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3]
变态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七年十二月
自学用书:《变态心理学(修订版)》,王玲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二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主干课。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针对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心理困惑和障碍,从变态和健康的整合视角,解释了变态的心理机制,并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观点,讨论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还分析了行为问题产生的生物、心理和社会根源,阐明了各类障碍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测量技术,强调了以心理治疗、教育辅导为主的干预方法。因此,它是心理教育、学校辅导和卫生保健专业工作者的必修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者比较全面掌握什么是常态、什么是变态、变态有哪些行为表现、如何诊断和评估变态行为、导致变态的因素、如何防治变态等问题。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案例,全面掌握变态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各种心理障碍的表现和心理疾病的症状及诊断标准;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同时要逐步培养自己的相关实践技能,学会对个案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在不久的将来更好地迎接挑战。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的领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并能够结合历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心理异常概念的历史演变。
二、考核知识点
(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二)变态心理学的任务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变态心理学的历史透视
三、考核要求
(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1.识记:(1)变态心理学的概念;(2)心理变态的类别
2.领会:心理变态的含义
3.应用: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
(二)变态心理学的任务
1.识记:变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领会:(1)变态心理学的任务;(2)变态心理学与临近学科的分工与联系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识记:(1)描述性研究的概念;(2)相关研究的概念;(3)发展与纵贯研究的概念;(4)实验研究的概念
2.领会:(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特点;(3)个案研究的优缺点;(4)调查研究的优缺点;(5)相关研究的优缺点;(6)实验研究的步骤;(7)实验法的优缺点
3.应用:面对实际变态心理学研究问题,正确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四)变态心理学的历史透视
1.识记:(1)希波克拉底;(2)盖伦;(3)奥古斯汀;(4)比奈尔;(5)克雷佩林;(6)弗洛伊德
2.领会:(1)古代时期对心理异常的看法;(2)中世纪时期对心理异常的看法;(3)文艺复兴时期对心理异常的看法;(4)现代时期对心理异常的看法
3.应用:结合历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心理变态的概念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变态心理原因解释、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原则等方面不同理论流派的假说和解释,并能够整合各流派观点,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分析具体案例。
二、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
(二)心理动力学模式
(三)行为认知模式
(四)社会文化模式
(五)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
1.识记:(1)克雷佩林;(2)情志相胜法;(3)DNA;(4)催眠时相;(5)孤立病灶
2.领会:(1)现代医学对心理异常原因的揭示
3.应用:评价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
(二)心理动力学模式
1.识记:(1)潜意识;(2)力比多;(3)弗洛伊德;(4)罗杰斯;(5)本我;(6)自我;(7)超我;(8)自由联想;(9)梦的分析
2.领会:(1)弗洛伊德意识的三个层次;(2)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3)弗洛伊德性心理的发展阶段;(4)焦虑的类型;(5)自我防御机制及其表现;(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7)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模式的主要观点
3.应用:(1)评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2)评价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模式
(三)行为认知模式
1.识记:(1)华生;(2)系统脱敏法;(3)桑代克;(4)斯金纳;(5)增强法;(6)惩罚法;(7)消退法;(8)代币管制法;(9)班杜拉;(10)观察学习;(11)认知行为模式;(12)麦斯柯;(13)艾利斯;(14);理性情绪疗法
2.领会:(1)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2)操作条件反射常用的强化方法;(3)模仿学习的行为治疗方法;(4)对非理性信念的理解
3.应用:(1)评价行为认知模式;(2)应用理性情绪疗法对具体案例做出分析
(四)社会文化模式
1.识记:(1)文化相对论;(2)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3)社会生活事件
2.领会:社会文化模式的主要观点
(五)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识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2.领会: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主要观点
3.应用:应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整合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
第三章 心理异常的分类与评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心理障碍的本质和评估特征,掌握目前心理障碍的主要诊断和分类系统,以期对心理障碍的考察、评估、交谈、测验等基本方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异常的本质与评估流程
(二)DSM-Ⅲ的评估分类系统
(三)心理评估的各环节与方法
(四)心理评估方法的影响因素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异常的本质与评估流程
1.识记:(1)心理评估
2.领会:(1)处理心理异常的疾病模式与多重模式的对比;(2)心理评估的基本流程
(二)DSM-Ⅲ的评估分类系统
1.识记:(1)DSM-Ⅲ
2.领会:(1)DSM-Ⅲ的5个轴向;(2)DSM-Ⅲ的两个特点
3.应用:(1)运用DSM-Ⅲ分析案例;(2)评价DSM-Ⅲ
(三)心理评估的各环节与方法
1.识记:(1)访谈;(2)高尔顿;(3)智力测验;(4)投射测验;(5)投射测验的主要方法;(6)心理异常评定过程的主要环节(7)自我报道记录表
2.领会:对智力测验的评价
3.应用:心理评估的实际应用
(四)心理评估方法的影响因素
1.识记:(1)信度;(2)效度
2.领会:(1)心理评估方法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心理异常的基本症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心理异常的四大基本症状:认知过程障碍、情感过程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和意识障碍,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症状表现对心理异常做出判断。
二、考核知识点
(一)认知过程障碍
(二)情感过程障碍
(三)意志行为障碍
(四)意识障碍
三、考核要求
(一)认知过程障碍
1.识记:(1)感觉过敏;(2)感觉减退;(3)感觉倒错;(4)内感性不适;(5)错觉;(6)幻觉;(7)感知综合障碍;(8)妄想;(9)痴呆
2.领会:(1)认知过程障碍的主要表现;(2)感觉异常的表现;(3)知觉障碍的表现;(4)思维障碍的表现;(5)记忆障碍的表现;(6)智能障碍的表现
3.应用:识别具体案例中的认知过程障碍
(二)情感过程障碍
(一)认知过程障碍
1.识记:(1)抑郁;(2)焦虑;(3)恐惧;(4)病理性激情;(5)情感倒错;(6)表情倒错
2.领会:情绪过程障碍的主要表现
3.应用:识别具体案例中的情绪过程障碍
(三)意志行为障碍
1.识记:(1)意向倒错;(2)强迫意向;(3)精神运动性兴奋;(4)精神运动性抑制
2.领会:意志行为障碍的主要表现
3.应用:识别具体案例中的意志行为障碍
(四)意识障碍
1.识记:(1)梦游症;(2)神游症;(3)谵妄状态;(4)梦样状态;(5)人格解体;(6)交替人格;(7)双重人格;(8)人格转换
2.领会: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
3.应用:识别具体案例中的意识障碍
第五章 压力和应激相关障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压力与应激反应的概念、压力的应对策略以及与压力有关的应激障碍和心身疾病,并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压力与应激障碍及心身疾病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压力与应激反应
(二)应付与应付策略
(三)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障碍
(四)适应障碍
(五)心身疾病
三、考核要求
(一)压力与应激反应
1.识记:(1)压力;(2)应激源及其分类
2.领会:(1)麦卡默伦三种类型的家庭危机事件;(2)应激反应的过程;(3)严重应激下代偿失调导致的后果;(4)影响应激后果严重性的因素
(二)应付与应付策略
1.识记:(1)应付的概念;(2)应付的模式
2.领会:应付模式的类别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3.应用:分析应付与健康的关系
(三)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障碍
1.识记:(1)急性应激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
2.领会:(1)急性应激障碍的病因和分类;(2)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3)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6)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
3.应用:(1)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四)适应障碍
1.识记:适应障碍
2.领会:(1)适应障碍的病因和表现;(2)适应障碍的分类;(3)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3.应用:适应障碍的治疗原则
(五)心身疾病
1.识记:心身疾病
2.领会:(1)心身疾病的范围和分类;(2)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和机理;(3)常见的心身疾病
3.应用: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六章 神经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神经症的概念及其症状表现、主要神经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并能够结合实际分析神经症产生的原因、机制及其治疗取向。
二、考核知识点
(一)焦虑症
(二)恐惧症
(三)强迫症
(四)躯体形式障碍
(五)神经衰弱
(六)癔症
(七)神经症产生的原因、机制及其治疗取向
三、考核要求
(一)焦虑症
1.识记:(1)神经症的概念;(2)焦虑症的概念及其分类
2.领会:(1)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原因;(2)恐惧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原因
3.应用:焦虑症的治疗原则
(二)恐惧症
1.识记:(1)恐惧症的概念;(2)恐惧症的类型
2.领会:(1)恐惧症的主要特征;(2)恐惧症的致病原因
3.应用: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三)强迫症
1.识记:(1)强迫症的概念;(2)强迫症的特点
2.领会:(1)强迫症的临床表现;(2)恐惧症的致病原因
3.应用: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四)躯体形式障碍
1.识记:(1)躯体形式障碍的概念;(2)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类型
2.领会:躯体形式障碍各临床类型的具体表现与诊断
(五)神经衰弱
1.识记:神经衰弱的概念
2.领会:(1)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2)神经衰弱的致病原因
3.应用:神经衰弱的心理治疗
(六)癔症
1.识记:(1)癔症的概念;(2)癔症的两大亚类型;(3)癔症性精神障碍的三种类型;(4)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主要类型
2.领会:癔症的致病机理
(七)神经症产生的原因、机制及其治疗取向
1.领会:(1)神经症产生的原因;(2)神经症的发病机制
2.应用:神经症的治疗取向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表现、临床类型及其致病原因,掌握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并能够分析案例中出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表现及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
(一)流行病学特征
(二)症状及其类型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诊断与防治
三、考核要求
(一)流行病学特征
1.识记: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率
2.领会:尤金·布刘勒的“4A”特征
(二)症状及其类型
1.识记:(1)CCMD-3的分类;(2)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类型
2.领会:(1)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2)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1.应用:分析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诊断与防治
1.领会:(1)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2)精神分裂症的预防
2.应用:分析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八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心境障碍的各种症状表现、临床类型及其致病原因,掌握心境障碍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并能够分析心境障碍与自杀的关系及结合实际讨论自杀的防治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
(一)躁狂抑郁症
(二)更年期抑郁症
(三)反应性抑郁症
(四)自杀行为
三、考核要求
(一)躁狂抑郁症
1.识记:(1)心境障碍的概念;(2)躁狂抑郁症的概念;(3)躁狂抑郁症的特点
2.领会:(1)躁狂抑郁症的临床表现;(2)躁狂抑郁症的病因
3.应用:躁狂抑郁症的诊断与防治
(二)更年期抑郁症
1.识记:更年期抑郁症的概念
2.领会:(1)更年期抑郁症的表现;(2)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三)反应性抑郁症
1.识记:反应性抑郁症的概念
2.领会:(1)反应性抑郁症的表现;(2)反应性抑郁症的病因
(四)自杀行为
1.识记:自杀行为的分类
2.领会:(1)影响自杀的因素;(2)自杀行为的理论;(3)对自杀危险性的评定和预测
3.应用:自杀的防治
第九章 人格障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格障碍的各种症状表现、临床类型及其致病原因,掌握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并能够对具体案例中的人格障碍进行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与特点
(二)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各类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四)人格障碍的矫正与治疗
三、考核要求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与特点
1.识记:(1)人格障碍的概念;(2)人格障碍的发病率
2.领会:(1)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人格障碍的一般表现特点;(3)人格障碍与焦虑异常及精神病之间的关系
(二)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识记:(1)内疚;(2)自我评价;(3)归因;(4)压抑
2.领会:(1)人格障碍的生物学因素;(2)人格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3)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释;(4)人格障碍尺度
3.应用:分析案例中人格障碍的致病原因
(三)各类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1.识记:(1)偏执性人格障碍的概念;(2)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概念;(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概念;(4)冲动性人格障碍的概念;(5)表演性人格障碍的概念;(6)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概念;(7)焦虑性人格障碍的概念;(8)依赖性人格障碍的概念
2.领会:各类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3.应用:能结合各类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对不同类型人格障碍做出鉴定
(四)人格障碍的矫正与治疗
1.应用:人格障碍的矫正与治疗
第十章 性功能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性功能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的病因、分类及表现,掌握性功能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并能够对具体案例中的性功能障碍与性心理障碍进行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三)性心理障碍
三、考核要求
(一)概述
1.识记:(1)性功能障碍的概念及常见表现;(2)性心理障碍的概念
2.领会:性心理障碍的特点
(二)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1.识记:(1)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的概念;(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的分类
2.领会:(1)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的原因;(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的症状表现及诊断
3.应用: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三)性心理障碍
- 识记:(1)性心理障碍的概念;(2)性心理障碍的分类
2.领会:(1)性心理障碍的发病机制;(2)性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及诊断
3.应用:性心理障碍的治疗
第十一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的基本概念、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的类型及表现形式,掌握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药物依赖的相关因素
(三)各种药物依赖的表现与诊断
(四)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的治疗
三、考核要求
(一)概述
- 识记:(1)药物滥用的概念;(2)药物依赖的概念;(3)全球四大毒品;(4)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5)滥用药物的种类;(6)药物依赖导致的身心障碍类型
2.领会: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的界定
(二)药物依赖的相关因素
1.领会:药物依赖的形成因素
(三)各种药物依赖的表现与诊断
1.领会:各种药物依赖的表现与诊断
(四)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的治疗
1.应用: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的治疗
第十二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阿尔采末氏病
(三)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四)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
(五)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三、考核要求
(一)概述
1.识记:(1)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概念;(2)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基本特征
2.领会:(1)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及综合症;(3)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3.应用: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
(二)阿尔采末氏病
1.识记:(1)AD;(2)阿尔采末氏病的临床表现
2.领会:(1)阿尔采末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阿尔采末氏病的临床表现;(3)阿尔采末氏病的诊断和鉴别标准
(三)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识记:(1)VD;(2)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领会:(1)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3)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和鉴别标准
(四)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
1.识记: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
2.领会:(1)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3)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
(五)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1.识记: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2.领会:(1)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3)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的诊断
第十三章 精神发育迟滞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精神发育迟滞的基本概念、原因和表现,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
(一)精神迟滞发育的定义和流行率
(二)精神迟滞发育的表现及其原因
(三)精神迟滞发育的筛选与诊断
(四)精神迟滞发育的防治
三、考核要求
(一)精神迟滞发育的定义和流行率
1.识记:(1)精神迟滞发育的定义;(2)精神迟滞发育的流行率
(二)精神迟滞发育的表现及其原因
1.识记:(1)斯隆和波奇;(2)唐氏综合症;(3)Turner症;(4)Klinefeter症
2.领会:(1)精神迟滞发育的主要临床表现;(2)精神迟滞发育的产生原因;(3)导致弱智儿童产生的环境与教育因素
3.应用:结合实际讨论如何改变不利于弱智儿童的环境和教育因素
(三)精神迟滞发育的筛选与诊断
1.识记:常用的筛选量表
2.领会:精神迟滞发育的诊断方法
(四)精神迟滞发育的防治
- 应用:精神迟滞发育的防治措施
第十四章 儿童少年期心理异常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及青少年期最常见的各种心理障碍及其临床表现和成因,掌握预防治疗的方法与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
(一)概述
(二)自闭症
(三)儿童多动症
(四)品行障碍和少年犯罪
(五)儿童少年期神经症
(六)儿童少年期精神病
三、考核要求
(一)概述
1.领会:(1)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心理异常的差异;(2)儿童青少年期心理异常的分类;(3)儿童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的特点
2.应用:儿童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
(二)自闭症
1.识记:(1)自闭症的概念;(2)Kanner L.教授;(3)自闭症的发病率
2.领会:自闭症的症状特征与诊断标准
3.应用:自闭症的治疗及处理
(三)儿童多动症
1.识记:多动症的概念
2.领会:(1)多动症的临床表现;(2)多动症的诊断标准;(3)引发多动症的原因
3.应用:多动症的治疗
(四)品行障碍和少年犯罪
1.识记:(1)品行障碍的概念;(2)品行障碍的发生率;(3)偷窃癖的概念;(4)犯罪行为;(5)犯罪行为指数
2.领会:(1)品行障碍的表现;(2)儿童偷窃行为的原因;(3)儿童破坏行为的原因;(4)反社会行为的诊断标准;(5)对立违抗性障碍诊断标准;(6)品行障碍的原因
3.应用:(1)品行障碍的防治;(2)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防治
(五)儿童少年期神经症
1.识记:(1)儿童神经症的概念;(2)分离性焦虑症的概念;(3)广泛性焦虑症的概念;(4)社交性恐惧症的概念;(5)强迫行为的概念;(6)儿童抑郁反应的概念;(7)强迫症状的分类
2.领会:(1)分离性焦虑症的症状标准;(2)广泛性焦虑症的症状标准;(3)社交性恐惧症的症状标准;(4)儿童恐惧症的症状标准;(5)强迫症状的特点;(6)儿童抑郁反应的症状
3.应用:(1)儿童焦虑症和恐惧症的治疗与处理;(2)儿童强迫症的治疗;(3)儿童抑郁反应的治疗
(六)儿童少年期精神病
1.识记:(1)儿童精神病的概念;(2)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概念;(3)幼儿依存性精神病的概念
2.领会:(1)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特征;(2)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3)幼儿依存性精神病的表现;(4)幼儿依存性精神病的症状标准
第十五章 法律问题与社会问题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在较大的视角考虑精神病问题,即精神病的受审与辩护、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环境和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社会服务的发展等。
二、考核知识点
(一)精神错乱的受审与辩护
(二)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三)环境和社会支持
(四)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社会服务的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精神错乱的受审与辩护
1.识记:(1)国外司法精神病学的两个学派;(2)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
2.领会:(1)责任能力分级标准;(2)鉴定后病人的处理;(3)受审能力的评价;(4)强制治疗的条件
(二)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1.识记:精神病的三级预防模式
2.领会:(1)精神病的三级预防;(2)精神病的早起症状;(3)引发多动症的原因
3.应用:(1)精神病的预防;(2)精神障碍的治疗
(三)环境和社会支持
1.识记: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历史发展
2.领会: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
(四)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社会服务的发展
1.领会: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社会服务的发展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是指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 )
A、感觉过敏 B、感觉减退 C、感觉倒错 D、内感性不适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感觉障碍包括 。( )
A、感觉减退 B、错觉 C、感觉倒错 D、感觉过敏 E感知综合障碍
(三)、名词解释
1、变态心理学
(四)、简答题
1、简述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的理论。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精神迟滞发育的防治措施。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