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6]
即兴口语表达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六年七月
指定用书:《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鲁景超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参考教材:《演讲学教程》,高振远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卡耐基语言应用学》,康德编著,陕西旅游出版社
《脱口秀》,苗棣译著,新华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即兴口语表达教材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阐述口语表达的基础理论﹙包括第一、二、三、 四章﹚。第二单元主要阐述选题准备及训练方法﹙包括第五、六、七、八章﹚。第三单元阐述心理素质及体态语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和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包括第九、十、十一章﹚。 全书在探讨相关理论的同时突出了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仅用笔试方法不能考核学生口语表达水平 ,需要用笔试加口试的方法方能考核其口语表达水平及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全面理解口语表达的特点、原则及创作过程。在系统掌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在不同目的、语境中能够进行即兴现场描述、即兴复述、即兴评述、即兴对话的能力。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考核目标
第一单元﹙第二、四章为考核内容。第一、三章不作为考核内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口语表达的创作原则,了解与有文本为依据的二度创作的区别。掌握口语表达对语言的基本要求,了解口语表达与文字表达的区别。
二、考核知识点
(一)口语表达的特点
(二)口语表达的过程
(三)口语表达对语言的要求
三、考核要求
(一)口语表达的特点
⒈识记:①现想现说;②语音和态势语言的特殊功效;③语言灵活多样。
⒉理解:①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中即兴口语的意义②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的区别
⒊应用:①按照口语化的要求改写文字稿。②按照口语化的要求编写成语故事。
﹙二﹚口语表达的过程
- 记:①内部语言;②扩展、编码;③传送、反馈。
⒉理解:口语表达中反馈的作用和意义 。
⒊应用:具有当众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口语表达对语言的要求
- 识记:①准确与精炼;②平易与质朴;③亲切感人与语言个性;④启人心智与令人愉悦;
- 理解:①即兴口语表达中准确运用语言。②广播电视语言的口语化的体现。③幽默感的获得。
⒊应用:相同内容能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述方式。
第二单元﹙第五、六、七章为考核内容,第八章不作为考核内容﹚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选题的意义和要求;掌握思维开发的训练方法;掌握即兴口语的准备方法。按相关要求能独立成确定选题、话题准备到初步口语表达的全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
(一)选题的意义
(二)选题与相关因素
(三)选题的要求
(四)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
(五)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六)口头复述
(七 )口头描述
(八)即兴评述
(九)语境的内涵
(十 )语篇结构的要求和方式
三、考核要求
(一)选题的意义
⒈识记:①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②是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节目成败的关键。
2领会:正确确定选题的重要性。
- 应用:结合实例,评判选题的优劣。
﹙二﹚选题与相关因素
1.识记:①大胆而理智的判断能力的培养。
⒉理解:价值观对选题的形成至关重要。
⒊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价值观的作用
(三)选题的要求
⒈识记:①捕捉热点;②深入开掘;③ 前瞻预测;④追求特色。⑤树立精品意识
⒉理解:好的选题应是思想性、艺术性、独创性、广泛性和时效性完美结合
⒊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一成功作品的五性
(四)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 ;
⒈识记:①思维②发散性思维③收敛性(集中性)思维
- 理解;思维能力训练的目的。
⒊应用;①以一词语为出发点,用发散性思维向四周幅射,点多为好。 ②在大量占有信息材料时,能使其集中一点,将其序列化。
-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 识记:①正向思维;②逆向思维;
- 领会:逆向思维练习的意义
⒊应用:运用逆向思维对话题进行阐述。
(六)口头复述
⒈识记:①口头复述②口头详细复述③口头简要复述④ 口头创造性复述
2.理解:①口头复述的要求②口头详细复述练习的作用③口头简要复述的要求④口头创造性复述时怎样进行变换和扩充。
⒊应用:具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七)口头描述
⒈识记:①描述②描述的特征
⒉理解:具体深入的观察能力对口头描述的作用;观察的要求
⒊应用:具有现场观察、口头描述的能力。
﹙八﹚即兴评述
⒈识记;①即兴评述;②叙述的要求;③立论的要求。
⒉理解:掌握真实材料是评述的基础;论证的常见方法。
⒊应用:具有基本的即兴评述能力。
(九)语境的内涵
⒈识记:①语境;②语言自身环境;③语言外部环境;④社会环境;⑤交谈环境;⑥传播环境
⒉理解:语境练习的基本要求。
⒊应用:同一话题,在不同语境中与同一对象进行交谈。
(十)语篇结构的要求和方式
⒈识记:①语脉清晰,“一线贯穿”;②逻辑严谨,层层递进;③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
⒉理解:口语表达常见的逻辑结构方式;开场白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⒊应用:结合实例,分析篇语结构。
第三单元﹙第九、十一章为考核内容,第十章不作为考核内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心理素质在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及作用,掌握心理素质的自我调控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了解体态语的作用,掌握体态语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准备方法
(二)心理自控的能力
(三)控制现场的能力
(四)体态语的作用
(五)体态语应遵循的原则
(六)体态语的训练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准备方法
⒈识记:①增强自信;②排除杂念。
⒉理解:调控心理状态的意义
⒊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有无心理准备的区别。
(二)心理自控的能力
⒈识记:①心理稳定;②心理兴奋。③心理自控能力
⒉理解:怎样保持心理兴奋。
⒊应用:结合实践,分析心理自控能力对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三)控制现场的能力
⒈识记:①即时交流与反馈;②随机应变的能力。
⒉理解:控制现场时目光交流的作用
⒊应用:结合实践,谈谈怎样进行现场控制。
(四)体态语的作用
⒈识记:①体态语;②传递思想信息;③传递情感信息;④传递心理暗示;⑤坦露内心世界;⑥丰富、补充、强化口语信息。
⒉理解:体态语的类别。
⒊应用:结合实践,分析口语表达与体态语之间互为作用相辅相承之关系。
(五)体态语应遵循的原则
⒈识记:①民族性;②时代性;③真实性;④准确性;⑤和谐性。
⒉理解:协调运用体态语的重要性。
⒊应用:结合实例,评析体态语的运用原则。
(六)体态语的训练方法
⒈识记:①表情;②身势和手势;③综合练习。
⒉理解:眼神运用的练习对于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⒊应用:结合实践,分析体态语的训练要领。
三、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笔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⒈( )语言的组织,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⒉体态语也称态势语,它是通过人的( )、( )、( )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
三、名词解释
⒈语境:
⒉收敛性思维:
四、简答题
⒈简述体态语的作用
五、应用题
⒈以手为中心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散发开去。
参考答案:答:①手的最基本的动作是弯曲和伸展,它使人可以从中领悟到一种人生的策略,处于逆境时,不妨退一步。让危急的形势缓和一下,待时机成熟,再大步前进。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
②手有五个指头,长短不一,可从来没有人想把它们削齐,这是什么道理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五个手指各有长短各有其用一样,每个人只要在社会中选准自己的位置,都能有一番作为,天生我才必有用。
③手又像一个集体,当五个手指握成一个拳头时,就可以击倒强大的敌人。一个单位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就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之邦,团结就是力量。
④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是一种平等的意识。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聪明可爱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愚笨丑陋的孩子不也是祖国的花朵吗?平等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要求,平等的观念正在日渐深入人心。
⒉以刻舟求剑这则成语为内容,改编一则口语化的成语故事。
六、论述题
⒈结合实践,分析心理自控能力对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二)口试题型
一、词语接龙:(临时抽出一组五个互无联系的单词,看三十秒后作二分钟的即兴口语表达。要求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叙事清楚,语句流畅,符合口语化表达要求)
⒈北京-钟表-冰棍-汽车-生气
⒉密码-水-高山-香皂-玉米
⒊俘虏-商店-汽油-大米-奴隶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