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1]
《旅游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〇一五年六月
自学用书:《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七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必考课程,《旅游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活动的内涵、类型、特点和根本属性等,围绕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接待国政府以及由于旅游活动而使上述各方彼此间出现的各种关系和现象,是一门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影响的学科。
《旅游学概论》教材内容共分为九章,具体的内容包括:旅游各个阶段发展的特点,现代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理解旅游的概念、性质、旅游活动的各个要素的概念、特点和构成;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业的含义、特点、分类、作用和彼此的关系;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经营部门,包括旅行社行业、饭店和住宿业、旅游交通以及旅游景点等;政府及各类旅游组织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掌握旅游学基础知识,了解旅游发展的发展趋势,理解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各分支学科奠定专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紧密联系我国旅游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全面掌握旅游的基础理论,本门课程是旅游学科的基础课程,是总纲性的课程,学好该门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好的基础和铺垫作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并了解一些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些代表性事件以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历史。重点了解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的发展与铁路时代的到来对近代旅游业的意义; 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产生的关系;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
(一)19世纪前的旅行发展特点
(二)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三)托马斯库克的主要旅游创举
(四)现代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原因
(五)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情况
三、考核要求
(一)领会:19世纪前的旅行发展背景、旅游历史发展阶段、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掌握:旅游发展史的铁路时代;旅游业的诞生;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发展情况。
(三)熟练掌握: 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现代旅游的概念;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发展的先驱贡献。
第二章 认识旅游活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和旅游活动的概念,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掌握旅游活动类型划分的标准以及具体的旅游活动类型,理解旅游活动的性质和根本属性,掌握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旅游活动的界定
(二)旅游活动的类型
(三)旅游活动的特点
(四)常用的旅游测量指标
三、考核要求
(一)领会:以旅游目的为标准进行划分的旅游类型;旅游活动作为多种现象的综合性内涵;旅游活动地理集中的意义;认识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意义。
(二)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的优点和不足;消遣旅游和事物性旅游的概念、涉及的种类等;掌握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物性旅游等的概念和这些旅游类型的特点;大众旅游的两层含义;奖励旅游出现的时间;最早采取奖励旅游的国家、奖励旅游的含义,奖励旅游的作用;社会旅游的含义;掌握旅游季节性的原因和规律性的认识。
(三)熟练掌握: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概念;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差异。旅游活动的要素; 观光与旅游的异同。
第三章 旅游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者概念界定的历史过程;熟悉联合国罗马会议对旅游者的统计口径以及世界旅游组织对此所做的最新规范;我国对旅游者的统计口径,包括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统计口径;旅游需求产生的所需条件;旅游者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旅游者的界定
(二)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三)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四)旅游者的类别划分
三、考核要求
(一)领会:旅游者、短程游览者、惯常环境的概念;我国对海外游客的界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我国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的不同之处;可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概念;闲暇时间的分类;旅游动机的概念及其类型。
(二)掌握: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的区别;我国旅游统计中不属于海外游客的几种情况以及不属于国内游客的几种情况;带薪假期制度的形成过程;个性心理类型;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掌握旅游者的分类方法。
(三)熟练掌握:相关旅游者统计术语的使用和界定;收入水平对旅游者的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旅游动机的关系;旅游动机的类型;认识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应具备的条件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意义;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四章 旅游资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方法和具体的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取决于的因素。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必要性,了解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原则,旅游项目的开发可行性研究,了解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掌握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保护旅游资源的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
(一)认识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三、考核要求
(一)领会: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含义与内容;决定旅游资源价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二)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方法;可再生旅游资源和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可进入性的概念;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政府旅游开发中的角色。
(三)熟练掌握: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具体分类: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所包含的内容,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原则,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第五章 旅游业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业的概念、构成、性质;了解旅游业对旅游活动发展的拉动作用;熟悉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熟悉旅游产品的概念、特点,理解旅游产品的特点对于旅游业实际经营及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旅游业的概念
(二)旅游业在促进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
(三)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四)旅游业的产品
三、考核要求
(一)领会:旅游业、劳动密集、技术质量以及功能质量等相关概念;旅游业在促进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几种主要旅行方式的比较。
(二)掌握:旅游产品、整体旅游产品以及单项旅游产品的概念;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旅游业的构成、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产品的分类、特点和质量标准;员工服务质量的判断标准。
(三)熟练掌握:旅游业的界定;旅游业的性质和基本特点及其实际意义;旅游服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旅游产品特点的实际意义;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的途径。
第六章 旅游业中的主要经营部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业中主要经营部门的构成;熟悉旅行社、饭店、交通运输、景点等旅游行业的作用、基本业务、发展状况及行业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
(一)旅行社行业
(二)饭店与住宿业
(三)旅游交通
(四)旅游景点
三、考核要求
(一)领会: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以及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角色;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以及旅游景点的基本业务及其历史;旅游景点经营成功的影响因素。
(二)掌握: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以及旅游景点的定义、分类及其特征;比较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对旅行社分类的区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团体包价旅游普及的原因;饭店等级评定标准的内容及相关原则。
(三)熟练掌握:旅行社、旅游批发经营商、旅游零售商、包价旅游及其旅游景点的定义;影响人们旅行方式的主要因素;饭店连锁集团的竞争优势及其形成的原因。
第七章 政府调控与旅游组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政府支持发展旅游业的动机;理解政府对于旅游发展干预的必要性;以及政府开展旅游调控的手段;熟悉非营利旅游组织的作用;了解与我国有关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
二、考核知识点
(一)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二)国家旅游组织
(三)我国旅游业中的非营利组织
(四)国际旅游组织
三、考核要求
(一)领会:国家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政府支持旅游发展的动机,国家旅游组织设立形式,我国国家旅游局成立的时间,中国旅游协会成立的时间,世界旅游组织的成立时间。
(二)掌握:旅游行政组织、旅游行业组织的概念;政府支持旅游发展的必要性;政府支持和干预旅游业发展的手段;各国国家旅游组织存在差异的原因;国家旅游组织的职能;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与类别。
(三)熟练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设立形式及职能;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与分类;世界旅游组织的基本情况;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基本情况。
第八章 旅游市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细分市场划分的方法、意义。了解国际旅游客流的流向、客流分布规律。熟悉我国旅游业入境旅游市场的分布、特点;国内客源市场的分布、特点。熟悉一个旅游目的地选择重点客源市场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
(一)旅游市场的概念
(二)旅游市场细分
(三)全球国际旅游市场基本状况
(四)我国旅游业的入境市场
(五)我国国内旅游市场
(六)我国大陆居民
三、考核要求
(一)领会:旅游市场细分的重要性;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向;我国入境旅游的客源构成;近年国内及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
(二)掌握:国际旅游的市场规模; 国际旅游客流的地理分布格局;全球国际旅游客源的地区分布及其基本客流规律;我国入境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主要客源市场特点;重点客源市场的选择;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问题。
(三)熟练掌握:市场、旅游市场以及市场细分的概念;市场细分的基本方法;国际旅游客流规律;我国在国际客源竞争中的问题;近期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及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背景;了解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实施原则,明确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二、考核知识点
(一)旅游的经济影响
(二)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三)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四)旅游的环境影响
(五)可持续旅游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领会: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旅游乘数的类型;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
(二)掌握:旅游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方面的正负面影响;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容及其实现关键。
(三)熟练掌握:国际收支平衡、旅游出口、可持续发展及旅游承载力的概念;理解过度依赖旅游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旅游负面影响的相关措施。
三、题型举例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2分*10题=20分)
1.国际旅游收入一般不包括( )
A.国际间的交通客运收入 B. 购物收入
C.饭店住宿收入 D.景点门票收入
(二)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分*10题=20分)
1.根据常见的旅游资源表现内容的基本属性,将旅游资源划分为___________旅游资源、___________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 1. 任何一项旅游资源都有吸引力的定向性的特点。( )
(四)名词解释:(3分*5题=15分)
- 1. 旅游业
(五)简答题:(5分*4题=20分)
1. 简述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六)论述题:(15分*1题=15分)
同独立经营的饭店相比,饭店连锁集团有哪些竞争优势?为什么?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