量化的几种工方法,并能够对典型的几种工作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二、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方法的信度

(二)工作分析方法的效度

(三)工作分析方法的应用性

(四)工作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工作分析方法的信度

1.识记:(1)再测信度的含义;(2)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的含义;(3)内部一致性信度的含

2.理解:PAQ信度分析;(2)JEM信度分析;(3)TTA信度分析

(二)工作分析方法的效度

1.识记:(1)测量效度的几种方法;(2)内容效度的含义;(3)概念效度的含义;

(4)效标关联效度的含义。

2.理解:PAQ效度分析;(2)JEM效度分析;(3)TTA效度分析

(三)工作分析方法的应用性

1.识记:艾斯和利维关于工作分析应用性范围研究结果的整理内容。

2.理解:利维等人对几种工作分析方法在应用范围的有效性的评估结果。

(四)工作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1.识记:工作分析系统的实用性的含义。

2.理解:以往研究者对工作分析实用性的考察结果。

 

第十章   工作说明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工作说明书的概念、掌握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工作说明书编写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两种工作说明书的编写。

二、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说明书概述

(二)工作说明书的编写与示例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工作说明书概述

1.识记:(1)工作说明书的概念;(2)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2.理解:工作说明书编写中的注意事项。

(二)工作说明书的编写与示例

1.识记:(1)工作说明书编写常用的格式的分类;(2)一栏式工作说明书与两栏式工作说明书的区别。

2.理解:(1)一栏式工作说明书的编写示例;(2)两栏式工作说明书的编写示例。

3.应用: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编写工作说明书。

第十一章   工作评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工作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工作评价的含义、特点、原则、基本功能与应掌握的基本信息。理解并掌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工作评价标准包含的相关内容。理解并掌握工作评价的几种操作方法。了解工作评价的程序及对评价人员的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评价概述

(二)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三)工作评价标准

(四)工作评价的操作方法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工作评价概述

1.识记:(1)工作评价的概念;(2)工作评价的特点;(3)工作评价的原则;(4)工作评价应掌握的信息;

2.理解:(1)工作评价的作用;(2)工作评价的程序及对评价人员的要求;(3)对工作评价的若干认识。

(二)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1.识记:(1)工作评价指标的概念;(2)确定工作评价指标的原则;(3)工作评价五因素;(4)ABC分类权重法的含义。

2.理解:(1)工作评价五因素的含义;(2)工作评价五因素的确定;(3)CRG方法的优缺点;

(4)ABC分类权重法的具体步骤。

(三)工作评价标准

1.识记:(1)制定工作评价标准的要求;(2)工作评价的指标标准。

2.理解:(1)工作岗位的技术方法标准。

(四)工作评价的操作方法

1.识记:(1)分类法的含义;(2)点数法的含义;(3)因素比较法的含义;(4)分类法的具体步骤;(5)因素比较法的实施步骤;(6)海氏工作评价系统的具体步骤。

2.理解:(1)分类法的优缺点;(2)点数法的运用;(3)因素比较法的优缺点;(4)海氏评价工作系统的优缺点。

第十二章   工作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工作岗位设置的相关内容,工作调查的的内涵以及工作调查的两种主要的调查方法。理解并掌握工作再设计的内涵、理论依据以及工作再设计的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岗位设置

(二)工作调查

(三)工作再设计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工作岗位设置

1.识记:(1)工作设置的内容;(2)岗位分类;(3)岗位设置原则;(4)柔性工作设计的特征。

2.理解:(1)岗位设置的常见问题;(2)编制岗位表设置;(3)柔性工作设计的优越性。

3.应用: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岗位设置。

(二)工作调查

1.识记:(1)工作调查的含义;(2)工作调查的主要方法;(3)工作满意度调查的内容;(4)工作丰富化调查的含义.

2.理解:工作满意度调查需要注意的方面;(2)编制岗位表设置;(3)柔性工作设计的优越性;(4)工作丰富化调查的目的。

3.应用: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和工作丰富化调查表。

(三)工作再设计

1.识记:(1)工作再设计的含义;(2)工作再设计的内容;(3)工作再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4)工作再设计的原则;(5)工作再设计的形式;(6)工作专业化的特点;(7)工作扩大化的含义;(8)工作丰富化的含义;(9)工作团队的类型;(10)工作时机选择。

2.理解:(1)工作再设计的理论依据;(2)工作专业化的含义;(3)工作轮换的含义;(4)工作轮换的类型;(5)工作扩大化的好处与不足;(6)工作丰富化的优点与不足;(7)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再设计;(8)企业再造。

3.应用: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工作设计与再设计。

 

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工作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几种具体的岗位工作说明书设计实例。

二、考核知识点

(一)招聘专员工作说明书设计

(二)培训专员工作说明书设计

(三)绩效专员工作说明书设计

(四)薪酬专员工作说明书设计

三、考核目标要求

(一)招聘专员工作说明书设计

1.理解:招聘专员工作说明书的设计

2.应用: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与教材实例,进行招聘专员或者同类岗位的的工作说明书设计。

(二)培训专员工作说明书设计

1.理解:培训专员工作说明书的设计

2.应用: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与教材实例,进行培训专员或者同类岗位的的工作说明书设计。

(三)绩效专员工作说明书设计

1.理解:绩效专员工作说明书的设计

2.应用: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与教材实例,进行绩效专员或者同类岗位的的工作说明书设计。

(四)薪酬专员工作说明书设计

1.理解:薪酬专员工作说明书的设计

2.应用: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与教材实例,进行薪酬专员或者同类岗位的的工作说明书设计。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分×15题=30分

1.下列不属于岗位设计权变因素的是(       )

A.组织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行为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分×5题=10分

1.下列关于工作这一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是组织中最基本的活动单元               B.工工作是相对独立的责权统一体

C.工作是部门、业务组成和组织划分的信息基础。D.工作是人进入组织的中介    

E.工作与组织相互支持

(三)判断题

请针对各小题的说法进行判断,说法正确的在题后号中打√,说法错误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打 ×。   2分×10题=20分

1.关键事件法中的关键事件是指对个人绩效及组织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正向关键事件。(     )

(四)名词解释       4分×4题=16分

1.工作分析

(五)填空题    1分 ×10题=10分

1.为了在某个关键成果领域取得成果而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集合是指         

(六)简答题    6分 ×4题=24分

1.简述工作识别项目的内容。

(七)论述题    10分 ×1题=10分

1.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工作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作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