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3]
地方旅游资源概况教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14年12月
自学用书:《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浙江省旅游局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4年第2版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要求
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地方旅游资源概况》是农家乐经营与管理专业(专科)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本课程还未有专门教材,针对授课的对象基本限于浙江省内的实际情况,选用《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第二版)》(浙江省旅游局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年)为主教材,适当参考旅游资源类相关教材。设置本课程目的是为了让自学者在了解旅游资源含义、特点、分类、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浙江地方旅游资源特点、分布和利用有系统、深入的了解,为在旅游开发利用实践中能较科学、准确地认识地方旅游资源和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一定的应用技能。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浙江历史、地理、文化学习基础,为农家乐经营与管理专业(专科)后续的《旅游项目策划》、《观光农业开发与经营》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者掌握旅游资源的相关概念,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评价方法,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与基本方法,了解浙江旅游资源总的概貌及浙江各地方区域旅游资源特征,对浙江各地方旅游资源的利用有大概的了解,对如何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正确的理解。在现代旅游发展新态势下,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三、教学媒体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建议选用文字教材及其配套的IP课件等。其中文字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媒体,包含所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核要求。IP课件是形象化、辅助化、多样化媒体,主要是以图像、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多媒体形式表达所要讲述的内容,特别是文字所难以表述的内容,便于自学者较易、较全面认识和理解学习内容。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媒体都要分层次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包括:
1.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和钻研大纲与教材。自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地方旅游资源概况》相关教材、课件和参考资料等有关内容,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
自学者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按照大纲和教材提示的学习重点、难点、目标组织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教材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和其他相关参考资料辅助对本课程的学习。自学者要善于利用网络等媒介来助学。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地方旅游资源概况》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是要完成一定量的平时作业、读书心得、小论文,二是把课程内容学习同分析研究旅游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撰写调查报告,或努力去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面授助学
面授助学是以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面授助学要集中解决讲解课程重点、难点,并通过这种便于交流的形式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面授助学可利用学生集中的机会,开展一些学习交流和集体讨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作为教师和助学机构集中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情况的机会。因此,需要根据面授助学的优势和特点对授课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四、课程考核要求的层次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了解)、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懂得所学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基础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办法,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高层次的要求。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旅游资源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的基础上,把握旅游资源的特点。熟悉旅游资源的不同分类方法。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方法、评价方法。对旅游资源有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同旅游资源相近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美学等特征(功能特征)
(二)多样性和综合性(组成特征)
(三)地域性(分布特征)
(四)稀缺性(赋存特征)
(五)时限性(时间特征)
(六)永续性与不可再生性并存(利用特征)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旅游资源分类原则
(二)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第四节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调查
(二)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调研
三、重点与难点
(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分,旅游资源主要的六个特征
(二)旅游资源分类,重点掌握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分类方案
(三)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了解依照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来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 旅游资源的概念
1.识记:旅游资源的国标定义
2.领会:旅游资源特点
(二) 旅游资源分类
1.识记:国标(G/BT18972-2003)分类的8个主类
2.领会:各种旅游资源分类方式的依据
3.应用:(1)利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标进行旅游资源单体类型主类、亚类、基本类型的查阅;(2)利用国标对旅游资源进行基本评价
第二章 浙江旅游资源综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浙江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并能理解浙江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对浙江省旅游资源总体概况有较系统的掌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浙江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
(一)浙江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
(二)浙江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
第二节 浙江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一)风光秀美气候宜人
(二)江南水乡特色人文旅游资源
(三)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突出
(四)陆、海旅游资源兼备
(五)鱼米之乡旅游商品丰富
三、重点与难点
(一)浙江旅游资源形成与浙江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关系,要从浙江地质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和浙江地域文化的演化来分析
(二)浙江旅游资源特点的理解,既理解体现浙江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的几个基本特征,同时理解旅游资源特征的统一性
四、考核要求
(一)浙江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
1.识记:浙江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特点
2.领会:浙江旅游资源形成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浙江旅游资源特点
1.识记:浙江旅游资源主要特征
2.领会:浙江旅游资源各主要特征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 浙江专项旅游资源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对浙江旅游资源总体概况系统了解的基础上,按照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的分类框架,系统、详细地了解浙江在自然旅游资源中地文、生物、水体、天象与人文旅游资源中建筑园林、宗教文化、社会风情、地方物产等分项旅游资源的种类、规模与分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浙江各类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二)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三)水体景观旅游资源
(四)天象景观旅游资源
第二节 浙江各类人文旅游资源
(一)建筑园林旅游资源
(二)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三)城乡风貌旅游资源
(四)地方物产旅游资源
第三节 浙江各地区旅游资源
(一)杭州旅游资源
(二)嘉兴、湖州旅游资源
(三)宁波、舟山旅游资源
(四)绍兴、台州旅游资源
(五)温州、丽水旅游资源
(六)金华、衢州旅游资源
三、重点与难点
(一)浙江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种类、规模和质量状况,基于2003年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
(二)浙江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中各专项旅游资源概况,包括资源规模、主要分布地点
(三)浙江各地区旅游资源概况和地方特点
四、考核要求
(一)浙江各类自然旅游资源
1.了解:浙江自然旅游资源的种类、规模和质量状况
2.领会:浙江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及与浙江自然地理环境关系
(二)浙江各类人文旅游资源
1.了解:浙江人文旅游资源的种类、规模和质量状况
2.领会:浙江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及与浙江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演变的关系
(三)浙江各地区旅游资源
1.了解:浙江各地重要旅游资源
2.领会:浙江各地旅游资源特点及其意义
第四章 浙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把握现代旅游发展新态势,把握浙江旅游业发展状态。通过浙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方式的领会和应用技能掌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旅游发展新态势
(一)旅游需求的休闲化趋势
(二)旅游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三)旅游组织的散客化趋势
(四)旅游空间的全域化趋势
(五)旅游接待的综合体化趋势
第二节 浙江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浙江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特点
(二)浙江旅游功能区区划
(三)浙江各类旅游区(如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农业观光园)的开发
第三节 浙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二)浙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途径
三、重点与难点
(一)现代旅游发展新态势,以及如何将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新态势结合起来
(二)浙江旅游资源总体开发功能区划,结合总体功能区划如何定位地方旅游开发方向
(三)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旅游业非消耗性资源利用特性,资源、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如何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四、考核要求
(一)现代旅游发展新态势
1.了解:现代旅游发展新态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领会:现代旅游新态势对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影响
(二)浙江旅游资源的开发
1.识记:(1)浙江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特点;(2)旅游功能区划包括哪些分区,浙江各类旅游区的概况
2.领会:(1)浙江各类旅游区的地域分布特点;(2)浙江旅游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3.应用:(1)用对现代旅游发展新态势的理解来分析现实中的旅游新现象;(2)针对不同类型旅游区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的运用
(三)浙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了解:(1)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2)国内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典型案例
2.领会:(1)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2)不同条件下的开发与保护良性互动模式
3.应用:将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浙江旅游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第三部分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由平时作业成绩和学习过程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60%,学生要独立完成4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分析和操作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成绩由辅导教师按完成的质量进行确定。学习过程占40%,包括撰写学习心得、小论文等2篇。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参加过程学习的情况给出学习过程考核成绩。
终结性考核,即书面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考试题型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题型,占试卷总分的60%;主观题主要有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占试卷总分的40%。
考核方式和所占比例 |
组成部分 |
具体内容 |
过程性考核 (占总成绩的40%) |
平时作业(占60%) |
独立完成4次作业 |
学习过程(占40%) |
学习心得1篇 小论文1篇 |
|
终结性考核 (占总成绩的60%) |
书面考试(闭卷) 客观题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题型;主观题主要有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 |
客观题占试卷总分60%;主观题占试卷总分40% |
三、题型举例
(一)平时作业
作业1:结合实际阐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作业2:浙江旅游资源地域分布呈现怎样的空间格局?
作业3:浙江江南古镇的旅游资源价值。
(二)小论文
小论文题目依据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实际情况来选题,如:
论文1:非景区范围分散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论文2:地方物产作为旅游商品开发的形式和效果分析;
论文3:农家乐对周边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研究。
(三)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些体会?对本门课程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四)书面考试题型
◆客观题
1.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5题,共15分)
如: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江南古镇;钱塘江大潮景观等。
2.填空题(每空1分,10空,共10分)
如:雁荡山形成群峰峥嵘、怪石嶙峋、洞壁幽深的景观最基本的是构成岩石为_______岩;浙西南最有代表性的交通建筑景观是_______。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如:旅游资源调查针对的具体对象是单一的_________。
- 旅游资源单体; B. 旅游景点; C. 旅游景区; D. 旅游目的地
3.简答题(每小题5分,3题,共15分)
如: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江南古镇作为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
◆主观题
4.论述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如:试分析湿地公园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实例论述湿地公园旅游开发有何新方式及原因所在?
5.案例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如:千岛湖渔旅结合的魅力(千岛湖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发展旅游)
到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旅游,游客除了赏千岛秀水、品有机鱼宴外,还可以观巨网捕鱼、购鱼旅游产品、体验新安鱼文化。围绕“鱼”要素形成的“鱼观光、鱼美食、鱼娱乐、鱼购物、鱼文化”,已融入游客的旅途。
做精鱼美食。“在淳安,以前一般没人吃鱼头,如今千岛湖鱼味馆的一道金牌鱼头能卖到680元。光这一道菜,一年就可创下近千万元的销售额。”千岛湖鱼味馆副总经理郑家平笑着说,鱼味馆每天食客如云,很多游客到千岛湖旅游就是冲着“淳”牌有机鱼来的。
从2000年开始,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对鱼进行了严格标准化分级,还注册了“淳”牌商标。“淳”牌有机鱼成为国内第一个经过有机认证并注册的水产品。因为鱼个大味美,肉质鲜嫩,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淳”牌有机鱼深受游客喜爱。
……
(1)通过案例总结千岛湖“渔”产业包括哪些?是如何以旅游为主线做活、做大这一产业的?
(2)从千岛湖的“渔”特色旅游的创建带来的启示有哪些?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