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自考13220变态心理学考试大纲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考试大纲
专业名称:心理健康教育(专升本)
专业代码:340102

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

课程代码:(13220)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制定
2024 年 3 月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升本)
变态心理学
课程考试大纲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变态心理学是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变量与社会、遗传、生理机制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大众人群行为之所以不同的心理原因,研究人格的建构、发展与适应。变态行为的成因,症状特征与分类,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与临床心理学相比,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变态行为的理论问题。它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人的心理疾病可以由心理学方法而非医学方法医治,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揭示心理异常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异常行为的过程及形成条件:二是研究如何依据心理异常的规律设计可行的咨询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干预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通过系统学习使应考者了解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认识变态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学习运用变态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判断、分析异常心理现象的能力,适当掌握变态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今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了解变态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解释与描述行为异常的重要理论观点,以及异常行为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等。
2.掌握人的异常行为构成的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对各种异常行为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
3.掌握变态心理学研究中重要且独特的研究方法,了解这些方法对于研究心理异常的重要性,并能运用于研究与实践活动的设计。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与本课程相联系的课程是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其中,普通心理学描述一般的心理过程,发展心理学描述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社会心理学描述个体在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程。以此为铺垫,再续修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课程。基于上述理由,变态心理学课程应定位于“概论”,即着重构建本课程基本的内容框架,呈现基本概念、原理,使考生牢固掌握,透彻理解。在运用方面,只要求一般应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同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的治疗方法,应该非常熟练的掌握,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次重点:心理障碍的定义、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等重在理解。
一般重点: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以及理论的发展应该掌握并熟知。
难点:能够根据案例或者实际患者的情况,熟练并灵活运用诊断标准,为患者做出合理的诊断。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心理诊断与评估的内涵、方法及要素,及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以及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不同心理障碍的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心理障碍的诊断与评估,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不同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心理诊断与评估的知识,对案例中给出的问题进行某一实际领域的判断和解释,得出恰当的诊断结果。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心理诊断以及不同心理障碍类的知识,对心理问题进行多个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心理分析和论证,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编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明确变态心理的定义与含义;了解人类对变态认识和理解的历史以及变态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方面对变态心理学这一学科的概述。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心理障碍的基本元素、心理障碍定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其演变、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 心理问题定义;(2)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性、观察者不适、违背标准;(3)心理障碍定义;(4)变态心理学。
2.领会:(1)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3)早期对变态的认识中包含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原因和心理的原因,近现代对变态的观点包括了生物学模型、心理学模型、社会文化模型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根据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是否属于变态心理或行为。
2.综合应用:如何才能建立一支专业而且有效的变态心理学研究队伍。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定义、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考查难点是变态心理学中常见的理论取向、人类认识异常心理现象的历史、心理障碍的判别。

第二编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科学方法的共同特征、遗传学以及跨时间、跨文化研究、各种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科学方法的特征、科学研究的范式、各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科学方法的共同特征;(2)范式;(3)横断设计;(4)纵向设计;(5)聚合交叉设计;(6)个案研究;(7)统计显著性与临床显著性。
2.领会:(1)实验研究与相关研究的优缺点;(2)个案研究的优缺点;(3)实验研究的要素。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设计实验检验某种方法的有效性。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和考查难点是横断设计、纵向设计、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第三编 测量效度与系统误差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现代的心理障碍评估和诊断;了解心理评估技术;认识精神病病的主要诊断系统;进一步讨论哪种论断类别最适合于理解和处理哪种特定的心理疾病,以及如何去评估一个论断分类是有用的、可信的。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心理障碍的诊断、心理评估要素、主要的诊断标准,影响诊断准确性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诊断;(2)心理评估;(3)心理评估的三个基本要素:信度、效度、标准化;(4)临床访谈;(5)心理测验;(6)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7)《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8)标签化。
2.领会:(1)心理评估的三要素;(2)心理评估的主要手段有哪些;(3)影响心障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4)心理测验的价值与意义。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通过对心理诊断和心理评估认识,分析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心理诊断与心理评估的定义、心理评估的三要素、DSM-5、CCMD-3。考查难点是不适当的心理诊断可能导致的后果。

第四编 焦虑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焦虑是什么、焦虑障碍的类别、惊恐障碍、场所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惊恐症等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焦虑障碍、惊恐障碍临床表现、惊恐障碍病因及治疗、场所恐惧症的临床表现、与惊恐障碍的关系、社交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病因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病因与治疗、特定恐惧症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焦虑及焦虑障碍的定义;(2)惊恐障碍;(3)场所恐惧症;(4)社交焦虑障碍;(5)广泛性焦虑障碍。
2.领会:(1)惊恐障碍与场所恐惧症的区别和联系;(2)社交焦虑障碍的主要表现;(3)特定恐惧中的类型;(4)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原因;(5)焦虑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以及各种障碍的临床表现。
2.综合应用:能利用本章的核心障碍的表现分析案例、判别属于哪种障碍并说明依据。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特征;考查难点是依据材料判别障碍的类型。

第五编 强迫及相关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强迫、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强迫障碍的诊断标准、强迫障碍的病因与治疗、其他与强迫相关的障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强迫障碍、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其他强迫相关障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强迫障碍;(2)强迫思维;(3)强迫行为;(4)躯体变形障碍;(5)囤积障碍
2.领会:(1)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之间的关系;(2)强迫障碍与囤积障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躯体变形障碍的主要症状;(4)抓痕障碍与拔毛障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正确识别强迫障碍。
2.综合应用:能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等理论疗法治疗强迫障碍。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和考查难点是强迫障碍的主要症状及治疗、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的关系。

第六编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识记和掌握什么是疾病焦虑障碍、其病因与治疗的方法、什么是躯体症状障碍、转换障碍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疾病焦虑障碍、躯体症状障碍、转换障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疾病焦虑障碍;(2)躯体症状障碍: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3)转换障碍: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
2.领会:(1)疾病焦虑障碍和躯体症状障碍的区别与联系;(2)诊断转换障碍需要注意什么;(3)疾病焦虑障碍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判别出案例中的主要障碍类别、症状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治疗原理帮助解决实际的障碍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考查重点是疾病焦虑障碍、躯体症状障碍、转换障碍的表现病因及治疗方
法。考查难点是分析识别案例中的障碍类别。

第七编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以及适应障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适应障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创伤后应激障碍;(2)急性应激障碍;(3)适应障碍。
2.领会:(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及治疗方法;(3)急性应激障碍的特点;(4)适应障碍的特点。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判别出案例中的主要障碍类别、症状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治疗原理帮助解决实际的应激障碍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成因及治疗方法。考查难点是分析识别案例中的障碍类别、用认知加工的方法如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八编 抑郁及双相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抑郁障碍、什么是心境障碍、重性抑郁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什么是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什么是持续性抑郁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重性抑郁障碍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双相障碍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持续性抑郁障碍、环性心境障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心境障碍;(2)抑郁障碍;(3)双相障碍。
2.领会:(1)DSM-5 对抑郁障碍的分类;(2)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3)重性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的发病原因;(4)重性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的治疗。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判别出案例中的主要障碍类别、症状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治疗原理帮助解决实际的心境障碍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治疗方法。考查难点是分析识别案例中的障碍类别、用认知理论的方法如何解释抑郁症。

第九编 人格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格的含义、人格障碍是什么、人格障碍的分类及共病、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及分裂样人格障碍、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及自恋型人格障碍、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及强迫型人格障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人格障碍概述、人格障碍分类、A 组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及分裂样人格障碍、B 组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及自恋型人格障碍、C 组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及强迫型人格障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人格障碍定义;(2)分裂样人格障碍;(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4)边缘型人格障碍;(5)回避型人格障碍。
2.领会:(1)人格障碍的特征;(2)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3)各种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及主要表现;(4)各种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判别出案例中的主要人格障碍类别、症状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治疗原理帮助解决实际的人格障碍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和考查难点是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类型、成因及治疗方法。

第十编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演变、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评估与治疗、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精神病性障碍的概述、精神分裂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症状评估与治疗、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精神病性障碍;(2)精神分裂症;(3)妄想性障碍;(4)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2.领会:(1)精神病性障碍与非精神病性障碍的区别;(2)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3)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4)精神分裂症的病因;(5)妄想性障碍与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特点。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判别出案例中的类别、症状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治疗原理帮助解决实际的精神分裂症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精神分裂症的定义、主要症状、病因及治疗手段。考查难点是分析案例中的症状表现与诊断依据。

第十一编 进食与睡眠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进食障碍、进食障碍的类型、进食障碍的可能原因、预防与治疗、什么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睡眠障碍的治疗。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进食障碍的概述、睡眠障碍的概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进食障碍;(2)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3)反刍障碍;(4)厌食症、贪食症与暴食症。
2.领会:(1)进食障碍的主要类型;(2)进食障碍的可能原因、预防与治疗;(3)厌食症与贪食症的主要表现、异同点及内在联系;(4)睡眠障碍的类型与治疗。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判别出案例中的主要障碍类别、症状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治疗原理帮助解决实际的进食与睡眠障碍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和考查难点是进食障碍的主要类型及睡眠障碍的类型。

第十二编 性心理及性功能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识记和掌握性别认同障碍的临床描述;性别认同障碍产生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性取向的决定因素;性偏好障碍的主要类型及临床描述;性偏好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性功能障碍的主要类型及临床描述;性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性心理概述、性别烦躁、性欲倒错障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性别角色;(2)性别烦躁;(3)性取向;(4)性欲倒错障碍;(5)性功能失调。
2.领会:(1)常见的性障碍类型;(2)性别烦躁的影响因素;(3)性功能失调的治疗手段。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判别出案例中的主要障碍类别、症状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治疗原理帮助解决实际的性心理障碍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和考查难点是性障碍类型、性功能障碍的主要类型及临床描述;性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

第十三编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是精神活性物质、什么是物质使用障碍、耐受性和阶段状态是指什么、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什么是酒精相关障碍、酒精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什么是阿片类物质相关障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的概述、物质使用的用途、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酒精相关障碍、阿片类物质相关障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精神活性物质;(2)耐受性;(3)戒断反应;(4)物质中毒。
2.领会:(1)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并举例;(2)酒精使用的功能;(3)阿片剂依赖的治疗方法。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判别出案例中的主要成瘾类别、症状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治疗原理帮助解决实际的成瘾障碍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及分类、耐受性、阶段状态。考查难点是结合治疗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四编 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识别儿童青少年的异常行为、了解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特点及其易感性、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什么是内化问题及外化问题、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以及学习障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概述、内外化问题、自闭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学习障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内化问题;(2)外化问题;(3)智力障碍;(4)自闭症谱系障碍;(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2.领会:(1)儿童青少年期障碍的特点;(2)智力障碍的类型;(3)儿童青少年内外化问题主要包括哪些;(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成因及治疗方法;(5)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表现、成因及治疗方法。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判别出案例中的主要障碍类别、症状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治疗原理帮助解决实际的儿童青少年期的障碍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考查重点是内外化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考查难点是结合治疗原理解决实际障碍问题。

第十四编 老年期的心理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正常衰老与异常衰老、老年期心理障碍的易感性、什么是神经认知障碍: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老年期常见的情绪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碍。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老年与心理障碍、老年期心理障碍的易感性、神经认知障碍、痴呆、阿尔兹海默症和血管性痴呆、老年期的情绪障碍、晚发性精神分裂症、老年期物质滥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正常衰老与异常衰老;(2)生理易感性;(3)痴呆;(4)谵妄。
2.领会:(1)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以及如何鉴别;(2)痴呆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3)谵妄的诊断标准;(4)老年期的情绪障碍类型;(5)什么是晚发性精神分裂症。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能判别出案例中的主要障碍类别、症状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治疗原理帮助解决实际的老年期的障碍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考查重点是痴呆类型、痴呆的临床表现、成因及治疗、老年期的情绪障碍。考查难点是结合治疗原理解决实际障碍问题。

Ⅳ 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能使自学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两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二)关于自学教材

变态心理学课程自学考试指定使用的教材是《变态心理学》(第 3 版),王建平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 4 月第 3 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由于内容较多,同时有一定难度,应考者在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本课程的考试大纲以及每章的第一部分考核知识点的有关内容。
2.认真学习考核知识的具体要点和内容,注意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学习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在自学时要注意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学习,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要牢固掌握。

(四)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者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者对人格心理学的认识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本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广泛;自学考试命题的题型多样、覆盖面广。社会助学者应根据这门课程和考试命题的特点,指导自学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在全而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把重点问题和一般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成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本大纲的第一章到第八章的内容,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应结构合理。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 40%,领会 30%,应用 30% 。
3.要合理安伴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等。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以 2:3:3:2。试题的准易度与能力层次不同,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有难易度不同的试题。
4.本课程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5.本课程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自学者的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6.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附录:考试题型

一、 单项选择题
1.判别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基本标准是( )
A.适应不良 B.其他人感到不适
C.痛苦或损伤 D.违背标准
2.震后获救幸存的母亲,常反复想起在自己身边遇难的女儿,做相关的恶梦,她尽力回避任何与地震、女儿有关的东西;对生活丧失希望和信心,这是( )。
A. 癔症性精神障碍 B. 癔症性躯体障碍
C. 创伤后应激障碍 D. 急性应激障碍
二、填空题
1.心理障碍评估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2.心境障碍分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1.幻觉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四、简答题
1.简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简述如何进行精神检查。
五、论述题
1.试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
2. 试述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六、案例分析题
张莉,女,20 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祖父母和父母均为医生,从小在非常讲究卫生的环境下长大,平时做事谨慎、认真、仔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十全十美,有条理,爱整洁但缺乏灵活性,有不安全感。入学后住宿,同室睡上床女生不讲究个人卫生,不洗手就拿食物吃,得了乙肝住院。张莉想起该女生扫床时灰尘落在自己床上,又乱碰自己的水杯和食物担心自己被传染上乙肝,又恰逢期末考试,学习很累,怕考试不及格。自己总想该女生“不洗手”而“病从口人”,“自作自受”又“害了别人”这几句话,明知道想这些没用,就是摆脱不了,造成不能安心看书,内心十分苦恼。害怕自己也病从口入,就反复洗手、洗衣.洗床上用品,别人碰了她的用品,她立刻就去清洗,还要求别人也去清洗,使人很反感。四个月来,张莉知道自己做得过分,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但就是控制不住,于是主动去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根据该案例中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张莉应该被诊断为何种心理障碍?
2. 该种诊断的临床描述依据是什么?
3. 试分析可能的病因。

Ⅴ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变态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变态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本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

《变态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是对课程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变态心理学》(第三版),王建平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 4 月第三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习对象成人在职业余自学的情况,作者可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几点具有规律性或代表性的学习方法,并结合本专业的要求、本课程的特点可具体适当展开写出,以便更好地指导考生如何进行自学。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要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严格掌握教学的课时与进度,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讲授和辅导。
2.要正确处理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所学知识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重点和一般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社会助学者应该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全面掌握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的基础上去把握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的歧途。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了解(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要求考生在熟悉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指出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对本课程考试要携带必要的工具等,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 20%,领会占 30%,简单应用占 30%,综合应用占 20%(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在具体规定上可有所区别)。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
5.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应用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一般不使用判断题)。请作者确定好本课程所适用的题型,并注意留有余地。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