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3]
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12年1月
自学用书:《播音创作基础》,张颂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3版
《实用播音教程(第2册)–语言表达》, 付程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2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播音主持专业的必考课程。《播音创作基础》是《中国播音学》的核心理论,是播音主持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可或缺的专业支柱。
《播音创作基础》教材共十二章,分别论述了播音创作,播音状态,创作主体、道路、准备,语言特点、样式、功力,分析了感情运动和具体感受,阐述了表达方法和规律。不仅构建了学科理论体系,也不乏创作方法介绍。融合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实用性极强。命题中应注意体现本教材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播音创作基础》属于原创性教材,既有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特征,又有社会普遍使用语言的精髓。使有志于学习和从事播音主持的人能够正确认识播音主持学科的边缘性和播音主持创作的复杂性、多样性,把握“有声语言创作”的核心概念,通过本课程学习,提升“把内部语言外化为有声语言,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驾驭有声语言能力。做到传者与受者的“认知共识”和“愉悦共鸣”, 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主持“出口成章”。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播音主持是一项再创造的劳动。自考应考者要把播音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探寻播音的某些特点和规律。需要明确播音员,主持人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必须遵循正确的创作道路,即从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出发,在“理解内容——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中,达到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达到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学习中注意掌握播音创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分析理解运用情景再现,对象感内在语等调动思想感情的内部技巧和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表达手段。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播音创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基本概念,认识创作要素。了解创作空间,明确有声语言的社会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
(一)播音与主持基本概念(二)创作要素(三)创作的三重空间(四)社会功能及其三个角度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播音与主持基本概念;(2)创作要素(3)社会功能的三个角度
2、领会:创作及三重空间
3、应用:社会功能及其三个角度
第二章 创作主体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主体定位,认识话语权力。了解主体差异,明确主体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
(一)主体定位的含义(二)话语权力(三)创作的主体能力(四)主体差异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主体定位的含义;(2)话语权力的含义;(3)主体能力的含义;(4)“主体意识”
2、领会:主体能力及其三个层面
3、应用:从“主体意识”分析主体差异
第三章 创作道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正确的创作道路,了解创作道路。
二、考核知识点:
(一)正确的创作道路;(二)创作道路。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正确的创作道路的概念;(2)理解与感受。
2、领会:正确的创作道路与世界观与表达关系。
3、应用:语言功力对于正确的创作道路。
第四章 语言特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创作语言的“三性”“三感”。
二、考核知识点:
(一)“三性”“三感”。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 “三性”“三感”的含义。
2、领会:“三性”“三感”的意义。
3、应用:从实践中认识“三性”“三感”。
第五章 创作准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备稿六步,认识广义备稿,明确狭义备稿。
二、考核知识点:
(一)广义备稿;(二)狭义备稿;(三)备稿六步。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备稿及其六步的概念;(2)狭义备稿的含义;(3)广义备稿的含义;
2、领会:创作的广义准备
3、应用:用备稿六步进行创作准备
第六章 具体感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形象感受,认识逻辑感受,明确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
二、考核知识点:
(一)形象感受(二)逻辑感受(三)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感受的概念;(2)逻辑感受的含义;(3)形象感受的含义;
2、领会: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
3、应用:实例分析形象感受
第七章 感情运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情景再现,认识对象感,明确内在语。
二、考核知识点:
(一)情景再现的含义(二)对象感(三)内在语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情景再现及其过程;(2)对象感的含义及设想;(3)内在语的定义;
2、领会:内在语的把握;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三者关系。
3、应用:实例分析对象感的具体设想
第八章 表达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创作表达方法的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明确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者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停连的含义(二)重音的含义(三)语气的含义(四)节奏的含义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停连的含义及其分类;(2)重音的含义及其分类;(3)语气的含义;(4)节奏的定义及运用方法;(5)语势概念及样式
2、领会: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者的关系
3、应用:实例分析停连、重音。
第九章 播音状态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主体定位,认识播音主持创作的自如状态。了解播音状态的干扰排除。
二、考核知识点:
(一)状态自如的含义(二)干扰排除的含义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状态自如的含义;
2、领会:干扰排除的含义
3、应用:实例分析播音状态
第十章 表达规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六条表达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
(一)播音主持创作的六条表达规律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六条表达规律具体内容
2、领会:六条表达规律
3、应用:分析“情声和谐”技巧
第十一章 话语样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话语样式,认识样态转换,明确话语体式。
二、考核知识点:
(一)播音主持创作的话语样式的含义(二)话语体式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话语样式的含义;(2)话语体式的含义;
2、领会:样态转换
3、应用:思考话语样式与话语体式的融合
第十二章 语言功力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有声语言的听与说。了解语言功力的表现,明确语言功力需勤学苦练。
二、考核知识点:
(一)听与说的含义(二)语言功力的表现(三)勤学苦练的要求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语言功力之能力的含义;
2、领会:勤学苦练的要求;语言功力的表现
3、应用:从“主体意识”分析主体差异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空1分×16空=16分
1.我们说的正确的创作道路,是通过播音的特殊性来阐明__ 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这个核心的。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题2分×8题=16分
1. 主题的概括要切中题旨,不必套用什么格式或追求言简意赅。( )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题2分×5题=10分
1.在整体感受中,当然要包括着对_________、稿件形式两方面的感受。
A、稿件内容 B、思想感情 C、声音形式 D、感情色彩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5题=20分)
1.内在语
(五)简答题(每题6分×3题=18分)
1.简述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论述题(每题10分×2题=20分)
1.请举例论述重音的类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世界观,语言表达
(二)判断题
1.√
(三)单项选择题
1.A、
(四)名词解释
1.播音的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播音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1分)和语句本质。(1分)它是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是自己思想感情运动起来,(1分)提示播音员、主持人找到恰当的表达语气的重要方法。(1分)
(五)简答题
1.当稿件中有形象内容时,我们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再现,使播音中富于鲜明的形象性;(1分)当稿件中有逻辑内容时,我们要在逻辑感受的基础上,运用内在语,使播音中富有严谨的逻辑性。(1分)
对象感是解决播音中“由已达人”的问题。(1分)情景再现、内在语正好帮助我们在向具体对象播讲时,把稿件更积极、更生动、更清晰、更完美地表达出来,传播出去,播到受众的耳朵里,播到受众的心理。(1分)
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在播讲目的的统帅下,有的放矢地积聚着,酝酿着,由点到线,由面到立体,准备一旦行之于声便一泻千里。(2分)
(六)论述题
1.重音类型可分为十种:
(1)、并列性重音(1分) (2)、对比性重音(1分)
(3)、揭示性重音(1分) (4)、递进性重音(1分)
(5)、转折性重音(1分) (6)、强调性重音(1分)
(7)、比喻性重音(1分) (8)、拟声性重音(1分)
(9)、肯定性重音(1分) (10)、反义性重音(1分)具体阐述略。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