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4]
《发展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OO四年七月
指定教材:《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发展心理学》课程是浙江省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考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中有关于心理的毕生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发展心理学》教材共分十一章,除前三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外,其余均按照个体的心理发展顺序展开。全书在充分介绍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树立起学生关于生命全程的毕生发展观,全面了解毕生发展的纵向图景。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二)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在全面了解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掌握个体毕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关发展规律,并且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去。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特色,全面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行业打好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够熟练应用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心理现象,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二、 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理解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含义,正确认识发展心理学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
- 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 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 识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领会: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 识记:人类心理发展的三个特点;
- 领会: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2)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的关系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识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识记:(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人物,时间;(2)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年龄范围的确定:霍尔;(3)世界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作者
- 领会:发展心理研究的中国化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各种学术观点和科学理论,包括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心理学观点,系统学习各学派关于个体毕生发展的理论,将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考核知识点
-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三、考核要求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 识记:(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思想;(2)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划分;(3)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4)艾里克森的“人的八个阶段”
- 领会: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观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 识记:(1)环境决定论的特点;(2)华生的学习观点的基础:条件反射;(3)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控制原则: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5)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概念
- 领会:(1)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观点对儿童行为实际控制方面的贡献;(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种的作用;
(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 识记:(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2)最近发展区
- 领会:(1)维果斯基对“发展”实质的理解;(2)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
(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 识记:(1)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2)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
- 领会:促使皮亚杰理论获得新进展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 识记:朱智贤发展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表现;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掌握常见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认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特殊性、基本原则,还应对发展心理学的最新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呈现
(五)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三、考核要求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
- 识记:(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领会: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的表现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 识记:(1)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2)纵向研究的含义;(3)横段研究的含义;
- 领会:(1)纵向研究设计的局限性;(2)聚合交叉设计的优点;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办法
- 识记:(1)观察法的含义;(2)访谈法的含义;(3)访谈法的分类;(4)问卷法的定义;(4)测验法的含义;(5)实验法的含义;
- 领会:(1)使用观察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访谈法的优点和局限;(3)发展心理学中的问卷法应注意的问题;(4)使用测验法的注意事项;(5)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的适用情形;
- 应用:发展心理学中各种研究方法的选择及比较
(四)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地分析与呈现
- 识记:(1)定性分析的含义;(2)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3)发展心理学研究报告的内容
- 领会:(1)定性分析的特点;(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者密不可分不可偏废
(五)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 识记:(1)发展心理学研究生态化的含义;(2)计算机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功能
- 领会:(1)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特点;(2)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化趋势;
第四章 胎儿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胎儿期主要指个体从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应了解从受精卵到胎儿产出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胎儿发展可能产生影响的内外因素。认识胎儿的发展对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胎儿发展
(二)母亲的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
(三)药物及烟酒对胎儿的影响
(四)母亲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影响
(五)母亲所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三、考核要求
(一)胎儿发展
识记:(1)合子的构成;(2)胚种、胚胎、胎儿阶段的划分
(二)母亲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
领会:(1)可能影响胎儿的母亲的自身条件
(三)药物及烟酒对胎儿的影响
领会:药物及酒精、吸烟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四)母亲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影响
- 识记:(1)母亲单方的精神压力和夫妻关系对胎儿的影响;(2)极端情绪对胎儿造成影响的原因:儿茶酚胺;(3)母亲所处的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 领会:(1)长期的情感体验会对胎儿造成影响;(2)母亲对胎儿的情绪影响是长期的;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应掌握婴儿期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身体形态、动作的发展,认知、言语、气质、情绪和社会化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了解上述婴儿期的身心发展对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二)婴儿认知的发展
(三)婴儿言语的发展
(四)婴儿的气质
(五)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 识记:(1)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概况;(2)婴儿脑的可塑性和修复性;(3)婴儿动作的“预先成熟论”与“可能成熟论”
- 领会:(1)婴儿大脑机能发展的表现;
(二)婴儿认知的发展
- 识记:(1)婴儿认知能力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感知觉;(2)婴儿视觉的产生与发展概况;(3)婴儿听觉的发生发展概况;(4)婴儿注意发展的概况;(5)婴儿记忆的发生时间;(6)婴儿学习的含义;(7)婴儿学习的层次;(8)习惯化
- 领会:(1)关于婴儿思维研究的最新成果与皮亚杰经典理论的出入
(三)婴儿言语的发展
- 识记:(1)语言和言语;(2)言语过程;(3)前言语阶段及其发展阶段的划分;(4)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5)言语发生阶段婴儿词语获得与运用的体现;(6)婴儿19-21个月时的“词语爆炸”现象;(7)语法获得关键期;
- 领会:(1)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四种代表性理论;(2)婴儿前言语阶段具备言语的三大基本特性;(3)“双词句”的出现及其意义;
- 应用:(1)动态、发展地看待婴儿言语发生过程
(四)婴儿的气质
- 识记:(1)气质类型的含义;(2)气质的四重类型;(3)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
- 应用:(1)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关系;(2)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五)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 识记:(1)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初步分化;(2)婴儿社会性微笑的出现;(3)依恋的定义;(3)依恋的类型
- 领会:(1)依恋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2)依恋的发展阶段;(3)婴儿的依恋与母亲行为的关系;(4)早期同伴交往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幼儿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又称学前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在了解幼儿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掌握作为幼儿期主导活动的游戏的发展特征,了解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和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认识幼儿期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进一步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二)幼儿的游戏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
(四)幼儿认知的发展
(五)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 识记:幼儿大脑结构继续发展的主要表现
- 领会:幼儿皮层兴奋和抑制机能的不断增强,但过高的抑制要求会对儿童带来的不利后果
(二)幼儿的游戏
- 识记:(1)当代的主要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认识;(2)中国心理学家对游戏本质及其功用的看法;(3)游戏的种类: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 领会:(1)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
- 识记:(1)幼儿期是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3~4岁);(2)幼儿词汇的丰富和深化:内容、抽象性和概括性;(3)幼儿掌握词类的顺序;(4)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
- 领会:(1)幼儿语法结构发展的趋势;(2)连贯语言和独白语言的出现;
- 应用:幼儿言语发展的表现:词汇发展、语法的掌握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幼儿认知的发展
- 识记:(1)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2)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含义;(3)守恒的定义;(4)概念的形成和掌握;(5)幼儿概念掌握的特点;(6)幼儿对数的概念的转折点;
- 领会:(1)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2)幼儿思维的特点;(3)幼儿概括的特点
- 应用:皮亚杰的研究对幼儿思维发展研究的贡献
(五)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 识记:(1)社会化的含义;(2)幼儿道德认知的含义;(3)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4)侵犯行为;(5)亲社会行为;(6)性别化;(7)性别认同;(8)性别角色认同;(9)儿童同伴关系;
- 领会:(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共存性;(3)幼儿性别认同的发展;(4)同伴关系在儿童个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应用:(1)同伴关系与儿童的行为表现、情绪反应和人格发展之间的联系及其意义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又被成为前青春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该掌握小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尤其是作为这一阶段主要任务的学习的特点,了解小学儿童思维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发展情况,掌握这一阶段个性进一步发展的特点,以及社会性和品德的发展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二)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三)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四)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 识记:(1)狭义的学习;(2)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3)学习障碍儿童(柯克的定义);(4)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
- 领会:(1)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3)学习障碍儿童的预防和矫治
(二)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 识记:(1)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阶段;(2)抽象逻辑思维;(3)思维品质:
- 领会:(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2)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特点;(3)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 应用:(1)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
(三)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 识记:(1)自我概念;(2)小学儿童自我描述的发展特点;(3)小学儿童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自尊心之间的联系;(4)社会性认知;(5)角色采择;
- 领会:(1)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特点;(2)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3)小学儿童的父母-儿童关系的变化;(4)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 应用:教师期望对小学儿童的影响——罗森塔尔的研究
(四)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 识记:(1)小学儿童道德动机发展的基本特点;(2)道德认识;(3)道德情感;(4)道德行为
- 领会:(1)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2)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3)小学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第八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个体在中学阶段要经历一生中的重要时期——青春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了解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及其成因,掌握初中、高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个性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二)初中生智力的发展
(三)初中生个性的发展
(四)高中生智力的发展
(五)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 识记:(1)青春期生理发育三大巨变;(2)青春期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 领会:(1)初中阶段生理变化和心理活动的冲击;(2)初中阶段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二)初中生智力的发展
- 识记:(1)思维的创造性;(2)思维的批判性;(3)初中生思维自我中心的表现;
- 领会:(1)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表现;(2)初中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及其表现;
(三)初中生个性的发展
- 识记:(1)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2)反抗心理;(3)心理整合的环节
- 领会:(1)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导致个性的暂时不平衡性;(3)初中生情绪表现的矛盾性;(4)初中生人际交往特点;
- 应用:(1)初中生个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偏执性;
(四)高中生智力的发展
- 识记:(1)辩证逻辑思维;
- 领会:(1)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2)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五)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 识记:(1)自我评价;(2)价值观及其形成年龄;(3)影响高中生自治需求的因素;
- 领会:(1)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特点;(2)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特点;(4)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
第九章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成年初期是指个体十八九岁到三十五岁左右的时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掌握个体在成年初期的基本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发展课题,了解个体在此阶段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在成年初期的婚恋状况。
二、考核知识点
(一)成年初期的基本问题
(二)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
(三)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四)成年初期人生观的形成、稳固
(五)成年初期的恋爱、婚姻
三、考核要求
(一)成年初期的基本问题
- 识记:(1)成年初期的年龄规定;(2)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同一性危机;(3)成年初期的十项发展课题;
- 领会:(1)成年初期在人生中的意义;(2)成年初期心理的两极性;
(二)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
- 识记:(1)成年初期个体的重要思维方式;(2)成年初期智力表现的一般特点;
- 领会:(1)成年初期智力的一般特点;(2)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三)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 识记:(1)成年初期青年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世界的原因;(2)艾里克森:青年期的发展课题;(3)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 领会:(1)成年初期自我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心理的延缓偿付期的形成及其作用;
(四)成年初期人生观的形成、稳固
- 识记:(1)人生观的出现、稳定、形成时期;(2)人生问题进入青年意识的三个心理前提;(3)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义;
- 领会:(1)价值观的理解;
- 应用:(1)青年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机制
(五)成年初期的恋爱、婚姻
- 识记:(1)影响异性观的主要原因;
- 领会:(1)两性在恋爱中独占欲上的差别;(2)婚后适应的主要问题;
第十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成年中期一般指个体35岁到60岁之间的阶段。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俩界成年中期个体的生理变化,掌握个体在智力、人格、和生活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成年中期的生理变化
(二)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三)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
(四)成年中期的生活
三、考核要求
(一)成年中期的生理变化
- 识记:(1)更年期;(2)女性更年期时间;(3)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影响因素;(4)男性更年期时间及主要表现;(5)A型性格与健康;
- 领会:影响中年人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二)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 识记:(1)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模式;(2)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
- 领会:(1)中年人的智力活动性质特点;(2)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三)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
- 识记:(1)人格特质;(2)人格结构稳定性的含义;(3)艾里克森、莱文森、哈威格斯特关于中年人发展任务的观点;
- 领会:(1)中年人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四)成年中期的生活
- 识记:(1)中年人的家庭生活互动关系组成;(2)代际关系;
- 领会:中年人职业发展的含义;
第十一章 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成年晚期指个体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又称老年期。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有关老年心理研究的一般观点,掌握个体在这一阶段认知活动的退行性变化特点,以及个体在情绪情感等个性心理特点,了解一定的老年心理卫生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心理研究
(二)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
(三)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特点
(四)成年晚期的个性心理特点
(五)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与长寿心理
三、考核要求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心理研究
- 识记:(1)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 领会:(1)传统的心理观和心理的毕生发展观的比较;
(二)认知活动的退行性变化
- 识记:(1)成年晚期主要感觉衰退的一般模式;(2)老年期的记忆特点;
- 领会:(1)老年期思维发展的个体差异及其意义;(2)老年期智力发展的特点;
(三)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特点
识记:(1)老年人容易出现的几种消极情绪;(2)老年人那情绪体验的最重要激发事件;
(四)成年晚期的个性心理变化
识记:成年晚期个性的发展特点:稳定多于变化;
(五)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与长寿心理
识记:(1)退休生活的适应过程;(2)长寿老人的主要心理特点;
三、题型及举例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定,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号内)
世界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完成的:( )
- 弗洛伊德
- 华生
- 皮亚杰
- 何林渥斯
二.名词解释
- 访谈法
- 道德
三、简答题
- 幼儿游戏的种类及各自动特点
- 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有何特点
四、论述题
举例略
五、案例题
举例略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