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0教育社会学自学考试大纲
2005-1
自学用书 《教育社会学》,鲁洁主编,吴康宁副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科的主干课程,是专升本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就学科性质而言,《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既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学员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教育社会学学科的系统知识;关注现实中与教育有关的社会问题;提高专业理论素养,能够运用社会学观点分析现实中的教育现象与问题。
二、考核目标
教育社会学的自学目标是:1、了解本学科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主要研究方法。2、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能够联系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分析和解决教育和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具体要求:
-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发展动向。
二.考核知识点
1.教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萌生阶段、扩展阶段、新兴阶段。时间、主要代表人物
2.传统教育社会学派的观点
3.新兴教育社会学派的观点
4.苏联的教育社会学观点
5.我国的教育社会学观点
6.教育社会学的定义
7.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8.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新动向
-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技术,掌握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
1.规范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
2.分析资料的方法
3.搜集资料的14个方法
4.教育调查研究的技术
5.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
第三章 经济与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生产力、经济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不同的经济类型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
1.教育的生产性三大功能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质的规定性相适应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量的规定性相适应
4.教育与生产力时间性与空间性相适应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与教育
第四章 政治与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理解和掌握政治对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财政及受教育权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政治所发挥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
1.政治、政治文化
2.个体的政治社会化
3.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4.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5.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6.政治对受教育权的影响
7.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第五章 文化与教育
- 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了解文化的传递、传播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理解多元文化的教育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
1.文化
2.中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
3.文化水平与教育
4.文化传递、传播与教育
5.教育与文化传播
6.文化选择
7.教育的文化选择特点
8.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9.教育文化选择机制的完善
10.文化的内部矛盾运动与教育
11.文化变迁及法则
12文化积累与文化突变
- 青年文化与教育
- 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青年文化的发生与发展,理解青年文化的功能,教育对青年文化的影响与促进,了解青年文化与教育管理的关系等。
二.考核知识点
1.青年文化的社会功能
2.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特殊性
3.教育与青年文化的形成
4.教育对青年文化的引导与控制
5.教育对青年文化进行选择的意义
6.教育对校园文化的指导
7.校园文化及其构成
8.青年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第七章 人口与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理解教育与人口的数量及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理解和掌握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教育的影响。了解独生子女对教育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
1.人口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人口对教育纵向结构的影响
3.人口对教育横向结构的影响
4.教育对人口各种变动的影响
5.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6.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第八章 生态环境与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态环境与教育的密切关系,了解教育生态的结构层次,了解教育生态的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
- 生态环境
- 规范环境
- 生态因子的性质和作用
- 教育的个体生态和群体生态
- 教育生态系统
- 整体效应与边缘效应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社会变迁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现代化及教育现代化的涵义,了解息化与全球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
- 社会变迁
- 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 社会变迁中的教育措施
- 现代化与教育
- 对发展教育的设想
- 社区与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社区与教育的关系,社区与学校的关系,了解社区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
- 社区与社区教育
- 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优势及建设功能
- 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
- 学校与社区、家庭的沟通方式
- 社区文化及其类型
- 社区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第十一章 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理解学校组织的性质和学校组织的结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学校组织的文化类型与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1.学校组织的性质
2.学校组织的异质结构
3.学校组织的多权威结构
4.学校组织的多层次结构
5.学校文化
6.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
7.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
8.离散型学校文化与统合型学校文化
第十二章 班级的社会学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班级社会学的理论,能对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班级进行分析,理解班级的社会因素及多方面的社会功能,理解班级的发展水平及其建设。
二.考核知识点
1.班级社会系统理论
2.班级集体的社会本质特征
3.课堂社会情景
4.班级的社会组织
5.班级的社会化功能
6.班级发展水平的指标系统
- 群体的种类及其涵义
- 教师在班级建设中的职能
第十三章 教师的社会学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师的社会责任、社会地位和双重角色,理解教师的社会权利,教师工作群体与地位形成,能够对教师的实际权威、各类控制方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理解教师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
- 核知识点
- 教师的社会责任
- 教师的教育自由权
- 教师工作群体
- 教师的地位及其影响因素
- 教师的实际权威及其制约因素
- 教师的两种控制方式
7.教师社会化的内容
8.教师社会化的过程
第十四章 家庭与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家庭与教育的关系,理解家庭的社会功能、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因素对教育的影响,了解家庭中的教育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
- 家庭的社会功能
- 家庭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 家庭的教育功能
- 家长的期望水平
- 家庭中教育问题
第十五章 性别差异与教育(略)
第十六章 个体社会化与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体社会化的意义和有关社会化的理论,个体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各年龄段社会化的特点,理解影响社会的诸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
- 个体社会化理论
- 个体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
- 青少年社会化与教育
- 影响社会化的诸因素
三、重点章及题型举例
所指定教材全书共16章。其中第四、五、六、七、十一、十四章为重点章;第一、二、九、十、十二、十三为次重点章;第三、八、十六章为一般章,第十五章不作要求。
教育社会学考试以百分制计分,100分为满分。
考试题型为五种:
1、填空(1*16空=16分 约8-10题)
2、判断题(1分*16题=16分)
3、名词解释(5分*4题=20分)
4、简答(6分*4题=24分)
5、论述题12分*2题=24分
如例:填空:文化选择是指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 )。
判断题:学校是公益性组织。
名词解释:环境
简答题:简述教育的劳动力增值功能
论述题:试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对青年文化的作用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